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 艳 周恩来纪念馆
新时代背景下,作为传播公共知识和构建文化记忆的重要媒介,讲解艺术在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中的地位愈发显著。如何发挥讲解艺术的功能价值,增强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效能,助力博物馆红色文化大众化、高质量传承与发展,是当下博物馆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现应用文献回顾法,梳理讲解艺术与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尝试以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话语权、传播效能以及传播发展三个维度,厘清讲解艺术与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立足于讲解内容、讲解场域、讲解话语,梳理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讲解艺术的实践特征。
讲解艺术是一种由语言艺术与肢体艺术结合而成的语言服务体系,是一种与人际交往、语言符号相互关联的艺术方式,指的是通过故事性强、感染力强、生动有趣的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呈现与讲解内容相关的知识结构与文化系统[1]。在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中,讲解艺术要求讲解内容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内涵丰富、客观真实,讲解话语发音标准清晰、通俗易懂、生动有趣,具有为受众梳理博物馆红色文化知识脉络,带领受众了解、感受、领略博物馆红色文化,提升受众参与感和体验感等功能。
现阶段,关于博物馆讲解艺术的研究多聚焦于以下三方面。一是对新时代博物馆讲解艺术特征的研究,相关研究多从语言艺术和肢体艺术两个维度开展,在全面考察新时代博物馆受众听觉需求的变化与趋势的基础上,阐释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讲解艺术的科学表现。陈坚超在《探讨革命纪念馆讲解员的讲解艺术》一文中指出,革命纪念馆讲解艺术要选择精准化、分众化的策略,根据受众职业、年龄阶段、学习目标等因素的不同,制定有针对性的讲解策略;要摆脱独白式讲解理念,运用肢体语言与口头语言,强化与受众在情感、视觉、心理、知识结构等方面的互动;要实现口语表达与专业知识相统一,运用简洁合理的口语表达讲解专业知识。二是对博物馆讲解艺术发展现状的分析,相关研究集中于讲解目的、讲解内容、讲解方法、讲解技术,分析讲解艺术现存问题。朱珠认为,在博物馆文化传播过程中,由于博物馆讲解人员对博物馆文化了解不够,讲解艺术水平相对不高,出现讲解形式生硬、气氛不佳、模式不合理的现实问题。三是对博物馆讲解艺术改进措施的探讨,既有人员素质提升层面的措施建议,也有基础设施建设层面的解决方法。常静立足于讲解艺术的基本规范与标准要求,认为博物馆讲解人员应当通过提高文化与专业素养,熟练掌握讲解技巧,规范仪容仪表与态度,增加讲解语言的魅力四个方面,对讲解艺术进行优化改进。
当前,对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的研究方兴未艾,已成为博物馆工作人员、红色文化研究学者、高校思政教师等群体开展学术研究的一大热点。以知网为数据库,以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为检索词,可检索出38条结果。从中可以发现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手段聚焦于产业化传播、数字化传播、媒体化传播、精品化传播这几种方式;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主体逐渐由单一的博物馆工作人员,拓展为自媒体工作者、红色文化爱好者、地方文化产业从业人员、高校教师等多元化群体;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理念体现为塑造博物馆特色文化品牌,强化社会公众红色文化认同感,推进新时代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等。邹萍萍、李杰琼以融媒体叙事、参与式传播为逻辑思路,建构了红色文化传播情感动员机制,指出通过文物本身叙事、多媒体组合叙事、超现实互动叙事三种方法,激发公众情感共鸣;通过身体实践和媒介仪式,使公众塑造情感认同[2]。
讲解艺术指的是语言产品的生产者、拥有者,以促进跨领域、跨文化、跨语言交互为目标,向需求者提供特定信息语言转换服务和产品的过程,集语言需求、语言支持、语言配置与语言能力于一体[3]。讲解艺术是博物馆语言服务的重要构成,也是从一个特殊的切入点记录和反映博物馆红色文化面貌,促进红色文化大众化传播的载体工具,具有基础性、社会性和全民性特点,体现了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方式由“被动展示”到“主动交互”的重大转变。新媒体背景下,自媒体行业的崛起使得许多自媒体工作者加入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中。全媒体平台的开放性、信息资源的共享性、信息传递的裂变性,在吸引更多受众到博物馆接触红色文化的同时,部分自媒体工作者专业知识的匮乏以及对流量经济的过度追求,导致红色文化传播失真化、娱乐化、碎片化、同质化,甚至出现大量未经考证的秘闻、传说、野史,这严重损害了博物馆的形象。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工作多由具有一定资质的专业人员担任,他们有着更为专业的红色文化知识结构,掌握着更为科学的讲解艺术,理论功底扎实,知识广博,具有良好的表达能力与规则意识,能够以史实史料为蓝本,学懂、吃透博物馆红色文化精神内核与发展脉络,按照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规则,发表具有专业性、真实性、引领性的深刻见解,传播科学、准确的红色文化内容,促进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走深走实,助力红色文化破圈传播。
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中的讲解艺术,是指以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为重心,利用讲解言语艺术和肢体艺术,对博物馆红色文化的历史来源、当代价值等元素进行详细解说,帮助人们在语言和文物共同构筑的参观环境下,深度认知博物馆红色文化,领悟博物馆红色文化精神。显然,讲解艺术在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中发挥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在内容呈现上,讲解艺术围绕博物红色文化的历史事件、人物故事、遗址、文物、重大发现而展开,将考古发掘研究与史海钩沉融于一体,可以从地理、历史、民俗、文学等各个角度展现红色文化的万千气象,系统梳理博物馆红色文化起源和发展历史脉络,构建与受众的共同话语体系,真挚真切、生动深刻地回应受众的红色文化诉求。在主题挖掘上,讲解艺术并不是单纯地进行科普教育,而是从多方面多角度出发,在博物馆红色文化体系中探赜索隐、披沙拣金,阐释、表现博物馆红色文化中的某一个点,如社会历史、人物故事、民间工艺、人文情感等。在美学表达上,讲解艺术注重言语艺术与肢体艺术,如讲求托物言志、言简意赅、形神兼备、意境深远,能够充分发挥博物馆各团体、各人员的智慧和力量,让那些真实事件、伟大人物、思想智慧、价值理念变得更扣人心弦、振奋人心,继而加强受众的文化认同,弥补交际双方的文化空白、情感空缺。此外,随着数字媒体技术在博物馆中的应用和普及,讲解艺术也可以与虚拟现实、体感交汇等数字技术跨界融合,进一步增强红色文化与现实世界的密切联系,带领受众真切感受红色文化的不变初心,感受历史与文化的脉动[4]。
创新是红色文化传播的关键。讲解艺术既是一种对博物馆红色文化的历史回望,也是博物馆红色文化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艺术可以利用新技术、新理念,推进博物馆红色文化知识体系、学术观点、传播方法的创新,提升博物馆红色文化的科学性、思想性和学术性。具体而论,当前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有时略显局限,传播与呈现视角往往聚焦于简单的革命历史再现,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素材无故事、有情感无共鸣的现象。不同于过去标准化、标本式的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范式,讲解艺术注重从历史出发,以温情励志、营造情绪、刻画群像等为突破口,强调情感元素与精神内涵的挖掘,通过将红色文化置于现代语境进行解读与展现,发挥丰富的想象力和言语的表现力,在原有基础上不断深挖,重新发掘红色文化的具象景观、本质内涵、思想精髓,厘清与拓展博物馆红色文化的内涵和外延;紧密结合红色文化发展需要和群众爱好,推进博物馆红色文化与其他学科、其他领域的交流对话,以及与产学研项目、数字博物馆、单位团建等社会实践活动联合,实现红色文化理论研究与解决现实问题有效结合,增强红色文化的生命力。
思想的原创性、内容的特色化、理论的创新性是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艺术的核心竞争力。如果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艺术缺乏创新创造的意识与能力,就容易因为同质化、依附性而难以真实、全面地言说博物馆红色文化全貌,从而难以达到理想的传播效果。因此,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艺术需要协调好历史性与时代性、本真性与创造性的关系,既要立足于真实、客观、全面的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维度,在不断学习和比较中反思讲解内容的不足,对博物馆红色文化中的历史文物、人文故事、经典著作、既有研究文献进行科学钻研,做出有故事、讲情怀的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解读和宣传好博物馆独一无二的红色文化,确保受众真实、立体、科学地了解和掌握博物馆红色文化的发展历程、历史评价以及存在形式[5];也要立足于新时代背景,在创新上花力气、下功夫,坚持“人无我有”的首创精神,从多方面多维度探索隐藏于博物馆红色文化背后的人文情怀、社会问题、历史价值,不断开拓新思想、新理论、新概念、新范畴和新表述,大胆提出具有本土性、特色性、原创性、前瞻性、引领性且高度契合博物馆红色文化本质要义的新观点、新话语体系,形成鲜明特色,令受众耳目一新的讲解模式。此外,讲解也要尽可能贴近受众的实际生活,面向现实生活,回应实践变化,把博物馆红色文化尽可能落实到指导受众精神与物质生活实践层面,找寻其中能够启迪当下的思想火花,继而实现对博物馆红色文化的创新性发展。
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中的讲解过程存在大众化话语场域狭隘、场域价值式微、实效性低下等问题。借助新媒体平台发展优势,将讲解艺术与社会实践、网络传播等讲解场域相关联,拓展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场域,加强博物馆红色文化与普通民众的对话交流,促进讲解艺术从理念到实践的创新,是新媒体时代讲解艺术在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创新实践的内在要求。第一,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优势,将知乎、微信公众号、抖音、小红书、斗鱼直播等新媒体平台发展为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讲解实践空间,跟进生产相关衍生产品,建立覆盖面更广泛的新媒体讲解场域,形成平行网络化讲解互动格局。在此过程中,要兼顾历史性与时代性、流量经济与文化传播、人民要求与商业逻辑的关系,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第二,把握社会实践场域话语,通过对博物馆红色文化故事、文物等元素的时代背景、时代价值、历史价值的全方位讲解,联通受众的情感,实现有针对性的讲解。以产学研为例,根据小学、初中、高中不同学段的研学旅行目标,围绕红色革命传统、现代国防教育、家乡美好河山、传统历史文化、现代科技发展、时代社会变迁等内容,开发多种类型的研学课程,运用博物馆红色文化精神研学大讲堂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人物故事、文物知识,传播思想观念,再通过实地参观博物馆纪念馆,进一步让学生在各种实践活动中感悟红色文化精神。
语码转换是一个动态的交际过程,是一种充满活力与表现力的时代语言文化现象。在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过程中,讲解艺术可通过使用和变化不同的语码,改变传统讲解中以学术为导向的学究气的语言内容体系,使语言表达更通俗易懂,让受众感到可亲可近[6]。其一,始终坚持生活化的讲解原则,避免使用不必要的专业术语和烦琐冗长的语句,借助比喻、类比、讲故事等方法,用故事化、口语化、形象化的语言表达,将博物馆中宏观、抽象、难懂的红色文化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讲清楚,并使之转化为生动具体的文化知识,达到简洁平实、通俗明白的传播效果。其二,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讲解原则,关注当今社会语言生活,深入了解博物馆红色文化受众,掌握第一手材料,主动探索新时代背景下博物馆红色文化受众语言审美变化与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大众话语、网络话语、日常话语的语言作用和功能,打造接地气、大众化的话语体系,让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内容变成言之有物的实话、言之有据的真话、言之有理的新话。其三,始终坚持人文交互的讲解原则,抛弃“你听我讲”的独白式讲解思路,树立分众化讲解思路,采取平等对话的姿态,针对不同群体、个体在接触博物馆红色文化过程中的知识盲点与理解难点,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把“晓之以理”和“动之以情”有机结合起来,把博物馆红色文化与新时代群众情感需求联系起来,以宽广的文化视野和深厚的人文情怀,使受众得到感性体悟,解开受众关于博物馆红色文化的思想“疙瘩”。
融媒体格局下,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逐渐由单一的线下传播,发展为线上线下融合传播。面对博物馆红色文化传播中讲解艺术存在的现实问题,如讲解话语“高大上”,受众难以理解,讲解内容聚焦宏观叙事,缺乏个体故事探讨,讲解人员要处理好线上与线下讲解的关系,坚持“人无我有”的首创精神,拓展博物馆红色文化讲解场域,实现语言表达的通俗易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