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评定技术》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2022-12-31 10:34张效玮黄尹虹叶敏仪欧阳静明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22年20期
关键词:康复思政专业

张效玮 黄尹虹 叶敏仪 欧阳静明

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与专业知识学习是高等教育的一体两面,相辅相成、缺一不可。2016 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三全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1]。在上述会议和讲话精神的指引下,“课程思政”应运而生。有学者指出“课程思政”并不是新增加一门课程,而是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和改革的各环节、各方面,在巩固思政课程主阵地作用基础上,围绕专业课程价值引领的重要任务,推广专业学科的课程思政,构建新时代高校育人大格局[2]。医学院校的目标是培养德艺双馨的医学人才,其更强调德育为先,要求在医学专业课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把思政教育与医学专业知识的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在促进医学生掌握医学知识的同时实现思政教育的成功导入,最终达到培养新时代思想政治正确、专业本领过硬的医学生的目的[3]。近年来我院党政主要领导特别重视“课程思政”工作的建设,成立了课程思政工作指导小组,自上而下建立了常态化的管理和运行机制。我们康复教研室也积极尝试开展专业课课程思政。我们以《康复评定技术》课程为范例,从《康复评定技术》课程特点出发,挖掘学科背后蕴含的思政元素,探索在该门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和实施路径,切实做到“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1 《康复评定技术》开展课程思政的必要性

课程思政的落脚点要落到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上,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倡导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生命至上的职业精神[4]。《康复评定技术》是康复治疗技术专业核心课程之一,开设于第二、三学期。学生正处于专业课程开始阶段,课程多、学业重、专业认识模糊、缺乏职业认同感、医患关系紧张等易引起学生专业思想不稳定、学习主动性不足。在以往的教学模式中,授课教师大多注重专业知识和临床技能的传授,忽略了对学生爱国主义、职业道德、人文素质、专业情怀等道德品质的培养,以至于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对患者缺乏仁爱之心、对职业缺乏热爱之情、对专业缺乏探索之勇,团队合作意识较弱,不善医患沟通[5]。鉴于此,我们认为在《康复评定技术》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将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割裂开来,应探索课程思政方法,将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并重同行,引导学生提升内在德行。

2 《康复评定技术》开展课程思政的实施路径

课程思政的本质是立德树人,“育人”先“育德”[6]。课程思政不是在专业教学中生拉硬扯地加入思政内容,而是从专业课程的特点出发有机融入思政内容,使得专业学习与思想政治教育水乳交融[7]。有专家学者将思政比喻成“盐”,将专业教育比喻成“汤”。如何将康复评定技术这碗“汤”变得既营养又可口是教师们要去积极探索的。课程思政是一项系统性工作,需从顶层统筹设计开始,遵循课程建设规律,把握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引领并重同行的原则,将思政教育贯穿于课程设计、实施和管理全过程中[8]。首先,我们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行业专家共同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新的课程标准。其次,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开展集体备课,深入挖掘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确定课程单元的思政目标,设计课程单元教案,通过多种形式将思政教育自然融到专业教学中,发挥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作用。

2.1 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融入教学中

康复医学服务对象主要为各类残疾人、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第二次全国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现有8 500 多万残疾人,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约为6 800 万人。2015 年中国失能、半失能的60 岁及以上人口数已达4 063 万人,行业估算到2024 年我国需要康复治疗的老年患者数将逾6 000 万。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可以说是服务于“老弱病残”的弱势群体,且需求量巨大。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中国将进一步发展残疾人事业,促进残疾人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必须努力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9]。本专业毕业生大多数工作于城市社区、农村基层,面临工作强度大、工作环境差、工资待遇低的窘境。如何培养“下得去,待得住”的基层康复治疗人才?这除了要逐步提高基层的医疗水平和医疗环境外,还需要专业教师在平时就要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灌输,培养学生的爱心、责任心和奉献精神。在课程教学中我们会适当穿插残疾人身残志坚的小视频或照片,引起情感共鸣。在假期我们会要求学生们走访、调查身边残疾朋友的生活状况及他们的医疗需求,并从康复的角度来思考如何帮助残疾朋友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通过“知行合一”的方式使学生真正理解自己职业的高尚价值,用自己所学的本领服务于更需要的人,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到国家和民族事业中,勇于担当时代赋予的责任和使命,充分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2 结合社会热点问题,内化医德医风教育

医德医风教育关乎医学生未来医德品质的确立。医德医风教育绝对不是各种说教的堆砌。医学生德育培育工作者应把握社会共鸣、以身作则、潜移默化开展医德医风教育[10]。教师通过真实案例的分享使学生领悟医患沟通的语言技巧、患者隐私的尊重与保护等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真实的社会生活永远最具有说服力,教师结合社会突发事件和医疗行业热点问题,在课堂上歌颂发生在身边的医务工作者的感人事迹,激发学生内心深处的“医者仁心”的职业精神以及“逆行医务英雄”的崇敬之情。

2.3 多元化教学方法融入思政元素,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为避免思政教育与专业教学“两张皮”现象,我们专业教师与思政教师开展集体备课,从课程知识体系中寻找与德育体系的结合点,凝练单元的“课程思政”目标,优化单元“课程思政”教案设计,创新单元“课程思政”教学方法,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诠释思政内容,顺其自然、平易近人地开展德育教育。

多媒体授课法:利用音像、图片等教学资料展示不同功能障碍的评定方法,使学生体会评定过程中严谨细致、科学求真的态度。

案例教学法:在讲解脊髓损伤并发症评定时,教师展示一个脊髓损伤患者,由于家属和患者本人缺乏康复护理的相关知识,长期不当的姿势和错误的活动方式造成患者产生褥疮、泌尿系统感染以及异位骨化。通过案例讲解,教师除了介绍相关并发症的评定知识外,还引导学生明白治疗师责任重大,不光会评定会治疗,还要懂得康复宣教、康复科普。最好的康复是预防,提早预防患者可能出现的功能障碍既能减轻其痛苦和经济负担又能为社会节约康复资源。

情景模拟法:2 名学生1 组,课前查阅资料,在实训课上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康复评定过程。一名学生扮演患者,如:中风、脊髓损伤、肩周炎等,另一名学生扮演治疗师,对患者进行问诊、评定。这样做不但可以培养学生临床诊疗的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病人之病、忧人之忧,思考如何与患者沟通、如何关爱患者、如何保护患者的隐私,以身临其境的感悟来提升自己的职业素养。

任务驱动法:“某患者2 月前工作中不慎被机器绞伤右前臂、肘部及上臂,当时诊断为右肱骨下端开放性骨折、右上臂肘部及前臂肌腱肌肉韧带关节囊断裂伤,现患者右上肢活动障碍,请为其进行右上肢关节活动度测量”。提供类似于此的典型工作任务,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来完成。教师通过这样的方式引导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科学分析、全面细致的康复临床思维,增强学生团队沟通协作能力。

2.4 临床见习过程融合思政教育

该课程安排了8 个学时的临床见习教学:见习内容主要包括康复评定实施的SOAP 法,见习作业是每位学生完成一篇见习心得体会。将思政教育与专业知识、技能学习放在同等重要位置的临床见习,除了能使学生掌握康复评定技术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临床诊疗思维外,还可通过学生所见所闻所感引导其养成爱国爱党、克以奉公和爱岗敬业的思想品德,树立热爱生命、尊重患者及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崇高医德,形成精益求精、勇攀高峰的职业精神[11]。

2.5 课程思政由课内拓展到课外,由校园延伸到社区

课程思政要实现课堂内外、校园内外的协同,将课堂向校外拓展,实现知行合一。康复进社区一直是我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课外实践活动的品牌。该专业学生成立了康复保健协会、大学生康复创新工作室,有不少学生还注册为“i 志愿”的志愿者。他们在教师的带领下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做脊柱侧弯筛查、对师生进行康复保健预防科普。他们参加大学生“三下乡”活动,在农村、社区开展康复义诊服务。他们参与2020 年南粤古驿道“Hello 5G 杯”定向大赛暨粤港澳大湾区夜间城市定向赛(广州从化站)、广州市第十四届“市长杯”万达体育羽毛球系列大赛(从化赛区)、2020 山马越野赛——“香港赛马会”广州从化站等体育赛事的医疗救助志愿者团队,为参赛选手提供赛前、赛后的运动宣教及比赛中突发运动损伤的评估和防护救治等服务。学生们在服务社会过程中学以致用,切身体会到康复医学在维护人民健康生产生活、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中所担负的重要职责,提升其专业认同感。同时,学生们在对外服务过程中获得了社会的赞许,这些赞许内化为其学习和前进的动力。

3 结语

课程思政是新时代背景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和目标的集中体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的重要保证[12]。当今日新月异的医疗水平和医疗环境下,医学院校的思政教育显得尤为重要,这关系到医学院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13]。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引领者和实施者[14]。教师“既是学问之师,又是品行之师”。这首先就要求教师要以身为范,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有崇高的道德情操、敬业精神和严谨治学的作风,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把立德与育人落实到自己的言传身教中。其次,专业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所蕴含的思政元素,可通过植入思政典型案例、培养医学人文精神、训练医患沟通能力、提高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增强社会服务意识和能力等途径为医学生提供“内化于心、外践于行”的思政教育[15-16]。课程思政是教育领域的一次重大教学改革,其任重而道远,需要全体教育同仁齐心协力、奋勇前行。

猜你喜欢
康复思政专业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欢迎订阅2022年《护理与康复》杂志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思政课“需求侧”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专业降噪很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