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职业学校历史教师对课程思政的初浅认识

2022-12-31 15:14
智库时代 2022年42期
关键词:育人思政学校

李 喆

(大连职工大学)

2016年全国高校思政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等比喻形象地表述思政理论课和其它各类课程思政教育的关系是同向同行的,最终达到协同育人的目的。自此“课程思政”理念产生。它既强调了坚持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引领作用,同时又强调了构建其它学科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大思政”格局,使学校中的各类课程、各种资源及学校与社会上的各方力量都能发挥思政育人的功能,实现“协同育人效应”。

自2017年以来,几年间党和国家高度重视课程思政的实施,先后颁布多个文件,指导各院校健全育人的系统化落实机制,将实施“课程思政”提升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高度,成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任务。

“课程思政”作为用来衡量一个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的显性指标,使各学校及学校里的非思政课老师都感到了迷茫与压力。一时之间,有不理解的、有非议的、有观望的……这些现象的出现,避免不了的存在着认识上的不一致和行动上的差异性。在各学校及学校里的非思政课教师感到困惑与压力的同时,也促使学校上下竞相展开探索与实践尝试。

我作为一名职业院校的历史教师,在面对“课程思政”这一新理念时,也是经历了“从最初的懵懂、不理解、难接受,到主动挖掘历史教材中的思政元素,并顺其自然地在自己的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与活用”的过程。现将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探索与尝试,与大家一起分享共勉。

一、什么是课程思政

“课程思政”是一种育人的新理念,更是一种大思政观,它不是专指哪门具体课程,而是学校中非思政课程利用课程教学开展思政教育的一种育人体系,是学校培养人才的一种新模式。意即课程中承载着思政教育、思政教育又要寓托在某一门课程教学中,实现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2]

通过挖掘学科知识里的育人因素,将传授知识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落实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与思政理论课协同育人。2012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党和国家的重大会议上强调把立德树人作为学校教育的根本任务,始终把思想政治教育贯彻到整个人才培养的过程中。

课程思政的本质上仍是一种教育,即有目的地引导教育对象能动地学习和自我教育,将所学知识内化成自身的觉悟和素质,以促进其身心发展的活动,最终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在教学实践中,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核心价值观以及个人精神追求等融入到非思政专业课程的教学中,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进行教育引导,使之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以达到知行合一。

二、为什么要课程思政

近几年,辱华媚外的事件出现后,引起了国人的深刻反思:这些掌握高水平知识和技能的学生,为什么会成为“长着中国脸、不是中国心”的人?[3]为什么在政治、道德、纪律等方面意识淡薄、信念模糊、爱国情怀淡漠呢?以往的教育影响下“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暴露无遗。

首先,课程思政是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必然要求

古往今来许多主流教育思想,无论哪种背景和价值取向,都把“育人”作为教育的根本宗旨和教师的根本任务,把“育德”作为重要甚至首要的教育目的和内容。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后,教育就担负起“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使命和重任。这些“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在共产党的阳光雨露滋润下”的青少年学生,必须要成长为拥护党、拥护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必须要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这就要求我们的教育必须把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4]

中国自古就有“太上有立德……虽久不废,此之谓不朽。”古人把树立德行看作是人生头等大事,人无德不立,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的根本就在于立德。所以,课程思政教育是对人才培养的不二选择,是“育德”与“育才”相统一的教育过程的体现。

其次,课程思政是教育的内在要求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被喻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更要善于从点滴小事中教会学生“懂得感恩”“懂得欣赏真善美”,尽己之力、扬己所长,努力做到每堂课不仅传播知识、更要培育学生的美德。[5]这便是“种好‘责任田’、守好‘一段渠’,精心栽培学生成长成才”思政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思政课程与各门类课程思政都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职责,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都是要在知识、能力的传授与培养中,融入思政教育元素,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地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引导,从而实现“同向同行”的育人目的。课程思政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知识积累-形成方法论-升华价值观”的过程。这就促使教师去探索“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教育途径,找到适合培养学生“知行合一”能力的教学方式,将教授知识与帮助学生解决当下人生遭际及心灵困惑问题相结合,有的放矢地回应并解决学生在学习及社会生活中遇到的困惑与难题,在师生沉浸式情感交流与碰撞中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对他们的身心产生积极的影响。

第三,课程思政是适应时代变局的迫切要求

二战后,以美苏为首形成世界两大对立的阵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为“遏制”共产主义,制定了除武装进攻之外的一切敌对行动的冷战政策。其中在思想意识领域,他们想通过和平演变来瓦解中国,于是把目标对准中国的第三代或第四代身上。其策略之一就是不遗余力争夺我们的青少年。

放眼世界,当今全球正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伟大复兴的中华民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在众多国际事务中贡献着中国方案、发挥着大国的责任与担当作用……,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一刻都没停止过对我国的和平演变。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的教育既要顶住压力、又要迎接挑战,就必须时时提高警惕筑牢国人的思想防线,尤其是正处于“拔节孕穗”期的青少年,我们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他们的思想意识进行积极引导明辨真理、建构起爱党爱国的思想防线,筑牢拒腐防变的堤坝,自觉抵制各种错误思潮及错误言论的诱惑和危害。

三、如何进行课程思政

第一,从学科理论上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

通过学习中央文件,获知国家要求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内容。它既包括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思想感情,也包括弘扬中国人引以为傲的民族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还包括诸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等先进思想和理论。[6]同时通过上网查资料看新闻,也了解到全国各地的同行们都在结合学科专业特点,分门别类有序推进课程思政建设。

首先是在专业课教学中,结合该门课程知识体系、价值理念、思维逻辑等特点,挖掘思政教育元素,继而有机融入进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寓教于乐的思政教育,潜移默化中实现育人目标。其次在文史政等公共基础课教学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和方法论,引导学生纵观历史与现实、结合理论与实践、从人与自然等多维度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激励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用“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作为自己未来从业的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培植青少年学生家国情怀、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自觉弘扬中国先进文化。[7]

例如:在教授“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门课程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帮助学生了解习近平的历史思维是“尊重历史、珍视历史、创造历史”;指导学生用科学的唯物史观看现在国际形势,既回顾过去、总结规律,又要学会展望未来、把握历史发展趋势。

第二,从实践上尝试历史学科课程思政的教学过程

案例一,创设教学情景,营造课程思政的氛围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为了打破陌生、拘谨的状态,在新生班级组织“破冰”活动——击鼓传花。大屏幕播放红歌《社会主义好》视频,用音乐的旋律带动传花的节奏,音乐暂停后,花落谁家,谁就要做“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历史故事讲述”等任选其一进行表演。几轮花传下来,学生之间热络起来,到最后学生中竟跟唱起“社会主义国家,人民地位高……”,课堂气氛热烈,不知不觉中师生熟悉了、学生喜欢历史课了、以前没听过没唱过的红歌学会了……开学第一课预期教学目的达成了:既活跃课堂气氛、引起学生学历史的兴趣,又强化了爱国爱社会主义等思政教育。

案例二,在讲“宋辽金元并立与对峙”一课时,请学生讲述“杨家将”“岳飞抗金”的故事,学习英雄“为国尽忠、报效国家”的家国情怀;接着大屏幕播放艺术家王刚的诗朗诵《满江红》,请同学们欣赏。在诗歌高潮处学生自发跟着朗诵“靖康耻,犹未雪”“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在古诗词的朗读与赏析中了解历史人物的事迹、讲述时代背景,从中对学生进行了润物细无声的家国教育,这是最好的思政育人。

案例三,“学习强国”平台学习时,我搜集积累了一些红色电影片段并加以录制剪辑,如:《小兵张嘎》“巧用木枪换真枪”片段、《党的女儿》“一筐咸菜当党费”片段、毕生信仰写忠诚、《秋之白华》中有关“国家”的片段……在录制时隐去原声,然后在上课前把台词发给学生,在课堂上请学生依据屏幕播放的剧情给人物配音。记得在21级09班讲“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一课时,我请王涌旭(男)和邓鑫(女)两位学生为电影《秋之白华》中的“秋”和“华”配音:“为了实践自己希望国家好起来的愿望……”,“……不会因为从众,赶时髦才去革命的”,直到现在我还能清晰的记得这两名学生当时的配音时的神情那么专注、那么崇拜,完全融入剧情、去感受男女主的家国情怀……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感到新奇、好玩,让传统枯燥的历史课焕发出不一样的色彩,让学生爱上历史课,既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又对理想信念进行引导,对家国情感进行渗透教育,达到育人育德的教学效果。

类似的历史课堂课程思政的教学实例还有很多……在教学实践中感悟、积累,力争做到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知行合一,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说教上。

总之倡导课程思政是回归教育本真的重要实践,也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有效路径。对这项长期的、系统性的工程,执教者通过转变教育理念,认清“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一致、合力育人的逻辑架构;通过课堂教学,守住教师的初心、立足育人根本;通过改革传统课堂模式、探究创新课程思政途径,推进润物无声的课堂建设;进而真正实现“三全育人”“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目标。

【相关链接】

大连职工大学是1989年经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的一所独立设置的综合性成人高校,设有四个教学系,四个分校即瓦轴、普兰店、大化、大重分校。设有以现代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为主的23个专业。在校生5000余人。学校下设7所分校和1所中等职业学校,现有教职工330人,专职教师180人,其中高级职称的占25%,在中青年教师中,研究生占60%。学校校舍总面积70000平方米,建筑面积65000平方米,主校区位于大连市华北路1号。

大连商业学校是1965年成立的全日制普通中专,2005年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专,2006年被大连市政府确定为大连市现代服务业人才培养基地。学校设有16个专业,2009年实施《学生成长教育手册》。在校生4300余人。

现代远程教育中心是1999年起学校先后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语言大学合作举办的现代远程本科学历教育,在校本科生3000余人。

2004年大连职工大学与大连商业学校合署办学,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统一管理,资源共享,形成合力,目前,学校已形成了中专与大专连读、大专与本科连读、阶梯式办学模式。中专、大专、本科在校生达到12000余人,实现了普通中专、成人大专,远程本科及继续教育学院四大块协调发展的局面。

猜你喜欢
育人思政学校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学校推介
他们用“五招”育人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