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数字技术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与进路

2022-12-31 15:14黄修文
智库时代 2022年42期
关键词:数字化数字政治

黄修文

(南宁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22年1月,国务院印发了《“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需提升社会数字化普惠水平,持续深入推进智慧教育在文化教育等领域公共服务数字化供给和网络化服务将得到加快推进,优化全民数字素养和技能。[1]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全媒体数字技术赋能传播环境的新机遇与挑战,必然推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进行数字化升级转型,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在全媒体语境下与数字化技术深度有机结合,实现融合创新发展。在全媒体数字化技术赋能的新时期,2022年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印发了《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22年工作要点》,提出要创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网、中国大学生在线、易班网为牵引,建设网络宣传引导矩阵,强化校级新媒体平台和资源建设专项指导。[2]

一、传统型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提升空间

(一)单一性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来源大多是课本教材,课本教材由于自身编著周期长,待到课本教材在高校大学生中大面积推行时书本中的内容常常落后于时事政治。新生代的高校大学生大多出生在“Z时代”(1995-2010年之间),他们谙熟数字科技,受到互联网、即时通讯、社交媒体的影响较大,同时分享传播欲旺盛、追求个性、活泼生动,这就导致他们获取关于的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资源不再局限于传统课堂,而是热衷于主动个性化地理解、阐释和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咨询。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单一化的信息来源已经很难满足当代高校大学生多样化获取学习资料的需求,具有一定的滞后性,青少年是最活跃、最具改革创新精神的群体之一,高校思想政治课的建设需协同青少年成长,符合教育因人施教的基本规律,向要具改革创新活力的方向持续转变。很多高校正确认识到高校思想政治课的未来转变方向,在思想政治课上积极运用现代信息化教学技术来建设数字课堂、智慧课堂,进一步利用数字化资源推进探究式教学、体验式教学、互动式教学、专题式教学、分众式教学等,获得了新时代大学生积极的回应和卓越的教育成效,这些都值得其他高校进一步学习借鉴、实验推广。

(二)中心化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方式往往有固定地点——教室且教室中座位分布是习以为常的“秧田式”布局,这种熟悉的教室布局教师讲台大多会高出学生座位。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固化以高处讲台上的高校教师中心,向座位处于低处的高校大学生辐射的讲授格局,这种格局的分布有利有弊,一方面它在肯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的权威性和教材活动的严肃性,另一方面它也加强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与高校大学生的距离感,有损高校大学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亲切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需积极利用数字化教学技术坚守课堂教学这个“主战场”,建立和新时代大学生深度沟通的数字化平台,在创新发展中不断加强和新时代大学生一同学习,一起成长,形成具有亲和力的良善互动的正向循环,不断满足新时代大学生进步和发展的需求。

(三)学术化

高校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突出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性、价值性和严肃性,在和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互动性方面存在进一步提升空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保证高校大学生在思想层面和中国共产党保持高度一致,从而进一步将高校大学生培养成为在精神思想层面、在社会实践层面均有优秀表现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为保证其政治性,往往使用大量的政治性学术话语表达,存在学术化有余、生活化不足的趋向。这容易造成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工具化、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理想化、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现实生活脱节、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过于呆板的不良现象。[4]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要做的不仅是教会新时代大学生书本上的知识,更要教会其志存高远、心怀祖国、树立远大理想、成就伟大事业。思想政治教育课教师要以教促学、活教活学,帮助新时代大学生学会光荣先辈们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塑造其作为祖国未来接班人和社会主义建设者的高尚灵魂。

二、数字赋能及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新趋势

(一)数字赋能的新表征

1.扩散性

数字赋能的重要特征就是扩散性,其作为信息化的最新进程不仅是在自身所属的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感测技术与控制技术领域单一化发展,更多的是扩散到社会系统中其他非技术生产的子系统进行耦合,从而真正实现“数字化网络技术+社会实践子系统”的深度数字赋能与产业转型升级。数字赋能的本质就是数字化网络技术逐渐不断向社会实践领域持续扩散的过程。数字化网络技术有两种不同的本性,一种本性是归属于技术领域的一般性技术,从该视角阐述,数字化网络技术具有搜索、梳理、存储和沟通信息的技术内核;另一种本性是贯彻实用主义的面向社会实践的应用型技术,从该视角阐述,数字化网络技术是发展万物互联、智慧产业的技术支撑。数字化网络技术凭借其自身强大的扩散性不断与社会实践领域深度融合。数字化网络技术与传统的技术扩散表征上存在关键性不同,传统技术的应用领域、应用层次和应用深度往往具有相对有限性,数字赋能超越传统技术应用的简单嫁接和移植,将自身不断投射、整合到所应用的社会实践领域中,不断内化直至真正成为数字化应用领域的内在驱动力。

2.创新性

数字赋能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创新性。数字赋能的创新性不仅表征在其内涵的技术优先性上,更表征在技术生产的全过程之中。传统技术的发展往往是一个新技术取代旧技术的过程,技术的发展创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其产生和发展规律遵循和有机体类似的生命周期,可以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成熟期、衰落期。在开始阶段,新技术的设计开始成型,技术需求逐渐明确,新技术的部分基础部件开始试验和运行;紧接着进入新技术的发展阶段,新技术的基础部件开始快速整合形成,技术产品开始快速占领市场;然后技术产品在市场和用户的使用、反馈中不断趋向成熟和完善,同时技术产品的市场占比趋于饱和;最后是技术的衰落期,技术研发在该阶段倾向于修缮和维护,技术创新逐渐走向停滞和“冷却”,在该时期现有技术和市场与用户进行新一轮磨合,开始进入下一周期的技术生产与发展。数字化网络技术发展逻辑相比于传统技术其“衰败期”“冷却期”更短,数字化网络平台创新了市场和用户的反馈机制。数字赋能依赖技术的优先性,使用大数据分析、云计算技术快速捕捉市场和用户的技术使用习惯、分析预测市场对技术的新需求,从而使技术迭代能够快速衔接并形成相对完成的技术生产—使用—反馈的闭环。

(二)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趋势

1.碎片化

数字赋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来源逐渐碎片化。在全媒体数字技术赋能的背景下,依赖新技术生成的全媒体渗透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方面健全完整的课本教材不再是唯一重要的信息咨询来源。网络碎片化信息的获取便捷程度和传播规模、传播速度远超传统课本教材,其大量充斥在数字化网络教育空间。碎片化特点对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产生重要影响,其表现在全媒体网络传播的创新发展,能在短时间内对大量大学生群体进行广泛的思想政治教育。

2.分众化

数字赋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模式趋向多元化,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传播模式受到冲击和挑战。新一代高校大学生偏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不再是被动接受,而是主动分众化学习。数字化网络技术给予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模式,这种新模式中以教师为核心的教育方式被削弱,转向师生之间、生生之间平等交流的教育方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突破时空限制传播的同时,不再是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堂讲授中“高对低”“一对一”的教育模式,而是去中心化的“平对平”“多对多”的新模式。有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发布者、传播者和评价者均处于相对平行的教育结构中,其来源更为丰富和广泛。

3.生活化

数字赋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不断生活化。数字化的传播对象包含高校大学生,同时也包括了大量普通的基层群众,具有发展成为全民参与、全民学习、全民实践的综合性跨时空平台的可能,这种可能性依赖教育传播的生活化表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只有真正和高校大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紧密互动联系、产生强烈共鸣,才能真正帮助高校大学生将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内容不断转化为内心的理想信念和社会实践的基本准则。全媒体数字化传播强调传播的公共生活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避免学术化有余,公共生活化欠缺的现状,努力提升高校大学生对高校狮思想政治教育的接受认可度,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涵化效果。

三、数字赋能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化提升

(一)优化动力

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并非偶然,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数字化网络技术相互结合的动力来源是两者相互需要、相互契合。如今数字化网络生活已然是当代高校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化网络技术在高校思想政治领域的拓展与实践,能极大地满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规模的需求,具备贴近当代高校大学生生活的特点,产生广泛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增强青年使命感的重要作用。

反过来,借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方法和手段,能够极大地加快数字化网络世界的建设进程,可以打击数字网络恐怖主义和隐藏在网络角落的软性敌对思想的渗透。同时能够帮助高校大学生避免网络沉沦、深陷网络色情、网络赌博、网络诈骗等一系列问题,提高高校大学生数字化网络素养,增强高校大学生网络信息鉴别能力,实现全面、健康、长远发展。

(二)优化价值

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当代大学生的思维方式、表达途径和人际交往模式都产生持续而深刻的影响,使其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内心的道德理念、行为与心理特征等方面都发生较大改变。在这种新的全媒体数字赋能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不仅要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视角出发,同时也要从数字化新技术赋能的视角进行剖析,以达到对数字化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科学、准确的认识。这里需要着重说明的是,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势所趋、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的同时,其并不否定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成果。恰恰相反,正是由于历年来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取得的重要成果与宝贵经验给予了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深厚的积淀与理论指导,使得数字化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继承议与发扬、创新与拓展,成为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补充和未来发展趋势。

(三)优化策略

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实践还在进一步发展扩大中,大众对数字化网络教育技术的发展与革新怀有极大期待的同时,也要对数字化网络技术可能引发的危机和潜在风险保持警惕,因此在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发展初期采取行之有效的结合策略,规避风险是十分有必要的。针对数字化网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巧妙采取综合网络治理的策略,建立一个对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多维度的理解和应用范式。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给当代大学生带来思想教育解放、提供海量便捷快速思想政治教育资源、释放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的巨大活力和热情的同时,也有引发数字化网络技术过度滥用的风险。采取综合数字化网络治理策略,一方面要建立数字化网络治理的规章制度,保障高校大学生数字化网络平台新闻报道和舆论自由,明确高校大学生网络发言者的责任与义务,确保从源头保障信息资源的准确性。另一个方面贯彻落实数字化网络综合治理的举措,对高校大学生中自办自创的微信公众号、个人网站采取登记备案举措,对个人微信、微博、豆瓣等个人社交账号的综合数字化网络治理需进一步下沉细化,确保高校大学生不传谣且保持自身的理性判断。

从宏观上看,高校和相关管理部门在保障学生个人隐私的同时需对高校学生数字化网络舆情建立快速研判、有效管理的应对机制;从微观上看,高校大学生在享受数字化网络学习生活的同时,有必要推进进一步网络实名身份认证。

四、结语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必然在全媒体数字化技术赋能的背景下与时俱进、涤故更新,继续持续焕发生机与活力。数字赋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用党的科学理论教育大学生,做大学生的知心人、发展道路上的引路人。当代大学生应该积极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青年兴则国兴,青年强则国强,青年的发展与国家、社会的发展紧密相连。新时代大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同时也是党政建设优秀储备干部的重要来源。新时代大学生生逢其时,正是我国民族复兴、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大好时期,前方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和施展才干的舞台。借助新兴的数字化网络技术,高校大学生必然增强使命担当,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和维护宪法法律权威,争做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猜你喜欢
数字化数字政治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论经济学数字化的必要性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政治攀附”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答数字
数字看G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