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的重要阶段,教师应结合课程游戏化的要求,将游戏与美育相结合,“以玩育美”,在丰富多样的游戏中发展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提高幼儿的智力。
【关键词】“玩美”;游戏化理念;幼儿园
作者简介:施玉美(1980—),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区通源幼儿园副园长。
游戏是幼儿的天性,在课堂中开展游戏是教育幼儿的重要方式,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强调了美育的重要性,指出学前教育阶段教师要使幼儿拥有美好、善良的心灵,使幼儿懂得珍惜美好事物。因此,有的幼儿教师提出了“以玩育美”的教学模式即“玩美”项目。“玩美”项目要求教师将游戏与美育相结合,为幼儿创设有趣的学习情境,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受美好、创造美好、收获美好。
一、“玩美”项目的价值内涵
第一,“玩美”项目能够提升幼儿感受美的能力。在幼儿园教育中,教师要引导幼儿用心去感受美,发现美,用自己的方式来表现美和创造美。而“玩美”项目为幼儿发现美、感受美、表现美和创造美提供了条件,幼儿在参与“玩美”项目的过程中,能深刻体会到美的要素,进而学会寻找身边的美、感受身边的美[1]。第二,“玩美”项目能够发展幼儿的创造力。在“玩美”项目中,创作手工作品、用肢体表现音乐等游戏都需要幼儿积极思考与创新,既动手又动脑,从而使创造力得以提升。第三,“玩美”项目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玩美”项目的开展需要幼儿进行交流与合作,在游戏中,幼儿能够与别人充分接触,互帮互助,建立起良好的关系,从而有效地促进社会性发展。
二、“玩美”项目的设计理念
(一)体现“三美式”价值取向
“玩美”项目的设计与开展强调活动过程能够体现出环境美、作品美和幼儿美(即三美式)。因此,教师需要创设环境美,包括布置教室环境,提供各种活动素材,让幼儿感受环境之美;要带领幼儿参与创作,与幼儿共赏作品之美;还要引导幼儿体验与同伴间的友爱关系,感受人际关系和谐之美。总之,教师要为幼儿提供追求美、发现美的活动平台[2]。“玩美”项目的具体内容详见表1。
(二)注重内容的多元整合
“玩美”项目应该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师要注意整合音乐、舞蹈、美术、体育等活动形式,随着幼儿的兴趣爱好的改变而调整项目形式,营造出良好的环境氛围,选择合适的材料,进行适当的指导,为幼儿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提供条件[3]。
(三)强调过程的自主性
幼儿园需要让各班和各年龄段的幼儿共同参与“玩美”项目活动,给幼儿提供轻松自由的活动环境与不同的活动形式,让幼儿自主选择玩伴,自主选择活动形式,自主思考,从而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
三、“玩美”项目的操作过程
“玩美”项目应遵循感受与学习并重、体验与操作链接、自主与规则融合的三大原则,以游戏为基本形式,以发展幼儿的美感、美好品德和智慧为宗旨。在理论架构上,幼儿园教师应注重体现“感受、体验、自主”,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体验中自主构建学习经验;在实践操作上,幼儿园教师应设计多元化的项目载体,构建自主式组织模式,注重三美式价值取向,使用信息化指导策略,充分关注幼儿的需求,强调幼儿的主体地位,给幼儿自主选择、表达的机会[4]。项目推进的策略见图1。
(一)创设良好的环境
幼儿对新鲜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特别是对于身处的环境。因此,在开展“玩美”项目时,教师要给幼儿提供良好的环境,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幼儿能够放松心情,促使幼儿通过感受环境来体验美、创造美。
比如,在创意工坊中,教师可以为幼儿创设美丽舒适的环境,在活动室内悬挂师幼合作完成的艺术作品、张贴艺术家的作品等。这样幼儿走进活动室就如同走进艺术大厅,能够感受到作品美、色彩美、构造美等,从而产生参与活动的兴趣。在艺术创作的过程中,幼儿边听教师的讲解,边欣赏作品,心情愉悦,创作思路被充分打开,从而积极动手创作自己的手工作品。
(二)设置自助式“菜单”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设置多种多样的“玩美”项目,并将活动设置成“菜单”,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餐品”,促使幼儿自主思考问题,自主表达和自主创造。菜单式自主选择的活动方式不仅仅局限于活动内容的选择,还包括组织结构、玩伴的选择,能够使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得到满足[5]。
比如,教师可以制作菜单式“玩美”游戏卡,班级不同,设置的游戏卡颜色也不同(如图2),让幼儿自己保存。活动开始前,教师让幼儿自主“点餐”,选择适合自己并感兴趣的活动项目。活动结束后,教师在幼儿选择的游戏卡上粘贴他们已玩过的游戏项目,鼓励幼儿下次活动时选择其他的活动内容。菜单式自主活动项目的开展让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得到加速,也使得幼儿参加“玩美”项目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了提升。
(三)进行充分的活动评价
在“玩美”项目中,教师要注意对幼儿的参与情况进行收集与整理,再对幼儿进行评价。教师要在“玩美”项目活动开展前、中、后期收集和整理项目的相关信息,并进行分析和处理,为后续的活动跟进提供依据。
比如,教师可以在学期初收集幼儿关于“玩美”项目的参与意愿、准备情况等信息,在“玩美”项目开展的过程中收集幼儿的参与情况,到期末时收集幼儿参与项目的收获情况。教师可利用智能手机、摄像机、录音机等设备记录数据,并填好“玩美”项目记录表(如表2),充分了解幼儿参与“玩美”项目的情况,从而更有针对性地支持幼儿后续的学习与发展。
四、开展“玩美”项目的具体策略
(一)在角色扮演游戏中融入美育
在“玩美”项目中,教师可以开展角色扮演游戏,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承担不同的责任,充分体验,获得美的感受。比如,在“蜂蜜寻花”的游戏中,教师让幼儿自行决定想要扮演的角色,然后进行表演。花朵想要吸引蜜蜂采蜜,就要体现自己的优势,扮演花朵的幼儿与教师商量后,决定使用唱歌的方法吸引蜜蜂;扮演蜜蜂的幼儿在扮演花朵的幼儿中间灵活地穿梭,最后选择唱歌最好听的“花朵”,在其旁边蹲下,表示采蜜。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到了音乐美、动作美等,还意识到想要吸引人,就需要把自己的优点充分展现出来[6]。又如在“小螃蟹运西瓜”的游戏中,幼儿需要扮演小螃蟹一起运输西瓜,但是在运输西瓜的过程中,手不能碰到西瓜。教师引导幼儿思考“小螃蟹的爪子是什么形状的呀?在运输时为了不让爪子戳破西瓜,又不让西瓜掉下来,应该怎么做呢?”等问题。幼儿共同发挥智慧,相互合作,最终把西瓜完整地运输到了目的地。幼儿在此过程中体验到了队形美、合作美等,明白了合作团结的重要性。
(二)在观察与饲养游戏中融入美育
在幼儿园游戏中,幼儿经常会观察、饲养小动物或观察、种植蔬菜等,教师可以在这些活动游戏中融入美育。比如在“动物大探秘”游戏中,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幼儿观察各种小动物的外形特征,了解小动物的生活习性,激发幼儿对小动物的兴趣,让幼儿用语言、绘画作品、手工作品等形式来表达自己对动物的认识与喜爱。教师还可以让幼儿饲养小动物,如仓鼠、小鸭子、小金鱼等,并让幼儿用绘画的方式记录小动物的成长过程,从而培养小朋友关爱小动物、尊重生命的美好品德。
(三)在手工游戏中融入环保教育
教师在手工游戏中融入环保教育,能够使幼儿发现生活的美、自然的美,从而激发幼儿保护环境的意识。比如,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环保游戏”,叮嘱幼儿回家之后,收集家中不需要的塑料瓶、报纸、塑料袋等,将其带到学校来。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对相关废弃物品进行剪切、拼贴,用白粘胶固定形状,用喷漆绘制图案,制作出精美的工艺品。在此过程中,幼儿能发现废旧物品原来也可以再次利用,变成漂亮的工艺品,从而感受到创作美。教师还可以组织“环保工艺作品秀”,让学生在活动中充分展示自己的作品,从而体验展示美。这样能激发幼儿的环保意识,同时还能够丰富幼儿园环保文化,使幼儿获得环保文化的熏陶。
结语
总之,“玩美”项目立足幼儿实际,践行美育的理念,通过多样化的形式和多元化的内容吸引幼儿,培养幼儿。幼儿园教师开展“玩美”项目有利于突出幼儿的主体地位,让幼儿在轻松自由的游戏过程中充分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
【参考文献】
[1]郭轩.幼儿园教师音乐美育实践能力的培养[J].甘肃教育研究,2021(05):29-31,40.
[2]赵梦娇.谈谈幼儿园美术活动中的美育[J].幸福家庭,2021(07):128-129.
[3]刘艳林.幼儿园实施美育课程的实践经验[J].山西教育(幼教),2021(02):37-41.
[4]马宁.幼儿园教学中美育的渗透策略[J].幸福家庭,2021(04):17-18.
[5]蒋苗苗.幼儿园游戏化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建设研究[J].当代家庭教育,2019(36):46.
[6]汤水秀.幼儿园游戏化美育课程的探索与建设[J].考试周刊,2019(46):1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