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课程思政实践研究

2022-12-31 15:14
智库时代 2022年42期
关键词:思政农民技能

王 昕

(黑龙江农业工程职业学院)

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可以为“三农”政策的落实提供基本保障,该工作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培养新型农业经营所需的人才,打造高标准的“三农”工作队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为人才振兴提供了重要保障,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一、思政课的重要性

在十九大报告中,党提出了“乡村振兴”的重要战略,该战略任务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关系着现代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质量,为三农工作在新时代的发展提供了明确的方向。乡村振兴的主要任务就是全面振兴人才队伍,转型升级农业产业需要充足的专业人才,农业职业学院应当落实好立德树人的任务,为乡村振兴培养所需的优秀人才。国家领导对学校思政理论课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应当开展具有社会主义特色的教育工作,全面加强思政课的建设力度,采用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人才,思政教师应当重视学生的思想建设工作,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同时也应当加强自身的专业素质,发挥自身的立德树人作用,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加强自身的政治情怀,及时更新自身的教育观,做到严于律己;此外还应当开展与时俱进的思政教学,加强改革创新力度,以8个统一为标准:统一政治性和学理性,价值性和知识性,建设性和批判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统一性和多样性,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最后还应当全面发挥思政教育的优势,开展具有亲和力和针对性的思政教育,基于学生的实际需求,全面优化课堂教学方案。

二、职业农民技能培训与思想政治课的内在联系

长期以来,我国社会十分关注农民问题,农民素质是解决农民问题的根本所在。所以必须采用有效的方式加强农民素质,落实新型农民的培养任务,并加强技能训练。农业技能是农民主要的学习内容,关系着整个教育工作的质量。也就是将专业知识和应用技术传授给农民,消除他们的疑虑,通过培育高技能的农民改善农村人力资源结构,进而实现对农村生产力的解放。所以,业务能力的提升与思想教育可以相互促进,相互影响。

学校的思政课程包含了显性和隐性这两种类型,两者在人才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培养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显性课程属于核心课程,其教育内容包含了主流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和价值观。隐性课程大多为专业课,主要作用就是渗透和内化,通过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促进理想信念向实际行动的转换。站在理论的角度来说,技能培训和思政课程存在一定的区别和联系。首先,两者都是计划教学活动之一。技能培训教学和思政教学的主要目的就是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他们的探索能力和思考能力,而在实际的教学目标中,思政教育的主要基础就是政治理论原理,技能培训教育以专业能力的培养和专业素质的提升为重点,而思政教育以一般的政治理论为基础,从实践意义的角度来说,在对职业农民实施技能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加强他们的政治素养和道德品质。

三、农业技能培训课程思政教育资源的开发

(一)开发思路

结合农业技能培训课和实际培训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开展思政教育。在培训活动中融入新型职业农民必不可少的责任担当意识,职业道德规范,科学精神和人文底蕴等重要的思政元素,充分发挥课程思政和技能培训的协同效应。

(二)开发原则

在开发思政教育资源的过程中,首先应当基于政治性和先进性的理念,并结合如下原则:

(1)有机结合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

(2)培养新型职业农民良好的价值观,引导他们在乡村振兴和国家富强中发挥自身的个人价值,并将其作为自身奋斗的目标。

(3)在技能培训中融入思政教育要素。想要在专业教育中有机地融入思政教育要素,就应当挖掘其中所蕴含的思政要素,并在合适的时机引入到专业教育中。

(4)提升培训质量和教育效果。对思政要素的开发有助于提升职业农民的学习积极性,加强他们的专业情感,也有利于改善培训质量,高质量的培训活动可以显著改善思政教育的效果。

(5)有机地结合具体细微和有效落实。思政元素中包含了某个知识点或某个案例,只有通过有效落实才能够避免形式化的思政教育,进而发挥思政教育真正的作用。

结合时代发展,基于针对性和可接受性的原则,开展更具时效性的思政教育工作。

(三)开发内容

(1)在学习作物生产技术概述这一内容时,应当重视培养具有学农、爱农和为农情感的新型职业农民。简要概述我国栽培业的发展,国民经济中我国农业的地位,我国农业目前的生产情况和世界粮食,资源等所面临的问题,培养新型农民为农业献身,为农村服务的乡土情感。

(2)在讲授种植制度这一内容时,可以引入我国农耕文明中集合了国际上各类文化这一内容,提升新型农民对民族和国家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加强他们的文化自信。帮助他们了解作物和环境,地理和人为等要素的关系,有机地结合传统农业和现代农业,告知他们应当做到对自然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合理利用,在增加作物产量和作物质量的同时,重视自然环境的保护工作,避免破坏生态环境,进而培养他们的可持续发展观。

(3)在讲授引进和繁育良种这一内容时,应当落实好探究意识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任务,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创业精神。培养他们的种质资源保存意识,帮助他们正确认识种子资源,同时还应当落实好科学态度,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任务,激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优良品种的积极性。

(4)在讲授田间管理内容的过程中,应当重视技能训练,落实好家园意识的培养任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调查土壤组成及土壤类型,感受我国土地的广阔,激发他们的爱国意识和爱国情怀。通过讲授土壤肥料和水分管理等知识点,可以让他们了解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培养他们的两山理念,加强他们对生态文明的维护意识。通过讲授光能的有效利用和小麦压青等知识,可以帮助他们了解物质和能量之间的辩证关系,正确认识光能调控技术有助于增加农业产量和农民收入,并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开拓创新精神。此外还可以帮助他们了解作物生长和农业气象之间的联系,明白自然灾害的形成原理,感悟虽然人类可以改变环境,但是必须遵守自然规律,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绿色发展观。

(5)在讲授病虫害防治这一内容时,通过引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重要理念,有助于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了解药物残留会导致食物中毒等事件的发生,进而提升他们的法律意识,为人们提供更有效的食品安全保障,也有助于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积极创新病虫害防治技术,创新植物保护技术等。

四、农业技能培训课程思政的方法、路径

(一)为职业农民技能教学配备专业的教师队伍

高职院校应当按照本校专业配备师资队伍,目前,新型职业农民缺乏高素质的培训教师,只有少数教师属于双师型,这对其培养规模和培养速度造成了一定制约,大部分院校的职业农民师资队伍并不完善。在对教师进行组织培训的过程中,必须要重视提升他们的思想政治能力,高职院校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良好的培养工作。

1.引入现代化的思政教育理念

部分教师没有重视专业技能课和思政课的关联性,误认为在专业教育中开展思政教育,会对专业课的质量造成影响,一些专业人员设置缺乏完善的知识结构和良好的逻辑体系。这主要是由于一些师生并未正确认识思政教育的重要作用。忽略了思政教育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所以必须要改变新型职业农民对思政理论教育的错误认识。

2.加强专业教师的思政意识

课程教师在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中起到了最主要的作用。是最主要的推动主体。只有具备良好思政意识的专业教师才能够有机地融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并逐渐提升专业课程教学的层次,重视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同时专业教师还应当加强与思政教师的沟通协作。专业教师应当尽量挖掘专业课程中蕴藏的思政要素,所以专业教师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政素养和政治能力。同时,还应当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关注新型职业农民探讨的热点话题,并借助思政思想解答这些热点问题,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政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采用自身所学的知识考虑民生热点,这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思政素养和爱国意识,也是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最主要的融合发展途径。

(二)创新设计培训活动,提升协同效应

在开展农业专业培训期间,应当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的具体需求,创设新型培训教学活动,尽可能的加强专业农业知识教学和思政教育的影响力,引入现代社会的热点话题,加强新型职业农民的思想引导。

(1)采用不同的资料,营造教学情境,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长久发展理念。应当创设与新型职业农民兴趣相符的教学环境,这不仅可以加强他们的感性认识,激发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探索欲,还可以引起他们情感共鸣,改变他们的思想。例如在教授职务生产和温度环境这一内容时,可以让新型职业农民观看旱灾视频,视频内容给他们带来了强烈的冲击,让他们意识到温室效应会加剧全球变暖问题,更易导致干旱和伏旱等问题的发生,且会扩大其影响力,带来严重的后果,也可以加强他们对两山理论的认识深度,培养他们的绿色发展观,为乡村振兴提供重要支持。

(2)引入时事热点,讲述与中国精神相关的专业故事。新型职业农民在听故事的同时会产生情感共鸣,可以提升他们的思政教育的认可度和理解深度,同时也有助于培养他们的政治品质。教师应当结合培训内容,引入与时事热点相关的专业故事,潜移默化地感染新型职业农民。例如在学习种子检测技能的过程中,可以引入立志为人类建设种子诺亚方舟的钟扬植物学教授的故事,让他们了解热爱祖国,热爱农业不仅是自身的职责,也可以体现出自身的价值。在学习如何利用植物的土,肥水光能等内容时,可以引入数字技术赋能农业发展等热点故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传承守正的专业意识和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

(3)全面发挥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作用。中国农业在经过不断地发展后,其中的农学思想、价值观念和道德意识日益丰富,凸显了中华农耕文化的博大精深。在开展农业技能培训期间,通过对传统农耕文化的充分利用,对人文精神和绿色思维等的深刻挖掘,可以对新型职业农民起到引导作用,加强他们的文化的自省、认同和自信心。在教授“耕作制度”的过程中,应当引入一些经济发展落后、重视种地忽略养地的偏远地区,讲述他们没有合理开发利用严重影响耕地质量,破坏生态环境、影响农业长久发展的案例,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精耕细作、用养结合的传统农耕理念,让他们了解轮作休耕有助于循环农业模式的形成,可以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而促进节约理念、自然保护理念和绿色乡村理念的落实。

(三)寻找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发展途径

思政教育是最重要的立德树人阵地,应当主动将思政教育融入到职业教育中。这不仅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对农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还有助于民风乡风的改善,为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人才的长久发展和有效培养提供重要支持。

在职业教育中开展思政教育时,应当以乡村振兴战略和农业生产的发展规模和实际特点为依据,开展职业教学。各地、各学段的农民群众具有不同的知识水平,这加大了思政教学的难度。在有机融合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的同时,教师应当基于新型职业农民的特殊性,教授他们相关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同时,加强工匠精神的弘扬力度,为高质量发展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

乡村振兴战略加大了对新型职业农民的要求,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意义重大,主要体现如下:首先可以有效缓解农村农业生产劳动力的缺乏问题,培养更多人才,促进农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此外还可以帮助农民形成良好的素质,转变他们的传统思想,培养他们与时俱进的理念。在这一背景下,高职院校应当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体系的调整力度,构建完善的培养平台,要在对新型职业农民实施技能培养的基础上,全面发挥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的作用,建设校外培训基地,借助校外培训基地,培养新型职业农民的现代职业技能。

(四)采用精准,多元的培训方式

1.有机结合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

应当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更加直观的教学,这有助于改善教学效果。首先,在开展传统讲授教学的同时,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参加实地参观活动,采用走出去和请进来的教育模式。首先,可以邀请企业专家,专家人才和优秀的创新创业人才参加培训讲授活动,也可以采用请进来的方式,组织志愿者和企业志愿者等下乡为新型职业农民提供技能培训和相关服务。此外,还应当落实走出去的政策,组织新型职业农民考察现代化的实践基地,为他们提供更加直观的培训。其次应当有机地结合典型示范和帮扶培训活动。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实际案例,这有助于全面激发新型职业农民的创新动力,培养他们的职业意识,此外还应当发挥新闻媒体的宣传和推广作用,并为特定人群提供针对性的教育,落实因材施教和因势利导的教育理念,加大对贫困农民的关注度,进而实现帮扶培训。

2.有机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

培养新型职业农民需要长时间的坚持,不仅应当结合他们的现实需求,还应当根据社会发展现状,在生产季节组织他们参加短期培训;此外,还应当加强农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并落实长期跟踪任务,制定长效机制,为乡村振兴发展提供重要支持。

五、结束语

发展壮大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需要一定的时间,而培养和教育有助于新型职业农民的进一步发展。目前,高等农业院校是最重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阵地,不仅应当落实农业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还应当落实好思政教育,全面发挥思政教育的作用。

猜你喜欢
思政农民技能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女生总有一些神奇的技能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劳动技能up up!
拼技能,享丰收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