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增强“四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2022-12-29 00:00:00钱红云
教育界·A 2022年23期

【摘要】“四史”学习教育是新时期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提高新时期“四史”学习教育的实效性,教师必须准确把握“四史”在小学阶段教育中的目标定位,辩证把握“四史”之间的历史逻辑关系,科学整合“四史”内容。文章探讨了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意义,并从不同层面提出了提升“四史”教育效果的具体路径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生;“四史”学习教育;实效性

作者简介:钱红云(1992—),女,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石港小学。

国家高度重视学校德育和心灵建设工作,多次强调小学生要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改革与创新,要从“四史”教育入手,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四史”也是现阶段加强学生爱国教育的有效素材。教师要通过开展“四史”学习教育,使学生深刻地认识到“四史”中蕴藏的历史规律与实践特点,担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一、增强“四史”学习教育的意义

(一)培养学生的历史发展意识

小学生已经掌握了中国历史基础知识,所以,对其进行“四史”教育,能够加深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的理解与认识,让学生运用历史眼光看问题,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洞察力与观察力。另外,“四史”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加坚定地朝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形成正确的发展理念,形成历史发展意识,由此真正融入社会发展的浪潮中。

(二)明确未来发展方向及奋斗目标

“四史”教育能够让学生树立正确的发展观。基于此,在小学生的日常教学中,教师需要站在宏观发展层面进行分析,为学生的发展提供相对宽广的空间与平台,为学生顺利实现个人价值与理想做铺垫。学生掌握“四史”的内涵,方可把握国家及社会的发展方向,能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然后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不断前进,不断努力奋斗。“四史”教育可让学生在实现自我发展的过程中节省精力与时间,大大提高学习效率。

(三)“四史”教育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内容

“四史”中蕴含中国共产党的宝贵传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加强“四史”教育,对于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开展“四史”学习教育,可以给学生打上红色烙印,让学生传承好红色基因,跟党走,成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二、“四史”学习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开展“四史”学习教育,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了解成立新中国的重大意义,了解新中国的历史成就,了解民族大团结的趋势,提高学生深入研究民族历史的热情,从英雄和模范身上汲取精神力量。对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注重不同学段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明确了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标为加强学生的道德情感的熏陶。学生的成长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具有阶段的特殊性。所以,注重各个学段教育目标的层次性和针对性是非常重要的,能够逐步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同时还能够促进学生未来的发展。教师必须要加强各个阶段教育内容的针对性。例如,通过让学生学习革命英雄的感人事迹,集中学习新中国和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来加强学生的革命道德情感培养。再如,根据青少年“四史”学习教育的总体规划和基本目标,加强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色、知识体系建设。当然,教师也需要明确不同学段的目标与方向,例如,低年级的教育目标是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中年级的教育目标是增强学生对党的认同感;高年级的教育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四个自信”,使其能够主动承担历史责任。教师要通过调整各个阶段的教育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思想素质与创新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够让基础教育摆脱落后、传统等限制,朝着不断创新的方向转变[1]。

(二)注重学习教育的系统性和实践性

教师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内容的分类,不仅要把“四史”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涵盖“四史”的主题和主要系列,统筹不同板块的学习内容,而且要围绕“四史”学习教育中的主要问题、难点、社会热点和学生关心的问题等具体课题来研究。此外,教师要注重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要把“四史”的相关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又要开展体现理论与实践相统一、课堂教学与实践经验相结合的相关研究或社会实践活动[2],由此能够为实现学生的系统发展做铺垫。

(三)注重学习教育和思政课程的结合

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开展“四史”学习教育能够让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师必须掌握马克思主义,认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全面掌握及认识“四史”。开展“四史”教育,并非将其完全取代其他课程,而是将其与思政课程相结合,通过将党的最新理论与课程建设体系相融合,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在教材、课堂和学生头脑中不断推广党的创新理论,是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常态工作。

(四)注重发挥多方作用

教师要最大化地彰显课堂教学的核心地位,注重“四史”教育的重要性,不断挖掘及整理主要学科中的“四史”教育素材,将“四史”教育融入课堂教学全过程。教科室应加强对“四史”学习教育纳入课程的指导与检查,加强思想道德教育骨干教师、少先队辅导员和校外辅导员队伍建设,充分挖掘家长和社区教育资源,培养一批能讲、会讲、善讲历史的专职教师,定期开展“四史”宣传活动。学校应该继续加大“四史”学习教育的宣传力度,充分发挥微信公众号、网站、窗口等平台的作用,定期更新介绍各类丰富易懂的宣传内容,并将当地的党史故事、英雄故事、教育故事等向师生宣传,对“四史”学习规律、教学经验等进行整理与归纳,并加强推广与宣传。

三、增强“四史”学习教育实效性的具体策略

(一)以历史英雄人物为榜样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榜样是学生最好的标杆。革命道路上有许多青年英雄,教师要重视从“四史”中选拔先进人物作为小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榜样,让学生学习英雄人物的伟大事迹,了解党对人们追求崇高事业的积极影响,从这些历史人物身上感受奋斗力量,从而鞭笞自己不断前行和努力奋斗,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培养良好的思想品德[3]。

(二)一体化推进“四史”教育

“四史”学习教育要贯穿青少年教育的全过程,革命传统教育要从孩子开始。教师不能只注重知识教育,而要从小学阶段开始开展“四史”教育,还要合理规划不同时期教育的基本目标和基本内容。学校要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统筹兼顾,一体化推进“四史”教育,让学生“学四史”“讲四史”是新时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项重要工程。

(三)拓展学习素材

对于大部分学生而言,他们在日常学习中不但要掌握课本知识,还需要了解国家发展形势、政治背景、未来方向等,而这些内容都蕴藏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所以,为了能够高质量地向学生渗透“四史”知识,教师务必了解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意义与特征,然后按照教学活动的目标与日常教学计划,将“四史”教育融入学生的日常生活,确保学生能够更加科学地安排与规划相关课程,逐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课堂中需要拓展教学素材,加大教学力度,提升教学效果,丰富学生的学习资源,使学生优化相应的知识架构与体系。所以,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按照教学知识点,关注时事动态,了解相关理论报道,把握信息热点,确保学生能够全身心地融入课堂活动中。阅读教学是一个常用且重要的教学策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灵活地调整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在课下多阅读、多思考。例如,教师在向学生介绍改革开放相关的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可以鼓励学生在课下阅读《邓小平在1984》这本书,使学生了解改革开放时期国家颁布的相关政策的意义,也能够趁此机会更深入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相关内涵。

(四)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

在开展“四史”学习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为学生传授知识,还要组织多元化的教学活动,营造活跃的课堂氛围,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要针对性地向学生渗透“四史”知识,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氛围中深入理解“四史”精神,帮助学生不断学习及巩固相关知识点,使学生接受其中的理论成果。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学习效果及状态,灵活地设计一些不同的学习活动。例如,在向学生介绍党的历史等相关知识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1921》这部影片,电影的氛围及人物对话等,能够拉近学生与历史事件的距离,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不易,由此能够让学生更加珍惜当下的幸福生活,促使学生更加认真、积极地学习相关知识。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展示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顽强拼搏、不懈奋斗的感人事迹,培养学生的感恩精神,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以上教学方法能够让学生积累丰富的知识,拓宽学生的眼界,同时也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课堂学习热情。

结语

教师要积极开展“四史”教育,以各种重要节点的事件为教育载体,开展“学历史、讲历史”教育活动,引导学生牢记使命,增强对党的真挚感情。学校要在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中纳入“四史”教育,借助学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四史”,加强队伍建设,聘请法官、民警、老干部、老党员担任校外辅导员,建立一支能讲历史、会历史、善历史的教员队伍。学校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认真实施,加强组织领导,充分发挥党员领导干部的示范作用,坚持统筹规划。每个学生都要认真学习“四史”,自觉在“四史”学习中发力,明确方向,积极与一切不良思想作斗争,不忘本心,牢记使命,奋发有为。“四史”教育能够使更多的人了解“四史”,了解中国昨天、今天和将来的实践和行动,自觉维护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成果。

【参考文献】

[1]薛莘.切实增强新时代青少年国防教育实效[J].中国民兵,2018(05):55.

[2]袁贤.新时代青少年德育实践探索[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8(33):65-66.

[3]王雪燕,金红艳.新时代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探索[J].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9(06):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