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教师的“三重道”

2022-12-31 10:19江兴玲
江西教育 2022年42期
关键词:于漪寄语名师

■ 江兴玲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就教师而言,“本”即扎根课堂,专心教学,“道”即寻求方法,精进自我。不少教师在“寻道”的过程中触类旁通,迅速成长;但也有教师虽然“求道”心切——理论书籍看了不少,名师的课听了不少,各种培训参加了不少,但终是“得道”不多,课堂教学依然表现平平,这是“问道”不得法的缘故。

什么才是教学之道呢?笔者认为,教学之道,体现在三个层次。

其一,道在简中。对教师而言,无论何种教育理论、教学模式、课堂风格,落实到教学中,都应以学生为本,打造生本课堂,努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识字、阅读、口语交际、当堂习作都要紧紧围绕这一根本目标,科学遵循语文学习的规律,牢牢把握“读、写、练”三个基本元素,把宏观问题简单化,把微观问题形象化,将语文核心素养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感受到语文学习的快乐,这正是教师应追求的大简境界。

其二,道在变中。三十多年前的幻灯片教学、十几年前的电子白板,当前的智慧课堂,体现的是教学手段的改变;统编教材“先学识字再学拼音、大量增加古诗文篇目、强调语言表达能力”等方面的特点,体现的是教育理念的改变;“五项管理”的推进、“双减”政策的实施,体现的是育人导向的改变;尤其是2022年随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的重新修订,在培养目标、课程结构、学业指导、学段衔接等方面都将迎来一系列的变化。变化本身,亦是常道;唯有顺势,方能悟道。

“人民教育家”于漪最初是历史教师,后来才改教语文。为了弥补专业上的不足,她用了三年的时间把大学中文系全部课程学完,她坚持在自己上的每节课后写教学反思。于漪认为,“课堂是时间和空间的聚焦点,是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包括时代精神的交汇点”。她不仅给自己定下“一辈子做教师,一辈子学做教师”的人生目标,更寄语年轻教师要“好学、深思、力行,建设好自己的语文教学人生”。从“求道”的角度看,于漪的寄语既是“道心”的体现,亦包含“顺应时代”的期许。作为新时代的教师,我们应始终紧跟时代步伐,把“学、思、行”作为终生追求,把内生需求作为长久动力。

其三,道在心中。陆游曾说:“汝果欲学诗,工夫在诗外。”教学之道也是如此。以备课为例,第一重境界是写在本子上或电脑上,第二重境界是写在书上,第三重境界是写在心上。于永正认为,“隐性备课”考验的正是教师的“内功”。所以,沈从文在讲唐诗时,可以引经据典,信手拈来;魏书生上观摩课时,甚至由学生现场选课……这并不是名师不备课,恰恰是他们在用一生备课。换言之,教学之道于他们,已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教学之道,更多时候需要我们反观内省,明心见性,向自己的内心深处寻求答案。

猜你喜欢
于漪寄语名师
寄语
初·名师 施建东
特约主编寄语
名师风采
名师直播课
新年寄语
向名师致敬 ROTEL CD11 TributeCD播放机 A11 Tribute合并功放
“人民教育家”于漪学生就是我的天下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
于漪:用一辈子学做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