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正式颁布,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教育指出了清晰的实施路径。越城区通过“品质课堂”深化行动,积极建构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信息科技教学样态,助力信息科技教学高质量转型。
【关键词】信息科技;品质课堂;核心素养;教学样态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9-044-02
背景链接:信息科技课程的出发点
《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正式颁布,信息科技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正式成为义务教育新科目。对于一线教师来说,开展任何一门课程,都要从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出发。因此,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也是信息科技课程的出发点。这需要教师重新审视课堂中的师生活动,反思课堂的理念与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和认知信息技术背后的科学本质。
价值追求:“品质课堂”的基本样态
课程名称的改变体现了教育思维的重大变革。从“信息技术”到“信息科技”,最本质的区别是信息科技课程的教学从关注操作和知识点转变为重科学、重素养的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能力。
课堂是推进课程改革的核心地带,然而在常态课堂中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自浙江省教育厅教研室颁布《浙江省义务教育阶段信息技术学科教学基本要求(2021版)》以来,针对前期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目标游离 ”“内容碎片”“思维浅表” 等问题,越城区提出了“品质课堂”深化行动项目。自课程标准颁布以来,越城区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的“品质课堂”深化行动,立足课程标准,以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为基点,落实学科课程的核心思想、思维方法,通过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重构,着力构建信息科技教学新样态。
治理路径:“品质课堂”的实施策略
学校是数字素养教育和信息科技课程的主阵地,而一线教师最关心的是常态教学过程的改进,这就需要我们通过课堂去实践。2020学年,经第五次修订的浙江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材投入使用,虽然本次省编教材的投入使用早于课程标准的发布,但经过修订的教材在注重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落实的同时,已经通过教材、资源建设有意识地将培养学生的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作为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越城区结合教材的使用以及如何有效落实课程标准,构建核心素养导向的信息科技教学样态,提出了基于真实性学习的“品质课堂”实施策略。
1.确立学科素养发展的教学目标,让课堂更有取向
核心素养需要通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作为载体去落实。教学目标的设计应紧扣数据、算法、信息系统和信息社会等学科大概念,从知识与技能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进一步提炼学生发展的关键品质,确保教学目标体现核心素养的课程理念。教学目标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实施起着重要的指引作用,面向核心素养的教学则是对“三维目标”教学的升级。
在确立教学目标时,笔者认为,一是要厘清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与能力,二是要梳理教学内容指向的素养目标,三是要综合描述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
以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上册第14课“枚举算法”为例。学生通过以前内容的学习,已经初步了解了数据结构与算法的关系,初步学会了将问题抽象表示出来并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初步掌握了用Python语言实现简单算法。在本课内容学习之前,学生已经能够用自然语言、流程图等多种方式描述这些算法,并能结合具体问题开展编程实践,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算法思维和编程能力。因此,笔者将本课的教学目标设定为:理解枚举算法的基本思想与基本步骤,初步掌握枚举算法的程序设计方法,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课程标准中初中学段的素养表现和学业质量要求,笔者将本课中渗透的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确定为:能对问题任务进行需求分析,提取问题的基本特征,g7RKPWzqJuPNoiMD8JhZDQ==设计问题解决方案(计算思维);能把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迁移到学习和生活的其他相关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学生在“百钱买百鸡”的实例分析与解决中,了解了枚举算法的思想与步骤,并开展程序设计实践,将用程序设计语言实现枚举算法的思维方法迁移到其他问题解决中,最终在课堂教学中落实数字素养目标。
2.把握单元设计的总体要求,让课堂更有深度
课程标准的一个显著变化就是信息科技课程围绕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和人工智能等六条逻辑主线,设计内容模块,组织课程内容。笔者认为单元整体教学设计需要教师完成从“关注课时知识点的设计”向“构建单元知识层级结构设计”的转变。教师要厘清单元学习要求与课时要求的联系,要分析挖掘教学内容背后蕴含的关键知识点,要围绕关键知识点系统地规划教学,开展探究活动。
以浙教版《信息技术》八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人工智能基础”为例,笔者研究了教材内容后,着眼于单元整体,系统地分析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即感知智能(用计算机模拟人的听、说、看),并梳理了单元知识体系。教学时,笔者以人工智能模拟人的器官为主线,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兴趣的话题开展教学,并以此设计单元教学的推进路径,最终通过项目实践达成单元教学目标。
3.渗透项目式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让课堂更有魅力
课程标准倡导真实性学习,这需要教师创新教学方式,根据课程内容选择合适的情境和案例。笔者认为,教师需要使用学生见过的、有体验的、真实的情境和案例来教学。教师以真实问题或项目为驱动,引导学生在真实问题情境中,经历原理运用过程、计算思维过程和数字化工具应用过程,建构知识,用数字化工具解决问题,进而达成学生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培养与思维的发展。这也是笔者一直倡导的教学方式。
以浙教版《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数据处理”教学为例,笔者把项目式学习作为主要的教学策略,通过“放学时段校门口拥堵调研”这样的生活实例,从项目情境的创设、项目的确定与实施和项目的展示与评价三个环节让学生感受数据收集、处理、分析的过程,透过数据找到有价值、有意义的信息,初步接触大数据的概念。本次学习成果以“校门口交通拥堵情况调查报告”的形式呈现。作为一个物化的成果,教师引导学生知道怎样用数据说话,关注报告内数据的分析与解读,而非调研报告制作技术。
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引领义务教育阶段信息科技课程走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课程标准为教师开展教学提供了基本的路径与方法。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与学情,整体梳理各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以单元教学内容为基点,合理选择教学方法,积极构建基于核心素养导向的信息科技教学样态,助力信息科技课堂教学高质量转型。
参考文献
熊璋.“科”“技”并重: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解读——访义教信息科技课标组组长熊璋教授[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9): 4-7.
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研制组. 为未来社会培养具有数字素养与技能的人才——义务教育信息科技课程标准(2022年版)解读[J]. 基础教育课程,2022(10): 67-73.
李伟. 创设真实教学情境,促进信息技术学科核心素养提升[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22(5): 42-44.
李锋,程亮,王吉庆. 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信息技术单元设计与实现,[J]. 课程·教材·教法,2021(10):114-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