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金项目:本文是江苏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研究生科研与实践创新计划“数字化消费信贷市场的风险评估与监管研究”(编号:KYCX21_1849)项目阶段性成果。
摘要:我国是人口排名世界第一的发展中国家,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人口老龄化问题逐渐暴露,华东地区更是以多省超过14%的老龄率位居全国老龄问题前列。新常态时期,扩大内需,刺激消费,探索新的经济增长动力,促进消费结构升级对于保持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深入分析华东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更有助于把握我国居民消费的内部规律,从而激发消费活力。本文分别构建p-var模型和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研究华东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于消费价格指数和消费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人口老龄化一定程度上对消费价格指数呈负向影响,短期可能阻碍经济的影响;人口老龄化对消费结构的影响显著,老年人口对食品、衣着消费支出的关联度较小,医疗保健关联度较高。
关键词: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价格指数
一、引言
我国是人口排名世界第一的发展中国家,人口老龄化的问题由来已久,且日趋严重。未富先老、未富快老、东西分布不均匀已成为我国老龄化的特点。据《中国统计年鉴》最新显示,截止2019年初,中国总人口数为13.9亿,其中老龄人口已经达到了1.66亿 ,约占总人口的12%。世界卫生组织曾根据我国的人口年龄结构做出这样的预测:我国65岁以上的老龄人口到了2050年有望达到我国总人口的30%,老龄人口所扮演的社会角色也越来越重要。
人口创造社会物质财富及精神财富,承担着社会商品和服务的供给和需求角色,因此人口问题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关键问题。人口结构的改变也必然影响我国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自进入新时代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重大成就,主要矛盾也已经改变,因此改变传统发展方式也将会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中高速发展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的调整也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重要主题。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主要驱动力。对此,我国消费结构迫切需要转型升级,消费水平也迫切需要提高。一方面,在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下,我国劳动力素质不断提高。但同时,随着生产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加之养老制度的日益提高,养儿防老这一观念也在逐渐弱化。《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我国生产率不断下降,伴随而来的是人口老龄化的日趋严重。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人口结构表现出与经济结构不相匹配的超前性,即未富先老。我国传统发展方式是以劳动密集型为主,而日趋严重的老龄化使可用劳动力锐减的同时又急需新的发展方式的产生。
纵观我国人口消费,在城镇人口数量与农村人口数量大致相当的基础上,我国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消费水平也有差距,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只占城镇居民的 46.43%。相较于城镇居民消费,农村居民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力更需加强。所以,优化农村居民消费是促进我国经济更进一步发展的有效途径。
华东地区经济一直位于我国前列,且老龄化问题也十分严重,素有“包邮区”之城的江苏、浙江和上海都已跨过14%的深度老龄化标准。因此深入分析华东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对居民消费的作用机理,更有助于把握我国居民消费的内部规律,从而激发消费活力。
二、文献综述
人口年龄结构的划分方法多样,一般而言就是将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口按年龄划分并考虑其在总人口中的占比,我国将65岁以上的人口称为老龄人口。同样,消费结构按不同标准也可以划分为多种类型。具体而言,我国将消费结构按衣食住行等分为八类。根据满足居民生活水平情况,又可以分为生存型、享受型和发展型三种。生存型顾名思义,主要是满足居民吃穿住的消费,即食品、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的消费。生存型消费是基础性消费,是居民为了补偿劳动消耗而进行的消费,其弹性最小,属于必需品。发展型消费主要指居民为了培养自身某种技能提升和完善自我,扩大再生产所必须的消费,即教育、交通、医疗保健的消费。享受型消费指可以满足人民享受需求,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消费,大致包含文娱服务、居住及其他商品服务。
法国人口学家sauvy(1949)是最先发现人口结构对经济会产生影响的学者,他通过对西方国家人口数据以及经济发展数据分析发现,较大程度的老龄化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一定的抑制作用。而有效缓解这一问题的方法则是增加外国移民以及延迟退休。Kluge(2014)在前人的分析上更进一步,他指出,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的影响是双面的。除了有前者所提的消极影响,在解决一些冲突问题(如男女性别不平等、日趋严重的环境问题)都有积极作用。黄祥辉等对浙江省老龄化数据进行分析,显示农村和城市人口老龄化比例与消费偏好呈正相关,即老龄化能刺激消费支出,带动居民整体消费水平。
学者们对人口结构于消费结构的影响作用也开展了分析。马晓君(2004)认为,人口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消费结构的变化。Hurst(2008)研究发现,随着年岁的增加,人们对于服务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邢艳春(2019)采用GMM分析得出人口老龄化的加深会使居民消费中的享受型消费有所下降。朱家明(2020)等利用ECM模型研究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关系的结论类似,认为对享受型消费的影响效用最大;汪伟、刘玉飞等(2017)学者认为人口老龄化对于消费总体来说是一种正向的促进作用:而这种促进作用主要来自老龄人口对于医疗保健等消费的大规模提高,但同时对于其他发展型消费(如文娱娱乐以及交通支出)会有一个负向的削减作用。具有相似结论的研究学者还有沈佳丽(2018)、倪红福(2014)等,他们均认为与一般家庭相比,拥有更多老龄人口的家庭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支出也更大,而在其他消费会略有下降。
如何利用人口老龄化更好的促进消费升级也渐渐成为进入学者们的视线。杨凡(2020)等运用科特勒消费行为模型将居民日常消费归为基本消费、医疗保健消费、服务购买和文化娱乐消费四类,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中国老年人消费结构升级的影响因素,得出健康状态、城乡、年龄和收入水平是影响老年人消费结构的重要因素,提出改善老年人食品消费、追求老年服装的多样性、创新老年人教育文化服务等建议;田志奇(2010)运用面板数据模型估计人口老龄化消费结构升级效应,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消费结构升级效应有明显差异,但都对健康消费型和享受型结构有升级效应,提出出台促进消费支出政策,提供更多健康医疗设施等对策。
通过梳理文献,学者们关于老龄化对消费指数的影响研究大多集中于整体的居民消费指数,没有具体到各类消费的价格影响,研究对象也大部分集中于城市老龄人口而非农村老龄人口。研究地区也尚未聚焦于老龄化较为严重而经济比较发达的华东地区,且如何利用人口老龄化更好的促进消费升级的有关研究也尚未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很好融合。因此,本文构建P-VAR模型研究华东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和居民消费指数之间的动态关系。同时构建灰色关联度分析模型研究人口年龄结构与消费结构的关系,从而提出建议促进消费升级。
三、模型构建
(一)数据来源和模型假设
根据生命周期假说理论,消费者的消费主要依据其一生的预期收入来计划其消费,且人在老年时会花费青年时的工作储蓄。且考虑到老年人的身体机能有所下降,其消费结构也会相应作出调整,不妨作出以下假设:
假设一:人口老龄化与老年抚养比对于华东地区总体消费呈负向作用。
假设二:人口老龄化会改变华东农村地区的消费结构。
模型一选取2010~2020年数据,分别分析华东地区六省(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指数的影响。选取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为被解释变量(食品消费价格指数、衣着消费价格指数、家庭支出消费价格指数、医疗消费价格指数、交通消费价格指数、文娱消费价格指数、居民消费价格指数Y1、其他消费价格指数分别对应Y2~Y9),人口老龄化系数表示为X1,老年人口抚养比表示为X2。这三组指标数据都来源自《中国统计年鉴》,为了防止变量误差,在模型中加入随机因子εi ,最终模型设定如下:
Yi(i=1、2^9)=α0+α1X1+α2X2+εi
模型二分析华东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具体将其分为食品烟酒(X1)、衣着(X2)、生活用品及服务(X3)、医疗保健(X4)、交通通信(X5)、教育文化娱乐(X6)、居住(X7)、其他商品和服务(X8)八项,并分别计算其占当年当地区总消费支出的比例,利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分析年龄结构0~14岁(Y1)、15~64岁(Y2)、65岁以上(Y3)对消费结构的影响。
(二)平稳性检验
为了防止实证结果出现“伪回归”现象,本文通过LLC模型检验模型一中变量的平稳性,回归结果显示所有变量P值均小于0.05,均通过LLC平稳性检验,且为零阶单整序列,因此可以进行下一步实验。
(三)协整检验
为进一步确认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需要对模型一变量进行协整关系验证。运用Kao检验方法,可以得出其统计量为-4.8599,p值为0。
由此可知,在 5%的显著性水平下,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可以建立P-VAR模型进行后续研究。选择合适的最优滞后阶数,既不会损失过多样本,也不会使模型过于简单。表1可以看出,根据三大信息准则确定最佳的滞后阶数为 3阶。
(四)脉冲响应分析
根据之前的理论假设,老龄化与居民消费水平呈负相关关系,本文通过分
析脉冲响应函数验证两者之间的动态关系,选择10期的滞后期进行脉冲响应分析。
从脉冲响应分析结果可以得出,老年抚养比的标准差冲击对居民消费水平的效果当期为0,随后在第1期下降为 -1,且在第3期达到峰值,逐渐减小并收敛于0。同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受到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具有波折性,总体呈负向作用:在第二期最小6d335638dced780c7701ada7fd89beb659af78b9ee5e5d8f481fe709b2d94a6e为0,之后继续下降为负值,且比较稳定保持在-1以内。表明华东地区人口老龄化降低居民消费水平,与杨瑒(2018)、郝晓琳(2020)利用东部地区数据,建立固定效应模型得出的结论一致,假设一也因此成立。这是因为华东地区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老年人口不仅规模大,而且增长速度加快,老龄化程度严峻,子女往往基于未来养老压力,会增加预防性储蓄。华东地区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物价水平和消费水平也高,基于未来养老问题的不确定性,老年人为了老年生活有所保障,预防性储蓄动机较高,而且也有显著的遗赠动机。华东地区老龄化程度加剧,劳动人口短缺,社会总产出随之减少,制约社会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水平产生抑制作用。
(五)方差分解分析
为了分析人口老龄化、老年抚养比、居民消费率三个变量之间的相互影响程度,通过方差分解分析信息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的贡献度。
根据方差分解结果,人口老龄化对老年抚养比的解释能力在第一期是47.4%,第五期之后缓慢递减,在第10期达到54.7%。这不难理解,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重,老年抚养比的压力也必将加重。在初期,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指数的贡献度为0,之后逐渐递增。在第五期时达到5.4%,在第十期达到7.2%,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而经济增长对自己的解释贡献比较大且稳定,之后逐年递减。老年抚养比对居民消费指数初始贡献度为0,之后逐年递增,在第十期达到10%,说明对其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也说明居民价格消费指数会随着其一定程度上增长。
居民消费指数对自身的冲击最大,第一期达到99.9%,随后逐年下降在第十期达到66.7%。居民消费指数对老年抚养比具有一定的解释能力,方差贡献度有上升趋势,由0期的0%逐渐增长至第十期的30.7%。
(六)灰色关联度结果分析
利用2010—2020年东部地区人口年龄结构和居民消费结构数据,将不同人口年龄段所占比重{ Y1、Y2、Y3 }作为特征序列,再选取相对应的华东地区农村消费结构数据{X1、X2、X3、X4、X5、X6、X7、X8}作为相关序列。根据上述计算过程,计算关联度系数,结果如下。
根据表2,年轻群体对食品的关联系数最高,高达39.85,老龄人口对于其他支出的关联系数最低,仅为2.58。
1.随着年龄的增加,华东地区农村居民对食品和衣着方面的需求明显下降,医疗支出明显上升,关联系数从5.65上升至8.12。随着生理年龄的增加,身体机能也会随之下降,消化功能也大不如前。简单的口腹之欲也随之降低。因此,食品关联系数从39.85骤减至25.65。
2.华东地区农村老年人口医疗关联系数为第一,且因为华东地区人口老龄化较为严重,此项也变得十分明显:进入老年后,生理机能下降,老年人对疾病的抵抗力变差,患病的风险增大。老年人为了改善身体素质,对各种保健食品、保健药品等养生品需求不断增大,还会购买一系列价格昂贵的医疗保健器械。同时,因为华东地区的医疗保障制度也实行的较为完善,拥有较好的医疗资源,老龄人口的医疗报销也较为方便,所以关联系数也比较明显的上升。
3.交通文娱的关联度,华东地区老龄人口排名第二。根据生命周期假说,老年人在退休后会利用年轻时工作的储蓄进行消费。由于年轻时忙于工作,老年人更愿意旅游、入学老年大学等进行享受生活。老年旅游市场的主力军主要来源于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华东地区老年人旅游需求增速明显。老龄化程度的加深会使国内旅游收入增加,而旅游支出的很大一部分是花在了交通费用上。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老年人借助通讯工具进行沟通交流,并且一些娱乐软件也深受老年人喜爱,带动相关的移动通信费用。近年,随着老年人对精神追求的愈发重视,文娱活动也成为其消费转变的新兴增长点。
4.华东地区人口老龄化对于居住方面的影响十分显著,关联系数高达27.15。主要是因为老年人口会拿出储蓄帮子女购买房产,因此居住支出较大。
四、结论与政策建议
本文描述分析了华东地区农村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构建p-var模型分析得出华东地区人口老龄化会抑制居民消费水平,降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得出,华东农村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确实会改变居民消费结构,尤其体现在食品、衣着及医疗保健。进而,可以得出以下建议:
第一,加大完善养老及医疗保障制度,重视收入再分配作用,改善城镇与农村的收入差距。老年人在储蓄一定的情况下,面对无法预估的风险会压缩自己的消费需求,且我国农村老龄人口收入普遍比城市老龄人口收入低,相关制度也不如城市完善。我国养儿防老的家庭式养老模式深入人心,从一定程度上也加大了年轻一辈的生活压力。我国可以在原养老制度的基础上开创新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救助补助养老。加大社区的养老作用,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发动志愿者对有困难的老人进行帮助。不仅如此,社区还应提倡对为人子女的教育和帮助,提倡“绿色养老、健康养老”。这里所说的“健康养老”不仅指生理上,更是指心理上要对老人有一定的慰藉,毕竟“空巢老人”仍是我国当前的社会热点。子女外出打工,往往承担家庭三代的生活压力,因此善待老人关注老人的精神健康仿佛成了奢望。“4+2”(即夫妻双方需抚养四个老人)的养老模式大大加重了当代青中年的养老压力,而这群人正是目前社会的中流砥柱。可以考虑改变传统家庭式养老模式至社会共同协助养老,在缓解独生子女压力的同时,也能提高养老质量。同时,从消费结构的调整更向医疗保健方面倾斜来看,应该更加完善健全农村医疗保障体系。随着身体机能逐渐下降,人们对于药物及医疗设备的需求也会逐渐增加,然而,大多数农村居民根本就负担不起高额的医疗费用。因此,对于医疗设备、药物等的价格做出适当的调整,并对社保、医保的优惠政策做出相应的改善,有利于促进农村医疗保健消费。
第二,从需求端解决老龄化对于消费结构的冲击,鼓励群众消费,引导老年人口消费方向,积极发展银发市场。一方面,要重视发展养老服务产业,丰富老龄人口物质与精神生活。目前养老市场存在结构性的错配,即目前市场的供给与老年人的消费需求呈现严重不匹配的状态。就简单的食品支出来看,老年人口的食品支出之所以下降一方面源于身体机能的下降,另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缺少健康养生专门适合于老年人身体特征的食物。同时,由于替代性消费的增长,专门针对老年人的旅游业也有待于更进一步的开发。企业应针对此类老年人口的有效需求对症下药,从而促进老龄人口的消费。从扩大收入来看,可以提供适合低龄老年人口的就职岗位,在缓解劳动力市场压力的同时,也可以增加老龄人口的收入从而带动消费。同时,优化农村出行环境,增设出行农村的公交车,为老年人出行提供安全且便利的方式,进而促进出行消费。
参考文献
[1]PRETTNER K, BLOOM D E, STRULIK H. Declining fertility and economic well-being: do education and health ride to the rescue[J]. Labour economy, 2013,22(3):70-79.
[2]吴静.我国人口老龄化对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影响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7年第25期
[3]朱勤,魏涛远.中国人口老龄化与城镇化对未来居民消费的影响分析[J].人口研究,2016,(6).
[4]何凌霄,南永清,张忠根.老龄化、服务性消费与第三产业发展——来自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证据[J].财经论丛,2016,(10).
[5]赵周华,王树进,人口老龄化与居民消费结构变动的灰色关联分析,[J]统计观察,(2018)09-0108-04
[7]冯莉.人口老龄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研究[J].时代经贸,2021,18(09):13-18.
[8]焦晓阳.人口老龄化对我国居民消费影响研究[J].对外经贸,2021(09):158-160.
[9]马招弟. 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对居民消费的影响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21.
(作者单位: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