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中小学编程教学处在被动的、割裂的、枯燥的整体状态之下,需要进行深度的教学变革和跨学段有效衔接。笔者根据区域现状,对中小学编程教学跨学段衔接从“一统两脉三阶四分”几个方面展开实践研究。
【关键词】编程教学;跨学段衔接;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2)09-008-03
2017年国务院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通知》指出,“在中小学阶段设置人工智能相关课程,逐步推广编程教育”。笔者所在县级区域共有26所小学(含分校)、12所初中、3所普通高中,乡村学校占比61%,在校学生共5万余人,信息技术(科技)专兼职教师约150人。如何落实编程教育,促进中小学编程教学跨学段衔接,笔者所在区域进行了“一统两脉三阶四分”的实践探索。
中小学编程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有效衔接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阶段新课标在课程理念中明确指出,要构建逻辑关联的课程结构,以数据、算法、网络、信息处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为课程逻辑主线,贯穿普通高中阶段数据与计算、信息系统与社会等学科大概念。但是,当前编程教学各学段之间呈现出割裂的、不统一现象,有的内容存在不符合儿童学习的特点,没有进行递进化设计等问题。编程教学思维模式固化,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导致学生在开始学习编程时不容易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容易产生厌学情绪;学生缺乏思考,程序编写抄袭现象严重,导致学习效果不佳;目前教学范式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地传输书本已成定论的知识,示范性有余,创造性不足,编程教学缺乏创新视角。
综上所述,编程教学面临小、初、高三个学段严重脱节的问题,其中课时不足、教师短缺、课程弱化等现象,逐渐割裂了各学段的有效衔接。笔者所在区域由信息技术(科技)学科研训员牵头,以县为单位展开覆盖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编程教学一体化设计,设立了若干个实验学校,依托集团化办学模式,由城区学校带动乡村学校形成实验联盟,区域层面提供各方面支持,为研究推进提供有力的保障。
中小学编程教学跨学段衔接的实践策略
1.“一统”:核心素养为统领
信息技术(科技)课程目标要围绕“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核心素养,体现课程性质,反映课程理念。编程教学最终的目标应该聚焦在如何通过编程的方式,去帮助学生表达创意,而不是聚焦于教会学生编程的基本技巧。根据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设计符合学生最近发展区的编程教育教学目标,既保证教学目标的个性化,又要体现区域整体的统一性。
2.“两脉”:课程标准为脉络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发布以后,时隔五年《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2022年版)》在万众期待中正式发布。义教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要加强学段衔接,依据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在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合理安排不同学段内容,体现学习目标的连续性和进阶性。了解高中阶段学生特点和学科特点,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做好准备。
依据核心素养和学段目标,按照学生的认知特征和课程的知识体系,选择合适合理的课程内容,确保知识体系清晰、难易梯度合理,控制内容负荷,提供适度的认知挑战,体现循环渐进和螺旋式发展。整合完善三个学段的教学内容,为6-16岁阶段的学生提供贯通式编程教学学习,内容涉及图形编程、硬件编程、代码编程、算法编程等,尝试采用PBL项目教学法、游戏式互动教学法,无缝螺旋式上升衔接课程体系。
3.“三阶”:学段统筹搭阶梯
编程教学贯穿整个学段,从小学的Scratch图形化编程到初中的VB基于对象的可视化程序设计语言,再到高中新教材中的Python面向对象的解释型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和教学特点,探索建构课内与课外相结合、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实施路径。在实施过程中采用系统学习与项目学习相结合、理论学习与实际应用相结合的策略展开深入研究。
(1)基于核心素养,构建课程形态
小学阶段兴趣导向。皮亚杰认为,在个体从出生到成熟的发展过程中,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小学阶段跨度较长是认知结构得到重组和改造的重要节点。鉴于此阶段学生的思维仍然需要具体事物的支持,只能把逻辑运算应用到具体的或观察到的事物上,所以小学阶段编程教学主要以兴趣为导向。结合目前新课标、旧教材的现状,聚焦新旧融合教学的策略,在学习新课标的基础上,结合已有的教学经验将小学阶段的Scratch图形化编程内容进行重构,用好过渡期,为新课程实施做好准备。
初中阶段夯实基础。初中生的思维已经超越了对具体的内容或可感知事物的依赖,具备了一定的推理能力,能从多种维度进行抽象思维。现有的初中教材中编程教学应用的是VB程序设计语言,高中新教材中的编程语言则侧重Python,从难易程度、应用程度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分析,Python编程语言更适合初中生学习。由于小学阶段已经有了一定的编程基础,在语言转换与语法结构上比较得心应手,所以初中阶段要稳扎稳打夯实编程基础。
高中阶段算法深入。认知结构的发展是一个连续建构的过程,每一阶段都有独特的结构,并且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基础。经过前两个学段的学习,高中生的编程思维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具备了独立思考和解决一般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从生活实例出发,概述算法的概念和特征,并且运用恰当的描述方法和控制结构表示简单算法。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体验程序设计的基本流程,感受算法的效率,掌握程序调试与运行的方法。
(2)依据课程标准,规划教学内容
针对各学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对编程教学中涉及的典型案例进行一体化设计,将各学段间的编程教学内容进行融会贯通,形成符合学生发展规律的中小学编程教学典型案例集。对于像鸡兔同笼、百鸡百钱、水仙花数、汉诺塔问题等典型的编程问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课例研究。
情境创设:编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搭建教学的支架。由于每个阶段的学生认知水平不同,在掌握同一个编程内容的时候其接受能力不同,在进行一体化典型课例研究时,针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制定层次性的教学支架,做到一题一情境,且各情境之间存在相互关联,形成螺旋式上升的知识体系。
算法选择:在算法的选择上,要把握好高阶算法和低阶算法之间的平衡。例如,我们可以考虑小学、初中阶段的典型案例主要采取直接解决问题的算法,穷举法等虽然消耗时间和空间,但是能给予学生最直观的答案。到了高中阶段,即使处理同一问题,也要提醒学生及时优化算法,在设计的过程中考虑去冗余,求最优解等策略。
教法递进:编程教学中应避免直接提出一般化、形式化的算法描述。在典型课例设计过程中,要根据不同学段特质,从小学游戏化启蒙,到初中可视化处理,再到高中项目化设计,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形成逐步进阶的过程,加强各学段知识的衔接。
(3)针对课堂动态,创设学习环境
中小学编程教学的学习环境主要在计算机教室进行,这种传统的讲授方式对于学习初期是比较高效的,但是随着学习的深入,单一的学习环境对提升学生的创新思维存在局限性。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借助虚拟现实技术进行模拟的编程教学环境已经开始走入课堂。部分学校在原有的机器人教学实验室、创客教室、机器人竞赛教室等环境基础上,借助萝卜圈虚拟机器人、在线仿真软件进行编程教学软环境再创造,同时借助开源硬件Arduino等进行编程教学的硬件环境再开发,为编程教学的实施提供更丰富的学习场域。创设人工智能辅助下的中小学编程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参与性和创造性,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培养未来科学技术人才。
4.“四分”:区域推动为保障
(1)分段推动,以赛促教
根据各学段培养目标,遵从学生认知梯度和成长规律,从“趣”“探”“造”“创”四大能力体系维度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同时结合县域实际采取分段推动,以赛促教的模式。自2015年开始为推动句容地区科创教育发展,同时引导更多的人关注科技、热爱科技、走进科技,由句容市教育局、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等单位共同举办句容市中小学生机器人大赛。此项赛事开辟了句容地区机器人教学活动的新篇章,通过竞赛活动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编程思维、增强动手实践能力、协作能力,同时获得快乐成长的经历,进一步推动句容的编程教育。
(2)分层推进,尊重差异
县域内有近61%的比例为乡村学校,这些学校的软、硬件实力要比城区学校薄弱。其中生源差异成为推动编程教学的首要阻力,在各种优质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的严峻情况下,如何突破这个难关,振兴乡村学校编程教学,成为重中之重。针对编程基础特别薄弱的学校,我们启动“一体化漂流”项目,采取送教到校、送教到班、送教到生的模式。不但定期举办程序设计教师培训活动,还要让培训成果能落地生根,让部分薄弱学校不但能够想得到,还要做起来、做得到。各中小学都有活动课,利用活动课的时间组织教师深入到学校里、课堂中,可以先从兴趣小组开始,采用分层推进策略,带动薄弱学校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学,并逐步渗透到日常的编程教学中。
(3)分步实施,有效推进
分步实施主要由三个步骤组成,分别是成立名师工作室、组建学科中心组、搭建线上资源平台。
成立名师工作室:依据区域发展的现状,结合信息技术(科技)学科教学的特点,成立了句容市信息学奥赛名师工作室,力求发挥名师引领示范作用,以点带面,为教师搭建学习、交流和成长的平台,以促进本区域教师编程能力提升及专业化发展,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编程教学教师梯队。
组建学科中心组:发挥“督促”效能,充当“指导”角色。学科中心组现共有19名核心成员,每学年定期举行中心组研讨活动和跨学段集体备课活动,通过学科中心组的带动,力求课程开发有突破、教学方法有创断、课题研究出成果、学生竞赛绽新颜,从而推进区域中小学编程教学实施,促进各学段有效衔接。
搭建线上资源平台:区域内一多半是乡村学校,导致城乡差异、校际差异成为客观存在。通过线上优质资源的高质量建设以及共享,破解城乡、校际教育发展的不均衡,为实现面向全人、面向全体的教育公平持续助力。现已通过线上教学资源评选、各级各类评优课资料收集等形式,积累了一批优质的线上课程并陆续更新至资源平台。
(4)分享共赢,开放普惠
沟通促学习,交流促进步。城区部分学校逐步与乡村学校结对,将校外优秀的教师聘为线上辅导教师,让教学不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同时积极与高校以及周边强校建立长期的帮带关系。学习不是一个人的事情,需要家、校、社的共同关注,逐步形成开放普惠、和合共赢的教育教学氛围。
“一统两脉三阶四分”的有效实施冲破了中小学编程教学各学段间存在的壁垒,打造了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程教学体系。对一线教师来说,打破了教师思维模式固化,教学内容局限于教材的局面,改善了目前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中心,单向地传输书本知识的现状,有效衔接了中小学编程教学内容。对学生来说,提高了其学习编程的乐趣,提供了有效的学习策略,改善了学生缺乏思考、学习效果不佳的状况,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计算思维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统筹推进中小学编程教学是一项重要工程,既是深入贯彻落实新时代党和国家人才培养方针的现实需要,也是推进各学段教育教学统筹发展的必然选择。
注: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1年度重点课题“中小学编程教学一体化建构研究”(批准号:E-b/2021/16)阶段研究成果
作者单位:江苏句容市教师发展中心 江苏省句容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