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发展的路径

2022-12-29 06:24:01周巧巧
今日财富 2022年33期
关键词:村居普惠金融服务

周巧巧

本文通过对民泰银行在普惠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实践与探索为例进行分析,结合国内外先进经验及理论,提出银行业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普惠金融对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把“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相融合,实现全面小康,跨越式、实现高水平发展,已是当前我国广大农村建设的重要问题。

一、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意义

(一)乡村振兴与普惠金融

乡村经济发展是我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最艰巨的任务所在。金融作为经济循环运转之血脉,要保障金融业持久不断地发展,就需要以农村为基础,以农民为主体地位,以农业为主要依托,加强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

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2021年2月,全国人大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法》。中央各项举措加快了全国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推动进度,为开启农业农村新篇章提供了方向上的指引和制度上的保障。为贯彻党中央政策,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2021年3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发布《关于2021年银行业保险业高质量服务乡村振兴的通知》,随后全国多地银保监局出台相应的行动方案,为乡村振兴制定行动方案并提出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2021年5月31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保监会联合发布《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为各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提供了明确的导向指引。

服务乡村振兴不仅是国家和监管的政策要求,也是银行自身发展的需要。乡村要振兴,要从产业、文化、制度、生态等全方位深层次变革,离不开各种要素尤其是资本要素的下沉,这一点与普惠金融致力于“为有效、全方位地为社会所有阶层和群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体系”的理念不谋而合。而民泰银行自身定位正是服务小微,因此,扎根农村、服务三农,与民泰银行的发展目标也是一致的。

(二)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

普惠金融对乡村振兴的作用可以分为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就直接作用而言,普惠金融通过降低融资成本、促进消费、扩大贷款规模等方式,直接向乡村提供资金,缓解其融资困境;通过差异化利率定价等方式,引导社会资金、人力资源等投向乡村,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推动农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在间接作用方面,普惠金融为乡村营造良好的信用环境,减少信息不对称性,增加金融服务的可得性,助力乡村加大创业创新力度;结合支付技术,提高支付便利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带动农村地区经济增长等。

为做好金融支持乡村振兴工作,不断完善农村综合金融服务体系,利用自身发展优势深耕普惠金融领域,本文旨在总结民泰银行实践中的成功经验,为更好地指导普惠金融工作做出指引。

二、民泰银行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实践

(一)坚持党建引领,实施“党建+乡村振兴”

聚焦党建引领,写好“大文章”。民泰银行充分认识到实施乡村振兴,关键在党的引领,并始终将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作为重要政治担当,坚持把党建融入各项经营活动中。通过“五引领、五融合、五提升”的党建工作法,按照“有場地、有设施、有标志、有队伍”的标准,探索“党建+乡村振兴”的金融服务新模式。同时,采取党建联建、村居结对、基地共建等方式,打造“党建共建银村合作示范点”,并成立“红百合”驻村服务队,全力推进金融“三服务”落地基层。在秉承党建政策精神下,积极开展乡村振兴相关工作。

聚焦顶层设计,落实主力主责。在脱贫攻坚取得良好成效的基础上,乡村振兴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经之路。民泰银行立足区域和自身实际,将乡村振兴工作纳入全行三年战略规划,出台《2021年支持乡村振兴行动计划》,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作目标,并成立乡村振兴工作专班。

聚焦理论支撑,推进服务进度。民泰银行积极开发各类乡村振兴金融服务线上课程,通过“实践+理论”的形式,多角度总结提炼工作方法,解答了乡村振兴工作“为什么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等问题,全方位介绍如何做好乡村振兴金融服务工作,为乡村振兴业务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二)加快产品创新,推广“产品+乡村振兴”

丰富产品种类,助力“产业兴旺”。积极响应国家乡村振兴相关政策号召,针对农村创业青年,推出“青创贷”业务,重点支持智慧农业、农机装备等农业科技领域创新人才、创新项目。针对农村居民、农产品加工户、个体种植户等涉农客户推出“农惠通”,用于解决其“短、小、频、急”的资金需求;针对沿海地区的渔业、渔民等相关涉渔辅助行业,从事有机柑橘种植、加工、销售等客户的小微客户推出“渔贷通”“橘丰贷”等产业特色产品,为进一步提升区域特色品牌价值做贡献。

保障民生基础,打造“生态宜居”。推出手续简便、用以缴纳养老保险的特色产品“农保贷”助力当地养老服务发展,帮助失地农民“老有所依”;推出“宜居贷”帮助解决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促进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用行动为绿色生态居住环境“添砖加瓦”。

破解担保难题,营造“乡风文明”。针对“三农”客户缺少担保的状况,民泰银行相继推出了林权抵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活体抵押等多种权利抵质押产品;为进一步降低“三农”客户的担保难度,推出了由借款人关系亲密、亲情浓厚的亲人和近亲属保证的准信用贷款业务“亲情保”。

(三)探索“伙伴银行”机制,推行“根据地+乡村振兴”

深入基层结对,助力“治理有效”。民泰银行深入基层实施调研,开展“进百园、走千村、访万户”,积极对接各村支部,掌握基层情况和发展规划,与村居建立“伙伴银行”关系,开展帮扶工作。通过一村一策,量身定制村居金融服务方案。选派驻村信贷员、金融网格员进村入居,形成了一套民泰特有的进村入居七步曲模式,即“选择村居、村居宣传、逐户走访、数字建档、客户分类、上报方案、专项跟进”。2021年,民泰银行合作村居2000余个,合作农业产业链项目近200个,服务客户超过25万户。

细化网格布局,逐梦“生活富裕”。主动对接各级村支部,了解村居基础设施发展规划,选派驻村信贷员、金融网格员夯实合作基础,做到“三个上墙、三个上门”,即驻村客户经理信息上墙、金融产品上墙、线上申请渠道二维码上墙;开户上门、办贷上门、服务上门。绘制村居地图、村民画像,确定核心关键人,开展一村一座谈、一启动、一共建,实现村居走访建档全覆盖、客群营销全覆盖、申请授信全覆盖、联络站点全覆盖及产品信息全覆盖,量身定制村居金融服务方案,助力解决农村经营户、种植户、承包户以及普通农户消费等各类资金需求,打造农村红色“致富路”。

(四)加快数字化金融改革,推进“科技+乡村振兴”

优化办贷流程,拓宽服务渠道。民泰银行通过借助数字化渠道拓宽金融服务路径,简化办贷流程,推行“一次都不用跑”,加快数字乡村建设。推广特色“续航模式”,用好三个台账,实现客户手机自助完成无还本续贷,做到额度审批前置,即在授信有效期到期前为客户提前完成额度审批,授信到期后实现额度无缝生效。同时,民泰银行还实现了手机自助续贷升级,实现客户在授信有效期内通过手机银行自助完成无还本续贷。

响应监管号召,搭建农户资产池。民泰银行积极开发“农户家庭资产池融资”模式,制定下发工作方案,在系统中搭建切实有效的家庭资产价值评估模型,将该模式更好地应用到村居客户中。“农户家庭资产池融资”模式上线应用后将更好地同“伙伴银行”机制与“整村授信”模式结合,提高融资效率和精准度,保障信誉良好的农户融资需求得到满足。

(五)探索发展模式创新,建立“样板间+乡村振兴”

民泰银行的乡村振兴发展摸索中明确了农业、农村、农户三大主攻方向,在行内落实了一系列细化措施。制定乡村振兴约束、激励机制包括FTP资金成本下调、专项加扣分、单笔额外奖励等,鼓励普惠金融业务开展;定期通报乡村振兴工作进度,确保工作做实做透。通过乡村振兴工作,良性互动促进全行业务发展。在推进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过程中,进行一系列积极探索,因地制宜尝试不同方式方法,实现资源向农村倾斜,助力打造乡村发展“样板间”。

在此基础上,民泰银行试点开展乡村振兴特色支行建设。制定乡村振兴特色支行三年行动计划,确保乡村振兴支行涉农贷款增速高于全部贷款增速,涉农贷款业务比例达到90%以上;实施FTP考核倾斜,在当前普通贷款FTP定价基础上下调涉农业务考核成本;加强支行行班子、一线客户经理在乡村振兴业务拓展方面的培训;强化营销活动、营销物资方面的后台支撑,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专营支行建设。

目前,民泰银行首家乡村振兴专营支行温岭温峤支行已于2021年7月11日获批并正式揭牌运营,在乡村振兴专营支行的营业厅,展示了富有当地特色的产品,有紫菜、黄酒、红糖等,客户只需手机扫对应的二维码,即可现场购买。

三、普惠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路径选择

普惠金融是金融支持乡村振兴的重要形式,而做到精准帮扶是其内在要求。要推进精准帮扶工作,使乡村低收入群体能够平等地享有我国发展红利,就要切实有效地利用金融手段,着重推进乡村振兴的工作进程。民泰银行不断完善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战略框架,选择合适的战略路径,将乡村振兴精准落到实处,切实帮助需要帮助的人,让乡村居民感受到帮扶力度,积极配合乡村振兴措施的实施。

(一)优化金融资源配置,提升农业产业链服务能力

农村产业发展始终是乡村振兴的基础。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的开展,要围绕农村农业产业链开展,不断优化金融资源,通过积极开展与种植养殖、加工、流通等全产业链业务合作,不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满足农业产业的信贷需求,扩大金融服务的覆盖面,全方位提升银行在农业产业链的服务能力。银行业金融机构立足本机构所在地生产经营特点,研究制定本地农业产业金融服务方案。结合产业链上的物流、信息流和现金流的总体特征,充分挖掘各个节点的金融需求,通过精细化营销、差异化定价的策略,构建符合当地特色的农业产业链金融服务体系。

(二)加强数字和实体联动,提高农村信贷资金可得性

民泰银行致力于为中小企业与乡村提供优质金融服务,在浙江有多家乡村地区网点,在开展普惠金融工作时有居民信任度高且服务经验丰富等优势。在实际服务工作中,统筹线上和线下两种方式下沉服务,合理规划和优化布局,直面农村金融服务痛点,以适当的物理网点打通农村地区的“最后一公里”。此外,结合信息技术创造更好的支付环境,强化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促进农村地区消费和贷款,降低运行成本,提高服务效率,协调好普惠金融需求与供给。结合农户的家庭情况,逐户上门为农户建立电子经济档案,并将档案数据植入线上平台。银行业未来的工作方向将致力于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场景化便民金融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乡村医疗、养老、教育等金融消费、支付结算等一揽子金融服务。

(三)完善金融服务体系,构建普惠长效机制

将乡村振兴的各项政策融入工作理念中,强化人文培育管理,促进内部资源政策向普惠金融领域倾斜。着力培养一批高素质普惠金融人才,并积极对接和学习先进地区同业机构在农村金融、农村数字金融、农业保险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和经验。在吸收经验的基础上形成适合对接地区的本土化改造思路。与此同时,除拓宽农村金融服务渠道外,帮助農村居民和企业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开展多样化活动,提高村居人民金融知识和金融素养,与企业加强联系,帮助解决其在金融学习方面的问题。在组织管理上,针对涉农业务实施差异化考核激励机制,实施精准的正向补偿;完善尽职免责工作机制和流程,根据行业特点、区域类别、客户实际来设置差异化的考核容忍度,增强尽职免责的可操作性。

结 语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乡村振兴大旗高擎。银行业金融机构要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坚持普惠民生,坚持“小而优、小而实”,为实现“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不断注入金融活水,为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贡献一份力量。

(作者单位:浙江民泰商业银行绍兴分行)

猜你喜欢
村居普惠金融服务
“三农”和普惠金融服务再上新台阶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9:34
让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今日农业(2022年16期)2022-09-22 05:37:16
探索节能家电碳普惠机制 激发市民低碳生活新动力
节能与环保(2022年3期)2022-04-26 14:32:46
村居
协力推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
今日农业(2021年11期)2021-11-27 10:47:17
《村居》高鼎
黄河之声(2021年1期)2021-03-29 01:09:28
新疆吉木乃县:县总工会推进普惠服务
今日农业(2020年21期)2020-12-19 13:52:28
村居
前海自贸区:金融服务实体
中国外汇(2019年18期)2019-11-25 01:41:54
村居
北方音乐(2019年12期)2019-08-21 12:57: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