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兰
教育作为国家振兴的根本事业,对于我国的未来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时代对于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变化,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再适用现代社会,进一步提升课堂效率已成为形势所需。数学作为一门抽象的学科,对于小学生而言,学习有一定的难度,因此,为学生构建数学的高效课堂已势在必行。
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是小学数学课堂上常见的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能够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使得数学课堂模式过于沉闷,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影响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虽提出创新性的教学方法,但效果甚微,对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并没有什么帮助,使得教学模式又变回原来的模式之中。与此同时,有的教师仍旧采用题海战术,希望学生能够在大量的练习中获得进步,却也间接限制了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对于学生学习数学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帮助[1]。21 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教师要学会接受新鲜事物,及时引进新的教学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与进步。
小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十分强烈,教师要学会利用学生的这种特质。但从如今的小学数学课堂现状来看,教师完全忽视对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利用,只顾着讲解,无意中伤害了学生的积极性,导致学生在这种教学氛围中,逐渐失去求知欲和好奇心,从而限制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进步与发展。
创新是学生进步的阶梯,教师应该认识到创新对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性,但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缺乏创新素质的培养,使得课堂教学结构老化,只能够通过分数的高低来对学生进行区分,从而导致教学管理处于一种僵化的状态之中,间接忽视了学生主观能动性与创新性思维的发展。
小学数学知识更多的是对未来学习复杂知识的铺垫,所以在小学阶段,教师除了讲解知识以外,还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但从目前小学数学的现状来看,教师的专业能力不高,教学模式单一、固化,使得数学课堂教学质量不高。对于以上这种情况,我们详细分析原因发现,教师应改变自身的教学方式,并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改变这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进而让学生在数学课堂之中打开思维,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氛围,多角度、多层次地为数学课堂输入新的方式,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采取适合的、科学的教学方法。
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首要做的是提高学生的自信。传统的教育模式不太注重对学生进行表扬,导致很多学生自信心不足,影响了自身的进步。而且由于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学习效果总是因人而异的,有的学生可以很快掌握知识,有的学生对于知识的学习却比较慢,存在个体之间的差异性。虽然学习能力的好坏与天赋有关,但是从更深层次的思考,我们发现这是由于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兴趣没有被激发,对于知识的获取呈现出一种被动甚至抗拒的态度,导致学生无法进行高效的学习。小学阶段的学生,年纪较小,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比较有难度,导致学生没有获得学习上的喜悦感与成就感,从而对这门学科产生抵触的心理[2]。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教师应该提出相应的办法,帮助学生消除厌学心理,激发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在教学的过程中,多举一些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这种贴近实际的例子,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将知识理解。
举例来说,当我们在学习《计算几何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节课时,教师可以让班级中的每个学生利用一张纸做各种图形,并计算自己所做出图形的面积,进而强化学生对于几何概念直观的印象。这种方法既可以对学生的动手能力进行一定程度的提高锻炼,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激发了兴趣之后,学习态度也会随之改变,对知识掌握的进度也会随之提升,学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自信,这样学习效率就能很快提高。
构建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不断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学生接触知识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课堂教学占整体教学的很大一部分,是学生所学知识的主要来源。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与最后取得怎样的成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的学习质量。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师课堂教学的质量,教师除了要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以外,还要营造一种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参与到班级的学习中去,进而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3]。与此同时,教师要精心备课,在上课之前,将课本上的知识以一种浅显易懂的方式呈现出来。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知识激活,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基础上,带领学生随自己思路对数学知识进行解构,适当提出一些问题,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同时便于将学生易分散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对于一些比较难记的知识点,教师可以将知识贯穿编写成易于记忆的形式,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目前阶段无法快速解决的一些问题,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轻松,能够有余力去独立思考课堂上没有提到的知识,从而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进步。
课后作业是对课堂中所学习知识的巩固与提高,所以教师要重视课后作业的布置,保证学生将课堂与课后良好地衔接在一起,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水平。学生在课堂上虽然学到了知识,但是如果没有及时回顾总结,那么这个短暂的瞬时记忆便会随着时间流逝而消失,在后面使用到相关知识时又需要学生到前面再学一遍,这样学习效率便会大打折扣。所以教师要在每天课堂学习结束之后给学生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使课堂学习的效果延长并完成巩固深化。教师在布置课后作业时,需要提炼出当堂所学知识的重难点,围绕重难点设计课后作业。在作业上交之后,教师也要及时批改,对于学生在课后作业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进行汇总,然后专门腾出一节课为学生解答问题。另外,教师还可以适当布置实践作业,提高学生的学习迁移能力,做到能够熟练运用知识解决问题[4]。
良好的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学习水平的进步。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正确认识到自己的责任,学会与学生做朋友,进而做学生学习路上的引导者。虽然学生的年纪较小,但是学生心思较成人要敏感脆弱,教师以不恰当的方式对待学生很容易在师生之间形成隔阂,影响教学的进一步发展。学生一旦对教师产生抵触心理,很容易对该教师所教授的科目产生同样的抗拒,这样不利于构建高效课堂。为了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教师要真正融入学生之间,抱着和学生做朋友的心态去和他们打交道,以自身为榜样去影响学生在日常中的行为习惯,学生和教师相处愉快,也会抱着积极的态度去认真学习,在课堂中配合教师,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可以为教师构建高效课堂发挥化繁为简的功效。多媒体技术可以将生硬的文字生动起来,并借助声音以及图像的帮助将一些复杂的内容变得更加具体化,从而将其转化为动态的过程,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学习一些知识内容,让他们更好突破学习重点与难点,以此使自己的能力得到突破。
比如,当我们在学习《长方形周长与面积》一课时,学生对于周长和面积这两个概念会产生混淆,导致很多学生存在学习困难。教师可以针对这一问题,有效利用教学软件进行设计,因为信息技术可以对图形构造得更加富有空间感,让学生感受到周长与面积二者之间的差别,通过这样的方式加深学生对周长与面积的理解。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构造一个长方形的操场,通过操场为学生证实周长与面积的不同。教师首先可以将操场中的4 条边线看作长方形的周长,再将操场内球员可以移动的范围看作长方形的面积,通过这样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应的知识内容,同时这样的教学内容比较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活跃了课堂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致,以此打开学生的思维大门,让他们更好地做出区分,从而加强课堂的实质教学效果[5]。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在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并在小组内部合理地分析自己的数学观点和数学想法,进而丰富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的进步。与此同时,在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还能够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教师可以走到学生的身边,倾听学生的想法,并给予正确的引导,进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了进一步发挥学习小组的作用与效果,教师可以按照以下的方法对学生进行分组:
首先,教师在进行分组前,要充分了解学生的个性以及能力,保证每一个小组人数的合理配比和能力配比,将不同成绩的学生分为一组,而不是将成绩好的都分到一组,要保证小组间数学水平的一致性,让学生可以参与讨论共同来完成数学知识的学习。
其次,教师要及时进行小组指导,对学生的讨论,要积极倾听,并提出一些意见。但还要注意在引导时不要忽视学生的感受,在拉近与学生距离的同时,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让学生可以充分地思考。
最后,教师要求不同的小组展示自己的讨论成果,并对讨论结果给予评价,在评价的过程中,多以鼓励为主,以保证学生学习的信心和积极性。
有效的课堂活动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实现课堂内容的扩展,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在小学数学课堂中,教师应该将教学目标作为参考,在保证课内知识讲授完毕以后,在剩下的时间内,适当为学生扩宽知识量,进而让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学生的思维,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进而让学生得到更好的发展与进步。当每一节课结束以后,教师可以为学生出一道关于本节课知识的题目,并随机分发给学生,从而实现扩宽课程内容的目的,不断丰富课堂的形式,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与进步。另外,还可以选择一些数学竞赛的题目,为学生进行讲解,帮助学生锻炼数学思维,在潜移默化中养成主动思考的习惯,进而更好地对基础的数学知识进行了解,提高自身数学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高效课堂的构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养,促进学生的进步。在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积极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不断创新教学方法,与学生共同努力,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