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菲
在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一线教师虽然注重了交际情境的创设,但单一化和碎片化的情境导致学生只是被动地学习,兴趣不浓,参与度不高。如何改变教学现状?多模态教学理论强调把多种符号(语言、图像、声音、动作等)引入教学过程,充分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交际情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口语交际的积极性、主动性,提高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和参与度。基于此,我们根据多模态教学理论的特点,将其运用到口语交际教学之中,遵循教学基本规律,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口语交际话题,借鉴情境教学经验进行了实践研究,取得了较好的研究成果。
兴趣是学习的第一动力,有了兴趣,学生才有交流的动机,思维才会活跃。在口语交际教学中,教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有趣的情境,利用多媒体采取生活再现、情景展示、实物演示、音乐渲染等方式,生动逼真地创设贴近生活的口语交际情境,使学生身临其境,产生强烈的口语交际兴趣,生发想说的欲望,产生敢说的胆量,改变怕说错的现状,达到会说的目的,得到有效的口语交际能力的训练。
如教师在课间看见学生因运动会出现失误而伤心哭泣,其他学生进行安慰的画面,于是用手机拍摄了视频,在教学四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安慰”时,教师在课堂上播放这段视频,一方面唤起了学生参加运动会的经历,感受到了安慰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视频中同学们的表现,不仅感受到了安慰带来的温暖,还学会了使用语言、肢体动作等充满真情实感的方式去安慰他人。
再如在三年级上册口语交际“请教”的教学中,教师拍摄了一段小视频:小刚同学遇到一道数学题无法解决,便去请教数学课代表,在课代表的帮助下,小刚终于解开了这道难题。课堂上,教师先让学生观看这段视频,然后引导学生根据视频中人物的表现,说说应该怎样向他人请教以及要注意哪些问题。教师通过小视频的方式创设情境,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也提升了学生口语交际的能力。
将多媒体技术应用于口语交际训练,激活了语文课堂,也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呈现出传统教学手段无法比拟的优势。
学习和生活是口语交际的内容,口语交际又是学习和生活的工具。教师要善于捕捉教学中、生活中的精彩画面,创设交际情境,凭借教材,加强训练,亲身实践,延伸训练,多给学生口语交际的机会,努力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在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的教学中,教师利用学校“文明监督岗”的袖章当道具,让学生担任文明监督岗的组长,说说生活中都看见过哪些不文明的现象或者不和谐的画面,并向大家播放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接着让学生发挥监督岗组长的职责,在角色扮演中还原生活场景,解决生活中存在的真实问题。在这种具体的交际情境中,教师选择贴近生活的话题,采用听、说、看、议、演等多种形式组织教学,就可以激发学生的交流兴趣。
天真、好奇是学生的年龄特点,遵循学生年龄特点,丰富教学形式,课堂就会迸发出无限的精彩。而要让课堂丰富、有情趣,最好的办法就是把表演引入课堂。
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口语交际“请你帮个忙”时,教师提前准备了长凳、报纸,让一位学生装扮成一位叔叔坐在街道口,另一位学生扮演路人去问书店怎么走。交际时,教师还增设了提高交际难度的情境:叔叔也不知道书店怎么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爷爷正好路过此地,这时叔叔和路人一同向老爷爷问路。这样的情境,学生喜闻乐见,交际意愿自然高涨。课堂上师生共同创设了生气勃勃、富有创意的交际情境,这样有趣味又熟悉的情境在课堂中呈现,让学生十分感兴趣,他们认真倾听,并做出中肯的评价,展现了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双向互动的动态过程。
如何创设交际的情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创设真实而富有意义的学习情境……”“真实”指的是交际的话题必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有话可说;“有意义”指的是交际的方法对学生今后生活中进行迁移交际具有指导作用。纵观口语交际课,交际的话题和学法都体现了这一要求,教材虽然提供了丰富的口语交际内容,但在具体的教学中仍需要教师补充交际情境。如果在教学中,教师能够善于捕捉生活中的场景,就会真正体现“真实”“有意义”。
教学二年级上册口语交际“商量”时,本节课的核心教学目标是“要用商量的语气。把自己的想法说清楚”。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个小插曲:教师一进教室就发现一位女生趴在课桌上呜呜地哭,教师不解,几个学生争着打报告,说她同桌抢了她的铅笔。询问之后才了解到原来是女孩不愿将铅笔借给同桌,同桌直接抢过去,她委屈地哭了。这不正是本次口语交际课最好的素材吗?于是,教师马上调整教学预设,要求两个学生通过语言和动作表演再现刚才的场景,并请全班学生评一评谁对谁错,应该怎么做,然后分小组讨论、交流、评价。在这种自然生成的情境当中,学生明白了向别人寻求帮助时一定要用商量的语气,做到讲文明、有礼貌,这样别人才会心甘情愿地对你提供帮助。
生活中处处都有意外发生,如何将意外变成惊喜?那就需要设置。同样,口语交际课就是设置一个又一个的障碍,调动学生参与,从而让学生在这些“意外”中掌握交际技巧的过程。
如教学三年级下册口语交际“劝告”时,教师即兴扮演课间在黑板上乱画的同学,让学生进行劝告,当一次劝告成功后,教师接着“犯错”,通过这种方式,训练学生连续应对的能力。再如,教师通过多媒体播放疫情防控期间,警察叔叔不厌其烦地劝说一些人戴上口罩,将这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通过设置障碍的形式带入课堂,学生才能够进入特定的情境中,动脑筋想办法予以应对。
口语交际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原则、要领的方式。特别是对于低年级学生,如果直接讲授要领和原则,不仅会降低学生表达的兴趣,还达不到很好的效果。因此,就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学生有着爱听故事、爱讲故事的特点,教学中,教师还可以尝试将几个故事串联在一起进行连续融合,通过创设讲故事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口语交际的要领。
如教学一年级上册口语交际“用多大的声音”时,教师结合图片,用讲故事的方式,依据教材,把不同时间发生的几件事,用讲故事的方式串联成一个完整的校园生活场景。通过这几个故事的引导,学生知道了什么时候要大声说话,什么时候要小声说话,教师鼓励学生分别扮演不同的角色参与表演,让学生在表演中逐渐习得交际的方法和技巧。接着,教师又创设周末在校园外发生的几个故事的情境,将口语交际的话题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充分唤醒了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的表达兴趣,还起到了巩固知识、回归生活的效果。
口语交际课并不是单纯的说话训练,而是听说双方围绕一个话题“你有来言,我有去语”的多个回合的双向互动过程。实践证明,在这个过程中,将多模态教学理论融入到口语交际教学情境之中,利用多种渠道、多种手段来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就会让口语交际课变得真实有情趣,也会让学生的参与意识、情感态度、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