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的发展方向发生了变化,这对特殊教育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关键的一点就是要求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角色的重塑。从实践层面上看,特殊教育教师角色重塑能否成功是决定特殊教育的变革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角色重塑即要求特殊教育教师由以往单一的教学者转变成能教授特殊儿童专业知识的教育者、能照顾特殊儿童的服务者、能帮助特殊儿童康复的诊断者和评估者。而特殊教育教师要想顺利实现角色的重塑,就要秉持先进的全纳教育理念,努力丰富专业知识、提升职业素养。
【关键词】全纳教育;特殊教育教师;角色重塑
【基金项目】本文系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教育科学院规划研究课题“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教教师转型问题及对策研究”(课题编号:2019C756)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卢韵吕(1998—),女,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培智学校。
如今,全纳教育理念得到了广泛的重视和推行。全纳教育理念提出普通学校要尊重个体差异,“零拒绝、零排斥”,接纳特殊儿童入校就读,强调让所有学生都能够接受公平、高质量的教育。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学生的教育安置模式发生了重大变革,特殊教育学校的职能不再是单一的,而作为主要的服务提供者的特殊教育教师也要进行角色的重塑[1]。
一、特殊教育教师角色重塑的原因分析
(一)学校职能转变的需要
随着全纳教育理念的推行,特殊学生的教育安置面临着两难境地:部分学者认为,特殊学生在特殊教育学校中接受教育可能会更加远离社会或被其他普通同龄人排斥,而在普通学校中,因普通学校教育资源有限,他们可能也无法得到适当的教育和服务。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和普通学校在为特殊学生提供服务方面应该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因此,特殊教育学校与普通教育学校都需要转变职能,才能真正做到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提供有针对性、专业性的教育康复服务及支持[2]。其中,特殊教育学校要由教育机构向服务中心转变,而特殊教育学校的特殊教育教师是这一转变升级环节中最重要的一环。特殊教育教师在全纳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特殊教育教师角色转变升级成功,才能更好地促进全纳教育的实现。
(二)学校之间实现互通有无、互惠共赢的现实需要
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学校可以弥补普通学校在康复服务资源、设备设施等方面以及教育特殊学生的方法、技能和经验等方面的不足[3],可以帮助普通学校实现公平平等、尊重个体差异的教育。而普通学校可以给特殊教育学校提供更健全和完善的普通教育资源,帮助特殊教育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因此,特殊教育学校要和普通学校开展充分的合作交流,这其中最需要特殊教育教师和普通学校教师进行深度合作,从而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而要实现这一目标,特殊教育教师就需要完成角色的转变[4]。
(三)特殊教育教师自身专业发展的需要
在全纳教育背景下,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能力应该能够满足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和技能为无法走进普通学校、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的极重度、多重障碍的特殊学生提供教育、康复和支持[5]。二是在特殊教育学校或康复机构中开展特殊教育教学和康复工作。三是与普通学校教师共享专业知识和技能,为普通学校中的特殊学生提供相关服务。随着越来越多的特殊学生走进普通学校,要想能够为普通学校中的特殊学生提供合适的教育、服务,满足学生个体差异需求,特殊教育教师需要重塑角色,发展多种专业能力,从而更好地与普通学校教师共享专业知识和技能[6]。
(四)服务特殊学生的需要
全纳教育理念的推行对教师的各方面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对特殊教育教师师资队伍的结构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这源于教师们服务对象的多样性、复杂性。特殊学生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学科教师,同时也需要康复训练师、语言矫正师、心理咨询师、社会工作者等多种专业技术人员[7]。但目前学校中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普遍比较缺乏,这就需要特殊教育教师转变自身的角色定位,使自己能够充当多重角色,给特殊学生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二、全纳教育中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新定位
随着全纳教育的开展,特殊教育学校的功能、职能都发生了重大改变,其服务方式从传统隔离式转变为与家庭、社区、社会融合的方式,特殊教育教师的服务场所也从特殊教育学校的教室扩大至社区、普通学校等[8]。因此,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不仅是单一的、传统意义上的教育者,还是服务者、诊断者、评估者[9]。
(一)教育者
教育是特殊教育教师的首要责任。特殊教育教师应当具备扎实的特殊教育学科专业知识即专业课程知识、个别化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环境创设和利用的能力、评估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10]。具体而言,教育者的角色又可以细分为两种。一是学生缺陷的补偿者和潜能的开发者。多元智能理论要求特殊教育教师成为特殊儿童智能特征的发现者和开发者,善于发现特殊儿童的智能强项,充分开发特殊儿童的智力。二是学生差异教学的设计者和实施者。全纳教育的理念倡导关注差异、尊重差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要立足学生的个性差异,满足学生的个别化需要,真正做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
(二)服务者
在全纳教育中,特殊教育教师除了要能够教育特殊学生,还要能够为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服务,即承担服务者的角色。比如,为极重度、多重障碍、存在情绪行为问题等的学生提供送教上门、定期家访服务;与普通学校教师共享专业知识、教学经验和技能,共同为普通学校中有特殊需求的学生提供相关服务。
(三)诊断者、评估者
要想在全纳教育中实现教育和康复的有效结合,特殊教育教师就要成为能够帮助特殊儿童康复的诊断者、评估者。特殊儿童的情况是复杂多样的,为了保证个别化教学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特殊教育教师要对特殊儿童进行身体和心理方面的初步检查和诊断,了解特殊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根据相关的标准进行阶段性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制订出相应的教学方案[11]。在此过程中,特殊教育教师还要给行动不便或自理能力较差的学生提供特别的支持,以便帮助他们适应和接受学校的教育,从而达到全纳教育的目标。为此,特殊教育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不同学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如具备一定的医学、康复学和心理学等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康复治疗手段、心理检测技术等。
三、特殊教育教师角色重塑成功的必要条件
就目前而言,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转型面临着社会环境、职业素养、专业能力、教育理念等各种因素的制约,这其中,教师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是决定其能否成功转型的关键因素。特殊教育教师要想全面提升职业素养、专业能力,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秉持平等、民主的全纳教育理念
平等、民主的全纳教育理念是所有教师,尤其是特殊教育教师理应具备的基本教育理念。全纳教育理念倡导平等、接纳和“零拒绝、零排斥”。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应秉持平等的、民主的、包容的教育理念,在教学中平等看待每一位学生,深入了解学生的需求,正确对待学生的差异性,用耐心和爱心对待学生,用智慧教育学生。除了教学,平时也要做好全纳教育的宣传工作,营造公平、平等、和谐的教育环境和氛围。
(二)丰富专业知识结构
特殊教育教师所具备的知识水平、教学技能等专业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特殊教育的变革和全纳教育的发展[12]。因此,为了保证教育教学、康复服务等工作的顺利开展,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努力丰富专业知识,顺应全纳教育发展趋势,满足全纳教育需求[13]。笔者认为,特殊教育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应包括两个方面。
1.本体性知识
掌握扎实的学科知识是承担相应学科教学任务和满足学生基本学习需求的先决条件,也是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前提。因此,特殊教育教师要自觉更新知识内容,自觉学习、接受新的知识以满足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2.条件性知识
特殊教育教师要掌握相应的学科教学法知识以及教育学知识,提高课堂管理能力。因此,特殊教育教师应该学习、掌握先进的教学方法,了解先进的教育管理理念,既能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对学生开展个别化教育,又能用智慧巧妙管理班级和学生。此外,教师还要掌握相应的应用心理学知识。因为有特殊需要的学生心理往往比较敏感,且不善于表达,特殊教育教师要有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敏感度,平时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对学生开展心理疏导,能正确科学地用心理学知识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融入新的集体,从而实现有效的教育。
结语
在全纳教育背景下,大力发展特殊教育是我国教育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为了让更多的特殊儿童能有接受平等教育的机会,拓宽特殊儿童的教育和学习空间,相关部门和学校要充分发挥和利用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有计划地推动特殊教育教师的角色转型事业,培养能力强、素质高的特殊教育师资队伍,为特殊儿童提供适宜的成长环境和专业服务,全面推动全纳教育的持续性发展。特殊教育教师进行角色重塑,既是新时代特殊教育发展和创新的必然要求,也是特殊教育教学实践中每一位特殊教育教师个人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特殊教育教师要在条件和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借助多方力量,积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丰富自身的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从而多渠道、多角度地加快自身角色转型的步伐。
【参考文献】
[1]沈玉林.特教学校教师角色要从单一定位转向多重定位[J].现代特殊教育,2012(02):61.
[2]朴永馨.特殊教育辞典[M].北京:华夏出版社,2014.
[3]许小燕.“特教教师角色转型”的应然与必然:从《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看特教教师角色定位[J].现代特殊教育,2016(05):59-60.
[4]王红霞,王秀琴,王艳杰,等.特教中心对促进区域融合教育发展的作用研究:以海淀区特教中心为例[J].中国特殊教育,2017(04):41-45,52.
[5]彭霞光.把握资源教室建设指南的精髓 健全随班就读支持保障体系[J].现代特殊教育,2016(05):5-7.
[6]刘春玲,杜晓新,姚健.普通小学教师对特殊儿童接纳态度的研究[J].中国特殊教育,2000(03):35-37.
[7]蔡晶,罗超.论特殊教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困境与出路[J].教师教育论坛,2017,30(10):47-50.
[8]颜廷睿.随班就读教师对实施融合教育的关注研究[J].教育科学,2016,32(05):31-40.
[9]景时.中国式融合教育:随班就读的文化阐释与批判[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0]龙永梅.创新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才智,2020(08):173.
[11]甘昭良.从隔离到全纳:特殊教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
[12]李森,张艳.特教学校转型后教师队伍建设的对策思考[J].绥化学院学报,2019,39(07):109-111.
[13]米括.融合教育背景下特殊儿童家长参与学校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1):169-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