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宏新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口腔医学院,湖北 孝感 432100)
口腔医学是实践性与诊疗个性化较强的专业,也是综合性与经验性极强的专业。高职口腔医学教育担负着为基层与社区医疗机构培养口腔专门人才的任务,主要为广大服务人群解决口腔各类常见病,工作岗位有别于大型综合医疗机构或口腔专科医院的专科工作,对从业人员全科综合素质与实践能力有着更高的要求,因此,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必须贯穿口腔全科医师思维与素质的培养,以适应未来岗位职业能力要求。近年来,我们在高职口腔医学人才培养方案中,在专业认知教育、职业规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临床实习等各个教学环节,进行了一些积极有益的探索,始终把全科医师综合素质培养的理念渗透到人才培养全过程,取得一定的效果,大大提高了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
新生专业认知教育是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入学的第一课,上好入学第一课,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能使学生了解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各环节与要求,增强学生专业认同和职业自豪感,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激发学生规划职业生涯的自主意识。认知教育中,采取集中讲解与师生交流相结合、理论宣传教育与专业岗位参观见习相结合、专业导师辅导与行业兼职教师指导相结合等活动形式,学习内容可分为口腔临床科室设置、口腔门诊业务内容、观看典型病例教育片等多个环节,也可以请行业导师或优秀毕业生分享工作中的成长经历或创业经历,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与行业面对面的交流,早期了解临床工作岗位,切实感受岗位真实的工作环境和氛围,使学生意识到当好一名合格的口腔医生,需要具备口腔各个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综合能力与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迎接充实而富有激情的大学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高职教育是以就业为导向,岗位胜任力是学生实现良好就业的根本保障[1]。对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临床实践能力适宜定位于培养口腔全科医师,这就要求具备全科综合检查、判断、分析、诊断能力和实践能力,以适宜未来工作岗位[2]。在学生职业规划教育中,我们应该使学生清醒地认识到,未来大部分学生就业于基层与社区医疗机构,从事着口腔常见病、多发病等基础诊治与预防工作,从事着基本的医疗、卫生保健、卫生宣教等工作,需要掌握大量实用、适宜的技术,在这类工作岗位上,全科综合能力才是自己的立身之本。学生要以脚踏实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理性、自信的心态迎接未来工作岗位,掌握全科综合能力,使之成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未来的工作岗位上发挥自身独特专业优势,实现自己的追求和人生价值。在学生职业规划中,还要提高学生对专业的学习兴趣,以多种途径让学生了解口腔行业的广阔发展前景,引导学生深入行业一线,也要引导学生全面发展,认识到全科综合能力培养重要性,成为社会和行业需要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医学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病人为服务对象,口腔医学临床工作自始至终是贯穿知识技能的整体性与综合性,教学中也要体现医学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理念,培养学生全科整体观念,将零碎的知识融会贯通。口腔医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为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口腔颌面外科学、口腔预防医学等,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每个学科由不同的教师独自承担授课任务,教学设计也各自按照教师自己的教学习惯来开展,实践证明,这种课堂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全科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体系零碎,缺乏知识点之间相互融合。有鉴于此,我们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中,重构与岗位对接的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倡导以病例治疗为项目,实施项目式教学,通过教师集体备课,将专业教学内容分步融合,打通专业中各门课程的界限,帮助学生综合运用专业知识思考问题、分析问题,以全科观念去解决患者的实际问题。例如,口腔内科学与口腔修复学中关于“牙体缺损治疗”课堂教学中,采取口腔内科学知识,先完成牙体充填或根管治疗学习后,再讨论治疗完成后患牙剩余牙体组织,根据剩余牙体组织量,开展相应的修复治疗方法的内容(如嵌体、全冠)学习,整个学习过程就围绕着“牙体缺损治疗”项目展开,使学生更形象地理解不同的修复方式与牙体组织缺损量之间的对应关系,体现口腔医学整体性与综合性的理念,培养了学生全科口腔医师综合治疗的临床思维意识,真正提高学生全科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策略上,实行项目贯通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即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两条线同时并行,以必要的理论为先导,以实训项目为纽带,创设岗位工作情景,学生在生动、形象的项目实践中加深理论知识点的理解和记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让学生从被动的知识接受者变为主动的知识探索者。
长期以来,高职口腔医学专业的实践教学根据口腔医学学习特点与学生的认知规律,分为基本技能、专项技能、综合技能、临床综合技能训练,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环环相扣,有利于学生学习与教师组织教学,但该体系过于细化,技能项目之间关联性弱,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每个训练项目的目的,在实践运用中又缺乏针对性。为培养学生全科思维和综合能力素质,我们注重搭建全科医师素质培养平台,构建专业实践教学全科综合素质培养体系,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来设计实践教学环节,开展口腔医学多专业的递进式综合训练,将全科思维与训练延伸到专业学习的每一阶段。
口腔医学实训项目繁多,项目难度千差万别,在学时有限的情况下,既要让学生通过训练获得足够的实践技能,又要保证在临床岗位上的针对性、实用性,必须剔除一些与岗位要求联系不紧密的技能训练项目,以全科能力与素质培养为根本,结合国家执业助理医师考试技能大纲的要求,对实训项目进行整合。在实践教学实施上,开展模块化项目式教学,以真实的典型患者治疗过程设计为学习教材,例如,患牙拟行桩核冠修复,术前需要评估患者全身状况(如糖尿病)、患牙牙周状况、根尖周与牙槽骨骨质状况、牙根形态、固位型与抗力型设计等,这些相关知识点需要掌握多门课程来回顾与加深,教师必须提前做好教学设计,在实践教学中才能架起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的桥梁,利用前期学过的口腔解剖生理学、口腔组织病理学、口腔内科学知识,引导学生开阔思路,使学生养成从多角度认识一种疾病或症状、多角度看待几种治疗方法之利弊的思维习惯,把所学各门课的理论知识用好用活。
高职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以岗位适应能力为导向,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综合实践教学的大平台。为此,我们针对专业核心课程的实践教学作了重新设计,编写实践教学新形态活页式教材,将几门核心课程实训项目融合设计为综合实践项目,序贯式实施,既遵循课程的特殊要求,又保留技能学习的连续性、综合性、严谨性,以全科综合模式训练学生知识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有利于对学生实施实践教学考核评价。
临床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包括岗前培训、认知实习、跟岗实习、生产实习、实习考核等教学形式,是医学生向临床医生身份转变的一个重要时期。按照实习大纲的要求,学生要全面掌握口腔颌面外科、口腔内科学、口腔修复学等各个临床科室的业务内容,实习形式上包括分科轮转实习、综合实习,最终达到学生能,综合运用专业知识和技能,以口腔全科整体思维方式解决实际问题。实习教学严格按照40周执行,即岗前培训2周、认知实习4周、跟岗实习合计6周(分为口腔内科2周、口腔颌面外科2周、口腔修复2周),生产实习20周、综合实训与考核8周,以制度化形式规范各阶段的学习任务。
近年来,我们一直倡导任务教学法、项目教学法等临床实习教学模式,在实习后期阶段,至少到口腔综合科完成8周左右的综合实习任务,在实习带教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的前提下,进一步强化全科综合素质培养,由带教老师提供足够的实践操作机会,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学生重点开展疾病的综合规范化诊疗训练,从开始接诊病人,到治疗方案设计,再到老师指导下独立操作,让学生牢固建立全科口腔医师的理念,以规范化的实践锻炼,将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综合技能转化为独立处理病人能力。实习后期,也安排全科口腔医师担任指导老师,对学生采用口腔全科理念对病例病情进行分析、诊断、处理,组织学生病例讨论、讲座等学习,充分培养学生全科思维习惯,达到具备本专业初步的执业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的目标。
学业考核评价是检查教学效果、评价学生掌握知识程度的重要手段,合理、公正、科学的课程考核方式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潜在动力。学业考核以能力为中心,根据课程的内容、特点和教学目标来决定考试方法、方式,全面评价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个性化差异,将全科综合素质要求贯穿于考核全过程的指导思想,来设计多元化考评体系。多元化的考核方式能兼顾过程性和终结性考核成绩,能引导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知识,还要注重实践操作技能和知识的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体现高职口腔医学教育全科综合素质要求。
总之,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要改变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始终贯穿知识与技能并重、整体性与综合性并重的原则,以提高学生岗位适应能力为出发点,加强学生的全科综合素质培养,体现了新时代口腔医学教育发展趋势,提高了高职口腔医学生职业岗位上可持续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