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组织优势及优化路径
——基于《中国青年报》(2012—2021年)分析

2022-12-30 09:18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22年2期
关键词:主导性中国青年报共青团

徐 缘

(中央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081)

青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青年国家认同关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如何有效培育青年国家认同是中国共产党关注的重大问题,也是共青团关注的重要课题。2022年4月20日发布的《新时代加强和改进共青团思想政治引领工作实施纲要》明确提出,各级共青团要聚焦为党育人的主责主业,实施新时代思想引领工程,持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厚植青年爱国情怀。[1]共青团是党培养青年的助手和后备军,始终将为党育才作为根本目标。共青团通过发挥组织优势,能有效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厚植青年爱国情怀。报纸是一个时代的晴雨表,《中国青年报》是共青团强有力的宣传发声平台之一,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 年)有关共青团报道的分析,可以看到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存在现实困境。进一步完善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长效机制,增强青年国家认同是共青团扎实做好为党育才工作的必然选择。

一、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组织优势

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和后备军的根本职责是不断扩大党执政的青年群众基础,为党凝聚青年。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 年)有关共青团报道的分析,笔者发现对共青团组织互动报道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共青团组织青年进行理论学习活动,二是共青团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三是共青团提供青年政治参与和志愿服务活动的渠道。因此,可以看出,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具有组织优势,即组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史学习教育,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满足青年在成长过程中的归属感等情感需求,维护青年利益,涵养青年马克思主义信仰;提供青年政治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的渠道,强化青年报国行为。

(一)树立青年正确的国家观

共青团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其根本任务是为党育才。共青团培养的青年是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先进青年,青年正确的国家观“是其爱国报国的基本前提”[2]。共青团发挥组织优势,组织历史知识、理论知识的学习,能培养青年科学认知国家实质的能力,帮助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

1.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学习,提高青年科学认知国家实质的能力

共青团引导青年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提高其科学认知国家实质问题的能力。共青团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首先,在共青团组织理论学习活动时,可以将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贯穿教育全过程,青年通过理论学习、实践参与等多种途径学习马克思主义国家理论知识,掌握唯物史观方法,提高辨别问题的能力。如在面对“国家最终都要消亡,为什么还需要国家认同”的问题时,青年能透过现象看本质,厘清问题背后隐藏的是意识形态较量问题。其次,共青团能将中国特色主义理论体系学习与实践活动相结合,青年通过理论学习与实践活动,了解、学习中国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相关知识,建立起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自信。

2.培育青年正确的历史观

共青团引导青年进行党史学习,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共青团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团结教育引领青年亦即‘为党育人’是共青团最根本的政治任务”[3]。新时代共青团根本的政治任务是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爱国青年。因此,共青团聚焦党史学习,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用红色资源滋养青年的心灵,使青年切身体会中国共产党苦难和辉煌的历史,培养青年正确的历史观。首先,共青团坚持顶层设计和基层落实的原则,可以充分利用组织优势,积极动员青年参与红色历史文化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使青年迅速掌握党史知识。其次,共青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方式,通过形象生动的红色故事,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形象呈现出来,使青年理解认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发展。最后,共青团组织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沉浸式实践参与中,熟悉党史,树立正确的历史观。青年科学认知国家本质的能力和正确的历史观是青年树立正确的国家观的关键,也是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前提。

(二)坚定青年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做青年工作,联系、覆盖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服务好、引导好。要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千方百计为青年排忧解难,做广大青年信得过、靠得住、离不开的贴心人。”[4]共青团以维护青年权益,服务青年需要,满足青年的物质、情感和精神需求为主要任务。共青团应充分发挥群团组织青年的优势,在满足青年需求中,可以奠定青年理想信念的正向基调;在维护青年权益过程中,帮助青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1.在满足青年需求中奠定青年理想信念的情感基调

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5]。青年安全感和归属感等情感需求是青年心理情感需求,青年实现自我价值需求是青年的精神需求之一。首先,共青团可以给青年的心理情感需求提供需求。共青团根据青年的真实需求,组织就业创业、婚恋、打造青年社区等帮扶活动,吸引青年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这些活动,共青团帮助青年解决思想、心理和生活上的问题,使青年的归属感得到满足。其次,共青团为青年服务并不局限于满足青年心理情感需求,还有精神需求。如共青团搭建让青年发展个人才能、实现个人价值的平台。在青年与共青团、社会互动的过程中,青年发挥了个人才能,获得了幸福感和满足感。当青年的情感需求和精神需求得到满足时,青年会对新时代理想信念持有积极、正向的态度。

2.在维护青年权益过程中帮助青年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

共青团是维护青年权益的代表者和发言者,是营造青年安全健康成长环境的协助者。一方面,共青团维护了青年合法权益,推动了青年法律和政策的出台,使其安全健康地成长。如共青团在具体工作中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各级团组织在各级党委的领导下,通过配合相关部门优化青年成长环境,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有效推动了青年法律和政策的出台。”[6]另一方面,青年的理想信念只有转化报国的实际行动,才能发挥理想信念的真正作用。共青团维护青年权益时,创造了青年成长的良好环境,满足了青年情感、精神等方方面面的需求,这为青年将理想信念转化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力量营造了良好环境。同时,共青团秉持全心全意为青年服务的理念,积极搭建将青年理想信念转化为报国行为的桥梁。在共青团提供的社会实践平台中,青年的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其转化为物质力量的过程更加顺畅。

(三)强化青年报国行为

共青团提供青年政治参与、志愿服务渠道,引导青年参与国家政治生活;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引领青年主动参与国家大事。共青团搭建社会实践平台,引导青年在政治参与、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活动中,强化报国行为,增强国家认同感。

1.提供政治参与渠道,引导青年参与国家政治生活

共青团具有与政府机关对话的组织优势。共青团组织“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等活动引导青年参与国家政治生活,让青年与当地人大代表、政协委员面对面交流。[7]在与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交流过程中,一方面,青年代表能提出与青年群体切身利益相关的建议,给相关政策提供最真实的青年声音;另一方面,青年参与到国家政治生活中,亲身体验政策从规划、制定到落实的艰辛过程,从而增强青年对中国共产党、政府的理解和认同。

2.拓展志愿服务活动,引领青年主动参与国家大事

共青团具有组织青年、号召青年主动参与国家大事的优势。共青团响应党的号召,协助政府解决青年公共事务。政府、社会等多元主体通过共青团搭建的平台相互连接,满足青年参与国家大事的需求。青年通过志愿服务活动参与到国家发展的重大事件中来,在服务奉献中实现自身价值,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同时,青年通过主动参与国家大事,使自身与国家的互动关系更加紧密,其国家认同感得到增强。

二、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报道分析

使用Python 语言编写的爬虫程序,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共青视点”“共青周刊”栏目和与“共青团”相关新闻报道进行爬取,获取2012—2021 年所有的新闻报道。首先,进行数据清洗,剔除重复、无效且与培育青年国家认同无关的信息,得到有效信息2937条。其次,以共青团组织青年理论学习,服务青年物质、精神需求,提供青年政治参与、志愿服务渠道为标准,将相关报道分门别类,得到有关共青团组织青年理论学习的报道1112 条,有关共青团青年物质、精神需求的报道972 条,有关共青团提供青年政治参与、志愿服务渠道的报道853 条。最后,去除停用词,采用SnowNLP 停用词表,进行中文分词。本文采用了jieba 中文分词系统。通过数据分析的词云图、前30个关键词图及新闻报道数量图,对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分析发现:一是组织培养青年正确国家观的学习有待加强,二是激发青年爱国情感的方法有待完善改进,三是强化青年报国行为的渠道有待优化。

(一)在培养青年正确国家观方面有待加强

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有关共青团组织青年理论学习报道的分析,可以发现共青团主要通过召开会议或对会议精神进行宣讲等,组织青年开展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学习,以此培养青年正确国家观。共青团中央要求各地方团组织紧跟时事,深入学习贯彻会议精神,各地方团组织也积极响应号召,组织青年开展学习。对会议精神的学习、阐释能让青年更好地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相关报道也主要聚焦于召开会议和会议精神宣讲,组织青年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著作的报道仅有31条。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国家理论的学习次数偏少,理解就不够深刻。此外,共青团随时事政策变化而改变理论学习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青年形成系统、整体的理论思维。

(二)激发青年爱国情感的方法有待改进

共青团组织通过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等使青年获得安全感、归属感和价值感,从而坚定理想信念、激发爱国之情,增强对党和国家的认同感。但基于《中国青年报》(2012—2021)的报道分析,共青团组织在服务青年、维护青年权益方面仍有待改进。

1.在维护青年合法权益方面有待加强

党的十八大以来,共青团维护青年权益工作取得了不少成果,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关于维护青年权益报道的分析发现,此类报道较少,只有87 条(详见图1),共青团维护青年权益的平台有待完善。究其原因,当青年自身的健康、法律等权益受到损害时,需要政府、学校、家庭(尤其是代表青年群体权益的共青团组织)从青年的切身处境出发,理解、爱护青年,帮助他们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否则,当部分青年权益受到侵害、其合法权益利益得不到维护时,就难免会产生一些负面情绪,导致国家认同感下降、爱国报国行为受到影响。

图1 共青团维护青年权益的报道统计

2.在满足青年归属需求、价值需求方面有待改进

将共青团组织服务青年的972 条报道进行分词,筛选机构团体名、地名等,剔除与平台构建无关的主题词,并将剩下的频率较高的主题词视觉化。从图2中可以发现构建服务青年平台的主体不够全面,仍以各级共青团组织和高校共青团组织为主,如:团组织、团中央、共青团组织、高校、上海、云南、四川、广东、广西等,不能覆盖全部青年。青年在从学校步入社会的过程中,思想和行为会发生较大变化,归属需求和价值需求激增。如果他们的归属需求、价值需求长期得不到满足,部分青年可能会认为共青团组织无法解决青年的切身问题,进而对政府、社会不信任、不认可。因此,需要共青团组织与学校、企业和社会等共同努力,合力构建服务青年平台,使青年更有归属感、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

图2 构建服务青年平台主体的报道统计

(三)强化青年报国行为的渠道有待优化

根据《中国青年报》(2012—2021)有关共青团促进青年社会参与的报道,共青团在强化青年报国行为方面,青年政治参与渠道有待拓展,参与志愿服务的形式有待丰富。

1.引导青年政治参与的渠道有待拓展

共青团引导青年政治参与渠道有待拓展。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有关共青团引导青年社会参与渠道报道的分析发现,2012—2021年,相关报道只有70 条(详见图3),且多是关于“共青团与人大、政协代表面对面”等活动的报道,时间也多集中在“两会”期间,而其他政治参与的报道较少,这反映了共青团引导青年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渠道有待拓展。政治参与是人民参与国家事务管理、实现政治权利和民主的主要途径,是普通公民对于政治事务的参与。[8]青年政治参与是青年群体为实现青年利益、表达青年政治愿望、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行为,也是青年切身了解我国的大政方针政策、认可党和政府的重要途径。因此,共青团应充分发挥组织优势,积极拓展青年政治参与渠道,强化青年政治参与,帮助青年增强国家认同。

图3 共青团引导青年政治参与的报道统计

2.组织志愿服务的形式有待丰富

通过对《中国青年报》(2012—2021)有关共青团组织志愿服务报道的分析发现,共青团开展的青年志愿实践活动主要服务于现实需要,体现在学习雷锋、公益活动、春运护送、爱心献血等方面(详见图4)。根据共青团组织志愿服务的分词结果,筛选志愿服务具体形式的主题词,并将前30个主题词关系图视觉化(圆圈符号越多,说明出现的频次越高),如2020 年,共青团组织抗击疫情志愿活动达到顶峰。志愿服务能让青年在现实社会环境中接触、了解当今中国,但志愿服务的范围还有待拓宽、形式还有待丰富,因为共青团只有更好地开展高质量、可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才能让青年国家认同和报国行为不断巩固和加强。

图4 共青团组织志愿服务的报道前30个主题词关系图

三、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优化路径

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现实困境不利于解决青年国家认同的原则性问题、情感根基问题,其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实效性难以得到保障。因此,新时代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应从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和培育实效三方面进行优化。

(一)培育内容应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解决青年国家认同的原则性问题

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应坚持政治性,建立“五史”学习常态化长效化机制。“五史”是指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中华民族发展史。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应坚持学理性,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此外,还应坚持政治性与学理性相统一,树立青年正确的国家观。

1.坚持政治性,确保青年国家认同的根本方向

共青团组织的各种活动都旨在培育“爱党、爱国和爱社会主义”的时代新人。共青团组织各类活动都应毫不动摇坚持政治性,政治性是共青团的第一属性,也是共青团组织活动的本质属性。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培育的是青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的认同,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和文化的认同。同时,共青团应构建“五史”学习常态化长效化机制,通过“五史”培养青年正确的历史思维、拓宽历史视野,让青年学会用历史思维分析现实复杂问题,确保青年国家认同的根本方向。

2.坚持学理性,夯实青年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

共青团组织理论学习活动旨在夯实青年的理论基础,让青年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方法、观点分析现实中复杂的意识形态问题,从而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以透彻的学理分析回应学生,以彻底的思想理论说服学生,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9]共青团组织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时,应注重学理性,用理论说服、引导青年。如在举办政策宣讲时,应聘请马克思主义理论专家进行宣讲,宣讲政策也应结合实际热点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分析现实热点问题,引导青年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能力,夯实青年国家认同的理论基础。

3.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树立青年正确国家观

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以政治方向引导学理性,以学理性阐明政治方向问题,将政治性和学理性融入共青团组织活动的内容中。首先,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要确保政治方向正确。在确保政治方向正确的前提下,进行重大学理性问题讨论。其次,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要以学理性阐明政治方向问题,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讲清楚、讲明白、讲透彻中国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等重大问题。最后,要将政治性和学理性融入共青团组织活动的内容中,以此增强青年国家认同。共青团要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引导青年在参与活动中树立正确的国家观,养成知国的思维方式、爱国的深厚情感和报国的行为习惯。

(二)培育方式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解决青年国家认同的情感根基问题

共青团培育青年爱国情感和爱国信仰时,应坚持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统一,即坚持共青团组织活动的主导性和坚持青年主体性相统一,满足青年物质、情感需求,培养青年集体情感和爱国之情,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

1.坚持主导性,培养青年集体情感

共青团组织各类活动应充分发挥主导性,一是联合多方团组织共同构建培养青年集体情感的“情感场域”;二是将集体主义贯穿举办、组织活动的全过程,以此增强青年集体情感,帮助青年坚定理想信念,提高青年国家认同感。首先,联合多方团组织共同构建“情感场域”,激发青年的集体情感。从团中央到各级团组织,从高校团组织到企业团组织,多方团组织应通过英雄故事的讲述、红色文化景点的参观和历史事件的学习等多种方式构建起激发青年集体情感的场域。在集体场域中,强化青年身份认同感、归属感。目前,高校、各地的共青团组织的活动也有参观红色文化景点、瞻仰英雄烈士纪念碑等,但共青团应联合各行各业的团组织,共同推动活动可持续和常态化开展。其次,共青团应将集体主义贯穿活动的全过程。共青团组织的活动是青年与国家、政府、社会发生互动的重要场域,应将集体主义贯穿活动的全过程,从而使青年在参与活动过程中,感受集体主义,增强集体情感,坚定理想信念。

2.坚持主体性,厚植青年爱国之情

共青团组织活动应坚持青年主体性,满足青年情感、精神需求,厚植青年爱国之情。共青团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通过满足青年需求,改进服务青年工作机制来调动青年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厚植青年爱国之情。第一,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2016—2025 年)》提出:“党和国家事业要发展,青年优先要发展。”[10]坚持青年主体性,最关键的就是坚持青年首先发展理念。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要主动贴近青年,适应新时代青年的新特点,充分满足青年的多元化需求,以此增强青年对国家、政府和社会的正向态度和情感。第二,改进服务青年工作机制。共青团应联结各方力量,全面改进服务青年工作机制,做好青年与学校、社会连接的桥梁,推进服务青年和维护青年权益机制的成熟和完善。比如中央和地方共青团都应承担起联合党政部门服务青年的责任,也应完善和参加与青年相关的政策制定。在满足青年安全感、归属感需求的过程中,增强青年对国家、政府的认可、热爱,厚植青年的家国情怀。

3.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全面提高青年国家认同感

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要坚持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以主导性引领主体性,以主体性促进主导性,以此全面提高青年国家认同感。首先,以共青团主导性引领青年主体性。坚持青年优先发展理念,并不意味着共青团组织的活动要全面迎合青年的兴趣爱好。共青团组织活动若片面强调完全迎合青年兴趣爱好,活动容易走向“娱乐化”“庸俗化”,不利于青年国家认同的理论培养。因此,要以共青团主导性引领青年主体性,以主导性引领、激发青少年主动、积极参与活动的热情。其次,以青年的主体性促进共青团主导性更好地发挥。坚持共青团主导性并不意味着忽视青年主体性。共青团若忽视青年主体性,就容易出现“行政化”“官僚化”问题,不利于青年国家认同的情感教育。因此,要以青年主体性更好地促进共青团主导性的发挥,让共青团主导性更好地为青年服务,满足青年需求,全面提高青年国家认同感。

(三)培育效果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解决青年国家认同培育实效问题

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的效果要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即共青团组织活动应坚持理论性,优化理论培育长效机制。坚持实践性,完善青年报国行为转化的常态机制。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的过程中,引导青年知行合一,解决青年国家认同培育实效问题。

1.坚持理论性,优化青年国家认同理论培育常态化长效化机制

共青团为党育才,培育的是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共青团组织理论活动时,应从全面覆盖、系统培育等角度来进行。首先,共青团组织的理论活动应覆盖全体青年。如共青团组织的高校“青马工程”可以推广至青年的各个时期。其次,共青团组织理论活动要贯穿青年的成长过程。理论学习活动机制应常态化、长效化。只有把握住青年成长的关键时期,把握住青年思想困惑的节点契机,以适时适度的培育方式、情理统一的培育内容教育青年,青年才能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真听、真信、真用。最后,将共青团组织理论活动和实践活动有效连接起来,让青年在实践中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在理论学习中更加明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

2.坚持实践性,完善青年报国行为长效机制

共青团是青年与社会、政府、国家连接的重要官方组织,其鲜明特征是实践性。共青团组织的实践活动为青年提供了政治参与、志愿服务等实践机会,能让青年在实践中感知真理、检验真理。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应坚持实践性,不断创造青年参与国家重大事件的机会,让青年政治参与和志愿服务常态化,构建青年报国行为长效机制。共青团应联合各方,协助各方开展需要青年参与的社会活动。如协助政府组织重大突发事件的志愿参与行动。青年参与多元社会实践活动也是从现实中认识真正的中国。如志愿服务中,青年在推动社会发展的同时领悟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青年通过参与我国政治民主发展进程领悟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制度的优越性,在为国服务中认识中国、了解中国。

3.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增强青年国家认同培育实效性

共青团培育青年国家认同应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统一,用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检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真理性,以此帮助青年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强化青年报国行为,增强青年国家认同培育实效性。首先,共青团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同时,青年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社会实践活动。其次,青年在与社会发生互动的过程中,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剖析、解决现实问题,使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产生深刻的认同。最后,在坚持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统一中,推动青年的知行合一,增强青年国家认同,强化青年的报国行。

猜你喜欢
主导性中国青年报共青团
第二课:共青团的创立之时代背景
2020年警院共青团大事采撷
“全国优秀共青团干部”名单(共三百五十七人)
主导性与主体性相统一引领下思政课互动式教学探索
共青团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委员、候补委员名单
拒绝“伪引导” 正视主导性
《人民日报》与《中国青年报》天津爆炸事件报道的比较研究
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性地位
“患者失语”与“报道失衡”:医患冲突事件报道框架的实证分析
中国青年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