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马工程”教材的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探索

2022-12-30 08:27
教育教学论坛 2022年49期
关键词:主线章节思政

张 霞

(广东财经大学 人力资源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

社会心理学是有关人类社会心理与社会行为研究的一门现代社会科学[1]。社会心理学力求对人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出科学解释,在现代科学体系和现实社会生活中均占有重要地位。因此,吸引了广大青年学子的学习热情,并成为青年人认识自我、了解社会、掌握成才途径的重要窗口[2]。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其他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3]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人才培养体系,全面推进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建设,发挥好这门课程的育人作用。本文基于“马工程”教材对社会心理学的课程思政建设进行探索,以期推进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教学经验的交流分享,使其成为全方位培养学生心理学素养、家国情怀和完善人格的一门学科。

一、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

《社会心理学概论》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简称“马工程”)重点教材。与之前社会心理学教材相比,2021版《社会心理学概论》教材最大的变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教材的指导思想。作为“马工程”重点教材,《社会心理学概论》从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出发,强调马克思主义思想对社会心理学的形成与发展的指导作用。在各个章节的内容编排中也通过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或者马克思主义的相关解释等,贯彻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马工程”《社会心理学概论》教材具有进行课程思政建设的天然优势,开展课程思政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有效手段。

二、课程思政的教学思路与方法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概括而言就是研究个体和群体的社会心理和社会行为发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其规律[1]。结合笔者任教的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社会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相关章节的课程思政元素融入、教学方法及教学活动设计如表1所示。

三、课程思政的教学评价与考核

在教学评价策略上,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相结合。考勤签到、课堂表现等这些活动组成形成性评价的一部分。总结性评价由学生的课堂陈述作业和期末考试组成。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课程思政内容学习效果的考核,通过评价促进学习效果,以考核体系督促学生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以此保证除了课堂教师讲授过程的思政元素的渗透,课后同样有相关的内容资源拓展和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学习与吸收。在平时成绩考核中,考勤与课堂表现、课堂陈述作业所占权重各为25%。其中课堂表现包括学生的课堂答问情况、参与课堂讨论的情况以及上课的认真程度。适时根据教学安排给学生布置一些小组讨论问题(见表1),引发学生思考与辩论,增加课堂参与度,让学生体验到课程中融入的思政元素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课堂陈述作业则是要求学生课后发掘生活中的课程思政元素(如助人与利他行为),自选主题,借助参考教材、文献资料,结合案例深入分析,通过小组讨论、分工合作,做成PPT进行小组课堂汇报。

表1 基于“马工程”教材的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融入、教学方法和教学活动设计

(续表)

四、课程思政的教学特色与创新

(一)采用“形式多样,注重互动”的教学方法

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是保证课程思政效果的重要保障。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内容的需要,将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启发式教学、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融合在专业教学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中,实现课程思政在教学各环节的全覆盖。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教学互动,通过创设探究性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互动式教学提高了学生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能够主动参与问题探究,更有助于深入理解学习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人格、自我与社会化》章节教学时安排专题讨论“啃老族”现象,讨论前提供相关材料和案例,要求学生查阅相关文献,并结合相关教学内容对身边的“啃老族”现象进行社会心理分析。这不仅引发了学生深入思考,增加课堂参与度,还让学生体验到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是与他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

(二)采用“双线并行,明暗结合”的融合模式

将社会心理学专业教学内容作为课程教学的明线,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课程教学的暗线。在课程教学过程中,两条主线并行,融会贯通。例如,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章节中,以“社会心理学的方法论”作为专业教学主线,以“马克思主义的分析视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在《人格、自我与社会化》章节中,以“个体的社会化”作为专业教学主线,以“转变观念、调整角色,拒绝成为‘啃老族’”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在《社会动机》章节中,以“内驱力、需要和社会动机的内涵与基础以及侵犯与利他行为”作为专业教学主线,以“尊重他人,敬老爱幼;减少侵犯行为,增进社会和谐;助人意识与行为培养”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在《社会态度》章节中,以“态度的形成与改变以及偏见与歧视”作为专业教学主线,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牢固的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担当以及克服偏见,形成正确的舆论导向”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在《群体的社会心理学》章节中,以“社会影响的形式与路径以及群体决策”作为专业教学主线,以“克服盲目从众,拒绝网络暴力以及预防群体思维,做出理性决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线。将专业教学与课程思政有机结合,引起学生在思想上的共鸣。

(三)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

在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时,要深入课程和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开展精细化课程思政设计,将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程教学。比如在学习《政治社会化的概念》时,引导学生认识理解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引导学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爱党、爱国、爱人民,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学习《社会角色规范》时,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社会角色,培养社会责任感和遵章守纪意识等[4]。比如学习《社会态度》时,全面回顾和梳理2020年初时全民一心众志成城应对特殊情况,并对比同时期国外一些国家的应对情况。让学生深切体会到不同文化群体态度的形成与改变过程。在引导学生掌握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还可以使学生深刻领悟到强大的祖国给人民带来的安全感及生命至上的理念等,从而帮助学生牢固树立国家情感和爱国意识,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因此,学生在掌握社会心理学专业知识的同时,思政元素就在潜移默化中渗透脑海里。

结语

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教师队伍是“主力军”。教师做的是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工作,是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工作。教师不能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而要成为塑造学生品格、品行、品味的“大先生”。课程思政成效如何,很大程度取决于教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传授心理学知识,还要以身作则,为学生树立一个仁者爱人、以德立学的形象,推动社会心理学课程思政的有效实施。

猜你喜欢
主线章节思政
思政课只不过是一门“副课”?
关于国企党建与思政宣传有效结合的探讨
人物报道的多维思考、主线聚焦与故事呈现
思政课“需求侧”
更加突出主线 落实四个到位 推动主题教育取得实实在在成效
高中数学章节易错点提前干预的策略研究
思政课“进化”——西安交大:思政课是门艺术
素养之下,美在引言——《“推理与证明”章节引言》一节比赛课的实录
黄廖本《现代汉语》词汇章节中的几个问题
下沉和整合 辽宁医改主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