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情境创设法在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22-12-29 00:00:00程诚
教育界·A 2022年23期

【摘要】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让学生体验音乐的独特美感,享受音乐的美好意境,增强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文章从情境创设出发,分析了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情境创设的重要性以及主要实施策略,探讨情境创设对学生音乐素养发展的作用。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情境创设;应用效果

作者简介:程诚(1986—),女,安徽省阜阳市临泉第二中学。

情境创设是一种有效的高中音乐教学方法,教师在音乐课堂上创设音乐教学情境,向学生传授专业音乐知识,以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和音乐创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音乐表达美好情感,加深学生对音乐的感悟。每个高中生的音乐基础、学习天赋和审美能力均不同,在音乐学习能力方面也具有较大差异,此时,教师就需要借助情境创设法,从个性化教学的视角出发,展现音乐中的文化和情感,让学生达到最佳的学习状态。

一、传统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不足之处

(一)学生缺乏情感体验

在以往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中,大多数学校和教师将音乐教学的重点放在知识传授方面,更注重学生音乐专业技能的提升,而容易忽略学生的情感体验,导致音乐课堂的功利性较强,学生难以和音乐产生共鸣,学习效果不佳。除此之外,在教师和家长的影响下,很多学生容易忽略音乐学科的重要性,以应付的心理对待音乐课堂,这会严重影响音乐学习效果,不利于学生艺术素养的长远发展[1]。

(二)师生情感交流不足

在以往传统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中,师生交流仅限于提问、歌唱互动等方面,缺乏情感交流,如此一来,学生难以深刻体会音乐作品中的美感,只能从音乐类型、音乐节奏、音乐的创作背景等方面了解音乐作品,无法深入体会音乐作品所营造的意境,缺乏审美感受。高中音乐教材中包含了很多民歌,如维吾尔族民歌、陕北民歌、江苏民歌等,由于生活的地域不同,很多学生不能通过简单的乐曲欣赏感受音乐作品所描绘的美好意境,再加上师生交流有限,学生的学习效果就难以得到提高。

二、在高中音乐课堂中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的优势

(一)有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照顾和关注不同学生的音乐知识基础和音乐学习特点,开展个性化教学,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差异,让音乐课堂适应学生的发展需求。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拉近音乐作品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增强学生对音乐情感和音乐意境的理解,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有助于实现个性化教学。高中生在音乐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并且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兴趣爱好,有些学生喜欢民歌、民族乐器,有些学生喜欢流行音乐、摇滚音乐,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爱好,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用音乐作品中的美感吸引学生,让学生更好地适应课堂,增强音乐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找到自己学习音乐的目标和动力[2]。

(二)有利于开展情感交流

情境创设有利于增进课堂上的情感交流,提高音乐课堂的活跃性,提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感。高中生通常已经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教师可以抓住学生的审美趣味,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以“美”作为情感交流的话题,加深与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让学生分析音乐作品和音乐意境的美感,探索音乐为什么美、美在何处。例如,在鉴赏《一杯美酒》这首作品时,该首歌曲是爱情题材的民歌,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歌曲将爱情比作美酒,歌词写道:“天山上的雄鹰只会盘旋不飞过山顶,情人围绕着我不愿离走……”教师可以结合歌曲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触景生情,被歌曲中的情感所吸引,进而结合歌曲主题和内容开展课堂交流,提高学习效率。

(三)有利于凸显音乐的人文性

情境创设教学法能够更好地凸显音乐作品的人文性,展现音乐作品的文化底蕴,发挥音乐作品的育人价值。高中音乐教材选用的音乐鉴赏作品、歌唱作品大多具有较强的人文特色,有些作品展现了秀丽河山,赞扬淳朴善良的农民,有些音乐作品展现了精湛的民间艺术。这些音乐作品都具有较强的人文性,情境创设能够将音乐作品的人文气息更好地凸显出来,调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让学生获得视觉和听觉的双重享受,感知音乐作品独特的艺术性。

三、情境创设法在高中音乐课堂中的应用

(一)通过轻音乐创设美的情境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沉浸于美好的音乐情境中,并引导学生根据音乐的旋律、节奏、主题展开联想与想象,在脑海中形成美的意境,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在音乐课堂中,音源是最为关键的教学素材,在创设情境时,教师需要注重音乐素材的挑选,关注音乐的美感。

比如,在教学蒙古族民歌《辽阔的草原》时,教师就可以运用轻音乐创设美的情境,为学生播放描绘草原风光的轻音乐,让学生在脑海中想象草原上的美丽画面。轻音乐可以引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让学生心无旁骛地沉浸于音乐所呈现的画面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轻音乐所描绘的画面绘制出来,这样学生就成了主动创设情境的一方,学习效果也会得到有效提高。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创造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将自己塑造成音乐课堂的指挥者,让学生充当创造者、创新者,允许学生提出不同的建议和观点,发现学生的闪光点,不断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3]。

(二)运用风景视频创设美的情境

在高中音乐教学中,每一部音乐作品都有它独特的创作背景和艺术特征,歌词是音乐的框架,旋律是音乐的情感流露,教师需要抓住音乐作品的情感和框架,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鼓励学生在音乐作品中挖掘美、感受美,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

比如,在教学《黄河大合唱》这部套曲时,教材上有《黄河颂》《黄河船夫曲》《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水谣》《黄河怨》《保卫黄河》等作品,这些作品从多个角度描绘黄河的自然风光,能够充分展现出黄河汹涌澎湃、气势恢宏的美丽景象。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图像和视频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让学生体会黄河的雄壮之美、奔腾之美,加深学生对美的感悟,让学生的情绪情感被音乐调动起来。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黄河航拍视频,播放黄河壶口瀑布的视频,让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黄河,感受整部作品的艺术感染力,提高学生对相关音乐作品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图像和视频能够带给学生较强的视觉冲击,实现视觉和听觉的完美融合,带给学生更加真实的感官刺激,让音乐课堂充满生命力。

(三)基于生活素材创设美的情境

美无处不在,美蕴藏在现实生活中,需要人们去探索和发现。高中音乐教师需要充分发挥音乐学科的美育作用,让学生拥有一双发现美、探索美的眼睛,用美的情境提高音乐的魅力,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4]。生活素材是音乐教学的有效支撑,音乐教师可以从现实生活中提取素材,让生活素材辅助音乐课堂,这样情境创设就可以更加真实。

高中音乐教材中的很多作品都与现实生活有关,例如民间乐曲《滚核桃》,就是从现实生活中发展出来的音乐艺术,乐曲以农民晾晒核桃为原型。在黄土高原晋南一带,农民们会在秋收时节采摘核桃,然后将核桃在瓦房顶上平铺开,让核桃接受均匀晾晒,当核桃完全干熟,有些核桃就会被风吹落,沿着房顶的坡滚落下来,滚落的声音中承载着农民丰收的喜悦。艺术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教师可以利用生活素材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在学习《滚核桃》时,教师可以将核桃作为道具,在教室里布置核桃丰收的场景,打印核桃的图片,张贴在教室墙面上,为音乐教学塑造美的情境,让学生能够沉浸于音乐的情境中,对音乐内容产生共鸣。

(四)运用影视作品创设美的情境

影视作品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在高中音乐教材中,很多音乐作品是影视作品的主题曲,这些影视作品大多传递了正确的价值观念,展现了一定时期内某个地域的民俗风情、建筑特色、时代特征和文化水平,具有较强的研究价值和教学意义。

例如,《大宅门》就是电视剧《大宅门》的主题歌,歌曲展现了“男儿当自强”的价值观念,体现了乱世风云中平民百姓的担当和坚守,歌颂了人间情谊。在学习这首歌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电视剧的经典片段或是剪辑视频,让影视作品和音乐融为一体,为学生创设美的情境,加深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受。

教材中的影视音乐鉴赏作品还有很多,教学这部分内容讲究的是音画交融,教师要将声音和画面融合起来,充分调动学生对音乐和影视作品的情绪和情感。教材中还有电视纪录片的主题曲,例如《你是这样的人》,该曲为电视纪录片《百年恩来》的主题曲,歌曲磅礴大气,深沉凝重,词曲合一,表达了对周恩来总理的尊敬之情。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纪录片的内容,让学生看到周总理对人民的奉献,感受总理牵挂人民、勤俭节约、与人民同甘共苦的伟大情怀。

四、情境创设在高中音乐课堂的应用效果分析

(一)课堂教学形式得到丰富

通过运用情境创设教学法,高中音乐课堂实现了由内而外、脱胎换骨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得以丰富,教师不再只是音乐的传递者,而变成了情境创设者和音乐教学的辅助者,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在情境创设的背景下,学生更多地和教师开展课堂讨论,对音乐的学习积极性明显增强。在学习与影视作品相关的音乐时,学生会对影视作品产生更多感悟,能够在课堂上结合影视作品的内容对音乐进行赏析,发掘音乐的美感。在学习与风景、民俗风情有关的音乐作品时,学生可以结合教师创设的情境,联系学过的诗歌、历史故事等内容,对音乐作品开展分析。在情境创设的帮助下,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变得更加丰富,学生的视野得到开阔。

(二)音乐作品的价值得到展现

音乐作品具有较强的审美价值和艺术价值,通过创设美的情境,教师能够拉近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把握音乐作品的内涵,体会作品所传递的美感。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有些作品表现的是劳动之美,有些音乐作品展现的是自然风景之美,还有一些音乐作品展现的是人性之美,体现了人间大爱。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把不同音乐作品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来,让学生在音乐中感受旋律之美,在视频图像中感受自然之美,在生活素材中感受生活之美、劳动之美,不断增强自身的艺术素养,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音乐作品本身还具有一定的育人价值,教材中选取的绝大部分音乐都传递着正面的价值观念,能够引导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劳动,鼓励学生传承传统文化。通过情境创设,音乐作品的育人价值能够发挥到极致,学生也可以受到音乐作品的熏陶和感染。

结语

高中阶段的音乐教学需要以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和音乐鉴赏能力为根本教学目标,教师要不断丰富音乐教学内容,对课堂教学进行大胆革新,培养学生的艺术素养。美的情境能够让学生沉浸于音乐当中,在具体情境中感悟美、体验美,使音乐直达心灵,产生启迪作用。在高中音乐实践教学中,音乐教师要巧妙应用生活素材,结合图片视频、影视作品、轻音乐等开展教学,不断丰富音乐教学内容,让学生感受音乐中所蕴含的独特美感,发挥音乐教学的价值[5]。

【参考文献】

[1]刘思宇.浅析高中音乐课堂现状及解决方案[J].参花(下),2021(06):121-122.

[2]张筱璐.关于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的几点策略[J].当代家庭教育,2021(15):85-86.

[3]许卫杰.以多元智能理论为指导的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实践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6.

[4]薄海萍.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策略[J].新课程教学(电子版),2021(02):11-12.

[5]吕忠.论合理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优化高中音乐课堂教学[J].新课程学习(下),2015(03):160-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