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现场评审常见问题浅析

2022-12-31 02:32:15黄萌萌闫奎友谢悦李竞前赵华何珊珊张震
中国奶牛 2022年6期
关键词:奶牛场奶牛实验室

黄萌萌,闫奎友,谢悦,李竞前,赵华,何珊珊,张震

(1.全国畜牧总站,北京 100125;2.河南省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有限公司,郑州 450000)

1 我国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进展情况

奶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朝阳产业,在一些主产省区甚至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近年来,我国奶业发展迅速,2020年我国牛奶产量3 440万t,同比增长7.5%,为“十三五”期间增长最快的一年;奶牛规模养殖比例达到67%,同比提高3个百分点,百头以上规模奶牛场全部实现机械化挤奶,奶牛平均单产8.3t,同比提高500kg[1]。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以下简称DHI)工作是提升牛群遗传水平、改善奶牛健康状况、提高牛群单产水平的重要手段,在增强奶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奶业高质量发展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自2008年正式启动DHI项目以来,通过多年的发展,我国DHI工作已初步建立了一个基本完整的运行体系,制定了一套较为完整的包括品种登记、测定分析、遗传评估和奶牛场服务等在内的标准制度,培养了一支懂专业、爱行业的技术管理队伍[2]。2008-2020年,我国DHI参测奶牛场由592个增加到1 291个,参测牛只数由24.5万头增加到129.5万头,累计测定3 467个奶牛场443.5万头奶牛,收集生产性能测定数据5 930万条。中国荷斯坦牛品种登记总量达到195.4万头。2020年,参测奶牛测定日平均产奶量32.4kg,测定日平均体细胞数23.9万个/mL,平均乳脂率和乳蛋白率分别达到3.92%和3.36%。截至2021年7月,全国已建成1个标准物质制备实验室、1个中国奶牛数据中心和37家通过现场评审的DHI实验室,分布在全国2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DHI实验室技术人员450人,其中中级职称或大专以上人数占到90%以上。

为了加强DHI管理、规范检测工作,更好地为奶牛精准饲养管理和群体遗传改良服务,2015年,农业农村部印发了《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工作办法(试行)》和《关于印发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现场评审程序(试行)的通知》,规范了DHI工作的主要内容、任务分工、工作要求及考核办法;明确了对DHI实验室的审核与认可,规定了全国畜牧总站协助农业农村部畜牧兽医局,负责组织DHI实验室的现场评审工作[3]。要求DHI实验室每三年进行一次现场评审,审核通过满三年须提出复审。

2 DHI实验室现场评审常见问题

2020年以来,全国畜牧总站根据《奶牛生产性能测定实验室现场评审程序(试行)》文件要求,组织专家通过现场查阅资料、理论考试、操作考核和现场问询等方式,对10家DHI实验室进行了现场评审。现对照考核评分表,对DHI实验室现场评审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帮助各DHI实验室查找和避免出现类似问题,提高技术能力和管理水平。

2.1 机构与人员部分

2.1.1 人员配备和培训不到位

在现场评审中发现,由于体制机制等问题限制,部分实验室人员配备不足或临时拼凑成某个部门;查验资料时,发现部分实验室档案记录中缺少对技术人员检测能力、质量体系文件宣贯的中长期培训计划,或者组织、参加了相关培训却没有留存记录,更没有培训效果记录文件,如培训总结、培训证书复印件和能力验证结果等。

2.1.2 内审工作不完善

评审过程中经常会遇到实验室内审体系不完善、记录不全及未按程序文件规定执行等情况;同时,还存在内审员资格证到期未审和设置不合理,没有做到部门间的交叉评审,出现“自己审自己”的现象。

2.1.3 持证上岗未落实

现场评审时,部分实验室的检测人员没有按要求佩戴上岗证,或者上岗证上没有标明该人员准许操作的仪器设备和检测项目。

2.2 质量体系部分

2.2.1 质量管理浮于表面

现场评审发现,部分实验室的专业性和对质量体系管理工作的重视度不够。主要表现在: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和记录文件等在内的质量体系文件编制不规范,有的直接照搬CNAS、CMA或其他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而没有围绕DHI工作来编制;质量体系文件无颁布、实施日期,未标明受控或非受控的控制状态,未编号,缺少领用记录等;记录文件改版或人员更新后,未对相关体系文件进行相应修订和有效性确认。个别实验室的质量体系文件更是存放于档案柜中束之高阁,并没有发放到人给予实际应用。

2.2.2 质量控制措施流于形式

部分实验室存在只为完成检测任务而检测的情况,对质量控制不够重视,主要体现在参加能力验证结果偏差较大,或出现大批量脂蛋比倒挂等异常数据时未能进行有效性确认和及时分析原因、采取纠正措施,也未做好记录;重复性检验等未按作业指导书规定频次执行;质量监督员对检测没有进行有效监督,没有相关质量监督记录。

2.2.3 抱怨处理记录缺失不全

该问题在评审的实验室中普遍存在。主要表现在:绝大多数抱怨处理流于形式,奶牛场等客户对DHI报告中的测定结果出现异议时,实验室未留存对抱怨内容、处理意见和结论的相关记录。而DHI工作要求,当客户对检测结果均满意没有产生抱怨时,也应保留DHI报告送达的相关记录。

2.3 仪器设备部分

2.3.1 档案记录不完整

部分实验室仪器设备的安装和维修保养档案记录不全,如缺少设备的合格证书,无工程师安装、服务和培训记录单等;此外,仪器设备档案未独立归档、缺少仪器状态标识(标明正常、停用等)或唯一性标识(标明编号、设备名称、负责人等)等也是常见问题。

2.3.2 计量检定不规范

在评审过程中,绝大数实验室都出具了计量检验机构的校验合格证书,但仍存在未严格按周期检定计划进行检定或校验、开展期间核查、检定或校验后没有及时填写相关记录表,以及没有对具有测量功能的仪器设备进行量值传递和标识等问题。

2.4 检测工作部分

2.4.1 采样记录不完整

部分实验室存在对采样重视程度不够、记录不完整等突出问题,主要表现为:未标注采样方式、采样日期和样品状态等信息;冷库没有奶样出入库记录和温度检定(校准)记录;现场评审过程中,还发现奶样瓶中上部奶样变质和下部防腐剂未完全溶解等问题。

2.4.2 检测质量控制不严谨

抽查相关记录发现,部分实验室未按质量文件规定的时间进行清洗效率检测、重复性核查和均质效率核查;接到样品3个工作日内未按规定完成DHI工作;有的实验室检测记录上无审核记录、无事故报告分析处理记录;尤其是新建实验室存在检测人员操作不够严谨的问题,如配制溶液时存在没有按要求佩戴手套等不规范操作。

2.5 记录、报告与技术服务部分

2.5.1 基础信息采集不完整

部分实验室存在上传到中国奶牛数据中心的参测牛只系谱不完整、胎次信息记录不全和异常数据过高等问题(如父亲编号不规范、无国别信息等)。

2.5.2 结果反馈不及时

部分实验室的测定数据及相关资料,未按规定及时上传中国奶牛数据中心,DHI报告也未及时发送到奶牛场,尤其是没有保留奶牛场接收报告的相关记录,比如邮件回复等,这些主要存在于新建实验室。

2.5.3 奶牛场服务待提升

由于人员和技术限制,DHI报告解读和奶牛场服务能力薄弱是目前较多实验室存在的问题。如没有为奶牛场提供服务、服务频次过低、服务内容单一或服务记录不全等。

2.6 设施与环境部分

2.6.1 安全设施不规范

由于DHI实验室在我国发展仅仅十几年,很多实验室是由其他实验室改造或后期临时改建而来,或多或少存在布局不合理、流水线不顺畅、电器管路乱等问题;同时,实验室化学试剂保存缺少通风换气设施,有毒有害物品未执行双人双锁管理、领用批准和登记等手续。

2.6.2 “三废”处理待完善

尽管部分实验室与相关三废公司签订了废气、废水、废渣等废弃物处理服务合同,但未严格执行交接记录、履行合同,缺少处理档案等记录文件。

3 提高DHI实验室管理水平的对策与建议

为了进一步强化DHI实验室管理,提高检测能力和水平,结合以上存在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改进和提高。

3.1 不断完善DHI实验室现场评审制度

要严格现场评审与考核工作,完善考核评价制度,形成能进能出的实验室动态管理机制。适时推动修改完善现场评审程序,进一步规范现场评审工作流程,细化评价尺度,优化评审项目内容,突出奶牛场服务和新版群体遗传改良计划育种需求,加强针对现场评审程序和过程的培训力度。

3.2 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质量管理体系

为提高DHI实验室管理水平,保证检测工作质量,应按照相关文件要求,建立、实施、保持符合DHI实验室实际并便于全面实施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审查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管理体系有效运行。

3.2.1 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通过对质量管理体系开展内部审核和管理评审,对管理体系运行的符合性、适宜性、充分性和有效性进行系统评价,确定实施改进和提高的措施,确保检测环节各个过程处于受控状态,保证最终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3.2.2 做好痕迹管理和确保各环节可追溯

对DHI实验室管理体系活动中所产生的质量记录和进行检验检测活动所产生的技术记录的识别、收集、索引、存取、存档和修订等各个环节必须进行控制。

3.2.3 加强实验室人员管理

根据工作实际,合理配备管理、技术和奶牛场服务人员,建立和保持人员培训程序。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在能力、公正性、判断力及工作诚实性方面的可信度,保证DHI实验室达到质量和技术要求,同时通过能力验证结果、内部质量控制结果、人员监督评价和考核来评价培训的有效性。

3.3 持续提升实验室质量控制水平

3.3.1 严控采样环节

采样是整个实验室检测流程的第一步,采样规范与否密切关系到DHI报告数据准确度。DHI实验室应指导奶牛场严格按照相关技术规范进行采样和样品储运工作,同时协助奶牛场定期对采样或流量系统进行核查校准。

3.3.2 做好仪器设备日常管理

仪器设备是实验室开展检测业务的基础资源保证,确保仪器设备性能良好、运转正常是检测结果准确、有效的前提。实验室应对仪器设备加强维护保养,按要求进行周期检定及期间核查。

3.3.3 狠抓质量控制

要加强对标准物质的监控,通过实验室能力验证、人员比对、留样复测、重复性检验和实验室间比对等方法,确保测定数据的准确性和精确性。同时定期进行清洗效率核查、重复性核查和均质效率核查。

3.4 努力加强奶牛场服务能力

DHI是奶牛场管理中不可或缺的有效工具之一,通过分析DHI报告,可判断奶牛健康与否,从而从源头控制乳制品安全,科学制定管理计划,改进日粮配方,提高牛群整体生产水平,降低饲养成本。

3.4.1 确保采集基础信息准确完整

牛只系谱需要登记如下信息:牛只编号、当前场编号、牛舍编号、出生日期、初生重、父亲编号、父国别、母编号、母国别、标准耳号、场内管理号等。牛只的繁殖记录应包括:牛号、场内管理号、标准耳号、牛场编号、胎次、配种日期、与配公牛号、妊检日期、妊检结果、流产日期、分娩日期、干奶日期、犊牛性别、犊牛编号、产犊难易和是否死胎等。

3.4.2 做好奶牛场服务工作

制定详细的奶牛场服务计划,为奶牛场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DHI报告,为奶牛场提供样品采集、DHI报告解读应用等方面的咨询、培训和技术服务,提高奶牛场的DHI报告利用率,指导奶牛场进行精准饲喂、科学养牛。有条件的DHI实验室,在围绕做好DHI报告解读应用基本服务的基础上,应积极延伸拓展在营养、疾病、育种等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如遗传性能基因芯片检测、精准饲喂、奶牛疾病快速诊断治疗等前瞻性服务。

4 结束语

新出台的《全国奶牛遗传改良计划(2021—2035年)》明确指出,要建立高效智能化奶牛生产性能测定体系,大幅提高数据采集能力和质量,扩大奶牛生产性能测定规模,增加奶牛健康、繁殖等性状的测定;加强标准物质制备与研发,提升生产性能测定中心检测能力[4]。这些都为今后DHI工作提出了更高的目标和要求,也为DHI实验室的建设发展指明了方向。各DHI实验室应高度重视DHI实验室现场评审工作,努力提高DHI实验室测定质量,不断增强服务能力,为奶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

猜你喜欢
奶牛场奶牛实验室
乍暖还寒时奶牛注意防冻伤
今日农业(2022年3期)2022-11-16 13:13:50
规范化奶牛场日常管理措施
夏季奶牛如何预防热应激
今日农业(2021年10期)2021-07-28 06:28:00
奶牛场卫生防疫工作要点
规模化奶牛场投入品的管理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奶牛吃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