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年久
(上海太太乐食品有限公司,上海 201812)
酱油是中国传统的调味料,在中国已经有上千年的使用历史[1,2]。它是以大豆或脱脂大豆、小麦或麸皮等原料,经过曲霉等微生物发酵,形成的富有多种游离氨基酸、糖、醇和酯类等物质[2]。其具有特殊的酱香和风味,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目前由于酱油发酵工艺受原料、微生物、发酵时间、温度和贮藏条件等影响,会导致酱油产品风味不稳定、风味单薄、鲜味不足等缺陷。因此,酱油出厂前,一般会进行工艺调配[3-5],使其风味和口感更好。
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发展,1909年日本的池田菊苗从海带中分离出谷氨酸一钠[6],1913年小玉新太郎从鲣鱼中发现了肌苷酸[6,7],鲜味剂逐渐在食品工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呈味核苷酸也被广泛应用于酱油调配中,用以增鲜提味[8]。呈味核苷酸中,5'-肌苷酸二钠(IMP)、5'-鸟苷酸二钠(GMP)对鲜味贡献最大[8-11]。研究显示,IMP在酱油中的溶解度为5.6%,GMP在酱油中的溶解度为0.5%,I+G在酱油中的溶解度为0.9%[12],而对其溶解后在体系中的稳定性研究却鲜有报道。另外核苷酸在酱油应用的研究中,不同核苷酸在酱油中的感官表现差异也研究较少。而现代食品工业中,感官评价能综合反映食品的味觉、嗅觉、视觉、触觉和听觉等,这些弥补了一般理化分析的不足,因此越来越多地用于食品的研发、分析和质量控制等[13-15]。本研究对核苷酸在酱油中的溶解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并运用质量描述分析和时间强度等感官评价方法[16-18],对核苷酸的呈味特征进行了研究,为酱油的调配和核苷酸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参考。
IMP、GMP、I+G样品由东索食品贸易有限公司提供;酱油原液由青岛灯塔酿造有限公司提供,其氨基酸态氮含量为1.0 g/L。
XS2002S型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上海)有限公司;美善品多功能料理机TM6,福维克家用电器制造(上海)有限公司。
1.3.1 酱油调配工艺流程 酱油原液→85℃保温10 min→加入核苷酸搅拌均匀→85℃保温20 min→冷却→灌装。
1.3.2 酱油中核苷酸溶解稳定性试验 在酱油原液中,分别添加0、0.1%、0.2%、0.3%、0.4%、0.5%、0.6%的IMP、GMP、I+G进行调配。溶解完全后,室温自然冷却,4℃冰箱放置过夜,然后放置室温观察状态。按照表1评分标准对试验样品进行评分。
表1 核苷酸在酱油中溶解稳定性试验评分标准
1.3.3 核苷酸在酱油中的感官评定
1)感官评定小组的建立。参考感官分析程序[16-18],选取和培训专业品评小组。专业评价小组需要8~10名成员组成,成员需严格遵循品评规则、经过酸甜苦咸鲜等基本味道筛选,以及风味描述能力测试。
2)酱油感官语言的建立。品评组长组织评价员对酱油感官特征进行讨论和定义,确定最终的评价语言。酱油的感官特征描述语言及定义见表2。
表2 酱油感官特征描述语言及定义
3)感官特性强度培训。品评组长组织评价员对酱油确定的感官特征强度进行3~5轮培训,直至评价员对各特征有明确的理解和记忆。酱油各感官指标的强度标尺分为15分,具体见表3。
表3 酱油感官评分尺度表
4)酱油定量描述分析。10名品评员分别对3组IMP、GMP、I+G不同添加量酱油样品进行描述分析测试,核苷酸添加量根据“1.3.2”酱油中核苷酸溶解稳定性试验中溶解性情况试验结果进行选择添加。感官评价结果输入计算机,数据结果采用雷达图的形式表示感官特性强度的大小。
5)核苷酸在酱油中鲜味强度时间测试。考虑到核苷酸GMP在酱油中添加量大于0.3%时,有絮凝沉淀风险,因此选择添加量0.2%浓度的IMP、GMP、I+G 3个样品进行比较。10名专业品评员对0.2%浓度的IMP、GMP、I+G 3个样品的时间和鲜味强度进行测试,鲜味强度评分参考表3中强度评分尺度表。
样品澄清度评分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IMP添加浓度在0~0.6%时,酱油均澄清无沉淀;当GMP添加量到0.3%时,酱油溶液中会产生絮凝物;当I+G添加量在0.6%时,产品中出现絮凝物,此结果与0.3%GMP的溶解稳定性结果相一致。综合以上结果,在酱油调配中,IMP添加量在0.6%以下均不会影响酱油状态;GMP添加量建议小于0.3%,I+G添加量应小于0.6%。
表4 核苷酸在酱油中稳定性结果
10名评价员对3组添加了不同核苷酸的酱油样品进行了描述分析,评价结果如图1和图2。根据核苷酸在酱油中的溶解稳定性结果,GMP添加量在0.3%左右会有絮凝物,故选择核苷酸添加量0.1%、0.2%进行品评比较。由图1可知,随着IMP添加浓度升高,酱油鲜味提升较多,但是对于甜味、酱香风味、平衡感、饱满感和鲜味延长感提升偏弱;随着GMP添加浓度升高,酱油的甜味、饱满感、平衡感和鲜味延长感有较大提升;I+G添加浓度升高,可以提升整体鲜甜感、酱香风味、平衡感和鲜味。
图1 不同添加量核苷酸对酱油风味的影响
由图2可知,IMP、GMP和I+G的添加均能提升酱油的鲜味、甜味、酱香风味、平衡感、饱满感和鲜味延长感。在相同添加量下,与IMP和GMP相比,I+G对鲜味、甜味、酱香风味、平衡感、饱满感和鲜味延长感的提升作用最强。
图2 相同添加量不同核苷酸对酱油风味的影响
由图3可知,当添加相同量(0.2%)的IMP、GMP和I+G于酱油中,IMP鲜味入口冲击感最强,GMP鲜味直冲感较弱,且鲜味延长感较IMP更强;I+G可以增强整体鲜感,缓和鲜味入口直冲感,提升鲜味的延长感,这可能是由于I+G中含有等量的IMP和GMP相互协同作用所导致。
图3 核苷酸在酱油中的鲜味强度时间变化趋势
通过对3种常见的呈味核苷酸IMP、GMP、I+G在酱油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核苷酸对酱油风味改善均有很大的帮助。IMP在酱油中溶解稳定性较好,其添加到0.6%时,酱油溶液澄清无絮凝;而GMP添加量达0.3%时,酱油溶液中会出现明显的絮凝物,因此建议酱油中GMP添加量小于0.3%;I+G添加量到0.6%时,酱油溶液中会出现絮凝物,因此建议酱油中I+G添加量小于0.6%。随着IMP、GMP和I+G添加量增加,酱油的鲜味、咸味、酱香风味、饱满感和鲜味持久性均有提高,IMP对鲜味冲击感提升最显著,GMP对于缓和入口冲击感和咸味口感、提升整体平衡感、饱满感和鲜味持久性上表现更强;I+G中因为有IMP和GMP协同作用,其在提升整体鲜味强度、甜感、酱香风味、平衡感、饱满感和鲜味持久性上较IMP和GMP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