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背景下幼儿文学课程“德技并修”育人实践

2022-12-31 11:40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31期
关键词:文学作品文学幼儿园

吴 英

(辽宁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辽宁 沈阳 110032)

幼儿文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一门重要的人文素养提升课程,文学作品是幼儿园推行启蒙性教育的重要教学内容。幼儿文学作品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不仅适合学前教育阶段的孩子阅读聆听,也适合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理论联系幼儿园实践。文学作品是幼儿园进行学前儿童口语训练的重要内容,其课程的教学应该紧密联系幼儿园语言教育的实际,将语言文化与品德修养内容相融合,紧随高职高专课程改革的方向。笔者尝试基于“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从“德技并修”的角度进行课程改革,为幼儿文学课程的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1 幼儿语言教育的突出问题

幼儿园缺少既具备学前教育理论,又拥有较高文学素养的幼儿教师。部分教育者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只是教授幼儿认读,忽略了文学的生动形象与优美意境,将良好的道德教育内容用生硬的言辞讲述,从而剥夺了幼儿从文学作品中感受正确价值观的机会。如何运用生动、趣味化的教学活动使幼儿亲近自己的文学,并在文学体验的过程中,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是院校和学前教育机构需要共同探讨的问题。幼儿园里的文学作品应富有儿童情趣,使幼儿愉快、乐于亲近文学的同时,秉承我国文学创作数千年来“文以载道”的创作标准,充分展示儿童特有的游戏精神的同时,提升幼儿的人文素养。

2 幼儿文学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幼儿文学是以3-6岁的幼儿为主要读者对象的文学形态,是为了促进3-6岁幼儿的健康成长而创作或改编的,适应3-6岁幼儿的审美需求的文学作品,它包括幼儿诗歌、幼儿散文、幼儿童话、幼儿生活故事、幼儿图画书等。[1]

学前阶段的幼儿在语言能力方面具有较大潜力,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此阶段的语言能力培养应主要侧重理解能力、倾听能力、表达能力的提高。幼儿文学作品可以为幼儿园提供语言教学材料,幼儿在潜移默化地倾听和阅读中获得认知。学前儿童文学符合学前儿童的思维水平、知识广度和口语表达特征,它创造了一个生动、富有节奏的语音世界,是浅语的艺术,是视听觉的语言艺术,十分切合学前儿童的语言学习特点,能引起、激发学前儿童学习语言的兴趣,培养他们文学语言表达的意识与能力。[2]经典的幼儿文学作品多以形象生动的语言解释抽象概念,幼儿在体验此类作品时能够潜移默化地理解抽象概念,增强理解能力。例如,在教育幼儿“公众场所不应该大声说话”,如果幼儿教师让幼儿学习《爱唱歌的小麻雀》的故事,就很容易让幼儿理解。

3 幼儿文学作品的选择

幼儿文学是一种特殊的幼儿游戏,一本幼儿图书具有趣味性才能够使吸引幼儿的注意,容易被幼儿喜爱。幼儿文学从语言、内容、形式到内在精神都体现了与幼儿生活密切相关的游戏性。[3]因此,幼儿教师在选择文本时,应充分考虑儿童特有的游戏精神,在游戏活动中适时融入教育主题促进幼儿身心发展。

儿歌旋律优美、节奏轻快,是幼儿最易接受的文学样式。儿歌主要通过押韵、词句回环往复的方式使词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具有鲜明悦耳的韵律,节奏鲜明。这种语言形式一向较为简单、缓慢、清晰、强调较高、音高与强度较有变化、速度较规律,十分有秩序地多所停顿与重复,几乎如歌谣。[4]儿歌包含语言游戏的成分,是游戏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唱词”,也是育人的好时机。如儿歌“吃饼干”可以边玩边唱对幼儿进行礼让教育,增添游戏的兴味。

如,冰波的童话故事《桃树下的小白兔》,这则童话故事既是一个有趣的游戏,又是适时对幼儿进行分享教育、德育教育的教学资源。

4 “产教融合”教学改革探索

大学生的知识获取习惯发生改变、高校人才培养要求发生改变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对高校传统课堂授课方式发出了挑战,决定了高职院校课程改革的必然与迫切。笔者尝试从“德技并修”的角度来进行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研究与实践,转变传统授课模式、提升现代化课堂的有效性;完善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机制,加强学生专业技能培养,使其行业认可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提升,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首先对幼儿文学课堂教学的改进方案进行研究,包括课堂教学组织设计、教学环节设计、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的设计等;其次是借助大学慕课等优质资源,完善线上课程内容,实现全方位育人。最后,对课程改革成果有效应用,依托校外实训基地进行实践教学活动,把课堂搬进幼儿园,加强职业技能训练,与行业进行有效衔接。

高职教育存在产教融合不充分,重技能、轻德育的现象。新时代,培养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兼顾“修德”与“修技”是时代赋予职业教育新的发展理念,是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路径。文章幼儿文学课程为研究对象,提出树立正确的德才观、坚定职业信念、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德技并修”育人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德技并修”育人提供理论参考。

本课程的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赏析幼儿文学作品的能力,在此基础上能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进行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笔者认为,《幼儿文学》课程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幼儿文学基础知识部分结合大量优秀的幼儿文学作品侧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活动部分创设体验式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教学技能。

体验式教学是通过实践来认识事物和现象,以体验者的经历去感知、理解、感悟、验证教学内容的一种较新的教学方式,采用体验式教学不仅能增强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而且有助于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幼儿文学课程需注重实践性,体验式教学对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事业具有很好的实践意义。本课程可以根据幼儿文学趣味性、游戏性等特质,在教学中通过情境教学、项目教学等形式加以实践。

(1)幼儿故事讲述:在幼儿园,幼儿故事讲述深受幼儿的喜爱。熟练运用语言、表情、动作等技巧,使幼儿如临其境受到感染和教育是幼儿教师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笔者在教学中,根据幼儿园实际需求,将幼儿故事分为大班、中班、小班三个层次,使学生在模拟情境中,进行幼儿故事讲述训练。例如,深受幼儿喜爱的小故事《萝卜回来了》,采用了反复的写作手法,非常易于幼儿聆听理解。幼儿教师在讲述这则故事时,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理解能力放慢讲解速度,使幼儿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就能够理解老师讲述的故事大意,领悟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主题思想。

(2)语言区材料设计:大班语言区活动应重点培养幼儿仔细观察图片、理解图意,并能大胆地用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例如,《小猪奴尼》是一首童话诗,适合创设情境进行游戏。这首儿童诗塑造了一个顽皮淘气又可爱的小猪形象。学生在活动中首先创设“小猪奴尼的家”的生活情境导入,有节奏地分角色朗诵和表演儿歌,随后以“勤洗澡、爱清洁、讲卫生”等主题融合游戏,孩子们可以在游戏活动中获得启发,活动收尾阶段将手工作品和图片展示给幼儿,进行口语表达练习。

(3)幼儿园项目实践活动:幼儿戏剧深为幼儿所喜爱,本课程进行幼儿园实践活动时选取了幼儿戏剧这一文艺形式,使学生感受文学作品的另外一种表现方式。例如,“小熊拔牙”是一部非常适合表演的儿童剧,人物的对白采用句式的反复以及拟声词,朗朗上口。整个剧本可以用动作化、形象化的台词将整个场景表现得童趣盎然,让幼儿在欣赏幽默的游戏化表演中感受到“不挑食、勤刷牙”的重要性。学生赴幼儿园进行体验活动时,根据故事内容独立设计台词、场景等极大增添了教学的能动性,不仅培养学生的戏剧创编及表演能力,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平台。

幼儿文学作品是幼儿园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时运用的重要教学内容,课程教学中将基础理论教学与体验式教学活动同步是实现本学科课程改革的途径。授课时将学生带入幼儿园实际语言教育活动环境,可以使学生通过体验式教育活动,了解如何选择优质的教学文本,将儿歌、儿童诗、童话等幼儿文学作品合理融入幼儿的语言学习活动,对将来的工作环境有初步认识。

猜你喜欢
文学作品文学幼儿园
为什么文学作品里总会出现“雨”
我们需要文学
“太虚幻境”的文学溯源
爱“上”幼儿园
文学作品中不可忽略的“围观者”
我与文学三十年
台湾文学作品中的第一女
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