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超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 潍坊 261041)
伴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我国高等教育呈现大众化趋势,高职院校不断扩招,学生人数不断增加,高职教育蓬勃发展。但伴随而来的问题却是学生学习成绩较差,学习能力不足──“教”与“学”的矛盾日渐突出。着眼于英语教学方面,如何让每个学生学有所得,在原有薄弱的基础上提升能力,就需要通过因材施教,结合实际的方式来实现。隐性分层教学法正好为我们提供了一种先进的方法──正视学生存在的个体差异,结合教学目标,在尊重学生自尊的大前提下,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群体采用灵活的教学手段,最终实现每名学生的学习成绩稳步提升。
隐性分层教学,即采用一种只有教师和学生心照不宣,方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针对目标学生进行沟通和干预的教学形式来因材施教,避免明显分类给学生带来不好的自尊影响,同时又能实现教育目标,提升学生成绩和能力。
隐性分层首先是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在此基础上有效开发学生多元智力。当前的素质教育发展要求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变其被动为主动,如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被调动,他们的学习热情也会正向影响教学效果,因此,隐性分层教学,作为一种既能保护学生自尊又能实现因材施教的先进方法,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和意义[1]。
高职院校的生源来源通常相对复杂,有中专毕业生、技术学校毕业生、职业高中毕业生、普通高中毕业生等等,其中全日制普通高中的毕业生英语水平相对较高,其他类院校毕业的学生相对英语底子薄弱一些,而且来自不同学校的毕业生因为个人学习经历的不同,对英语的重视程度也有差别,而传统教学方式一般都是采用一刀切,难以顾及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最终对教学效果也很难提升。
高职院校的专业分类较多,不同科目教学多着眼于本专业的应用,而英语教学则在教学的内容体系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过于“粗放”,即便很多学生对涉及本专业的英语也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具体教学实践中,学生的专业发展实际并未被充分考虑,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和阅读学习的工具,其实用性被忽视,或许有些学生最终成绩比较好,但是实际应用中,应用能力却较差。
高职院校的学生,在专业课知识学习之余,英语学习的时间精力有限,很多学生不重视,也不愿在英语学习中花费大量时间,加之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实行大课形式,课堂学生众多,教学时间有限,难以有效地组织管理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仅依靠课堂成绩或考试成绩进行英语水平分级,既不利于隐性分成教学的开展,也影响了最终教学效果[3]。
针对上述高职院校中英语教学存在的问题,系统科学而有条理地采用隐性分层教学方式,可以实现调动学生英语学习积极性和兴趣的目的,也有助于提高不同基础的学生英语水平。因此,研究隐性分层教学在高职院校英语教学中的实际应用至关重要。
高职院校的英语教学目标就是学生群体本身能力水平的提升,对教学目标的隐性分层,主要目的是通过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水平,在完成基本教学目标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开展不同学生群体的教学工作:对于基础较好,底子较厚的学生,注重发挥其个性优势,加强弱项能力的提升,适当提高教学难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应加强方法引导,引导学生完成基本教学目标,尤其要让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获得成就感,以此激发其学习的自主性、信心和兴趣。同时,结合其专业,还可适当加入专业方面的英语知识。教学目标的隐性分层,除了实现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精准教学目标,还应注意设定英语教学的总体目标,整体隐性分层教学的落地服务于总体教学目标,最终目的是实现各层次学生都能得到开发锻炼与知识能力的水平提升,具体教学中隐性分层教学应该是动态性的,注重最终效率。
3.2.1 课堂教学的隐性分层
在课堂教学实操中进行隐性分层,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把控能力有比较高的要求,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同样会受到考验,因为这要求施教教师的随堂提问和点评既不会让分层过于明显,又能够发挥隐性分层教学的有效性。
具体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分组进行学习讨论,同时引导学生分析英语知识点和分解重难点,引导英语水平相对出色的学生分享问题答案,鼓励英语水平相对较弱的学生理解答案的来由[2]。在案例列举时,可选择不同难度梯度,较为简单的案例针对水平薄弱的学生学习理解知识重点,相对难度较大一些的案例,则针对学习有余力的学生进一步提升学习水平。在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问答的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把控不同难度等级的问题,精准针对不同层次基础的学生,对学生的提问都要进行分析和解答,以此来确保各个层面的学生群体都能获得知识的补充。此外,教师还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群体,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策略进行教学,例如,对于整体水平相对较高的班级,可以采用话题讨论或英语演讲比赛的形式进行教学活动,活跃学习气氛,对于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可进行合理引导,并启发学生理解,条件允许时,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结合现代化教学工具,利用网络热点,年轻人喜闻乐见的互联网文化呈现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实现教学质量和成果的提升。
3.2.2 教学内容的隐性分层
课堂教学内容设计,在实践中,需要教师结合不同水平基础的学生进行个性化的设计,即“因材施教”,这是隐性分层教学质量的保障和关键。
教师应该根据整体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分布,选择合适的英语教材。英语的学习过程包含很多内容,听说读写四大基本技能需要确保兼顾提升。
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考虑能力培养综合性强的教材,提升培养其英语的应用能力,制定相对具有发展性的学习目标,扩展其知识范围,着重培养其听、说、读、写以及翻译等方向上的综合英语能力;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群体,应该选用基础性较强的教材,夯实其基础词汇语法等内容的掌握,必要时,可根据需要利用课下时间,对其进行统一的补充教学,确保他们对于最基础的英语语法和基础词汇、句型的知识掌握;对于处于中游水平的学生,同时也要设定提高性的教学目标,兼顾词汇、语法、阅读、听说等方面能力的进阶性锻炼,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逐步加强口语翻译、阅读理解、写作能力的培养。采用分层教学的方式,意在将学生群体划分,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确保他们在学习上的实际获得,基础好的学生,锻炼他们的表达和应用能力,基础差一些的学生,培养他们的基础英语能力和语感[4]。另外,在不同教学阶段,应动态调整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实际检测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隐形分层的前提下,传统单一教学评价测试手段,现在不再合适合理,因此,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测试手段也应该灵活多样,体现多元化,考评的侧重点和维度也应该有别,以了解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科学严谨的评价学习成绩效果。具体而言,针对基础较差的学生,主要测试评价其基础知识的学习掌握情况,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主要考核其将英语作为语言工具的应用能力如何。测评的维度也不应局限于考试成绩,还应该涵盖学生的课堂状态、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等作为学生英语学习的主要组成部分,例如考勤、课堂任务评价、课后作业任务评价,授课教师基于分层分类要求,综合考量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成果,制定合理的评价体系,根据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要求,将评价体系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对学生的英语学习,进行全面性、公正性、客观性、务实性评判,以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为最终考量标准,而不是以单一的某次考试作为学生学习效果的评判,保证学生能够有学习进步的明显获得感,感受到来自教师的鼓励和关注,激发学习的信心热情[5]。
综上所述,高职院校英语教学的隐性分层,是着眼于学生学习需求的一种蕴含人性关怀和务实态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在当下的英语教学中具有很强的实际应用意义。针对高职院校学生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学习热情和信心不足的现状,隐性分层教学有针对性地着眼学生英语水平的提升和未来实际应用,同时兼顾学生的自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兴趣,体现了高职院校改革教育背景下,提高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的教育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