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高职思政课程建设研究

2022-12-31 09:22王小红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22年25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王小红

(新疆应用职业技术学院,新疆 伊犁 833200)

2019年颁布的《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明确指出要以高职院校思政课程为载体,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便让大学生可以自觉地将爱国情和报国志与现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发展进而融合,促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思政课程高职院校教育教学中的必修课程,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路径,将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教学进行高度结合,彰显思政课程的作用,不断实现民族力量的凝聚,以便让现代大学生承担起复兴中华民族的重要使命。

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高职思政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1.1 维护国家统一及民族团结

国家稳定发展以及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根本就是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国家的发展、民族的发展以及民众的幸福生活与民族团结统一紧密相关。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以民族团队作为国家和民族发展的生命线,无论在任何的背景下,始终坚持和维护国家统一与民族团结的决心并未撼动,现如今所有获得的成就都是民族团结发展的结果[1]。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护和提高各个民族根本利益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必须要依靠各族人民实现民族团结、反对民族分裂,各族人员只有携手共进才能实现民族关系的维护,进而不断促进民族团结。高职院校作为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更应该发挥出思政课程的作用,为大学生讲解和介绍与民族团队有关的历史案例,来强化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政治认同,以便促使大学生树立良好的命运共同体理念,自觉地投身到民族团结和发展的实践中,以便不断的夯实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

1.2 大学生群体成才,发展的内在要求

大学生是价值观树立的重要时期,大学阶段的学生心智发展逐渐健全,思维也迈入了活跃期,只有积极加强大学生的引导和教育,才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才能真正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以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为载体,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提高人才培养效果以及促进大学生的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当前很多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和价值了解得不够深入,也没有全面地深入到构筑中华民族精神家园以及促进各民族交流的重要性。任何人都是社会中的个体,无法脱离社会实现独立生存、发展,而我国的中华民族精神为民族的复兴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精神力量支持。大学生在成才发展期间,只有积极加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相关知识的学习,并深刻认识到各民族间的关系和重要性,才能自觉践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和学习中华民族发展中的苦难和辉煌,进而在激发大学生情感共鸣的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和铸牢,让大学生始终坚持民族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和共同发展的理念,并成为对中华民族复兴和发展有益的高素质人才。

1.3 提高现代大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未来发展的重要建设者,而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能够强化大学生的价值理念教育,能够全面提高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文化和精神肯定与认同,以便让大学生为建设中国强国贡献更大的力量。

现阶段我国的主流意识形态建设已经取得加大的成效,民族团结的理念也深入人才,但是由于受到网络及信息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很大大学生存在国家和社会责任感淡化、自我责任感虚化等情况。尽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理念的呼声很高,但实际上“两耳不闻窗外事”的现象也屡屡发生,这些问题给大学生的自我发展以及为国家和民族奋斗都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而通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利于增强现代大学生的责任感以及使命感,有利于充分的调动和激发大学生努力奋斗的精气神。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的教学环节中,能够让学生知史明理,认识到民族团结的重要性,认识到各个民族对于我国中国梦实现的重要意义。如果没有各个民族的团结奋斗,也就没有现代社会以及当今的幸福生活,中国共产党组织各族人民不断地奋斗,谱写出民族融合、团结发展的新篇章,这些真实案例都可以当作思政教学的素材。而利用思政课程帮助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可以充分地激发大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还能促进大学生实现正确三观的确立,从而真正的成为现代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为国家和中华民族的奋斗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2 高职思政课程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存在的问题

2.1 大学生缺乏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

以经典认知科学的角度来看,认知的本质是主体获取和理解相关知识的心智活动,而行动则指的是认知过程和知识对经验进行解释的过程,由此可见认知与行为之间有着一定的因果关系。所以为了能够铸牢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提意识,基本的前提就是保证各族的大学生可以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设计情况进行调研,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识不足,而认知上的不足,必然也会对行动产生影响[2]。

2.2 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度有待提升

世界任何的国家和民族,如果缺少身份意识和民族认同,必然会出现分崩离析的情况。但纵观高职院校思政教学的实际情况,其中很多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认同度不够高,甚至有部分的大学生对“三个离不开”思想持有否定的态度,而这样的认知必然会影响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艺术的铸牢。

2.3 大学生缺乏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积极性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对于汇集各族人民的力量,促进各个民族交流交往的深度融合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影响国家进步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青少年代表的是国家以及各个民族的希望,也是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重要接力者和建设者,只有不断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强化与铸牢,才能让学生自觉主动地投身到为实现中国梦伟大复兴的潮流中。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需要充分的对大学生的积极性进行调动,但现实中大多数学生缺乏参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学习和实践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主动了解民族政策等内容的主动性严重不足,导致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效果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2.4 思政教师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视程度不足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是开展意识形态教育的前沿阵地,而意识形态教育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重要联系,所以高职院校的思政教师必须要充分地发挥出思政课程教学的作用,并聚焦党、国家和人民群众关注的重要问题和现实问题,这样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与进步[3]。如今世界正处于不断变化的格局中,国际上很多不良势力意图扰乱我国的稳定发展。而民族团结作为党、国家和各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生命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国现代民族事业发展中的重要任务,也是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中的重点。但是很多思政教育者在开展思政课程教学活动期间,并未讲述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关知识,导致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进程也受到了较大阻碍。

3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视角下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建设的有效对策

3.1 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重要的思政教学支撑

3.1.1 注重思政教师队伍建设

思政教师队伍在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大学生学习和成长期间的重要引领人,也是直接影响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的关键,要想实现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铸牢,最重要的就是要重视教师队伍建设。首先,需要不断地提高广大思政教师的责任意识,让教师能够主动承担起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和精神文明的使命;其次,全面落实师风师德建设工作。正所谓育人者必先育己,思政教师要想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的正确指引,就需要注重自身的师德师风建设,实现自我职业素养以及思想道德素养的持续提升,为大学生健康成长以及自我行为的规范提供重要的指导;最后,提高思政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如科研水平、教学能力等,同时还需要提高教师的现代化教学水平,以便为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目标的达成提供重要助力。

3.1.2 健全高职院校保障机制

高职思政课程教学活动要想高效开展,离不开完善的领导体制以及运行机制,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程制度体系愈加完善,但是并没有针对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铸牢,制定与之相对应的机制,所以就需要对其进行完善[4]。首先,完善领导机制。高职院校的领导部门要掌握好思政课程教学以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整体方向,做好重要工作的协调;其次,建立完善的评价机制以及激励机制。高职院校的领导部门对指标体系进行完善,并借助合理的方法,判断和评价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际铸牢成效。良好的评价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最终效果有直接影响,对于检验实际的工作成效有重要意义,也能为有效的激励创造良好的条件。根据评估,设置合理的奖惩措施,加强优秀教师和优秀学生的表扬与奖励,以便充分发挥出这些师生的模范作用。

3.2 优化思政教学内容,丰富和拓展铸牢范围

高职思政课程教学为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了新的实现途径,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以及思政教学有效性的提升有重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有效铸牢的目标,必须要对思政教学的内容进行丰富,以便拓展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3.2.1 强化民族团结教育,完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内涵

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民族团结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且对于民族关系以及民族团结发展有重要意义。比如说在具体的思政课堂活动中,可以通过爱国主义教育方面的内容,为大学生讲解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基本概念、历史等基础知识,来思政课程的教学内容更加的丰富,同时也能让大学生在生动的历史实践成果中深刻认识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性,借此保证思政教学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产生积极的互动。

3.2.2 结合五个认同教育,助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牢

五个认同主要涉及国家、民族、文化、执政党以及制度等方面的认同,更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核心内容[5]。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高职院校思政课程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所以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还应该重点的加强五个认同方面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深刻认识到五个认同的具体含义,以及五个认同在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的地位,这样才能让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相关知识有更深入的认识。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与思政课程教学内容进行充分的结合,做到双管齐下,以便实现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效教育和铸牢。

3.3 创新思政课程的授课方式

高职院校的思政课程建设,必须要保证课程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同时还需要突出院校所在地的特色,并将当地的民族历史、民族文化和民俗与思政教学进行充分的结合,鼓励大学生积极参与相关的社会实践活动,确立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还需要对授课的方式进行创新,加强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的充分结合,如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学习法、参观观摩法等,加强互联网技术、多媒体技术的灵活应用,增加理论知识学习的趣味性,提高课程教学活动的互动性[6]。此外,教师在思政课程教学中,还应该注重组织大学生积极投身到社会实践活动中,比如说教师可以组织大学生对民族团结创建示范区进行观摩,对民族团结先进单位进行参观,也可以将相关的先进个人邀请进入课程,与学生面对面的沟通和交流,以便提高大学生对民族团结的感知。当然也可以引导大学生积极开展当地社会调查活动,对当地的民生问题进行调查和关注,借此来全面的强化当代大学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4 结语

综上所述,思政课程是开展高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阵地,教育新时期的到来为高职思政课程建设赋予了新的任务,即铸牢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高效实现这一教育目标,就需要以高职思政课程建设为着手点,并构建思政课程建设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和铸牢间的有机联系,提高广大的大学生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以便自觉的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从而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培育更多具有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高素质人才。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共同体中华民族
爱的共同体
共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
中华民族的独立之路
民族团结之歌
共同体的战斗
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保证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让民族团结之花愈开愈艳
关于做好民族团结进步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创民族团结和谐之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