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长华
(洛阳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934)
专业课课程思政,是专业课教师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挖掘各门专业课程的育人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达成“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的要求。疫情防控视域下的高校专业课课程思政,要求各专业课程的任课教师要将专业知识教育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有机结合,把灾难当教材,将我国疫情防控阻击战中的先进事迹、制度优势、治理模式、中国精神等作为教育素材,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关键课程和主渠道,但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仅依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为此,《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提出,学校要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以下简称“三全育人”)。落实“三全育人”工作,高校要整合各项育人元素,发掘校内外一切资源,打造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时空。高校的各类课程也要发挥协同作用,共同发力,对大学生形成综合教育影响。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国各行各业的人们同战疫情,无数抗疫事迹感天动地,抗疫业绩惊天动地,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教育契机和丰富、生动的教育素材。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把疫情当教材,充分发掘其中的育人元素,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
新冠肺炎疫情是波及全球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全世界应该把新冠病毒视为人类共同的敌人,携手合作,共同抗疫。然而,面对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西方某些国家表现出极大的傲慢与偏见,视人民的生命如草芥,把政党的政治利益和集团的经济利益放在首位,把抗击疫情这一原本属于科学范畴的问题政治化,放任疫情扩散、失控,对中国进行污名化,无端指责,甩锅扯皮。国内一些长期仰人鼻息的无耻之流也以谣言为素材、以自我杜撰为脚本,在网络上大放厥词、迷惑大众。
大学生是网络冲浪者,接收信息多但批判性思维能力较弱,思想认知不够成熟,容易被错误信息裹挟利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初期,各种负面消息铺天盖地,对大学生产生了较大的思想冲击。各种错误思潮、错误观点对大学生精神世界的严峻挑战和国外意识形态的渗透侵蚀,要求我们迫切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从专业角度澄清、批判各种污蔑和谣言,帮助大学生自觉抵御各种错误思潮的侵蚀。要做到这些,需要所有教师的共同努力。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不同制度国家的应对态度、举措和效果大为不同。疫情是一场大考,考验着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执政理念和政府的综合治理能力。中国的政治制度是抗击本次疫情的生命线[1]。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以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必要性。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在此次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广大党员彰显了大无畏的牺牲精神和奋斗精神,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2]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党中央统筹全局、科学指挥、沉着应对,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分类指导各地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各级党组织勇担责任,9000多万党员让党旗高高飘扬在抗疫第一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正确性、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以及中华文化的优越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抗疫斗争伟大实践再次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显著优势,是抵御风险挑战、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根本保证。”[3]反观一些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消极抗疫、一味推卸责任,致使本国人民深陷疫情,生命健康安全深受威胁;缺少集中领导和统一指挥,中央政府推诿扯皮、地方政府各自为战,中央与地方相互博弈、相互掣肘,疫情防控混乱不堪。新冠肺炎疫情是一面镜子,照出了两种社会制度的优劣。高校专业课程教师要善于挖掘相关教育素材,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离不开广大民众无私奉献的精神。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各行各业都涌现出了舍小家为大家、勇于担当、坚守岗位、恪尽职守、无私奉献的先锋楷模,他们用实际行动向广大青年学生诠释了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也为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典型案例和鲜活素材,是对大学生进行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教育的最好样板。高校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自己所教课程,将坚守岗位、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抗疫先进典型事迹融入教学,引导学生体悟各行业抗疫先进典型人物的政治道德因素和精神力量,感悟他们身上体现的不畏艰难、锲而不舍的敬业精神,培育大学生敬业奉献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激励大学生在为民服务中增长才干、在艰苦奋斗中磨炼品质、在奉献实干中点燃星火,为大学生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后更好地服务国家、服务社会夯实基础。
新冠肺炎疫情向我们展示了生命的脆弱及其宝贵。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珍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高校专业课教师要抓住这次教育契机,把生命教育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体系,唤醒大学生的生命意识,适时对学生开展生命健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引导大学生重视生命、珍爱生命,感受生命真谛、找寻生命意义、提升生命质量、实现人生价值。关于病毒来源,学界尚无定论,但无论病毒是否来源于非法食用野生动物,新冠肺炎疫情的吞噬力再度引发了人们对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病毒的肆虐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严重的灾难,这是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警告。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借助这次疫情对大学生进行生态文明教育,将生态文明教育有机融入课程思政内容体系,教育大学生科学理性地认识新冠病毒,引导大学生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观念,不断增强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意识,自觉做生态文明的践行者,助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时刻,中国各地采取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共同构筑起一道群防群治的严密防线。然而,不配合疫情防控工作、违反防疫相关法律规定和纪律要求的行为也时有发生,给疫情防控工作造成了严重影响和危害。究其原因,部分人政治和法律意识不强,规则意识缺乏,思想道德素质和觉悟不高。对此必须依法严厉打击,在社会上形成震慑力和警示作用。高校专业课教师要结合所教课程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的宣讲力度,利用反面典型的警示作用,使学生主动、自觉地配合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对学生进行普法宣传教育,增强学生辨是非、明事理的能力和遵法律、守规矩的意识,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做新时代遵纪守法的好青年。
在全球化背景下,各国相互联系、互相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人类生活在同一个地球村里。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世界各国必须坦诚相对,共同搭建最缜密的全球疫情防控联控网络[4]。中国政府坚持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加强国际合作,及时主动地向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通报疫情,公开分享病毒的基因序列等信息,无偿向世界共享中国抗疫经验和最新研究成果,彰显了大国的责任与担当。当其他国家深陷疫情时,中国政府及时向其提供紧急援助,用实际行动深刻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高校专业课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时代价值,认识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迫切性和必要性,要引导学生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和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作为。同时,结合所教学科、所处领域对学生进行教育,使学生具有全球视野、开放理念和合作素养。
新冠肺炎疫情也暴露出我国在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存在一些短板,如公共卫生和疾病防控体系不健全、公共卫生与医疗机构分工协作机制不合理。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出现时,医疗物资储备不足等问题制约了前期疫情防控的进程。相关专业课教师可以依此对学生进行教育,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提高防灾减灾的能力和水平。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强调:“我们要增强综合能力和驾驭能力,学习掌握自己分管领域的专业知识,使自己成为内行领导。”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来的问题和不足需要各行各业引以为戒,不断加强学习,增强自身本领,提高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高校专业课教师可以结合此次疫情防控对学生进行专业管理和专业领导科学知识教育,激励大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技术,不断增强自身学习本领和专业技能,用所学知识报效国家、回报社会和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