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海燕 刘秋平 陆雨欣
(1.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中铁七局集团第四工程有限公司;3.福建省永安市财政局国库支付中心)
两个大局”的时代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的“四新”建设成为引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创新的标志性举措。自20世纪80年代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系大调整以来,许多传统工科类本科院校经合并、划转、更名后走向综合化。这些以工科专业或学科为主的院校出于规模性、现代性、综合性等多方面的考虑,普遍开设了经管类或商课专业,设置了经管学院或商学院。[1]作为现代大学的主要专业学院之一的商学院,在短短的四十余年时间里已经成了中国大学的“标配”,为中国企业提升管理水平进而推动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如此,对标新文科建设的目标和要求,国内商学院虽然规模不小,但鲜有建立起自身品牌的,对社会的影响力和贡献也不够突出,更没有形成明显的“个性”特质。与已有多年商学教育历史的国际名校相比,我国商学院具有鲜明特色特征的也是少之又少。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地方工科类本科高校的商学院,其职业专业性和职业基础性均劣于传统财经类和综合类院校,学院中的经管类专业既在学科上达不到双一流学科及专业建设的标准,又由于缺乏影响力,导致学生的就业相比本校工科类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萎靡惨淡,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形势严峻。
近年来,教育部在强调与国际接轨及满足市场需求的导向下,在相关工科专业教育领域启动了高等工程教育认证,进一步推进了我国高等工程教育的国际化进程和工程类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高等工程教育认证释放的一个明显信号是,我国高层次人才的培养来到了一个拐点,从单纯增加培养数量以满足科技发展和经济建设所需的高级人才需求,到控制数量且要求不断提高培养质量的阶段。
因此,面对高等工程教育认证释放的信号以及“四新”建设的内涵要求,地方工科类本科高校的经管类专业及学科的教育应注重质量塑造、特色凸显和内涵深化。[2]虽然上述教育认证并未在工商管理教育中实施和推广,但依照新文科建设内省式、反思式的主动建构内涵,借鉴和参与商学院国际权威认证是我国工科类大学商学院实现自我革新和跨越式发展的有效路径和重要的制度安排。[3]
当前,国际上通行的商科认证主要有三大认证,分别是AACSB、EQUIS和AMBA & BGA。其中AACSB全称是国际高等商学院联合会,该组织由哈佛大学、宾夕法尼亚大学、哥伦比亚大学等17所美国大学于1916年发起成立。AACSB教育认证包括商业认证 (Business)和会计认证(Accounting)两种。主要从战略管理与创新、学习者的成功、领导力、参与度和社会影响等角度关注商学院的教学资源、教学质量和综合实力。EQUIS全称欧洲质量改进体系,由欧洲管理发展基金会发起并运营。EQUIS注重学院对学生管理能力、创业技能以及全球责任感和可持续发展的培养。AMBA全称英国工商管理硕士协会,是专门从事MBA的质量认证的独立机构。AMBA认证是针对商学院MBA项目的国际认证体系,注重学生的体验、项目的设计和创新以及商学院的影响。BGA认证是AMBA的升级版,2019年AMBA将其国际认证从MBA研究生项目拓展至整个商学院的经管类教育,推出了BGA(Business Graduates Association)认证,针对商学院所有专业项目,通过引入CIM(Continuous Impact model,持续影响模型)强调商学院对责任和可持续发展的践行以保持学院的持续影响,进而提高专业建设质量并扩大学院的影响。上述三大国际认证虽然指标体系各有差异,但共同点是通过关注学生的质量及商学院的影响实现学院的战略(表1)。
表1 国际三大认证大类指标比较
无论是AACSB还是EQUIS抑或是AMBA认证,都将制定合适的使命、愿景和战略目标作为首要标准,并在资源管理、师生参与、学术科研等方面反映对认证指标的践行及达成度。学院的使命和愿景作为学院定位理念的体现,对学院责任和应有价值的确定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专业建设也应充分根据自身资源条件和办学理念,制定出适合专业自身发展的使命和战略目标,并从财务、制度、师资、管理等方面出发,切实保障专业建设和革新的各项工作的稳步发展。
比较上述认证的大类指标,无一例外都注重商学院的影响,且该影响具有持续性。在AACSB三大指标中,第三类指标思想领导力、参与度和社会影响,在EQUIS指标体系中,最后三类指标,国际化、道德责任和可持续性以及与实践的联系以及AMBA & BGA认证,分别在第四个影响指标和框架体系中,均体现了各认证重视伦理,对学院持续影响力的关注。
此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UNESCO)在2015年发布的《反思教育:向“全球共同利益”的理念转变?》也明确指出:大学教育必须对可持续的人类发展和社会发展给予密切关注,将可持续发展置于教育的核心关切中。[4]因此,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大学的社会使命和合法性的体现,同时也是教育更好地服务社会的体现。[5]
由此,依照国际认证的建设经验,新形势下工科经管类专业应围绕实现专业持续影响力而制定了明确的目标和愿景。这样专业建设就可以在使命、愿景和战略顶层设计的基础上,引领课程体系的更新和实践,实现专业持续影响力的保持。这包括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专业建设须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二是专业建设须遵循保持影响力的原则。二者相辅相成,高等教育只有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才能发挥持续影响力,体现教育的真正本质。特别是,AACSB鼓励商学院关注利益相关者需求,秉承社会向善理念,倡导通过跨学科工作实现对社会产生重大影响;EQUIS和AMBA均提出通过对道德、责任和可持续性的关注,加强学院与社会的互动和对社会的影响,从而体现教育的真正本质。在实践操作上,一般通过专业建设中的课程设置体现可持续发展原则,专业建设的成果则是专业影响力的重要体现,同时通过专业建设成果要素倒推可持续发展和影响力的课程设置。
据统计,AACSB认证的650 家机构中,美国本土机构占476 家,很多商学院的名字人们闻所未闻,然而他们却通过了世界上公认的最严格、最权威的 AACSB 认证。[6]这说明认证与学术质量、教育水准并没有直接联系。认证不是优秀评估,它关注的是学院或专业整个人才培养体系,注重培养愿景和目标是否科学合理,学院或专业是否能够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政策和程序实现其专业建设愿景和培养目标。
愿景和培养目标没有好与不好,只有适合不适合,合理不合理,是否能激励学院充分发挥其自身基础和条件实现目标。因此专业建设应该根据自身实际、技术环境及社会需求制定合理的愿景和目标,并予以达成,避免盲目追求不切实际的目标。商学院认证对专业建设的启示在于促进专业建立和完善符合自身情况的培养理念、培养特色和培养目标。
依照国际认证对我国工科院校经管类专业的启示,专业建设可以依据学校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办学基础,围绕可持续发展进行专业定位。一般而言,工科高校最大的办学基础和资源在于其工科背景和工科专业优势,对于综合类工科院校,其经管类专业建设的愿景应依据联合国的可持续发展目标,聚焦农业、工业、城市、水资源、环境、水陆生物等优势学科。对于行业特色鲜明的工科高校,专业的建设应聚焦其所在优势行业例如农业、水利、能源、交通、基础设施等可持续领域。同时工科类院校还可以根据院校所在区域,关注诸如西部、中部、少数民族聚集地以及边贸地区等区域经济的发展。
从国际认证的要求内涵看,国际认证均是通过结果导向和持续改进以倒逼商学院通过过程行动和管理有目标地对其经管类专业进行建设。因而工科类高校应根据自身愿景、战略通过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方案、课程设置、示范课程的安排将学科和专业的影响,在学术成效、毕业生成就、社会成就、价值创造和生态系统等方面进行呈现。
(1)建立多学科协作长效机制,积极发展优势特色学科群
某种程度上说,四新建设提倡的交叉融合会因为不同学科、院系的利益目标存在差异和冲突,对学科和专业的建设造成一定障碍。因此,为了突破学科界限和阻力,高校可以设立跨学科委员会,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发挥重要的桥梁搭建作用,将一个个专业和学科的孤岛连接成网络,推动各专业教师开展多学科协作。例如开展跨学科系列讲座、多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共同体、多学科的选修课程等。
(2)加强智库建设,提升经管类学科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地区发展和服务社会的能力
加强智库建设对于促进经管类专业建设内涵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加强智库建设,增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工科类经管专业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紧抓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先进智造”战略、“产业升级”战略,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工科技术背景,积极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有利于实现联合国终身教育、工业创新及基础建设以及负责任的消费与生产模式可持续发展目标。
(3)加强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是经管类专业建设的重要关键因素,为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一方面,加强自身教师的多元化培训,包括校企合作培训、校际合作培训、院系部合作培训、课程间合作培训等多项培训途径,促进教师跨学科意识养成,提高跨学科教学能力。另一方面,聘请具有深厚跨学科专业知识背景、丰富实务经验的企业人士和行业学者为校外导师,指导学生完成学业,增强学生服务行业和服务社会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