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视域下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的探究

2022-12-31 15:14李孟宁孙洁
智库时代 2022年42期
关键词:护理学专业课程病人

李孟宁 孙洁

(石家庄人民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一、引言

(一)研究背景

所谓智慧教育,是伴随着科技高速发展、技术不断进步而带动教育系统改革的一个结果,智慧教育通过把知识传播者、知识接收者构建在一个智能化教育生态系统中,使得教学过程更加高效率的完成,智慧教育的运用是对整个传统教育的变革,这种新生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特别是在互联网+教育的不断发展中,智慧教育理念变得更为适合于当今时代的教育。在这种背景下,我国的高等教育在积极探索将传统的教学过程运用互联网加的形式进行一个新的构建,让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智能化,除此之外,现在的高等教育尤其注重对学生的动态管理,在当前的教育环境中更是对学生的学习质量评价有了一个新的要求,而智慧教育理念的引入,能够很有效地满足这种要求,所以智慧教育可谓是对传统教育模式的有力补充与提升,对于加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动态管理,对于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评价更为显得合理化。而从当前的护理学专业教学来看,课程对于学生的评价方式显得比较单一化,也没有很好形成对学生在课程中的动态评价。这就需要当前的护理学教育注重对于学生参与更贴切的形成性评价,专业课程更是要构建起比较科学的形成性评价体系。

(二)研究意义

首先是理论上的意义,本文的研究旨在在智慧教育理念下,探索一套切合于高校护理学专业的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在体系搭建上,注重对信息化教育教学技术的运用,可以说是对护理学专业课程评价体系理论的一个很有效的补充,同时通过本文的探究,也为护理学的形成性评价找到了比较科学的评价指标,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当前的护理学课程评价理论研究内容;另一方面,本文的研究在理论上也是对护理学教育理论的一个提升,对于护理学在智慧教育环境中的长远发展有重要意义。

其次是现实意义。本文从对问题的分析出发,探寻当前护理学课程评价体系的不足之处,进而结合智慧教学理念,构建新的评价指标,最终形成比较科学的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综合来看,本文搭建出来的指标,能够更好地适应于当前的护理学课程教育,护理学专业课教师更是能够将这种评价体系很好地进行运用。

二、现阶段护理学专业课程评价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评价方式单一化

通过对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评价的现状进行调研,发现一些专业课程在进行教学评价时,通常都是进行平时作业+期末考核的形式来进行评价,评价的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化,得出的评价结果也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在专业课程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了相应的护理学专业技能,这样的方式显然不能够适应于学生对于更好的专业发展的要求,更不能达到对于更为专业型的护理学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尤其是从调研的情况中发现了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和学情考核的过程中,做法相对比较落后,成绩分数的高低成为了教师评价学生完成专业课程情况的首要或者唯一标准,最终很难形成有效的专业课程评价体系。

(二)评价工具显得薄弱

随着信息化教育技术的不断提升,职业教育在近几年形成了全新的突破,很多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被打破或者改进,更为高效化、全面化的职业教育模式已经初步形成。然而从现状来看,一些护理学专业课程在进行教学评价的时候还没有将信息化教学工具进行充分的利用,对于这些智能化教学工具的应用更多是体现在了教学课堂当中,对于课程的考核、对于学生技能掌握情况的评价等,还是通过传统的试卷作为考核工具,这样不仅降低了教学评价的效率,同时在考核结果上也比较片面化。

这样的问题值得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师进行反思,要适应职业教育对于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师还应当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的过程中,综合运用信息化教学工具,对学生的学情进行更为科学的反馈,这样得到的考核结果不仅真实,还能够更好地强化教师对教学进行改进和优化。

(三)评价过程不够全面

经过调查,现在一些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评价和学习考核的时候采用的主要方式为在期中或者是期末通过考试的形式来了解和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掌握到相应的理论学科知识,这样的考核会形成一个很大的问题,那就是考核仅仅是考核,对考核后的改进很难及时有效地进行,即通过考核来发现教学的问题或者了解学生的问题后的优化相对比较滞后。在调研中发现,一些老师并没有形成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及时性评价,不能及时评价就不能及时形成评价反馈,这样既不能提升教学质量,也难以让学生的专业发展有所强化。

因此,对于护理学专业课程教学评价应当是全过程性的,要形成“有教学就有评价、有评价就有反馈”的思想,通过搭建出更为全面的过程性评价体系,来让评价的结构更具有针对性,让护理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有所建树。

三、智慧教学视域下护理学专业课程形成性评价体系搭建思路

(一)研究对象、工具和方法

1.研究对象

采用自主报名,随机抽取的方式选取我校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60名作为此次研究对象,其中女生48名,男生12名,年龄21.5±1.23岁。所有参与该活动的对象已学习《基础护理学》,且了解该研究目的,自愿参与。

2.研究工具

周围神经鞘瘤是一种多发肿瘤,其中既有良性病变,也有恶性病变。明确诊断的患者需要根据周围神经鞘瘤所处部位以及与周围组织关系确定手术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早期对疾病的有效诊断是实施治疗干预的前提[1]。为进一步丰富周围神经鞘瘤临床诊断方法,总结不同影像学特点,从而为周围神经鞘瘤的诊断提供依据。本文依据我院2015年9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45例周围神经鞘瘤患者,回顾分析其CT诊断、MRI诊断资料,各项资料分析如下。

(1)智慧平台课程考核考站

选择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出版,路潜主编第3版《基础护理学》,筛选出适合形成性评价考核教学模式的章节作为课程考核范围,根据《基础护理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参照美国教育家布鲁姆(B.Bloom)的教学目标分类法进行认知、技能、情感三大方面的教学目标的分析,结合线上化的教学管理平台,构建并确立病案分析、护理评估、基础操作技能、危重抢救技能、健康教育5个考站。

(2)各考站病例剧本

考站所应用病例均来自实际临床病例,根据实际课程考核的需要,从临床病例中抽取部分。在考核中,我们设置了与临床情境高度相似的模拟情景,并且为病人编写了相关的表演剧本,主要包括病人的基本资料、病例概述、场景设置、病人的情感行为描述及病人的话语。在课程评价的过程中,会将这些现场情况导入到智慧教学管理中心进行模拟,记录学生在相应场景中的表现情况。

(3)对形成性评价方法态度调查问卷

参考文献资料中的具体研究成果,结合本校基础护理学教学实际,设计并制作了“考生及标准病人对形成性评价方法态度调查问卷”结合学生、教师意见及预试验结果对问卷内容进行修改,确定问卷内容“考生版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标准病人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标准病人对形成性评价方法和专家培训的态度和认可度,是否满足病人的实际需求,是否达到预期的效果,以及病人的意见和建议,还有参加培训中最难的内容,外加标准病人参加形成性评价考核的心得体会和收获情况。

(4)制订考站评分标准

借鉴我校护理实训中心的操作考核评分表。

(5)对形成性评价方法态度调查问卷

参考相关文献的研究成果,结合基础护理学教学实际,编写所需的“考生及标准病人对形成性评价方法态度调查问卷”结合学生、教师意见及预试验结果对问卷内容进行修改,确定问卷内容“考生版调查问卷”了解学生对形成性评价方法的意见和建议。“标准病人版调查问卷”:内容包括标准病人对形成性评价方法和专家培训的意见和建议、标准病人觉得参与专家培训最难的方面,标准病人参与形成性评价考核的收获。

3.研究方法

本研究拟选择在我校2020级高职护理专业学生中挑选招募部分学生扮演标准病人,招募流程为,学生自愿主动报名,填写报名信息,课题组对学生进行面试,最终确定招募的人选。从报名的学生中选取60名学生参与标准病人培训,选取外科护理教研室专职教师5名作为专家培训的指导教师,对教学评价结果进行。

(二)结果

数据显示,近八成形成性评价考核参与者均认为形成性评价考核对《基础护理学》教学评价中有积极意义,使教学评价的模式更加多元化,增强了课程考核的反馈效果,通过课程考核加强教育效果,能够从病案分析、护理评估、基础操作技能、危重抢救技能、健康教育等多个维度进行教学评价,通多不同维度的教学评价反映出教学的问题,能够对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等进行跟进,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通过科学数据统计,在形成性评价考核中,教师以及考生的积极性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实际的课程考核效果较好,能让学生通过课程考核关注到需要弥补的缺漏,从而调整自我的学习方法和计划。

形成性评价考核中强调了设置考站的重要性,在本次研究中设置了5个考站,均是从教材的实际教学内容以及临床技能的需求进行拟定,不同参考站能看出差异化问题,在病历分析参考站,接近30%的学生对患者的护理是不合格或者没有产生效用的,普遍存在数据获取不准确的情况,因此,诊疗方案也出现了相应的偏差,大多只能依靠理论知识给出解决方案;在技能操作考站,部分考生的技能操作存在不规范不科学的情况,在操作过程中缺少与病人的交流,忽略了病人的反应,还缺少对病人的人文关怀,更多是为了课程考核而完成操作。在危重抢救技能考站,当病人出现突发情况时,学生的应急能力较为不错;健康教育试验站,对患者的健康教育大多数都较为呆板,几乎没能考虑到患者的实际情况,且专业技能不过关,会导致其信心不足。

从项目的问卷调查结果数据可得,大部分考生和专家都对客观结构化课程考核的认知程度较高,对该类型的课程考核也比较认可,考生能通过形成性评价考核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判断。在考生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课程考核模式以及考站设置和专家表现等都十分认可,但极少数人再次尝试的愿望很低,可能是由于不适应新的课程考核手段出现的反应。在专家的调查问卷中,可以看出大部分专家对课程考核的内容、模式、评价等表示认可,但存在部分专家认为评分标准的数量过多且条目过于详细的问题,且扮演病人会让他们有些紧张,但学生希望他们的表演更加自然流畅一点,课程考核的体验感更强,专家这方面能力有所欠缺。总而言之,项目的结果客观。

(三)讨论

在智慧教育视域下,对课程的形成性评价考核并不是一种具体的、有固定模式的课程考核方法,而是遵循客观、有序、有规律的课程考核框架,再通过对实际的临床环境以及场景等进行模拟,将考生的知识技能以及对待医疗事业的态度、处理医患关系的能力等进行综合考核,让学生能够在模拟的真实环境中,掌握知识和技能,而基础护理学本身具有临床环境复杂且考生需掌握的专业技能较多,因此,在基础护理学中应用形成性评价考核具有实际意义。

形成性评价考核可行性需要从场地设施、专业人员等多方因素进行衡量,就本次研究来看,在本校高职护理专业实行形成性评价考核,具有较高的可行性。院校内的护理专业教师能够对考核的目标、考站、专家培训等等进行科学安排,本次的形成性评价考核考站设置是由专业教师进行讨论确定,得到了学生以及相关教师的一致认可。形成性评价考核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是由于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相关知识存在一定的缺陷,动手操作的机会较少,教师也对问诊部分的知识教学不够重视,考生进行健康教育时,自己掌握的知识就不充足,因此,可以宣讲的知识很少,教育效果不佳,另外,学生接触病人的机会也比较少,导致对病人的人文关怀存在虚假、不真切的情况,效果较差,可能会给实际的工作带来一些麻烦,阻碍工作的开展,根据研究结果显示,许多考生都存在病案分析、护理评估以及健康教育方面的问题,可以多在这些方面查漏补缺。此外,专家在课程考核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不仅需要扮演患者,还要承担给考生评分的工作,因此,在选择专家时,需要选择认真负责的,保证课程考核能够更好地完成,同时,考生也能够得到比较公平合理的分数。相比于传统的课程考核模式,形成性评价考核需要专家以及专业的教师指导和场地等等,需花费更多的资金,在我校可以合理利用实训基地以及设备等,只需合理安排课程考核即可,能够节省一部分资金。

虽然从总体来讲,形成性评价考核比传统的教学模式花费更多的人力、物力以及财力,但其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的效果更好,能够有效地提升教学效率,在实际的调查结果中,大多数学生和专家对于形成性评价考核在基础护理学教学评价中的应用表示认可。

形成性评价考核能够更加准确地反映出考生在基础护理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使基础护理学学生能够有意识地发现和改变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知识的巩固,更好地实现综合发展,自身也能在临床应用时更加顺利,在某种意义上,也能规避很多由于技术能力不强诱发的医患关系。形成性评价考核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指导考生在未来的学习过程中,自身要关注病案分析、护理评估以及健康教育等多方面能力的提升,不能只关注单项技能的提升,一名合格的医护人员需具备较为全面的评估能力,作为学生,进行形成性评价考核,也能为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形成性评价考核在基础护理学中的应用,也能实现课程考核模式的改革,推动形成性评价考核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提升基础护理学教学的效率。

猜你喜欢
护理学专业课程病人
汽车类专业课程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的实践
谁是病人
素质培养目标下经管“专业课程链”构建研究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高校视觉传达设计专业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改革实践——以汇编语言与接口技术课程为例
《护理学报》影响因子年报(自然科学与工程技术·2019版)
病人膏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