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教育内涵及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2022-12-31 15:14苏慧慧
智库时代 2022年42期
关键词:文明绿色大学

苏慧慧

(玉林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一、引言

人类的生存发展、生活起居无不与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息息相关。而随着城镇化、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包括自然环境在内的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日趋恶化,生态危机正在不断地威胁着地球上的人类及其他物种。这引起了全球对生态环境、生态治理、生态保护等相关方面的关注,各国都采取了各种措施以更好地保护自然环境、生态环境,从而实现经济、社会、人类等各方面的永续发展。环境的好坏直接关乎人类的生存家园,生态文明建设在十八大时已被列入了“五位一体”社会主义总布局中。生态文明建设成为新时代文明建设的重要标识,是新时代高校教育及社会主义事业最为活跃也倍受关注的领域。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领域,内涵式发展即为通过高校在新时代全面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生态文明思想、实现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事业有机融合,将服务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作为高校内涵式发展的重要内容,为新时代培养大批具有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为生态文明提供世界领先的科技创新成果和构建中国特色的生态文明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为生态文明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提供优质的智力支撑和参与主体;为生态文明以生态价值观念为准则的生态文化体系的构建做好充分宣传和培育;为生态文明的全球治理打造高等教育样本。(郭永园、白雪赟: 2019)

我国许多学者对在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进行了多方面多维度研究,如郭晓勇(2021)挖掘了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价值,并探究如何付诸于实践;刘志坚(2019)探讨了高校生态文明教育的制度体系;黄志海(2018)调查分析了在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现状,并提出相应对策;刘建伟(2019)以部分高校为例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的生态文明素养;耿晓华(2020)从英语学科渗透式教育探讨大学英语教学融入生态文明教育的重要性及时代价值,并提出了实现融入的“三个一”的实践路径。

以上研究都分别集中于在高校开展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价值、可行性、现状、学生素养及学科式渗透教育等,突出了生态文明教育的时代主题,顺应时代。大学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对其进行生态文明观教育可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的内生力。新时代高等教育的内涵式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有机融合成为历史的必然。

英语学科教育内涵式发展与生态文明教育相融合也成为高校英语学科教学改革的重点之一。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量大面广,在高校课程体系不可缺少,在“国际化人才”培养中也极具重要性。在其课程体系、教学实践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可大面积地培养大学生的生态文明与绿色发展意识,促其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形成生态文明行为规范,从而在大学英语教育教学中构建生态文明英语学科体系、理论体系和话语体系,更好地培养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者与接班人。

二、生态文明教育的内涵

生态文明教育在不同领域发挥的作用不尽相同,内涵也有所区别。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

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所进行的生态文明教育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教育是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尤其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思想理论指导,根据生态学原理与方法,依循教育教学规律,传播生态文明思想,传扬生态文明精神,弘扬生态文化、绿色文化、倡导绿色发展观,培育公民的生态意识、责任与道德,提高公民的生态能力,培养公民的生态情感、磨炼公民的生态意志,提升全民生态文明素养与生态治理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张颖、王智晨:2020)

2022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论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一书出版。该书汇集了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垃圾分类、清洁能源、植树造林、环境污染、环境保护、环境治理、气候变化、全球合作共赢、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各种问题与对策,提出了共建“蓝天、碧水、净土”、生态宜居村和美丽乡村、将城市建设成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美丽家园,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地球生命共同体等美好设想与理念,进一步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点、难点,强调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紧迫性与必要性。这些都为生态文明教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理论支撑,进一步丰富了其内涵,也为其指明了方向,确立了目标。

(二)高校生态文明教育

高校生态文明教育,即高等教育系统以树立学生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培养具有这方面素质的优秀人才为目标,通过系统的人才培养方案,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相结合,并且在第二课堂教育的积极辅助下有组织、有计划的生态教育教学活动。它的教学途径主要有两个:一是生态文明通识教育。即利用通识课程,对所有在校大学生进行范围宽、知识广的生态文明普及教育,使学生能够掌握生态文明基础知识,树立正确的现代环境伦理观念。二是生态文明专业教育。即通过专业课程,如生态学、环境学、环境伦理学、清洁生产、清洁能源、循环经济以及在这些专业知识上所衍生的生态文明学和生态伦理学等专业学科,开展有针对性的、目的明确的专门教育,培养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专业人才。(王程程:2019)

三、生态文明教育及其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从上述可见,生态文明教育具有丰富的内涵,在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顺应时代需求、国家需要、学校所需,也是高校培养新时代具有较高生态文明素养、自觉践行生态文明行为高级人才的主要途径。这些都在宏观层面体现了我国高校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必要性,在微观方面,主要为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大学英语教学的必要性。

(一)生态文明教育是时代需要

生态文明教育以环境教育为参考,可持续发展教育为指导,借鉴两者的成功经验,朝着更具时代气息的方向发展,顺应时代潮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在生态文明新时代背景下,“立德”的主要内容为“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树人”为培养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具备一定生态文明素养、掌握生态文明知识与技能、践行生态文明行为的新时代高质量而又具综合素质的人才。

在这新时代,人们对于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环境美化与质量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而由此引起的对大自然资源的开采或掠夺也随之增加,自然资源变得越来越少,环境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就形成了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精神生活需要与不断恶化的自然与生态环境与资源在不断地耗尽之间的矛盾,且这矛盾越来越突出。大学生即将成为社会、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掌握生态文明的基础知识,是否具有强烈的环境、自然保护意识,是否能引领国家、社会向生态文明方向发展,对于国家与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也是他们能否担当这一时代既要发展又要环保双重责任的关键。

(二)树立宣传生态文明观的主要途径

教育通常以宣传为主渠道。要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需要从个人、家庭、学校、社会等多渠道进行宣传教育。而近年来这方面的宣传教育仍存在许多不足,无论在社会还是在家庭或学校,大家都对生态文明观仍很陌生,未形成广泛认同,对于大学生群体亦是如此。高校是人才培养的基地,是高等教育的主阵地,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助力大学生树立生态文明观的主要阵营。在高校,利用高等教育、学科教学、课外活动等为渠道,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观方面的宣传教育,首先让学生树立健康利好的生态文明观,然后以大学生为宣传主体,向全社会铺开,使之辐射范围更广,形式更多样化。因而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培养生态文明建设绿色人才是实施生态文明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是对大学生进行的生态文明宣传教育,进而由大学生到社会或实践中进一步对其他公民进行宣传,或身体力行,以身作则,践行生态文明思想与行为,对其他公民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影响进而使之得到教育,形成教育接力、良性循环的宣传效应。

(三)多学科渗透式教育是创建绿色大学的必备条件

我国在20世纪末就掀起了绿色教育浪潮,全国各地先后致力于创建绿色大中小学,开始宣扬绿色文化,倡导绿色文明。其中尤以绿色大学的创建为主要目标。“第一届全国大学生绿色教育研讨会” 于2000年召开,标志着我国绿色教育在大学及其教育中的启动。2001年,清华大学成为首家国家环保总局正式命名的绿色大学。在《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中,启动创建绿色大学活动成为“十五”期间中国高等教育的环境教育目标之一。二十多年来,全国各省、市高校都相继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绿色思想、绿色文化、绿色教育、绿色行动等进入了大部分高校。2001年《2001-2005年全国环境宣传教育工作纲要》下发,明确提出国家在全国高等院校逐步开展创建绿色大学活动,并指出绿色大学的主要标志,其中主要为:教师与学生应具有生态文明意识,掌握一定的生态文明基础知识,生态文明教育成为课程教育的一部分,积极创建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校园。(陈丽鸿、孙大勇,2009:162)。随后越来越多的大学加入了绿色大学创建的行列。环境教育、生态文明教育成为学校课程一部分的要求已在高校铺开,以使教师和学生都掌握更多有关环境保护知识,而后面向社会进行环境监管、环境治理与宣传教育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学科渗透式生态文明教育是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的时代所趋,也是高校各学科各课程顺应历史、时代发展的必然选择。

(四)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要求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1:3)指出,大学外语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大学生能力、素质与素养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大学英语作为大学外语教育的最主要内容,是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和核心通识课程,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在课程设置方面要求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将课程思政理念和内容有机融入课程。生态文明教育为课程思政的一部分,将其有机融入大学英语课程体系是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

(五)大学英语学科特点的适切性

大学英语的教学对象几乎包含了所有非英语专业的大学生,量大而面广。大学英语教育教学首先具有工具性,其次为人文性。工具性在于语言是获取信息、沟通思想、人际交际、知识传承与传播的唯一媒介,离开了语言,人类将无法交流,人类文明,包括生态文明,将无法形成也无法实现代际及隔空传承。而利用大学英语这一语言工具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大学生可在掌握英语语言知识、技能的同时获取与生态文明的相关信息、知识与技能,增加其生态文明知识,提升其生态文明意识。人文性在于通过语言的学习,学生得到知识方面的增加、思想方面的升华,行动方面的引导,进而达到人文素养方面的提升。利用英语这一语言与交际工具对学生注入生态文明元素、生态文明思想,可以使几乎所有的大学生受到生态文明思想的感化或熏陶,更好地树立或形成生态文明观,进而在生活学习中养成绿色生活方式,践行生态文明思想,并且能以身作则,以自己的思想与行动潜移默化地影响周边人员,带动更多的人养成生态文明的绿色生活、工作、消费习惯,培养绿色消费、绿色出行、低碳生活等绿色行为方式,提高人文素养与生态文明素养,从而发挥英语学科的人文性。

四、结语

自然环境、生态环境滋养着人类,为人类提供空气、水资源、能源、食粮、居所等生存、生活必需品。人类应该倍加珍爱自然、保护自然,而不要为了私欲而不顾大自然规律进行肆意破坏。环境污染问题一旦出现,就很难回到最初的无污染的原始状态,要防治先于治理,意识、理念等于行为、行动。因而生态文明教育具有必要性的同时兼具非常的紧迫性。在高校实施多学科渗透式生态文明教育顺应时代需要,是宣传生态文明观的主要途径,也是创建绿色大学的必备条件等。在大学英语学科教学中融入生态文明教育,不仅是大学英语教学指南的明确要求,也是大学英语学科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所赋予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文明绿色大学
绿色低碳
“留白”是个大学问
请文明演绎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漫说文明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