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背景下的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研究

2022-12-31 15:14徐久杨颖伏方霓
智库时代 2022年42期
关键词:留学生思想教育

徐久 杨颖 伏方霓

(河海大学)

近年来,我国来华留学生数量进入稳步增长期,截止2018年,有492,185名来华留学生在我国高等院校进行学习。留学生的培养不仅限于专业知识,也要对其道德品行和价值观念进行培育。但是,由于留学生在来华之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固化的语言文化、行为习惯、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不同的留学生群体中也存在思想意识、宗教信仰和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因此高等学校面向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难度更大、要求更高。

自20世纪50年代接收来华留学生以来,我国出台了多个与留学生思想教育相关的政策法规,都主张对留学生进行法律法规和中国国情教育,以加强留学生对中国的认识和了解,培养留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是帮助其熟悉和适应中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有效途径,也是培养知华、友华留学生的重要环节。

目前对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存在教育力度不够高、教学内容较为单一、教育方式不够完善和教育成果不够突出等问题。本文将从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意义剖析、内容构成、方法途径等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此外还提出了留学生思想教育成果展示的重要意义和创新方法。

一、思想教育的意义

1978年以来,中国的综合国力和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已位居世界前位,但是很多国家的人民对我国在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和人文交流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没有充分的了解。来华留学工作,可以有效传播中国文化、树立中国形象,进而帮助中国消解信息偏差、发挥大国影响、推动世界认同。为了培养留学生对中国的正确认知,高校应该重视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和国情教育,帮助其深入、充分地了解中国,逐渐成为中国形象的宣传者和捍卫者。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在学生、高校和国家这三个层面具有重要意义。

(一)增强跨文化和全球胜任力,争做人类文明交流互鉴使者

中国已位居亚洲第一留学目的国,是世界各地青年的向往之地,但来到中国的各国留学生难免出现各种类型的水土不服。首先,来华留学生大多是成年人,长期在母国的教育体系、语言文化、社会氛围中浸润,来到中国后在生活习惯、学习方式、思想观念等方面往往会经历不适、调整、磨合、融入的过程。如果不能及时传播中国法律法规、学校校纪校规、教学和管理细则以及各项服务信息,留学生就有可能思想懈怠、陷入生活困境、产生心理问题,甚至发生违法乱纪等现象。因此,及时掌握留学生的思想动态,开展法律安全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帮扶是预防突发事件的有力举措。

此外,一些留学生对中国的政策方针和历史文化的了解甚少,这阻碍了留学生归国之后宣传中国形象的作用。应向留学生提供相关的专业课程,系统全面地向留学生介绍中国的特色发展之路、“一带一路”倡议、中华民族百年复兴之路,将留学生培养成对我国传统文化、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知情者,回国以后成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智慧、宣扬世界和平的使者,共同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

(二)培养全面复合型人才,营造和谐国际化校园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思想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来华留学事业也应以培养德智体美劳均衡发展的留学生为目标,不能只关注专业学习,忽略对其道德品质、价值观念、理想信念的培育。

当前国内尚未形成留学生思想教育的统一课程体系,高校根据留学生相关的政策法规、培养方案和师资力量自主制定思想教育方案。大多学校设置了《中国概况》和《汉语》等基本知识类课程,但并未形成对留学生价值观和思想品德有塑造作用的课程体系。在日常管理和谈心谈话中,有些留学生过于“关注小我”、集体荣誉感和社会责任感缺失,有些留学生因对中国法律法规缺乏了解而逾越底线,还有留学生对中国的大政方针存在偏见。为了完善留学生教育和管理,营造和谐美好的校园环境,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来华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迫在眉睫。

(三)构建对华偏见的多国防线,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建设不仅需要一代代中国人的接续努力,更需要将这一理念传播到世界各国,为各国人民所广泛接受。此外,与其他国家民众形成互相欣赏、互相理解、互相尊重的人文格局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意义重大。

各国来华留学生在不同国家之间流动,必然会促进不同国家之间文化的交流。来华留学教育应该顺应时代潮流,通过加强国情教育和思想教育,促进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认知和认同,确立为人类和平与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的宏伟志向。

二、思想教育的内容

与针对中国学生的思想教育不同,面向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是以文化理解、文化认同和文化传播为目的,并不强迫他们接受中国的思想意识和价值理念。为了提高留学生对思想教育的接受度,这种文化输出不仅需要系统的课堂教学,也需要文化体验、实践活动等“润物细无声”的隐形教学,尽量避免枯燥、生硬的理论教学,将学习和实践紧密结合,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广泛参与思想教育活动,扩大思想教育的成效。思想教育的内容结构可以由心理、社会和国家三个层面组成。

(一)心理健康和文化适应

留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往往由学习障碍、家庭事故或者其他纠纷等引起,通过系统的课堂教学和及时的人为干预可以有效减缓留学生心理危机的产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内容是引导留学生形成规律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节奏,正确地处理人际关系,具备克服挫折的意志力,树立健康的人格,这是留学生在中国顺利学习和生活的基本保障。此外,留学生来自世界不同的地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在中国这个独具特色的土地上相聚,常常因为文化碰撞引发矛盾纠纷。因此高校需要在心理健康教育中加入培养文化适应力的内容,如尊重多样性、跨文化对话、非暴力沟通等。通过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促进留学生妥善对待中外差异带来的心理不适,遇到挫折能够通过换位思考、理解包容的开放心态看待和解决问题,采取积极行动融入新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甚至能够帮助其他留学生缓解生活中的压力。如果个别留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就需要辅导员进行谈心谈话,有针对性的为留学生进行心理咨询,情况较为严重的,需及时送医。

(二)法律法规和社会道德

近年来,随着留学生数量的增加,留学生犯罪案件数量逐渐增多,甚至个别案件受到社会舆论的高度关注,对来华事业的发展造成阻碍。在思想教育工作中,应在留学生进入中国后短期内组织入学教育,提高留学生的法制意识,以座谈会、手册、讲座等形式使其充分了解与在华生活相关的各项法律规定和违法后果,引导留学生遵守中国各项法律法规。近两年有个别留学生因在公共场合的不文明行为引发社会争议,如地铁占座、喧哗吵闹等,通过加入社会公德教育、诚信教育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可以有效规范留学生行为,加强人文素质教育,促进留学生更顺畅地融入中国社会。

(三)国情教育和价值引领

国情教育是引导留学生树立正确中国观,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化交流的重要举措。来华留学生的国情教育,不仅要介绍现在的中国,也要介绍中国的过去和中国的未来。“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用经久不衰的中华文明感染熏陶留学生,是促进留学生深刻理解中国、培养知华友华留学生的基础环节。来华留学生的国情教育,在介绍社会文化的基础上,也要向他们普及中国的政治制度。系统介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一带一路”倡议和建党百年来的复兴之路,引导来华留学生领悟中国智慧和经验,是消解对中国的偏差认知的核心环节。向留学生展示中国作为世界和平捍卫者的良好形象,解读“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大同理念,传播“和平与发展”的理想信念,是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必由之路。

三、思想教育的建设途径

新时代背景下,为了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的思想教育目标,留学生管理部门应该协同高校其他部门和兄弟单位,共同营造面向留学生的“三位一体”工作格局。面向留学生的思想教育可以从课程建设、队伍建设和活动建设等三个方面开展。

(一)课程建设

面向中国学生的思政课程建设已经形成了目标明确、内容丰富、设置合理的理论课体系,但是面向留学生的国情教育课程尚未形成标准体系和统一教材。《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凸显了来华留学生国情教育教材和课程建设的重要性,高校可以通过语言文化类基础课程和中英双语教材建设推进留学生思想教育。

此外,高校可以依托学校特色开设特色国情教育课程,推进品牌课程建设。例如河海大学面向留学生开设“水韵课堂”专题讲座,主要内容为介绍中国水资源、水工程等水利特色内容,讲好中国故事,介绍“一带一路”政策,提高留学生对中国共建战略的了解和信任,为在沿线国家民众中形成一个互相欣赏、理解、和尊重的人文格局做出努力。

(二)队伍建设

留学生的思想教育者,既是留学生管理的网格员、留学生成长的引路人,也是留学生进步的同行者,因此留学生思想教育水平的提升离不开队伍的建设。当前,留学生的专职思想教育者队伍建设存在高校重视程度不够,管理机制体制不一,职责边界划分不清晰和职业发展路径模糊等问题。

推进留学生思想教育,就要推动管理人员专业化、职业化、制度化的培养和发展,提升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队伍人员的职业素养、思想站位和工作能力,使其具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广阔的国际视野和丰富的教育管理经验,积累留学生培养的理论和实践成果,打造“留学中国”品牌。

(三)活动组织

单一的课堂教学不符合留学生的思想特点,因此面向留学生的思想教育主要以活动为载体。留学生活动在留学生文化适应、国情宣传以及人才培养等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培养留学生知华友华情怀的重要环节。通过组织学生讲座、文体活动、学术活动、学生社团、学习实践等活动带领留学生适应环境、丰富知识、感知中国,有利于留学生保持身心健康,加强与中国的联结,逐步成为中外人文交流的先行者,未来将中国故事和中国声音传播到全世界。

四、思想教育的成果展示

当前,面向中国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效显著,可以从制度完善、党团活动、队伍建设、学生骨干、毕业去向等方面凸显中国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成果。但是当前的留学生思想教育缺乏成果量化的手段,无法体现留学生管理的工作成效,影响来华留学工作的显示度。

通过展示留学生思想教育的成果,可以充分体现中外民心相通,展现留学生来华学习的积极意义,突出我国中外人文交流的成就,充分扩展中国民众对来华留学事业的认识,夯实中外关系的民意基础。

(一)活动建设

组织留学生活动不仅要有包饺子、剪纸等传统民俗活动,也应该为留学生创造参与当代中国社会实践的机会。例如组织留学生前往学校所在的社区街道进行志愿服务和游学参观,体会中国人的集体主义精神和社会管理水平;组织留学生撰写文章、拍摄照片或者短视频记录在中国的生活点滴,丰富留学生表现中国的形式和手段、引导留学生创造属于自己的中国故事;组织留学生接受媒体采访、参加大使馆组织的活动,讲述在中国的所见所闻和心得感悟,增强留学生认识中国的主动性、培养留学生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展示留学生在中国接受教育的成果。

(二)校友联络

来华留学生校友既掌握专业领域技能又了解中国文化,是传播中国故事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骨干力量。在 “一带一路”建设实践中,中国留学生校友参与越多,民心就越容易相通,合作就更加顺利。因此,高校应持续联络留学生校友,建立切实有效的管理和联络系统,积极开展留学生校友活动,发挥留学生校友资源作用,挖掘优秀校友骨干进行宣传报道,有利于促进各国友谊,塑造未来的交流合作机遇。

虽然与中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在内容、形式和深度等方面区别较大,但作为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来华留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教育对外开放工作中增信释疑、融通中外、传播中国理念的重要环节。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 各高校可以通过留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为促进中外民心相通和文明互鉴不断奋进,积极传播“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观念,进而为人类社会共同进步和世界和平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留学生思想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题解教育『三问』
缘何“问道扶桑”?——留学生如是说
思想与“剑”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留学生的“捡”生活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