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 锦
(湖南工贸技师学院)
与学生们之前所接受的“封闭教育”相比,职业教育有着更为突出的包容性和自由性,学生们可以在接受教育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个人时光,因而也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到网络资讯,并借由网络平台传播多元文化。从一个角度来看,这一现象的出现和发展给高职院校教师的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学生们接触的多元文化越丰富,思想成分就越为复杂,越容易产生形形色色的个性化认知,而且对于传统形式的思想教育工作常常会产生更强的抵触情绪;但是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互联网+”时代下多元网络平台的出现,也给高职院校教师的党建和思政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开展平台,并为有关工作成果的取得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
以高职学生为主要对象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必须要在更大程度上体现出学生主观认知趣味,而这些目标的达成不能完全以传统模式的信息获取、输出渠道作为依托,更要从不同角度深层次的挖掘网络和新媒体资源所具有的独特价值,建立起相应的体制,找准党建工作与网络资源的融合点,因地制宜地运用到具体的工作。在笔者看来,这一方面的工作理应遵循以下几方面准则:
在传统模式下,“党建”和“思政教育”给高职学生留下的印象是比较负面的:枯燥、乏味、照本宣科……在学生的主观印象中,党建、思政学习似乎已经成了与自身兴趣背道而驰的一种“折磨”。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复杂的,但究其原因是很多教师对党建和思政教育本身的理解就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所使用的教育手段也和学生的趣味点存在较大的偏差。从本质上来讲,党建和思政教育是让学生能够结合当前的认知能力和生活环境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正确、全面、深入的理解和认同感的教育过程,只要能够实现这一目标,任何教学方法都应该被大胆采用。基于这种认识,高职教师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务必要以“号”准学生在兴趣方面的“脉搏”为第一要务,对学生们喜欢什么、好奇什么、关心什么,做到“心中有数”,并要进一步掌握学生经常使用的网络平台、自媒体软件和在线社交手段。在这之后,高职教师便可为后续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具体的开展渠道和素材获取来源设计一个更有针对性的方案,使学生在接受教育引导的过程中同时能够感受到充分的乐趣,让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开展过程表现出更强的吸引力和对网络、新媒体平台的融合性,帮助学生在良性体验的加持下更容易认同、理解党建和思政教育内容,从而最终达成“寓教于乐”的理想教学目标。
高职学生普遍具有比较成熟的行为能力和较强的行为诉求,和传统的“静态”学习模式相比,学生们对于那些具有更强参与体验感和兴趣迎合性的活动,显然表现出了更为浓厚的兴趣。笔者在之前就已经提到了,不少高职教师在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时都会不自觉间沿用着“理论输出”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有一种“如听天书”的倦怠感;此外这种传统教育模式也无法和网络、自媒体中的资源形成有效的契合,最终使优化党建、思政教育工作的效果事倍功半。高职教师要对这种现状形成清醒的认知,积极改变自己过去的“老办法”“旧套路”,在开展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要坚持“理论学习”和“实践学习”相结合的双轨模式,一方面要注重结合网络、新媒体资源做好党建理论和思政知识的宣讲工作,另一方面还要充分结合学生普遍的认知趣味、思维习惯和能力水平以及党建和思政工作的内容和要求来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实践活动,以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通过更加自然的方式认识、认同正确的价值观念、道德取向和行为准则。
网络文化和新媒体平台在高职院校党建和思政工作中的融合应用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策略体系方能取得理想的成效。高职院校教师要首先认识到这点,充分结合院校学生的整体情况、院校的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内容和目标以及网络文化和新媒体平台的主要特点,以“三位一体”的思路来设计具体的工作步骤、方法。在笔者看来,这一系列工作的有序开展理应将以下几方面内容作为主要抓手:
教育平台的多寡从很大程度上就代表着教育力量的强弱,只有占据更多的阵地,教育的效果才能够获得优化的基础。利用蓬勃发展的网络和新媒体产业来打造具有立体性和层次感的教育系统,完成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由“点”而“面”再到“体”的破壁性提升,从而让单位数量的宣传资源得以被开发、利用至最大化、最广化。
1.扩大对网络平台和新媒体应用软件的覆盖范围
当前,高职学生绝大多数的资讯都是通过各大社交软件和平台来获得的;同时新媒体产业的发展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趋势,很多平台和软件均如雨后春笋般纷纷出现。基于对这一形势的清醒认知,高职院校教师要将扩大党建和思政工作在新媒体应用软件和平台的覆盖范围作为第一要务,努力开拓更多的教育基站,将各大主流软件和平台——特别是年轻人集中的社区平台作为开展党建和思政工作的阵地,从而首先在“量”和“面”上取得可观的优势。例如,教师可以在抖音、快手、B站、知乎、新浪和腾讯微博、百度贴吧以及微信公众平台上以个人或党建、思政部门的名义开设账号,一方面将部分重要党建和思政工作内容在这些账号上发布,另一方面也可根据不同软件和平台的主要功能和文化特色来选择性地发布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材料。
2.完善对党建和思政工作网站的建设和运营
相对于新媒体软件和平台来说,网站的社会综合影响力虽然并不是十分强劲,但是其在信息展现的广度、深度以及访问便捷性上却拥有明显的优势。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在积极向新媒体软件和平台拓展业务的基础上,也要对党建和思政工作网站建设和运营投以足够的重视,首先要简化网站的访问环节并结合上一点中所提到的思政社交平台账号,提高网站的搜索引擎“热度”排名,其次要根据院校、专业或个人最近动态以及重要的思政教育素材适当调整首页板块布局,从而让网站的思政教育效力被挖掘到最大。比如,高职院校教师在设置网址时应当尽量选择或购买长度较短或与学生的文化趣味、思政宣传性质具有最强关联性的域名,而后可以在首页的醒目位置设置“每日一思”“榜样之路”和“青春风华”为主的栏目内容,同时还要在栏目安排上增加涉及本系、本专业师生道德风采的内容。
3.体现对流媒体宣传平台的整合利用
流媒体是一种信息传播更迅捷且资源投入更节约的新媒体形式,它的最大特点便是宣传形式的附着性,能够在用户浏览其他关联信息的同时与被浏览资讯共同出现,从而对潜在受众具有很强的宣传效力。因此,高职院校教师对流媒体的应用也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并将这一项业务的重点放在对网络中相关资讯的信息附着上,增加党建、思政内容的曝光率和提高相关工作网站、平台账号的访问量,进一步扩大党建和思政工作的潜在效用范围。
例如,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学雷锋”纪念日、国庆节、建党节、青年节等特殊时节,通过与搜索引擎网站建立合作关系的方式,在一些关键词的搜索条目旁植入党建和思政工作网站的流媒体程序链接,使学生们在浏览预期信息的同时形成对思政内容的连带获取。
教育在本质上来讲就是将知识或思想信息传递给他人并使他人接受、认可、转化的过程,这就意味着真正有效的教育必须要在输出形式上更大程度的迎合被教育者的口味。据此,高职院校教师要形成“百花齐放”的新媒体思政教育形式意识,打破过去相对单调的工作方法,依托新媒体的多元类型来实现工作渠道和内容素材的极大丰富。
1.突出对“碎片”式宣传形式的应用
以往,不少高职院校教师的党建和思政教育材料设计都在不同程度上体现出对“大篇幅”的盲目追捧,试图通过大量的材料将尽可能多的内容“无分巨细”地呈现出来。殊不知这样的教育模式很容易稀释内容的关键点,且会使学生产生很强的疲倦感。针对这一问题,高职院校教师要借鉴新媒体在资讯呈现方面所具有的“短、快、碎”的共同优势,注重选取一些有着较强代表性和联想空间的资讯内容来作为思政载体,以这种“碎片”式的材料实现多元信息的精简展现。比如在进行“建党精神”的介绍时,教师可以只选择一些表现我党历史上不同时期面貌的照片或动图,也可以将相关的视频资料剪辑为长度在3至5分钟甚至以“秒”论长度的短视频,让我党的诞生背景、发展历程和整体的精神风貌通过最直观和高效的方式呈现出来,同时还可加入一些诸如“穿越反差”等突出今昔对比的成分来让这段视频更具视觉冲击力。
2.突出对场景式宣传形式的应用
受到传统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思维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都怀有一种“唯主体主义”的片面认知,一味追求在教育材料中彰显出关键元素的主体地位,结果反倒造成了一种“失真”的感触。新媒体之所以能够迅速崛起,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实现了多元场景塑造的目标,能够让人们在接受主要元素的同时,获得场景性成分的同步影响。因此,高职院校教师也要充分借鉴这一点,在党建和思政教育当中侧重采用感官联动效果较强的方式,让党建、思政信息具有更大的场景展现维度。例如为了展现本专业学生良好的精神风貌,教师可以设计并拍摄一部以反映学生们参加志愿活动、在图书馆里努力学习或者在宿舍中进行生活文化布置等为内容的中短视频,还可在其中加入一些具有“正能量”宣传作用的故事情节,利用这种“软”手段来达到自然而然的思政引导效果。
3.突出对潮流元素的吸收和应用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党建和思政教育似乎永远都透露着一股“高大上”的气息,给人一种非常严肃的感觉。虽然党建和思政工作理应在原则性层面具备一定的严肃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具体的工作形式就必须恪守“一板一眼”的“样本”。高职院校教师可以在教育材料的语言选择、画面风格设计以及影音元素的融入上体现出对潮流元素的更多吸收和应用,一方面让党建和思政素材更“接地气”,另一方面也能更好地契合学生们的审美取向。比如在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师应尽量规避“追求梦想”“成就人生”等过于“书面风”和语言“压迫感”的词句,反而可以适时的喊出“向着心里的小目标冲呀”“面对困难不要怕,勇敢地给它一jio”以及“小伙伴们实现‘梦想自由’”等更加活泼、生动的语句,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
如果形式和平台是党建和思政教育工作的肌体,那么素材便是它的灵魂。好的素材意味着好的内容、好的影响,也意味着更强的信息吸引力。高职院校教师要参考网络、新媒体时代不一而足的传媒内容,从中发现更多指导党建和思政工作的灵感;同时还要积极利用新媒体带来的海量资讯,将之有效转化为促进自身工作发展的养分。
1.从网络和新媒体资讯内容中寻找宣传素材
正如笔者在前文当中所提到的,高职院校教师应该在最大程度上表现出对学生的趣味迎合,为了更准确把握其“敏感点”,可以对后者的咨询浏览主体信息做深入的数据分析。基于这一认识,高职院校教师就要在日常当中拓展对新媒体资讯中各类信息素材的获取渠道,并借助大数据软件对这些信息内容、主题进行分析、萃取和方向整合,以此作为突出自身党建和思政教育内容情感迎合性和趣味捕捉性的素材。需要强调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也要树立起“扬弃”的原则,避免一些文化糟粕的掺入。例如在制作党建和思政教育短片时,教师可以通过对抖音、快手、火山视频等主流短视频平台中“顶流”播主们的常用背景音乐中选择短片的配乐,或者借鉴一些潮流Vlog的后期音频处理模式来进行短片的影音调和,还可从这些作品中借鉴一些颇具“潮流范儿”的光影拼接思路,从而使短片的教育效果在青年当中达到最大化、最优化。
2.从网络和新媒体资讯形式中寻找宣传素材
在如今的“资讯海洋”中,要想在众多的新媒体讯息中成为万众瞩目的“热点”,每一份资讯单元都必须要体现出足够鲜明的特色和美感。据此,高职院校教师要懂得从当前最为流行的新媒体资讯单元中捕捉关于教育表现形式的具体素材和灵感,借助这些形式所形成的媒体风潮,来增强思政讯息的影响力并加快这种影响的变效速度,以此来达成捕捉学生“眼球”的目标。当然,这一项工作的开展也要有一个“度”,不要因为尺度过大而表现出“蹭热度”的嫌疑,否则反而不利于主题思政元素的有机呈现。比如,最近在抖音等视频平台上非常流行“反差变装”的拍摄题材,那么教师就可以借鉴这种题材,拍摄大量以“军旅风”“国潮风”等主题的服装为形式、以学生为主角的“反差变装”宣传视频;又或者最近在抖音等视频平台上非常流行“一秒换装”的拍摄题材,那么教师还可以借鉴这种题材,拍摄大量以不同年代青年服装为形式、以学生为主角的“一秒换装”宣传视频,从而达到宣扬拥军情怀、树立民族自豪感和弘扬革命主义文化的目的。
综上所述,教育理应追求与时俱进,只有不断迎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不断吸收社会进步的营养,教育才能够焕发出勃勃生机。高职院校教师要充分认识并大力践行这一点,在党建和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充分结合网络和新媒体平台和资源,在这个过程中使党建和思政教育彰显出更强的影响力、渗透性和感染度,使学生们能够以昂扬的热情,通过多元的渠道去形成正确的社会主义道德观念、价值理念和人生理想,从而为他们日后的进一步成长打下牢固的基石,促进学生更好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