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工院校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问题与对策研究

2022-12-31 09:22王煜慕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技工院校素养

王煜慕

(云南技师学院,云南 昆明 650300)

1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

1.1 社会对技工院校学生培养的要求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要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8年国务院下发的《关于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强化工匠精神和职业素质培育”。新时代新征程下,国家制造强国建设如火如荼,技工院校毕业生靠着技能优势,纷纷加入制造业大军。各大企业对技能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技工院校毕业生作为新时代劳动者,不只是具备企业要求的知识技能水平,更应该融道德素质、文化知识、技术技能于一身。技能人员应当不断加强自身对于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的素质提升,实现综合素质和能力水平的质的飞跃。

1.2 学校对加强在校学生培养的期盼

技工院校学生大多为初中起点“两后生”,同时处在十四五岁少年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属于文化课学习困难学生,在道德文化素质和学习能力养成上稍缓慢,在对待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校园生活上稍消极,加之青春期的些许叛逆,对尊重师长、处人友善、遵守纪律、文明礼仪等方面稍有欠缺。给学校管理带来一定困难,呼唤有新措施新方法来进一步加强巩固学生管理。传统文化中圣贤教育、伦理教育、养正教育、礼仪教育等优秀精粹和内涵,能够在潜移默化中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仁厚良善、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正直宽和、知廉耻明是非、懂荣辱辨善恶、守正创新等情操和品性,有助于学校进一步加强学生管理和行为约束,营造求知向上、和谐稳定的校园氛围。

1.3 学生对自己融入社会生活的追求

在新时代新阶段,部分技工院校学生为了抓紧适应社会需求,提升自身道德文化素养,正在积极转变。在新时代技工教育改革过程中,要想使技工院校学生素养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就必须在教学上取得更好的成效。通过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教育,从而培养和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是其中一个切入点。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古今经典名著和案例著述,通过“四化三式”教学法的案例分析,能够让学生快速学懂弄通社会生活素养基本要求,加之常态化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学生对社会生活中良俗公德也有深入体会,在学生积极融入社会生活的过程中也能有辅佐和指导,进一步满足了学生自身提高文化素养,快速融入社会生活的需求。

2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现状

2.1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不够彻底

课程教学模式改革是每所学校质量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必经之路。技工院校教学模式改革与其他阶段、层次的教学模式改革同步进行,形成了独特的“一体化、项目化、模拟化、竞赛化”“参与式、情景式、体验式”的“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模式,在各技工院校推广多年。“四化三式”教学法能够有效促进各专业学科教学,提高学生兴趣,加强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是技工学校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重要基础。但目前各技工院校在推进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开始热、中间温、最后凉,缺乏长期坚持和严格考核问效。以致部分教师在试行一段时间后,逐步回归到传统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方法主要还是以教师为中心,出现填鸭灌输、学生机械记忆背诵的情况,对课文传达核心和文化内涵感受不深,最终学生文化素养提升不够、培养质量不高。

2.2 传统文化知识教学不够重视

传统文化是我们中华民族历经五千余年,总结、提炼、传承下来的智慧和结晶,是历史的瑰宝,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和精神追求,赓续着民族血脉。进入现代社会后,部分人受工业化、经济化、市场化的思维影响,对传统文化的重要性认识逐步衰减,认为已不适应现代经济快速发展的社会,学生在学校只需要学习能获得高收入的实用技术就行。这样的认知使传统文化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阻碍,并逐渐被冷落。2017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意见》中要求,要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这对传统文化的发展有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近几年来,传统文化逐步受到各级重视和关注,为传统文化教育奠定了重要沃土。

2.3 传统文化在课程安排中的比例不足

技工院校作为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承担着为国家输送高质量合格工匠的重要使命。这决定了技工院校主要以培养掌握专门技术的技术型专业人才为主,因而,课程教学中主要以专业技术教学为主,文化理论教学为辅。按照技工院校教学大纲设计和课程安排,七成以上课程是专业技术理论课和实操课,两成左右是文化知识课程。在文化知识课程中,设置了语文、职业素养、思政、计算机、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数学等内容,能够渗透传统文化教学的仅有语文、思政、职业素养等课程。值得关注的是,语文课程按照全国技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情况,共有四册,可以教授两年,每个班级每周语文课程平均在4个课时左右。在文化知识课程普遍不足的情况下,语文课程安排相较于其他课程课时占比略高,就得充分利用语文教学来开展传统文化教育。

3 技工院校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的对策

3.1 重视传统文化教育作用

在技工教育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首要关注的就是解决传统文化教育重视程度不够的问题。只有进一步提高重视程度,教师才能在教学活动准备过程中深化研究、深入探讨,补足传统文化教育缺陷,进而使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教育取得实效。这要求语文教师们在教学活动中,必须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对于传承传统文化的使命和意义,语文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阅读识字,还要传承给学生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精神内核。在普遍文化知识课程比例不足的情况下,语文课程对于传统文化有重要优势。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传统文化不仅能够推动民族文化传承,促进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质量,更有利于自身文化素养和教学能力的积淀和提升。

3.2 用好课程改革这把利刃

课程改革是一项艰苦卓绝而又具有重要意义的事情,是需要教师沉下心来认真学习、研究和实践的工作。“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模式改革历经多年推广,仍然还有一定差距。这就要求教师们要勇于苦心经营、善于钻研、不怕辛劳,继续坚持推广。并在坚持运用“四化三式”教学法开展语文教学渗透传统文化过程中,用活、用好、用出成效。在教学准备阶段,可以同教研室教师充分挖掘语文教材中的传统文化元素,并根据课程内容查阅参考资料和古今文献资料,找出可以拓展延伸教学内容的传统文化元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通过“情景式”拓展延伸或引经据典导入教学内容,触发学生学习、探究兴趣。在探究活动和任务布置过程中,通过“项目化”“竞赛化”方式引导学生查找传统文化中同类型典故或者诗词,激发学生自主探究兴趣。如若遇到小说节选、话剧节选等文本,则可以提前布置任务,通过“模拟化”“参与式”让学生把这些经典篇目表演呈现出来,并说出自己感悟。通过“四化三式”课程教学模式的应用,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就可习得传统文化,并牢记于心,教学氛围也轻松活跃。

3.3 发挥语文“第二课堂”功能

“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近年来深受各院校重视,语文教学对于“第二课堂”的创建具有重要作用。语文教师可以创建相应社团,组织拓展活动来开创“第二课堂”教学。在“国风社团”中,可以结合本学期语文教材中的古典名著篇目,拓展渗透传统文化,引导学生探究名著篇目中传统服饰文化、饮食文化、礼仪文化等。在“演讲社团”中,可以结合教材篇目,渗透传统文化的价值观念、历史变革、思想来源等。在“手工艺社团”中,可以渗透传统文化中的节日民俗、传统乐器、农耕文化等。并可以引导学生阅读涉及传统文化的著作和资料,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社团中充分展现自己。通过“第二课堂”的教学,学生将极大触发求知欲,语文教学的介入,就可将学生的关注点引导到传统文化中。

猜你喜欢
技工院校素养
从技工到英雄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抓住机遇 迎接挑战 拓展技工教育发展空间
技工院校“一体化”教师培养研究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