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余辉杰
一直以来,学写说明文都是习作教学的难点。说明文作为一种基本的表达文体,以内容专业、文辞严谨的特点成为学生心中较难的文学体裁。在说明文习作教学中,如何让学生选择合适的说明方法,用清晰的思路将说明对象的特点描写准确,这离不开教师的精心指导。基于对说明文特点的理解,教师应为学生搭建说明文习作的架构,让学生有说明的意识与描述的能力,从而顺利完成一篇有理有据、清晰科学的说明文习作。笔者以五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介绍一种事物”为例,探讨说明文习作的教学策略。
与一般习作不同的是,说明文习作对学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对于说明对象的描述要基于一些科学性的定义来展开,不能仅仅停留于学生主观的观察和判断上,而应该更加准确,有科学理论或研究的支撑。当然,说明文习作的要求也不能超出客观现实,学生年龄小,习作要求应该是科学性和文学性相统一,深入浅出地将某一事物说清楚。以第五单元习作为例,介绍某一事物的习作主题学生并不陌生,但难点在于此次习作需要从科学的角度出发,写作是为说明事物特点服务的。
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学生选择一种自己感兴趣的事物,并思考这种事物有哪些特点,习作中要说清楚它的哪些特点。如有学生选择蜥蜴,在我的提示下,他打算介绍蜥蜴的外貌及生活习性。但很明显蜥蜴并不常见,那怎样去介绍清楚它呢?学生立马想到可以通过搜集资料的方式。然后,我要求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整理,分门别类,制作表格,从中挑选出自己最想介绍的特点来展开习作。值得注意的是,有学生将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简单的整合搬运,认为这样就完成习作了。这是非常不正确的,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白,搜集到的资料是用来介绍事物特点的,不能直接照搬。如有学生搜集到狗的听觉十分灵敏,听力感应是人类的16倍,习作时将这一特点融入日常生活体验中,便可解释为什么每天回家,家里的狗总是早早地等在门口迎接着主人,这样就不是干巴巴地搬运资料了。
搜集资料是写好说明文的重要手段,它是一篇说明文强有力的理论支撑,不过搜集到的资料也要结合自己的语言与生活实践来进行合理的、创造性的运用,不能生搬硬套,缺少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说明文比起其他文体,可能没有清晰的线索,没有生动的细节,也没有曲折的情节,这给学生的习作增添了困难,会感觉无从下笔,没有思绪。其实说明文也是有一定的思路可以借鉴,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分段介绍说明事物,梳理清楚说明思路,让文章不至于混乱、散乱,让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有条理地展现出来。同时,这样分段介绍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也能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来观察、了解一种事物,培养他们清晰有序的思维与表达方式。另外,分段介绍事物特点时,安排的次序也有讲究,可以将事物特点进行分级,将事物主要的特点着更多笔墨,从而突出事物的主要特点。
如在下笔前,我带领学生阅读第五单元的习作例文《风向袋的制作》,发现文章首先介绍了制作一个风向袋所需要的材料和工具,然后使用“第一”“第二”等表示顺序的词语,有序地写出了制作一个风向袋的步骤。这样分段进行说明,文章结构一目了然,读者很容易就把握到了主要说明的内容。接着我让学生写好提纲,将每一段的内容提前规划好。如一位学生打算写扫地机器人,就可以指导他先写一写扫地机器人的构造,然后介绍一下它的工作原理,最后写一写它是如何工作的。这样根据写好的提纲来填充内容,无论是习作前资料的搜集,还是后期语言的组织都更有方向,学生明白说明文是可以通过划分段落来说明一个事物不同方面的特点的,习作就变得有迹可循、有法可依,再也不难下笔了。在介绍扫地机器人时,很明显读者更想搞清楚扫地机器人的工作原理,可以引导学生在这一特点上多下笔墨。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分段介绍,并且要启发学生从多角度观察、思考事物,这样也有利于写出层次分明的说明文。在分段介绍事物特点时,也要有侧重点,让文章重点突出,结构更加分明。
一篇说明文的灵魂在于说明方法的使用,要想文章写出说明味,选择对的说明方法是重中之重。但在习作中,学生缺乏使用说明方法的意识,或是因为对说明方法掌握得并不深入,所以无法自如运用。另外,学生对于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等说明方法比较熟悉,运用得比较多,对于分类别、做诠释、下定义、做比较等说明方法就较为陌生,使用得不多。在不同情境下,适合的说明方法是不同的,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合理的说明方法。
本单元习作例文《鲸》就给了学生很好的示范,文章不仅使用了很多说明方法,还运用得十分合适,非常生动形象。因此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前,要带领学生复习所学过的说明方法,并且要适当补充一些没有学过的说明方法,让学生能够在熟悉说明方法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如一位学生写昙花,可以抓住昙花花期短的特点,运用做比较、列数字、做诠释等说明方法进行说明;抓住昙花的美,可以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进行刻画。习作时,要在合适的地方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从而增添文章的说明味。
教师应该重视对说明方法的解析,更要培养学生正确使用说明方法的意识,做到心中有方法,下笔有依据。同时,也要让学生意识到说明方法的合理使用,可以让文章更富有生机和趣味。
学生习作不仅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教师紧扣习作要求和说明要点进行点评,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个紧扣文题的点评,就像教师手中的指挥棒,给了学生习作创作的方向。在点评时,教师不但要指出不足,让学生便于修改,而且要指出优点,激发学生创作的兴趣。在评价方式上,不能以单一的教师评价进行,而要结合同伴互评与自我评价,才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评价中,真正完成修改。
如有一位学生写了一篇关于恐龙的说明文,教学时我让学生按照自我评价、小组交流评价等方式进行点评修改,发现文章过多的是对搜集到的资料进行照搬,缺少自我梳理、选择有效信息、分段整合的过程,因此文章内容多而杂乱。其次在说明方法的使用上,少而不精,文章显得枯燥,不够清晰生动。当然,也对优点给予了肯定,如文章紧紧围绕恐龙生活习性的特点进行介绍,重点十分突出。在这样的点评过后,我又让每位学生按照这样的方式点评、修改自己的习作,给了学生一个举一反三的过程。最后,我根据总体情况进行总结点评,加深了学生对于说明文习作重点的把握,加强了习作方法的记忆。
评价是对习作的一次反刍,更是对自我能力的检测与提升,说明文习作的评价更是不可少,只有在不断评价中,才能督促学生进行反思与反复创作,才会切实提升学生说明文习作的能力。
现阶段的说明文习作要求是基于儿童特点与现有水平出发的,教师需要在指导与帮助中培养学生对于说明文的兴趣,提升学生习作的能力。教师应该充分重视,按照说明文习作的教学目标来设计,通过切实的训练,来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当以搜集资料为切入点,分段介绍为突破点,说明方法为基准点,评价引领为提升点,这样的说明文写作教学,才能让学生写起说明文来更加得心应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