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静(江苏省昆山市巴城中心小学)
如何激活小学语文课堂合作探究的主动性,是我这几年来一直研究的一项课题。这期间,研读陶行知先生的著作,我发现先生所倡导的“教学做合一”理论正好为我的教学研究指明了方向,他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于是这几年来,我抓住“做”,将激活小学语文课堂合作探究主动性,在自己的语文课堂中深入践行,逐步形成了语文课堂的第一步——预习交流与检测。那么如何走好这第一步,打造高效的语文课堂呢?鼓励自主预习,落实交流检测,让预习有效是关键。
教师应该是激起学生兴趣的人。那么,在鼓励学生自主预习方面也应该如此,教师的引导、激励可以激发学生自主预习的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预习能力。自主预习,让学生“先做后学”,在“做”上“学”,让教师在“做”上“教”,这样不知不觉,逐渐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更为高效。所以,要想在语文课堂有效实施“预习交流与检测”,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要着重引导,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预习方法,并要注重激励,让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优秀习惯。
鼓励自主预习,遇到的第一个困难,也是最大的难题便是个别同学的预习流于形式,态度不够端正。解决态度的方法多采用鼓励,但对于预习,你说做,学生不一定会做,也不一定能做好,更何况还要他们去发现问题,去质疑探究呢?
那么,到底如何让学生学会预习呢?其实还是需要教师的引导。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预习方法,让预习工作更好地落实。我们可以通过事先明确,或通过几课的教学渗透,让学生学会如何预习,并知道预习要做些什么。经过几年的经验总结,在本学期开学初的语文课上,我就专门利用时间,引导学生牢记“预习五要点”:读通文、划出词、解词义、概大意、提问题,教他们预习方法,并明确“预习单”格式:一、重点词语(划出的生字词等);二、优美片段;三、内容资料;四、感想疑问。
当然,不同年级的学生,基础、能力也不同。考虑到这一客观事实,我针对不同年级,会提出不同的预习要求。比如,一、二年级的预习要求侧重于重点词语和优美片段的摘抄;三、四年级侧重于课文内容、资料的掌握与查找等;五、六年级侧重于对课文重点词句段的理解感悟。
而且,哪怕是在同一个班级,预习对于习惯好、能力强的同学,是得心应手,但对于习惯差、能力弱的同学来说,是座大山。所以,我在检查预习成果时,并不一味追求完美效果,因为这不现实。于是,这学期我借由小组合作这一载体,把“预习单”中相对基础的一、二两项交给每一小组的学困生去完成,把相对提升的三、四两项交给每一小组的优秀生,而组长做好汇总。我向每一小组的学困生明确几个课堂中必然要展示的检测环节,让他们做好基础预习工作,推动他们主动去探究解决问题。在预习中获得过程的体验和思维的训练。当然,在课堂中的激励评价时,我也会积极鼓励他们朝着更高的领域去探索。而对于自学能力比较强的组员来说,这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去概括课文内容,去找寻相关资料,去提炼感想。
实践证明,引导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预习方法,辅之“小组合作预习”的模式,可以让语文课堂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
那么如何让学生自觉、自主地去预习,并养成这一好习惯呢?研究发现,积极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让学习变得更加自觉。这学期,我继续在班级里开展“语文星级小组”评比,正是为了通过这一激励性活动,去鼓励学生坚持自觉、自主预习,并在预习中大胆质疑、探索发现。
“语文星级小组”评比活动中的第一环节——“当堂检测,评价加星”,对应着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小组预习成果检测”这一环节。即在学生分组交流后,出示预习检测题,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各组的表现当堂评价加星,再加上每周的汇评,以及每学期的总结颁奖,激励学生在预习中去发现、去探究。
一个学期的研究实践显示:开展“语文星级小组”评比活动后,语文课堂气氛活跃了,学生和教师也亲近多了。在开始时,我借由评比机制激励学生预习,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逐步养成了预习的好习惯,评比激励便成了锦上添花。那些胆小怯懦、不敢展示的学困生,我会在课堂着重关注,让他们不时展示自己。在我的引导下,他们不但做好了基础的预习工作,还逐渐开始和其他组员一起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讨问题。而优秀生更是在预习探索中,让自己的各项能力都得到很好的锻炼,不断提升自我。教师的一个微笑,同学的一阵掌声,都极大地激发着学生预习的动力,这样,自觉自主预习的好习惯也就养成了。
鼓励自主预习,在开始时,一步步引导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预习方法,一点点激励学生养成自觉自主的预习习惯,很快学生都能自觉地做好预习工作,这样全班的自主预习模式也就形成了。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引导、激励,学生长期坚持,自觉做好课前预习,课上自信交流,那么我们的语文课堂将更为高效。
预习很重要,但想让预习发挥其最大的功效,就要给学生时间,让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充分的交流,并适时检测预习效果。故而,我在阅读教学的一开始,都会设置“交流预习收获与疑问”的环节,并在交流后设置“检测小组预习成果”的环节。这样,在每堂课中,学生逐渐认识到预习的重要性,而自觉预习的好习惯也逐步养成。而且,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预习效果,让学生更好地在“做”上“学”,也让教师更好地在“做”上“教”。
开始,我先让学生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的一些收获与疑问,而不是急于出示新课的内容。交流既然在课堂,而且是课堂的第一步,就要有序,而不能变成你一言我一语的茶话会。于是,我就将“小组合作”与“预习交流”相结合,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在组长的带领下,在组内有序地交流自己在预习中的收获,以及有疑问的地方,并做好记录与小结。
一开始,为了更好地落实预习交流与检测,我会对各组组长先进行培训,让他们清楚课堂交流检测的流程,学会带领小组、引导分工、汇聚合作的方法,再让各组在组长的带领下尝试有序交流,最后组长代表小组接受检测。慢慢地,我加入“分工轮流”,并逐渐作为小组预习交流的主要形式,即学生先依次交流自己负责的预习部分,再由轮到做记录和总结的同学作汇报。这样的模式不仅能让每位学生都参与到课堂中来,还能让每位学生的语言表达和组织归纳能力都得到锻炼,更好地达到落实交流与检测的目的。
就以部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少年中国说(节选)》为例。先谈话导入,爱国是中华民族亘古传承的主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就与爱国有关,让我们齐读课题——少年中国说(节选)。对于课题,通过预习你是怎么理解的?你觉得作者梁启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写下这篇文章?这样,先整体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然后,直接让学生开始在组内交流自己的预习收获与疑问。于是,有组员交流预习中发现的难理解的词语,有组员交流课文围绕“少年中国说”写了哪几方面内容,有组员还展示了一段颇具风采的朗诵……这样,各小组在组长的安排下人人参与,有序交流着自己的预习收获与疑问,同时做总结的同学有条理地做着记录。最后,各组将依次接受考验,其中总结的同学将是小组发言人。
总之,在课堂设置“交流预习收获与疑问”这一环节,让学生对预习的收获与疑问先进行组内汇总,再将成果在课堂有序呈现,让语文课堂更为高效。
有效的预习成果检测,辅之评价激励,学生将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也将变得更为自信。那么,如何在课堂上检测学生的预习成果呢?经过探索实践,我发现采取小组合作的模式,让各组比拼,是较为有效的检测方式。而且,小组合作可以让组员合作学习,共同进步。于是,交流后我会设置“检测小组预习成果”这一环节。
每堂课上,全班交流汇报完毕,我就会出示“预习检测”题,检测各组通过预习对于课文的掌握情况,当堂评价加星,并且还开展每周的“语文星级小组”评比和学期末的“语文星级小组”的荣誉授予活动。
依旧举《少年中国说(节选)》的例子,课上小组交流后,我就出示相应的“预习检测”项目:
1.先来检查朗读,大家觉得课文哪段最难读?
课文第2自然段生僻字较多,我们一小组一小组来读,加红的字音要注意读准。
课件出示第一组“预习检测”项目:红日初升……一泻汪洋。
你们把生字都读准了。这句话里提到了一条河,她是中国的哪条母亲河?(黄河)请你想象黄河波涛滚滚的气势,再来读这句话(整组再读后一句),在这句话中,最后一个字是上扬的,你们再试试。我们全班一起读这两句,读出气势。
第二组“预习检测”项目:潜龙腾渊……百兽震惶。
你们组读得很有气势。这里还有个“潜”字,注意观察它的字形,哪里需要特别注意?是啊,右上部前一个“夫”最后一笔捺要变点(书写),猜一猜它是什么意思?你来说(潜的意思是深藏在水底的,潜龙就是深藏在水底的龙)。现在这条潜龙要腾渊而起,你们怎么读?我们一起读好这两句。
第三组“预习检测”项目:鹰隼试翼……矞矞皇皇。
“隼”是什么?(一种凶猛的鸟)“矞矞皇皇”是什么?让我们齐读注释①②,带着理解一起读好。
第四组“预习检测”项目:干将发硎,有作其芒。
“干将”是什么?(宝剑名)“硎”是什么?(磨刀石)让我们齐读注释③,带着理解一起读好。
2.最难读的解决了,下面我们一段段来看。
第五组“预习检测”项目:读第1自然段,并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故今日……我少年)
“故”是什么意思?(因此、所以)建设少年中国之责任在中国少年。板书:中国少年之责任。齐读,读出中国少年的责任感。
这句话在整段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总起句,和后文是总分的关系)
3.第六组“预习检测”项目:作者想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少年中国呢?你们很快找到了少年中国的特点。是啊!作者心目中的中国——课件出示:少年智……雄于地球。
这些句子在句式上有什么共同点?(都是“少年……则国……”的排比句式)板书:排比。
加点的这些词语能调换顺序吗?(不能)为什么?(因为只有拥有了智慧,才会富裕。……先胜过了欧洲,最后才能雄于地球)
是啊!这个排比,无论从内容上还是情感上,都是层层推进的,让我们一起读出磅礴递进的气势。
4.下面,第七组“预习检测”项目:齐读第2自然段,想想本段主要写了什么?
在这一段中作者用了哪些事物来赞美少年中国?(红日、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那么这些事物和少年中国有什么关系呢?
是啊!少年中国就像……一样气势如虹,前途似海。板书:象征。让我们一起读好。
5.第八组“预习检测”项目:读第3自然段,句式上有什么特色?(运用对偶的修辞) 板书:对偶。这一段又写了什么?(少年中国之美、中国少年之壮)
6.这篇课文论述了中国少年之责任,描绘了少年中国之前途,最后讴歌了少年中国之美和中国少年之壮,让我们捧起书本一起读,读出梁启超先生驳斥帝国主义、唤起人民爱国的激情。
这样,每组按照顺序,依次接受着教师的检测,有序进行着预习成果的展示。通过各组组员的努力,在课堂上,每组都能获得教师当堂的评价,甚至是加星,再加上每周的“语文星级小组”评比,和学期末的“语文星级小组”的荣誉授予活动,组与组之间互相比拼,互相追逐,共同成长,激励着学生的有效预习。而且,在这期间,各组学生之间亦是互相督促,互相帮扶,共同进步。落实预习交流与检测,不仅调动了同学们预习的积极性,也让语文课堂更加有效。
总之,先引导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预习方法,并注重激励,培养学生自觉、自主预习的好习惯。然后,让他们把自己的成果带入课堂,通过“交流预习收获与疑问”环节分享给组员,甚至全班同学。最后,在“检测小组预习成果”环节,学生的每一点成绩,教师都会及时给予肯定,并加以引导。通过有效预习,我们的课堂将更加高效,学生所获得的成就感、满足感将会是无穷的。
践行“教学做合一”就是:“鼓励自主预习”让学生掌握合理有效的预习方法,养成自觉自主的预习习惯;“落实交流检测”让学生的预习成果得以在课堂呈现,激发学生质疑的热情。只有有效预习,让学生先自己去收集积累、去探索发现,这样语文课堂的“教”与“学”才能更加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