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提升新班主任德育管理能力的路径思考

2022-12-29 00:00:00黄祺
教育界·A 2022年23期

【摘要】班级是学校德育最基本的组织单位,而班主任作为班级的管理者,是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对德育方式的选择、对管理尺度的拿捏,会直接影响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然而,新班主任在德育管理能力上往往存在明显不足。本文在分析新班主任德育管理能力不足的原因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提升新班主任德育管理能力的路径。

【关键词】德育;管理尺度;班主任工作

【基金项目】本文系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一般资助课题“中学教师的教育惩戒权校本实践研究”(项目编号:XJK20BDY019)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黄祺(1983—),女,湖南省广益市实验中学。

2017年,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做出了明确规定:“班主任要全面了解学生,加强班集体管理,强化集体教育,建设良好班风,通过多种形式加强与学生家长的沟通联系。”[1]班主任在德育教育工作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但新担任班主任的教师往往对班主任角色的把握还存在不足,与家长沟通的能力较差,在管理尺度的拿捏方面,与拥有多年德育工作经验的优秀老班主任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

一、新班主任在德育管理上存在的问题

(一)德育管理频率过高

德育管理频率指班主任在遇到学生的问题后的管理速度、次数。德育管理频率高的班主任,遇到问题以后就会立即进行处理,而德育管理频率低的班主任则需要懂得观察、记录,选择合适的时机,适时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一般而言,每个班级都会有个别学生自理能力较差,这些学生时常会上课迟到、座位下面有垃圾、寝室内务扣分多、活动时忘记穿规定的校服等。面对这样的学生,新班主任通常会在遇到问题后立即进行处理,保持较高的德育管理频率,于是,这些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接受教师的多次管理。然而,这样做会导致教师忙于德育管理,教师可能还会对学生的“不长进”感到力不从心。而这类学生也会对教师的高频管理感到厌烦,甚至有些学生会因此主动屏蔽教师的管理,德育管理的效果也就变得越来越差。还有一些学生会由于过于在意教师的批评、教育,以至于出现自我否定倾向,变得越来越不自信。

与此同时,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往往德育管理频率较低,他们一般不会立即处理学生出现的问题,而是先对学生进行观察,接着与学生进行一定的沟通和交流,在充分掌握学生情况以后,再选择恰当的时机实施德育教育。这样做不仅可以节省教师的时间、精力,也能够有效解决学生的问题,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引导学生加以改进。高频率的德育管理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在处理学生问题和组织班级活动上管理频率太高很容易造成德育管理效率降低,甚至适得其反。优秀的班主任应当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学情有所判断,能够区分育人工作中的重点、难点,对德育管理的节奏有所把控。

(二)德育管理力度不当

德育管理力度是指班主任在德育管理时使用的力度。由于班主任工作年限、年龄、性格等方面的差异,不同的班主任在实施德育管理时的力度会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位班主任,在不同时期,德育管理的力度也不一样。优秀的班主任在实施德育工作时,需要耐心观察,找到学生出现问题的根源,在处理学生问题时懂得有的放矢、伺机而动,知道什么时候该“下重锤”,什么时候只需“蜻蜓点水”。

而初入职场的新班主任为了给学生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往往会在一开始时,对学生的错误行为采取“宽容、谅解”的态度,德育管理力度过轻。随着师生之间了解增多,新班主任会逐渐发现学生身上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出于教师的本能,新班主任希望帮助学生改正这些不良行为习惯,于是采取相对严格的德育管理方式。然而,由于新班主任前期的管理力度过轻,学生对班主任印象可能是温柔、善良、好说话,教师采取相对严格的德育管理方式时学生会产生心理落差,对于教师的管理接受度也会较低。在这种情况下,德育管理难以取得成效。新班主任也可能因此产生心理落差,甚至在处理学生问题时变得急躁,在选择管理力度上出现两种极端,一种是管理力度越来越重,另一种是自暴自弃,管理力度越来越轻,任由学生胡闹。

(三)德育管理风格相对单一、刻板

德育管理风格是班主任在德育管理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原则、目标和方法。班主任的德育管理风格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的班主任可能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德育管理风格。“班主任的管理风格对学生行为的影响非常大”,随着学生心理及生理上的逐渐成熟,学生不再愿意一直被当成小孩子来管教,甚至不经意的斥责也会激起学生的反叛心理,进而引起学生问题行为[2]。优秀的班主任应当懂得跟随德育对象的变化而变化德育管理方案,并能够根据学生的特点、问题的性质等实施有效的德育管理。

新班主任由于缺乏相应的管理经验,往往只会以自身或周边同学的成长经历为蓝本施教,德育管理风格相对单一和刻板,这会导致新班主任的德育管理效率较低,学生也较容易对教师的管理产生逆反心理。

二、新班主任德育管理能力有所不足的原因

(一)新班主任工作年限较短

新班主任工作年限短,生活阅历相对不足,对学生成长轨迹和成长规律的认识也不够深入,积累的管理经验较少,对德育管理尺度的掌握相对生疏。而优秀的班主任对学生的成长过程和成长规律理解得更加丰富和饱满,也有着较为丰富的德育管理经验。

(二)新班主任角色代入较浅

许多新班主任刚从大学毕业,正在经历从学生角色向教师角色转化的过程,这些新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管理时还保留着学生时代的思维,尚未习惯从育人的角度出发,思考学生出现的问题。

(三)新班主任的沟通能力较差

新班主任与学生及家长沟通的经验相对较少,沟通能力也相对差,这也是新班主任在进行德育管理时出现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部分新班主任与家长沟通时,不明确沟通的目的,对话时事无巨细,将学生在学校的表现一一罗列,却没有逻辑、没有重点,也没有关照家长对孩子成长的期待点、关注点。有一些新班主任在沟通时虽然指出了学生的问题,但却没有给家长提供相应的家庭教育指导。还有新班主任在沟通时不停抱怨、训斥、指责家长或学生,导致家长对学校的管理方式无法理解,带来家校隔阂。

三、提升新班主任德育管理能力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提出:“希望广大教师不忘立德树人初心,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积极探索新时代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升教书育人本领,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作为教育工作者,教师的初心和使命就是教书育人,德育是教书育人的重要部分,其目的是通过各项教育工作和活动,涵养学生品行,促使学生养成良好习惯,实现健康成长。因此,提升新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能力是十分重要的。

(一)组织德育培训,提升新班主任认知能力

“班主任是中小学教师队伍中十分重要的群体,其专业化水平高低直接影响学校教育教学及管理水平,班主任培训工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3]《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中强调,要有计划地组织班主任等教育工作者学习党的教育方针、德育理论,提高德育工作的专业化水平。学校应着力提升新班主任的德育管理能力,重点围绕带班内容、学生问题的发现与处理、学生活动的开展、家校联动等内容,开展专题培训、德育沙龙、德育研讨等活动,并邀请专家、学者、有经验的优秀班主任讲解相关理论和分析案例,加深新班主任对德育教育的认知,提高其德育管理的水平。

(二)树立先进典型,激发新班主任工作热情

先进典型是一个学校的“门面担当”,是教师队伍的“排头兵”,树立先进典型,对优秀的班主任进行表彰,有助于激发新班主任的工作热情,让新班主任更有动力提升自己的德育管理能力。学校可以对本校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打分,对表现优秀的班主任给予一定的物质支持和精神鼓励。在教师节、班主任节等重要节日,或者升学考试、招生等重要时段,学校则可以大力宣传优秀班主任的先进事迹。这样做,一方面能够彰显学校的师资力量,让家长对学校教育更加放心;另一方面,也能够让表现优秀的班主任真正感受到学校对班主任工作的支持,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增强班主任的职业认同感和幸福感,更有助于班主任工作的有序展开。

(三)强化价值引导,坚定新班主任育人初心

班主任是与学生一起学习、一起成长的人,师生之间应该相互依赖,相互成就。学校要通过大会、小会强化价值引导,坚定新班主任的育人初心。新班主任也要自觉在日常德育工作中践行自己的育人初心,学会走近学生的世界,关怀、爱护学生,教育、引导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更加顺利地健康成长。

(四)组织师徒结对、带薪跟岗,引导新班主任进步和成长

新班主任需要面对角色的转化,需要经历从无到有、从不懂到懂的过程。在新班主任“蹒跚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位或者多位领路人,教导其如何做好班主任,在实践上协助其处理棘手的问题。基于此,学校应当开展“师徒结对”活动,发动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向新班主任提供帮助,解决新班主任带班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解除新手的后顾之忧,帮助新班主任进步、成长。

此外,学校还可以组织新教师进行带薪跟岗。具体来说,学校可自签订合同之日起,提供基本薪酬待遇,让新班主任入校、入班进行一段时间的跟岗实习,跟随经验丰富的老班主任学习带班技巧,实地观摩老班主任处理学生的问题,并协助老班主任处理学生问题。在老班主任的带领下,新班主任可以直接参与非评比性的跟岗实习,在没有过多压力的情况下,以学生视角、班主任角色直接参与班级管理,边学边做,从而快速进入状态,积累德育经验。由此,学校不仅可以收获新教师的快速成长,还能确保教育教学水平的相对稳定,以及德育团队培养的时效。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EB/OL].(2017-08-22)[2022-08-15].http://www.moe.gov.cn/srcsite/A06/s3325/201709/t20170904-313128.html.

[2]徐燎原.班主任管理风格对初中生问题行为的影响[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6(S2):140-142.

[3]王廷波,于伟,卜庆刚.定调子·照镜子·开方子:走向个性化的中小学班主任培训[J].中小学管理,2019(07):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