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在分析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局限性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为笔者所在的湖北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提出策略,并分析利用本土美术资源的小学美术教学案例,以期为小学美术教师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湖北;小学;美术;教学;本土;资源
作者简介:陈俊(1975—),女,湖北省应城市教学研究室。
一、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局限性
目前,小学美术教师关注的话题之一,便是如何创新传统的美术教学方式。然而,部分小学美术教师更为重视引进西方的美术教育理念或是参考借鉴我国沿海发达地区的美术教学方法,对于本土的美术资源重视程度不高[1]。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小学美术教师缺乏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教学的意识;另一方面是一些本土美术资源本身没有得到充分的传承与发展。
二、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必要性
教师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可以让学生在更为丰富的美术情境中学习美术知识、轻松愉悦地体验美术的多样性以及认识美术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学生通过深入了解本土美术资源,能够增强对家乡传统文化的了解,并更好地传承发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地处长江中下游的湖北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湖北的本土美术资源形式多样,如老河口木版年画、阳新布帖、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汉川马口窑等。它们不但具有鲜明的本土特色,而且兼具很强的艺术性和实用性。湖北有着如此丰富的本土美术资源,教师更应该因地制宜,充分利用这些本土美术资源来创新小学美术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
三、利用湖北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一)选取典型的本土美术资源
虽然湖北本土美术资源丰富,但是学生的知识面不够广博,对本土美术资源的认识有限。因此,教师在选择本土美术资源引入小学美术教学时,需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选取典型的、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利用。
例如,教师为学生介绍湖北孝感的雕花剪纸的同时,选取湖北沔阳剪纸、江西瑞昌剪纸、广东佛山剪纸等美术资源,引导学生对比分析不同地方的剪纸艺术特色,让学生发现与总结剪纸艺术所蕴含的美术造型特点以及文化内涵。
(二)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
传统的小学美术教学方式多数是教师以教材为主,根据教材的图例在课堂讲解有关的美术知识,之后出示范例引导学生进行绘画或其他创作。学生对美术知识的了解有限,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学成效不尽如人意。因此,教师需要采用灵活的课堂教学方式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但是教师需要注意的是,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应该结合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具体目标,以学生为中心设计课堂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见、学、悟、行在美术课堂中有所收获。
湖北汉川马口窑被陶艺界公认为“中国民窑之首”。因此,教师可以选取汉川马口窑作为小学美术教学资源进行充分利用。例如,教师在写生课上引导学生以生活中常见的多肉植物为对象进行写生时,利用汉川马口窑的植物纹饰,为学生描绘多肉植物的花盆提供创作灵感。学生通过欣赏汉川马口窑的植物纹饰,结合其构图,运用色彩叠加的方法描绘多肉植物的花盆。
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采用多媒体展示与实物展示结合的方式进行小学美术教学,让学生直观具体地了解本土美术资源的制作材料、制作工艺、表现形式等要素。例如,在教学湘美版小学美术二年级下册“大脚丫”一课时,教师利用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等本土美术资源进行教学。第一,教师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等本土美术资源,让学生对这些本土美术资源形成一定的认知。第二,教师利用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等本土美术资源的实物,引导学生带着“这件作品有什么用?”“这件作品为什么这么做?”等问题开启美术探索之旅。第三,在课堂的实践操作环节,教师通过“一个只爱穿各种新奇款式拖鞋的小王子为难拖鞋店老板用纸做拖鞋”的故事,引导学生利用之前所了解的本土美术资源知识帮助拖鞋店老板为小王子设计制作纸拖鞋。第四,学生兴趣盎然地利用从孝感雕花剪纸、云梦皮影等本土美术资源中获得的灵感,制作完成各种让教师都大开眼界的纸拖鞋。第五,教师组织学生分组交流自己的制作经验,实现培养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三)补充开展课外美术教学活动
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时间有限,为了更好地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教师可以补充开展课外美术教学活动。如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访本土的美术大师、带领学生参观本土的美术馆、带领学生参观湖北省陶器烧制技艺传承人的现场制陶、带领学生观看云梦皮影的现场表演,等等。如此,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知本土美术之美。
四、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的案例
课题:《“陶”味湖北之创意笔筒》
适用学段:小学4至6年级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时间:1课时
(一)欣赏陶之美
课前导入是激发学生创作欲望的重要环节。首先,教师对湖北汉川马口窑的历史和特点为学生进行讲解。汉川马口窑作为湖北的重点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其独特的魅力。汉川马口窑不但有浑厚古朴、粗犷豪放的造型,流畅生动的线条,而且更具特色的是它有着喜庆和谐寓意的图案纹样。
其次,教师选用多种不同题材、不同构图的陶器为学生进行展示,营造强有力的视觉冲击,吸引学生注意力。同时,教师再选择造型经典的汉川马口窑图片及本土民间匠人制陶的视频向学生展示,使学生感受汉川马口窑的魅力,进而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
再次,教师通过“状元打马游街”的陶器纹样引导学生一起感受湖北汉川市的历史场景和民间故事;通过“八仙过海”“西游记”等陶器纹样引导学生感受湖北人民对传统文化的情感;通过黄褐色油彩下的刻字引导学生感受湖北人民的书法创作之美。
最后,教师小结:这些精美的陶器纹样,象征着湖北人民性格的豪迈和洒脱,象征着湖北人民美术创作的不拘一格和海纳百川的胸怀,而这些美好的品格值得每位同学学习。
(二)创作陶器
进入创意笔筒的制作环节,教师以激发学生的创作兴趣为切入点,为学生展示泥巴以及各类陶艺工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再以汉川马口窑的传统器型为范例,为学生讲解泥条盘筑法以及泥板成型法等多种陶器制作方法,并且向学生强调陶器制作不仅要表现陶器的装饰性还要兼顾陶器的实用性的原则,为学生接下来进行创意笔筒的制作打下基础。
教师在引导学生制作创意笔筒的过程中,主要需要注意以下四点。第一,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动手和泥巴和加水,保证和好的泥巴软硬度与湿度适宜。一方面要避免泥巴太湿无法塑性甚至坍塌,另一方面要避免泥巴太干导致模型开裂。第二,学生和泥巴的工序完成后,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按照粗细均匀的要求搓泥条,用泥条盘筑法筑出笔筒的框架。第三,学生盘筑粘贴时,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先对粘贴接触面进行妥当的处理,再涂抹泥浆,保证框架的牢固。第四,学生盘筑出笔筒的框架后,教师需要注意引导学生在装饰元素中添加具有湖北本土特色的纹饰,增加笔筒的本土味道。教师的科学引导,可以有效保证学生完成创意笔筒的制作(如图1)。
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切身感知泥土的性状,从科学的角度认识到制作陶器的泥巴可以通过泥土加水获得;认识到保证泥巴软硬度与湿度适宜,可以使其耐得住高温火烧,进而变得坚硬,达到透气不透水的标准。
(三)评价与反思
首先,教师组织学生互相欣赏创意笔筒作品并评价本节课的学习过程。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评价如下。第一,大家在制作创意笔筒作品时,都兼顾了装饰性与实用性,尽量制作比较大的笔筒开口,体现笔筒的使用功能。第二,大家都可以比较熟练地掌握泥条盘筑法,泥条粘贴得很牢固,也很平整。第三,大家都可以据教师的引导,在装饰元素中添加具有湖北本土特色的纹饰,增加笔筒的本土味道,展现本节课的“陶”味主题。
其次,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评价。第一,虽然在课程开始之前,大部分学生对于汉川马口窑的历史文化、美术特色并不是十分熟悉,但是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对湖北本土美术资源以及文化底蕴有了一定的了解。第二,学生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汉川马口窑技艺与实际生活相结合,在制作过程中拓宽思维、大胆创造,制作出兼具装饰性与实用性的创意笔筒。第三,学生能够使用具有本土特色的纹饰,表达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
最后,教师进一步反思本节课的教学。一方面,学生很多突发奇想的“火花”是非常有价值的,教师要善于肯定学生的这些“火花”。这既是对学生的赞赏和鼓励,又是对小学美术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另一方面,教师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既能丰富教学内容,又能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具有十分深刻的教育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本土美术资源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元素以及美术元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审美能力以及美术创作能力的提高。而教师利用本土美术资源进行小学美术教学,不但可以丰富教学内容,而且可以增进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认同与热爱。因此,教师应该增强对本土美术资源的开发利用意识,深入挖掘本土美术资源的教学价值,为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弘扬传承本土的文化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蔡绍硕,杜楠楠.符号传播学视角下少数民族本地美术资源在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民族博览,2020(02):70-71.
[2]戴素素.湖北民间美术与儿童绘本审美特征的一致性[J].现代装饰(理论),2016(03):234-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