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五育融合”理念 打造初中课程新样态

2022-12-31 09:42:22张发新
江苏教育 2022年82期
关键词:五育融合样态河西

张发新

“五育融合”即“五育并举,融合育人”,是新时代中国基础教育变革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五育融合”是将德智体美劳五育融合到学校的课程和教育教学活动中,相互渗透,进而实现五育的整体生成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南京市金陵中学河西分校(以下简称“金中河西”)初中部从课程设计、课程目标和课程实施三方面进行了有效探索,全力打造初中课程新样态。

一、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课程整体设计:突出关联性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 年版)》指出:“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要求。”金中河西初中部课程规划遵循“五育融合”的理念,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目标,以“五育”为内容,以“关联”为主线,以“融合”为主旨,推进知识(学科)、社会生活、活动经验融合,构建起促进人全面发展的“知识—社会—活动”三位一体的课程融合框架。[1]

学校的融合课程坚持学科立场。“某育”在融合其他各育时一定要从“该育”的立场出发,对其他被融合的“各育”进行选择、加工与运用,而不是简单地将其他“各育”原样“搬进来”。以道德与法治学科课程为例,其“学科课程”是基础,包括学科必修和选修内容。此外,学科教师要站在本学科的立场对教学内容、教学资源和教学方式方法进行融合,让其他“各育”有关联性的内容有机渗透进来,以发挥五育的整体育人作用。这样做利于夯实各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其本质是聚焦核心问题,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整体高效地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学校的融合课程具体由“三维三阶”组成,“三维”指的是基础性学力课程、发展性特长课程和成长性德育课程,分别对应学科类课程的融合、艺体类课程的融合和德育及综合性课程的融合。“三阶”指的是由低到高三个进阶式培养过程。“三维”和“五育”相互交叉,互相滋养,进而搭建更加完善的育人体系,构建并实践“五育融合”课程,达成“德”定方向、“智”长才干、“体”健身躯、“美”塑心灵、“劳”助梦想[2],为学生的“三阶”纵向发展提供充分支持,提升德智体美劳之间的关联度和衔接度。

二、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课程目标:培养“未来胜任的河西少年”

任何一种教学活动的开展,首先是要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五育融合”所体现的育人价值,也是指融合育人实践活动对学生的发展价值[3],学校活动能够给学生留下难忘的印象并对学生心灵有所触动,那一定是从“人”的立场出发,“发现”了学生内心深处的需求。我们可以通过基于融合的教学,建立起活动内容与学生个体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联系,进而激发学生成长的内在动力。

例如,金中河西以大家共同关注的“健康与生命”“沟通与交往”“食品与农业”“民生与发展”“资源与生态”等社会议题为核心,充分运用学校所处社区的教育资源,将鲜活的社会话题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机融合,使学生逐步领悟到参与社会活动所需的知识、技能与态度,形成“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意识以及正确的价值观,从而构筑“未来胜任的河西少年”成长新样态。

“未来胜任的河西少年”的培养由“习惯养成”“品格塑造”“生涯导航”和“文化浸润”构成。我们将学校课程、课堂教学和教育活动有机整合,引导学生养成习惯、塑造品格。我们有计划地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提升活动的品位,提高学生的审美,在活动中浸润文化的力量,引导学生发现自身成长的毅力、价值、规律、意义,从“自我”走向“自信”。

依据“未来胜任的河西少年”培养计划,我们精心策划“新生才艺展示”“逐梦青春·圆梦未来的成长仪式”“毕业典礼”“优秀学生颁奖典礼”“走进科技,走近梦想”“院士进校园”以及彰显“长征精神”“红船精神”“五四精神”的主题教育活动。此外,我们还开展每日观看午间新闻、每周一歌、“手拉手”结对帮扶、学校劳动日常教育活动,全面立体地培养河西少年的未来胜任力。

三、基于“五育融合”的初中课程实施:充分挖掘学科育人因素

“五育融合”的课堂是学科育人的课堂。指向“五育融合”的教学是指教师为实现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整体发展的育人理想,基于教学目标与教学设计,围绕一定的学科内容展开组织实施并进行合理教学评价的实践活动[4]。学科内容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五育内容,具有育人价值,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可或缺的资源。学校依据学科课程标准,把握学科本质,以学科知识技能为载体,挖掘学科知识中的五育内涵,运用融合思维,围绕学科育人目标,整体改进“教—学—评”的行为,将学科知识教学的明线与五育的暗线自然融合,形成“基于融合、在融合之中、为了融合”的课堂教学新样态。

基于融合课程“三维三阶”体系,教师的日常教学实践要在把握教学要素层次关系的前提下注重各要素的动态融合机理,以融合化的教学结构、教学过程和教学功能达成教学活动的“五育融合”,形成充满活力、优质协调的教学样态,提升教学实践质量[5]。

据此,金中河西初中部积极探索从“五育并举”走向“五育融合”的实施策略,既善于在学科领域充分发挥每一堂课、每一个教育活动的“五育效应”,也注重加强教学常规中的“备、讲、批、辅、测”管理,研制具有“河西印记”的校本融合作业。教师系统进行课堂教学与作业有效性研究与管理,强调学生作业与课堂教学关注点保持一致,与学生课堂学习的缺失点保持一致,与课堂所学知识的生长点保持一致。

学校通过建构融合化教学目标、统整“融成型”教学资源、采用“融通性”教学方式、落实“融入式”教学评价等举措构建融合式教学体系,确保教学活动充分发挥五育的融合育人效应,达成“五育融合”与教学变革的双向滋养。据此,金中河西初中部建构了学科育人“3+X”教学目标。学科融合育人目标由各学科共同的育人目标“3”(使学生“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和各科特有的育人目标“X”组成。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围绕“以学定教”“依学施教”“以评促学”形成三方面共识。第一,从注重教什么到关注为什么教,引导学生认识到学习是有意义的,知识是有价值的。第二,不仅要明确教学目标,而且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五育因素,努力消除学科教学“壁垒”,促进五育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自然渗透,实现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五育融合”。第三,以学生的问题作为教学过程的载体,以学生的“五育融合”活动作为教学过程的轨迹,以学生核心素养的持续提升作为育人目标。

学校还十分重视体育课程和劳动课程在全面育人中的作用。如体育课程不仅有健康知识与技能的追求,还有体育规则与伦理、体育智慧、体育审美、体育实务价值的培养,通过“以体树德、以体启智、以体健美、以体促劳”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科的整体育人效应。学校系统设计劳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能力,致力提升学生的核心劳动素养。学校还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劳动课和综合实践课,分年级、分阶段逐步开展,全面提升劳动教育课程和综合实践课程的质量。

金中河西初中部以培养和发展“未来胜任的河西少年”为目标,优化和变革“五育融合”课堂教学及融合教育实践,将“五育融合”的育人理念,转变成富有成效的育人实践,打造“五育融合”下的初中课程新样态。

猜你喜欢
五育融合样态河西
初心引航,构建“双减”新样态
最后的铁血军团:盛唐已去,河西仍在
学生天地(2020年18期)2020-08-25 09:29:26
“五育融合”与中国基础教育生态重建
五育融合理念下体育在中学的新发展
“五育融合”与新时代“教育新体系”的构建
全息欣赏:小学美术“欣赏·评述”学习新样态
少儿美术(2019年11期)2019-12-14 08:09:12
打通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多元通道①
中小学管理(2019年7期)2019-09-19 18:57:04
黑社会性质组织行为特征的新样态
刑法论丛(2016年1期)2016-06-01 12:13:39
升级版河西之战
学生天地(2016年16期)2016-05-17 05:46:03
河西行(组诗)
椰城(2014年5期)2014-04-29 07:3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