图图联系:提升初中历史复习教学的效度

2022-12-31 15:52朱玲娟浙江省杭州市丰潭中学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22年34期
关键词:历史教师教学

朱玲娟|浙江省杭州市丰潭中学

当前,学生在初中历史复习中存在不少问题:一是死记硬背、知识碎片化,这不符合学业评价从考查知识向体现素养的转变;二是对图片只读表面、思维浅层化,无法将各图片联系起来,更无法将前后历史知识以及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三是缺少章法、学习情绪化,期望教师有提分奇招。初中历史以“社会变迁与文明演进”为核心概念,以人类社会的历程为框架,以人类文明的传承为主线,进程复杂、时间跨度漫长、内容冗杂繁多。笔者认为,复习时以图片为载体,运用恰当的方法将相关知识重新规划、整合,可帮助学生形成知识网络,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

一、方法提出:从浅层学习到逻辑严谨,彰显学习深度

(一)“图”变:激发学习兴趣

历史图片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容易引起学生的注意,能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其保持学习积极性。而浓厚的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的基石。学习的最好动力就是对学习材料感兴趣。

(二)“图”创:培养历史思维

图片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且以直观、简易、学生容易接受的方式,把复杂的历史信息、历史事件展现给学生。学生从图片中获取信息并筛选,剔除无意义信息,整理、分析、归纳、总结有效信息,这是一个抽丝剥茧的过程,可以锻炼其历史综合思维。

(三)“图”解:提升实证意识

史料是历史的根基,图片作为史料重要的一种表现形式,具有其他史料所没有的优势。一是比其他史料更加一目了然,学生接受起来更快;二是用图片佐证历史更加简明扼要,便于剖析历史信息,建立历史关联,提高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应用以及迁移能力。教师要引导学生挖掘图片中的内涵、发现图片之间的联系,提升以图证史的能力。

二、实践探索:从图片展示到图图联系,紧扣核心素养

统编版初中历史教材(以下简称“统编教材”)中的图片主要可以分为历史人物图片、历史地理图片、历史文物图片、历史漫画图片四类。所谓图图联系,指将历史图片以对比图、因果图、主题图等方式进行组合,通过分析找寻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教师可借助图图联系,围绕有意义、有难度、有困惑的学习内容,指导学生进行深度学习,进而掌握学科核心知识,构建历史知识体系,提升历史核心素养。

(一)图图组合,向规律化要思路

1.巧用因果找联系

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从不同的方面和视角可以划分为许多不同的类型,如直接关系、间接关系、内在关系、外在关系、从属关系、并列关系等,其中最直观也最简单的是因果关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理顺图与图之间的内在联系,把复杂历史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用历史图片来表现,就可通过因果组图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

【案例1】“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复习教学

笔者出示《新航路开辟航线图》和《“三角贸易”示意图》,让学生思考并回答两张图片涵盖的显性信息和隐性信息分别有哪些,然后分析图片之间的相互联系。

生:最早开始进行新航路开辟的葡萄牙和西班牙,它们不断向海外殖民扩张,贩卖非洲黑人、强占印第安人的土地、屠杀和奴役印第安人、掠夺美洲资源,给非洲和拉美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欧洲殖民者却大发横财,并用赚来的钱投资工商业,使当地工商业迅速发展起来。新航路的开辟促成新大陆的发现,引发并促进了“三角贸易”,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做好了经济方面的准备。

2.巧用对比找差异

不少历史事件的相互关系表现为并列关系。教学中,教师可把属于并列关系的历史事件用历史图片来展现,让学生通过对比组图构建历史事件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作探究。对比组图不仅会引起强烈的视觉冲击,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而且有利于学生将理论实践经验和认识上升为理论知识,进而从不同视角看待历史,锻炼综合思维能力。

【案例2】“经济重心的南移”复习教学

笔者出示《唐长安城平面图》和《北宋汴梁城平面图》,指导学生仔细观察,感受其规模的宏大、商业的繁荣以及城市规划的技术水平。学生将两城市的平面图进行比较后发现:长安城布局规整,城市街道、住宅规划有如棋盘,“市”与“坊”界限分明;而由于商业繁荣,北宋汴梁城的城市布局打破了“坊”“市”界限,商业活动不再限制在特定区域,并且出现了娱乐场所。如此,通过图图对比,生产进步、城市繁荣的历史脉络就能一目了然。

3.巧用主题找共性

历史事件的发生往往不是由某一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很多时候是由内部外部、主观客观等多方面因素混合造成的。要从纷繁复杂的历史进程中厘清思路,找到教学主线,教师可将与教学目标有关的历史图片组合在一起,形成鲜明的主题。同一主题的组图最好是某一类型的图片,比如历史场景的照片、历史事件进展的海报、历史实物图等。但不论是哪一类型的图片,以怎样的顺序组图,主题组图都要反映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

【案例3】“民族危机与中国人民的英勇抗争”复习教学

面对世界工业文明大潮的冲击,清朝后期中华民族的命运发生重大转折。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频繁遭受东西方列强的侵略,被迫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一步步沦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侵略”与“抗争”成为近代中国历史的主题。笔者抓住“侵略”这一主题,带领学生回顾图片(签订《南京条约》《天津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的场景照片)背后的历史,对一系列不平等的条约内容进行分析。

(二)图图应用,向程序化要方法

1.层次分明知循序

精心设计读图顺序和读图流程是图组教学的关键所在。对难度较大的读图任务,教师要将其分解,使学生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去解答。教师在图组运用中应建立有序、明晰的逻辑系统,即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设计由浅入深、环环相扣、层层推进的读图流程。读图从哪里“起步”、哪里“爬坡”、哪里“引导”、哪里“探究”,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以有效组织学生读图。

【案例4】“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拓展”复习教学

14—16世纪的文艺复兴和新航路开辟;17世纪中期到19世纪中期,英、美、法、俄、日等国相继进行的资产阶级革命(改革);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继进入帝国主义阶段。这些历史事件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联系?

萌芽阶段:笔者出示但丁像和伏尔泰像的组图,提问:“组图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它们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有什么关系?”(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与新制度的确立在时间上相差1个多世纪,却为新制度的确立做好了充分的思想准备。这段历史从复习的整体架构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但不是重点,因此点题即可,不需要过多展开)

确立和巩固阶段:笔者出示两组图片:第一组由克伦威尔率领议会军作战图、波士顿倾茶事件图、攻占巴士底狱图组成;第二组由俾斯麦像、林肯像、亚历山大像、明治天皇像组成。提问:“这些图片分别与哪些国家有关?请任选一个国家,撰写一份大国崛起之路的解说词,请特别说明大国崛起路上的重要事件,熠熠发光的成果,并分析这些国家为什么能走上大国崛起之路。”

该主题组图通过梳理17—18世纪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到19世纪中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现代化的发展,促进学生体悟思想解放对于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性。

2.虚实变化现本质

有人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这句话虽不能概括事实的全部,却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历史记载的虚虚实实。

【案例5】“明朝的统治”复习教学

明太祖朱元璋有相貌之谜。笔者将教材中朱元璋面貌和善的画像与被丑化过的奇异画像组合在一起,以形成强烈反差,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分析异人异相的原因,促使其理解朱元璋对建立大明王朝所起到的作用。

3.化图为题换角度

以图组为单位进行复习,教师不能就图说图,而要设计一些有启发性的问题,变换角度,化图为题,层层设问,将知识要点化为图图联系的思考点,引导学生深化读图,使其知识构建更具体、有效,对知识之间联系的理解更清晰、深刻。

【案例6】“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复习教学

概述法国大革命爆发的原因时,革命前法国森严的社会等级制度是学生理解的重难点。笔者使用教材中的《法国社会等级制度》图和藏于巴黎卡纳瓦莱博物馆的名画《但愿这场游戏很快结束》来讲述,并设问:(1)游戏结束的真正意思是什么?哪些人希望游戏快结束?(2)最终游戏什么时候能结束?怎样结束?(3)你认为图片反映了18世纪法国怎样的社会特点?

(三)图图再创,向思维化要深度

1.史地结合建空间

历史具有一去不复返的特点。课堂上仅靠教师的书面文字讲解,不能给予学生最强烈的直观感受,也不利于学生掌握历史发展线索。在复习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亲自去画一画、查一查、走一走,能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培育综合思维素养。

【案例7】“两次鸦片战争期间列强侵华罪行”复习教学

学习两次鸦片战争的课程后,笔者提供《中国行政区划》空白图,指导学生在地图上将两次鸦片战争后分别开放的通商口岸用不同颜色标注出来。学生通过观察地图不难得出,西方列强的侵略势力已经逐渐从中国南方扩展至中国北方,从周边沿海扩展至内陆腹地。将历史知识与地理地图结合起来,既能锻炼学生的史料分析、综合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理解“第二次鸦片战争是鸦片战争的扩大和继续”这一知识,也能使其更加清晰地了解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认识鸦片战争的性质。

2.史政融合引共鸣

政治是历史的延续。借助时事新闻,在拓展实践中开展复习教学,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受历史学科的魅力,是提高学生综合思维的重要方法。

【案例8】“良渚文明的重要历史地位”复习教学

2019年7月,良渚古城遗址申遗成功。笔者及时将这则新闻和身边的历史资源进行结合,展开良渚文明拓展学习活动。笔者出示良渚古城遗址图片、良渚出土文物(玉琮、陶瓷等)图片以及“良渚文化的辉煌”介绍词图片,让学生从良渚先民的衣食住行中体悟生态环境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认识到作为新石器时代的重要遗址,良渚古城的发现对印证我国文明起源有重要价值。

3.史实转化悟价值

历史课本是人类活动的缩影。教师不能忽视隐藏于教材文字中的历史,因为每一段叙述,实际上都是将活灵活现的历史转化成了思路清晰的文字。要促进学生对教材的理解,教师可将相关的文字转化成历史图片,并让学生画一画,让学生在绘画中感悟历史。

【案例9】“新文化运动”复习教学

在复习“新文化运动”这一内容时,学生用生动形象的漫画方式,将陈独秀、胡适、鲁迅、蔡元培四位先锋人物在新文化运动中创办杂志、集会演讲、辩论、参加工人运动等活动表现了出来。先锋人物通过先进的方式以最大的努力带动广大青年学生和劳苦大众不断接受新思想,使中国社会悄然发生改变,也正是这些新思想为后来的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做好了准备。学生在绘画中进一步体悟了新文化运动在中国历史上的思想价值。

三、发展探索:从浅尝辄止到挖掘整合,凸显内化之功

图图联系的初中历史复习教学,不仅要帮助学生构建系统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理解历史学科的价值并深入思考,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学生综合思维素养建立和养成的过程。这就要求历史教师不仅要十分熟悉课标和教材,还要能对相关内容进行主题挖掘和有机整合,并且能够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提高自身的知识储备和理论水平。

(一)“集体备图”,优化教学设计

集体备课制度是适应现代教育理念革新、推进资源共享、实现历史学科育人价值的一种有效策略,得到许多教育专家和一线教师的推崇认可。通过教师自备、集体研讨和完善教案等环节,教师可优化对图图联系的认识,提升图图联系教学的能力,确保学生在历史课堂中能进行深度学习。

(二)“抛图引玉”,提高调控能力

课堂调控能力指教师对教学进行状态具有灵敏强烈的感知能力,并能根据感知作出迅速、准确的反应。这是教师知识素养和能力素养的体现,也是教学艺术的魅力所在。教师可通过挖掘图图背后的情感因素,研究如何提升学生合作探究的有效性以及增强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途径等,让课堂成为师生生命发展的舞台。

(三)“图组命题”,检测教学效果

检测教学效果的方式,除了常用的纸笔测试以外,教师还可鼓励学生进行图组命题尝试。让学生站在教师的立场上出题,可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内化程度。学生自主进行图组命题的过程,就是围绕主题,将知识、方法和思维进行融合的过程。通过小组命题和教师追题等方式,学生不仅能领略精美的图片,避免复习课习题堆砌、索然无味的困境,还能在内涵丰富的图图联系中,升华自己对知识的系统构建,达成深度学习。

猜你喜欢
历史教师教学
最美教师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