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铜陵市义安区钟仓中心小学 童智慧
《有你,真好》是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习作命题。这一单元指向表达的单元语文要素是“通过事情写一个人,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对此,教师需要根据学段习作目标,结合教材写人序列习作安排和学生训练水平,研读“习作”内容,抓住命题、表达上的关键要求,确定学生在本次写人习作上的最近发展区,精心设计教学方案,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提高习作水平。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审题能力,能够从题目中读出不同词语指向的要求,以确定写作对象、范围,还有抓住题眼明确题目的核心和重点等。抓住题目细细咀嚼就能感受到本次习作命题上的独特之处。
在小学生习作中,常见的题目多数都是以直接明白的词组以及短句呈现,如《猜猜他是谁》《那次玩得真高兴》《我做了一项小实验》《二十年后的家乡》等。《有你,真好》这个题目,字面上的意思倒不难理解,但在独特的形式下进行深入解读,就出现了值得关注的问题:“有”是以什么样的状态呈现的呢?是自然存在还是因故出现呢?这个“你”是指谁(什么人)呢?由此体现出本次习作选材范围具有广泛性。“好”是指哪一方面好(人、事、情)呢?“真好”是对“你”的感叹,还是写“我”的感觉呢?还有“有你”和“真好”可以像其他题目一样直接连在一起出现,在本次习作题目中却加上了逗号,这能起什么作用或者有什么用意呢?学生经过以上问题的思考、讨论,就可以感知习作题目形式独特能够带来更多的关注。
读一读“有你,真好”,让学生说说适合用怎样的语气读。这样的引读,会让学生感到“有你,真好”不仅是一个有温度的题目,而且是一个有故事的题目。因为生活中,谁也不会凭空来这么一句“有你,真好”,所以听到这样的话语,只要一个关注的眼神,就会听到进一步地解释与表达,故事也就随之而来。再引导学生把“有你”与“有他”进行比较,让学生注意体会其中的距离感,就能够真切地感受到“你”在情感上是一种倾诉,好像是面对面的真情表白。
《有你,真好》的独特之处还在于题目中出现的第二人称“你”,这就规定了习作中需要采用第二人称进行表达。学生在过去接触的习作题目中很少见到第二人称,在习作中第二人称“你”一般只出现在对话内容中。因此,对学生来说,完成这样的习作无疑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一篇习作完成审题之后就进入选材、构思阶段。如何引导学生比较快地进入选材和构思环节呢?最好的抓手还是教材,用教材教是语文教学的大方向,习作教学自然也不例外。本次习作教材中,值得细细研读的是四个提示性表述,它们直接为学生的选材和构思服务。
提示一:“看到‘有你,真好’这句话,你想到了谁?”这实际上指向了构思的第一步,确定习作的表达对象——锁定“你”是谁。虽然说“你”选择的范围是广泛的,通常情况下自己认识的、接触过的人都可以列入其中,但考虑到与“真好”的匹配,这个表达对象就需要经过严格挑选了,挑选时可以借助比较的方法进行。学生可以先列出备选的几个人(最好是不同类型的“真好”),然后在每个备选人的后面仔细列出“真好”的具体事由,接着对所列出的具体事由进行比较,最后确定谁才是“真好”的表达对象。
提示二:“为什么觉得有他‘真好’?”这是对“真好”的进一步细化。“好”通常情况下已经是值得肯定的,加上一个“真”,“好”的情况就变得很不一样:首先,这种称赞是发自内心的,情感真挚动人;其次,“好”不是在简单层次上进行比较,而是有一种无法超越的感觉——没有比之更好的了。正是这种对“真好”的定位,决定了习作表达的主题指向表达真挚的情感,这种真挚的情感发生在“你”“我”之间,是“我”用心才体会到的。
提示三:“哪件事或哪几件事让你感触比较深?”对于小学生来说,“感触比较深”的应该是那些久久难以忘怀的事情。与确定表达对象一样,精选材料也需要借助比较完成。学生先列出与表达对象有关的多个事件,并标注出属于哪一类,通过比较后进行选择。如果只选一件事,自然以最感人的为最佳;如果选择多件事,再考虑选择最有意义的以及最生动的。这样精选的材料就是习作的内容。
提示四:“当时的场景是怎样的?”作为一篇写人的习作,是需要用具体事例来表达的,“当时的场景”就是要求在写具体事例时,采用描写的方法,既要写出事件发生的环境细节,又要写出人物在事件中的活动细节。换言之,需要借助环境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让此情此景如在眼前。细节不仅传神而且传情,“真好”的称赞是脱口而出的。
审视《有你,真好》的习作过程,写出当时的场景无疑是学生习作的难点所在。如何帮助学生突破这一难点,就是教师指导的关键;而读写结合是学生容易接受的有效方法。因此,教师可以从单元课文中精选语段,设计习作支架,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场景中的细节描写。
以本单元课文《少年闰土》为例,可以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开展教学,即假如编者将《有你,真好》作为这一课的题目。基于此,教师引导学生完成如下相关理解:课文中的这个“你”是谁?这个答案学生容易判断,“你”就是闰土。作者用哪些事件来表达闰土的“真好”?学生也可以抓住“雪地捕鸟”“看瓜刺猹”“海边拾贝”“看跳鱼儿”等事件。这些事件中作者感触最深刻的是什么呢?学生比较上述几件事,可以确定是看瓜刺猹。作者是怎样写好这件事的?对这一问题的理解能帮助学生搭建表达支架。先要让学生回到课文第一自然段中,把握描写的场景是什么。学生可以用月下刺猹进行概括。接着看这一场景中写到了哪些具体内容。教师提示学生可以对环境景物、人物外貌与动作进行简单批注并互相交流,由此确认场景一般包括环境、人物和细节。最后重点关注作者是怎样写这个场景的。教师引导学生品味描写环境的句子带给读者的感觉——自然、优美、迷人,它给在这样的环境中出场的人物涂上了一种神秘的色彩,也暗含着一种悬念:是谁?会干什么呢?当人物出场后,那刺猹的惊险——少年的勇猛与猹的狡猾在刺猹的瞬间有了分晓,让人期盼又让人纠结,也让人产生向往和期待。这就是深刻感触的有效表达。不难看出这一场景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一是环境描写;二是人物动作描写。成功的关键在于环境描写是为人物出场服务的,不仅是人物活动的背景,更是人物活动的舞台。
接下来就是举一反三,现学现练。学生就自己选择的表达对象,确定一个场景,仿照着写一写,注意在写好环境细节的同时,学习用第二人称表达,这样的作前练笔有一石二鸟的功效。
总之,在《有你,真好》习作教学中,教师需要抓住本次习作命题的独特角度,引导学生在审题、选材、构思、评价等环节上真思考、真实践、动真情,通过扎扎实实地训练,让学生选用典型事例,写出有真挚情感的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