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 星 陈 俊
(遵义医科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贵州 遵义 563000)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也强调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指出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1]。通过各种途径传承凝聚了共产党人精神内核的红色基因,以此推动红色文化创新发展,这既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体现,也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近年来,红色研学旅行成为追寻红色记忆、赓续红色血脉的时兴形式。
红色研学旅行属于研学旅游的一个类型,具有鲜明的特点,其主要目的是通过参观革命圣地等活动来感受红色文化和传承红色精神。目前,红色研学的发展初具规模,有较为广阔的发展空间,且在中小学生中开展的频次较高,组织开展单位包括非营利性单位和营利性单位。“十三五”期间,教育部先后组织遴选了622 个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营)地。其中,文化和旅游部推荐入选20个研学基地。[2]红色文化资源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因此,以其为依托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对培育青少年的爱国情怀具有重要意义。
红色研学旅行作为一种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内涵丰富,特点鲜明,在本质上蕴含着爱国主义的内容。此外,红色研学旅行有助于青少年了解党的历史,使其深刻理解党百年奋斗的艰辛历程,以此培养青少年至真至深的家国情怀。
目前,学术界关于红色研学旅行的内涵存在诸多阐释,并没有形成完全统一的观点。在我国,2013 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 年)》首次提出“研学旅行”[3]。“研学旅行”除受到官方关注外,也受到学术界的青睐,国内很多学者对此展开了研究。对于红色研学旅行的含义解析,有的学者认为红色研学旅行是以红色旅游目的地作为平台进行的实践活动,具有集体性、组织性和目的性。[4]有的学者认为,红色研学旅行是以学生为主体,以承载革命精神的革命博物馆、革命烈士陵园、重大革命事件遗址等红色景点为载体,以增长学生的红色文化知识、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为目的,是结合参观式与体验式的研究性学习的综合实践活动。无论何种解析,红色研学旅行都是以研究性学习为目的的综合性旅游活动,是研学旅行的特殊类型,更具政治指向性,更突出红色文化的教育功能。
从狭义上讲,红色资源主要是指在革命战争年代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斗争有关的、打上了革命烙印的精神和物质形态的文化,包括红色历史遗物、遗存、建筑、旧址与场所等。[5]红色研学旅行的开展以红色资源为依托,除具备红色资源的一般特征外,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其一,红色研学内容具有特定性。红色研学旅行是有组织、有计划的红色专项旅游活动,旨在宣扬和继承革命精神、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在此过程中以高度结合“学”+“游”的形式来引导青少年了解红色文化、习得知识,是青少年进行特定的红色历史知识学习的重要方式。其二,红色研学形式具有多样性。红色研学旅行是参观式与体验式的结合体。红色景点的丰富性、每一红色景点内体验式项目的多样性,决定了红色研学的形式也具有多样性。因此,红色研学旅行通过寓教于游的多样形式,最终达到教育目的的有效性。其三,红色研学过程具有探究性。红色研学这一旅行过程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体验性和实践性,它是要在社会实践中引导青少年探索红色资源的价值并学习有关知识。通过青少年自身对红色文化知识的体验式探索,助力广大青少年学生通过探究式学习,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熏陶,从而提升思想政治素养。
以红色资源为依托的红色研学实践活动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当今时代,面对多元文化的冲击和影响,充分挖掘并利用好红色研学旅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对强化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2020 年9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考察,参观“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时指出,要用好这样的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搞好红色教育,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红色研学旅行蕴含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不仅能够将革命精神和优良传统潜移默化地传递给青少年,而且有利于培育其爱国主义精神。当前,我们应当努力创新和发展红色文化,利用红色研学旅行活动传承红色文化,引导青少年积极参与研学探索,习得红色文化知识,促使他们在接受红色文化教育时产生情感共鸣。此外,红色研学旅行能够促使广大青少年自发地将红色文化知识内化于心,将爱国情怀外化于行。例如,在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中,通过吃一碗红军饭、走一段长征路等形式,体验红军长征的情景,使青少年切身感受当时的艰难困苦,进而培养其艰苦奋斗精神。2015 年6 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遵义调研时嘱托遵义人民要传承红色基因、讲好遵义故事。红军长征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长征精神,还留下了能够承载长征精神的物质财富,如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毛主席旧居等。这些都为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便利,有利于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
青少年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实现中国梦的奋斗者,身肩重任,必定要怀有赤诚的爱国之心,必须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实践活动,有助于引导广大青少年厚植爱国情怀,树立崇高理想信念,自觉承担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使命。红色研学旅行强调游、教、学、研有机结合,在开展红色研学旅行过程中,青少年通过听红色研学基地讲解员的宣讲、观看红色影视作品、参观陈列馆内的遗留物品、瞻仰栩栩如生的革命英雄塑像等,从内心深处接受熏陶感染,促使他们身临其境产生深厚的情感,从而自觉厚植爱国情怀,对未来树立坚定信念。由此可见,红色研学旅行能够提高爱国主义教育效果。此外,红色人物大多以爱国事迹感染人,他们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如何将爱国主义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一生诠释了爱国主义的真谛,使爱国智慧、爱国情感、爱国意志、爱国信念、爱国行为紧密相连、有机统一。因此,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有利于培养广大青少年的国家归属感、民族认同感,从而自觉怀揣中国梦,有理想、有追求,传承和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进程中贡献青春力量。
革命战争年代,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群众在开展斗争的过程中所形成的纪念地、标志物、革命事迹等,都是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的重要资源。以实物为例,遵义会议陈列馆内的手稿、书信、照片、作战装备、历史影像资料等,为开展红色研学旅行活动提供了便利条件。这些历史遗留能让青少年感受到中国共产党建立新中国的不易,自然而然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关键时期,必须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并使其内涵随着时代发展不断丰富和创新,从而源源不断地提供爱国主义精神动力。在国家危难之际,爱国主义赋予中华民族感召力、凝聚力,使中华儿女同舟共济、并肩作战、携手前行。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样化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蕴含了爱国主义精神的红色历史更应成为中华民族的精神食粮,更好地发挥凝聚人心、汇集力量的作用。通过前文分析可知,红色研学旅行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耦合性,红色研学旅行高度结合学习与实践,突出了知行合一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红色研学旅行通过将蕴含爱国主义的红色人物事迹、红色历史事件等介绍给青少年,使他们增强对红色文化的认同感,自觉锻造不惧困难、吃苦耐劳、奋斗不息的优良品格,自觉形成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的意识,并将这种爱国主义情怀传递给周围的人。久而久之,必将增强党和国家的凝聚力、向心力,从而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大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指出,要把加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6]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重要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红色研学旅行的兴起给爱国主义教育增添了生机与活力。如今,红色研学旅行虽已得到较好开展,但仍面临基地规划缺乏时效性、研学内容形式缺少创新性、研学工作队伍凸显薄弱性等困境。对此,需要多方共同努力,才能把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贯穿青少年红色研学旅行的全过程。
2016年,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提出要加强研学旅行基地建设。[7]作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实践活动重要场所,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要不断加强建设,以保证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
第一,做好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整体规划。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是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了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必须确保做到“研”“学”结合。首先,应完善食、住、行、学等配套产业措施,如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研学餐饮、开发红色研学主题商旅、完善公共交通体系等。完善的配套措施能够营造良好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尤其是偏远地区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更应该在完善配套设施上下功夫。其次,完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各项制度。从多个层面健全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管理制度,构建专业性强、具有可操作性、科学合理的运行机制,使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管理制度化、专业化、规范化,从而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实施。再次,打造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特色标志,强化辨识度。就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而言,应该突出自身的个性与特色,追求城市文化与红色文化整体性发展效果。最后,举行红色研学纪念活动,设计红色研学纪念品。广大青少年可以通过参与具有浓厚氛围的红色研学纪念活动,在亲身体验中自觉接受爱国主义教育。2019 年,广西建成的首个规范化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可容纳3000 人同时食宿、研学的桂北红色旅游联合体研学旅行基地,汇集了多家5A级景区,结合科技进步启用人工智能,并设有安全教育中心。[8]该红色研学基地的打造对其他地方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第二,促进不同区域红色研学旅行基地间的联动合作。本地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应当主动与其他地区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加强交流与合作,便于青少年学习和了解更加丰富的红色文化内容。由于地域不同,在不同社会背景下所产生的红色文化内容亦有所区别,但不同区域的红色文化所要表达的爱国主义精神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只是其爱国主义的表现形式略有差别。因此,应促进不同区域之间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交流合作,使青少年了解不同的爱国主义行为方式,从而深化对爱国主义的认识,在思想上受到洗礼,深化爱国情怀。例如,遵义会议精神能够启迪青少年坚定信念、实事求是,井冈山精神则能教会青少年艰苦奋斗、立足实践。这两种红色精神虽稍有差异,但都是从先辈的革命实践中提炼总结出来的,寄托了革命先辈对后辈的殷切希望。如果人人都能传承和弘扬这些可贵的革命精神,爱国主义的伟力将得到更加彰显。
充分挖掘并提升红色研学旅行的爱国主义教育价值与培养相关从业人员有密切联系。拥有专业团队是发展红色研学旅行的关键,因为专业团队能够合理规划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创新发展并推广研学产品等。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第一,大力推行研学导师制。2016 年,国家旅游局发布的《研学旅行服务规范》明确,应至少为每个研学旅行团队配置一名研学导师。开展针对青少年的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关键在于使其熟知红色文化知识,了解党的奋斗史和发展史,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精神、集体主义精神等。因此,导师在红色研学旅行中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对于红色研学导师的培养,一是可与学校合作培养专业的红色研学导师,如与党校(行政学院)、开设相关专业的高校建立联系,培养高素质的红色研学专门人才。一名优秀的红色研学导师除了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知识储备,还应具备相关的研学技巧,不仅能够扮演好导师角色,还是一位好导游;要能统筹规划红色研学旅行全过程,也能在活动开展过程中协调好各方资源。同时还要以青少年容易接受的方式传授红色文化知识,培养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二是建立健全合理可行的考核制度。研学导师资格制虽然已在一些地方推行,但制度体系还存在一些不足,需进一步完善。对于是否应当建立红色研学导师资格制以增强管理的针对性,目前还存在不同意见。但建立健全相应的考核制度是毫无异议的,考核制度能够督促研学导师自觉提升业务能力,从而将红色研学旅行活动开展得更加有声有色,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加具有吸引力和感召力。
第二,加强红色研学旅行其他相关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红色研学旅行具有生成性和预设性,但在研学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根据研学对象、研学内容、研学旅行路线的不同进行适时调整的。若要将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有效融入红色研学旅行全过程,除了要有高素质的研学导师,还要进一步加强对研学机构从业人员、景区从业人员等相关队伍的培养与建设,开展定期培训、定期考核。各地文化旅游管理部门、教育主管部门、研学机构、学校等应当发挥自身的作用,形成“四位一体”的研学队伍建设模式,使得管理规范、规划合理、课程设计科学。如各地党校(行政学院)可发挥优势作用,建立红色研学工作队伍培训中心,开发研学课程或指导研学课程设计等。总之,加强对与之相关的各类工作队伍建设,提高从业者素质,形成以红色研学旅行形式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合力。
东部、中部、西部革命时期留下的革命遗址、革命文物、革命人物精神等给红色研学旅行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为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便利条件。要充分合理地运用地方红色资源,助力红色研学旅行在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中发挥好重要作用。
第一,深入挖掘并开设本土红色研学课程。红色研学课程实际上也是一种研学产品,因此,做好红色研学课程设计是开展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关键。首先,应根据不同区域特色、青少年特点和需求来设计红色研学课程。一般而言,红色研学课程设计应当包含课程计划、课程目标、课程类型、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质量以及课程评价体系等内容。红色研学课程内容的开发与设计应与地方特色相吻合,并能彰显爱国主义、理想信念、集体主义等方面的教育价值。其次,课程设计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古人云: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实践是理论的源头,理论在实践中或被掌握,或被检验,或被完善。红色研学课程的科学设计有利于青少年更好地掌握红色文化知识,并开展与之相关的研学活动,使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爱国主义情感,从而发自内心地去热爱祖国和人民。最后,红色研学课程设计应避免泛娱乐化和休闲化。爱国,是一件神圣而严肃的事情。因此,融入了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研学旅行与一般的旅游有所区别,应力求达到以学为主、以游为辅的效果,实现红色研学旅行的教育功能。
第二,开发具有区域特色的红色研学旅行精品线路。设计与红色研学旅行相符的线路至关重要。红色研学所展现的旅行线路设计需要在红色旅游线路上加以提升。关于红色研学旅行线路的设计与开发:一是层次要深、形式要丰富。深度挖掘红色研学资源内涵,进行科学合理的融合,坚持数量与质量并重,而非简单地叠加。二是准确定位红色研学旅行的目标市场,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有效性。红色研学旅行产品主要用于开展红色研学活动的学校、教育机构、企事业单位、党政机关等单位,要根据地方特色培育具有发展前景的红色研学目标市场。以遵义地区为例,红军长征给遵义留下宝贵的红色资源,利用这些资源开展红色研学旅行,首先要清晰定位遵义的红色研学核心市场、主体市场、潜在市场,并针对不同群体特点将其细化归类。本地的红色研学市场主要有学校、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等。其中核心市场可针对在校青少年,在校青少年思想活跃,更容易接受新生事物,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最佳对象。通过红色研学对他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有助于不断加深他们的家国情怀。
当今时代,各类网站、微博、微信、QQ、手机应用程序等新媒体发展迅速,它们已经成为人们获取学习资源的重要渠道,将新媒体引入红色研学旅行是必然选择。网络覆盖面广、时效性强,并且容易为青少年所接受,更能激发其兴趣。因此,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要充分发挥网络新媒体在爱国主义教育中的作用。
第一,重视网络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教育资源共享。首先,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尤其是偏远地区应扩大无线网络覆盖面,使青少年在实地研学过程中能够利用网络快速获得红色文化资料,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并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开展研学活动。其次,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可以运用大众媒体、自媒体宣传与该基地相关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实现不同地区之间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资源共享。资源共享,使各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更加凸显其开放性和兼容性,并且相互之间能够形成对照,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这样就使不在本地研学的青少年也能通过网络平台直观、及时、生动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
第二,利用网络平台实现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红色研学旅行中在做好青少年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以此来提高青少年参与爱国主义教育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首先,要采用青少年感兴趣的教育方式。随着互联网等新媒体的蓬勃发展,网络平台逐渐成为广大青少年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渠道。因此,处于信息化和大数据时代,应当通过网络平台实现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例如,建立基地资源数据库、基地应用程序、基地微信公众号,拍摄抖音小视频,使红色研学旅行基地的爱国主义教育形式多样化。其次,红色研学旅行基地还可利用网络平台组织青少年参加形式多样的活动。例如开展写文竞赛、线上论坛、情景演绎等实践活动,辅助爱国主义教育的开展。最后,加强网络平台管理。红色研学旅行基地在利用网络新媒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同时,要注重网络平台的管理和建设,净化网络空间,确保爱国主义教育的严肃性和权威性,营造风清气正的网络育人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