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红玉
(国家管网集团华北天然气管道有限公司,天津 300450)
以信息产业和科学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蓬勃发展,推动了产业向技术密集型转化,在轻资产运营的趋势下,无形资产以其知识密集、智力集约、技术集中、经济潜力大等特点,逐渐成为价值和意义重于有形资产的特有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的占比逐渐提升,给企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不断提高,为企业赢得利润、提升价值的作用持续增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作为企业的重要资源和重大资产,无形资产的质量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是,尽管我国现行的无形资产确认和计量标准正在不断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仍然存在难以与快速发展的经济趋势同步的问题。
无形资产是归企业所有或是由企业控制的资产,这类资产有别于货币性资产和实物性资产,是一项“看不见,摸不着”的资产,但是,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流入,并能进行货币计量,可以用于买卖交易、转移变更、授予许可等,无形资产通过政府给特权、资本投入、外购获取、批准授予等方式获得。企业的无形资产按其属性可以分为两大类:社会无形资产通常包括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特许权、土地使用权等;自然无形资产包括不具实体物质形态的天然气等自然资源等。
无形资产尽管不具备实物形态,却代表了企业的技术能力、品牌实力、管理水平、文化内涵和创新潜能,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可缺少的独特资源。
企业的综合实力体现在市场竞争力上,市场竞争力体现在商品和服务的质量上,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是产品和服务质量的有力保障。因此,无形资产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通过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对企业高质量发展越来越重要。
企业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资金的支撑和设备的支持,货币资金和固定资产作为有形资产支撑企业实现预期经营目标,并创造价值。与有形资产一样,土地使用权、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同样具有盈利功能,可以为企业赢得市场和创造收益,代表企业的竞争能力:专利权代表企业在某一领域所独具的技术开发能力,商标权代表企业所特有的形象标识。无形资产在体现企业的总资产规模的同时,使用这些资源,能够为企业价值赢得市场份额、开展生产活动创造有利条件,重视无形资产的开发,加强无形资产的利用,是企业自有资源发挥效用的重要途径。
高新技术代表了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研发能力,知名品牌代表了企业的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从某种角度来说,无形资产代表了企业的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随着科技创新与数字经济的发展,以资金和设备为特征的传统市场竞争,正在向以科技和管理为主的新型竞争模式转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逐渐取决于无形资产的质量,无形资产技术含量高、科技内涵足,优质的无形资产决定了企业科技创新水平和市场竞争能力,是企业抢占市场、谋求发展的重要资源。
无形资产具有独占性的特点,是企业拥有的有别于其他行业伙伴的特殊资源,不仅与众不同,而且难以替代,具有垄断优势,拥有一定商标权、专利权的企业,往往掌握了市场的专用品牌和行业的核心技术,企业的品牌形象往往影响消费者的消费选择,企业的专利技术是其他竞争对手难以复制的资源,这些无形资产往往在市场上具有较大的竞争优势。这种得天独厚的优势,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占领市场,还可以帮助企业利用资源优势,创造更高的利益,而无形资产的盈利能力,往往能超过传统有形资产类别,带来超额利润。
企业的品牌形象、注册商标、专利技术、知识产权、土地所有权等无形资产,不仅可以参与企业的商品生产、市场经营、日常管理,还可以通过对外投资、转让权限等方式,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张和经营范围的扩大,从而推动企业实现规模效应和资本增值。
数字经济和科技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的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占比不断攀升,企业的投资行为逐渐向以人才和智力投资为主转变。及时准确地确认无形资产,对准确确认企业的资产规模、准确核算当期成本费用、准确界定纳税义务都十分必要。但是,目前在无形资产确认方面,我国会计准则的相关规定仍存在不足,企业的实操环节也存在很多问题。主要突出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随着信息平台、数据分析、智能技术、移动互联、云端科技等走进企业的生产运营,企业资产越来越“无形化”,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土地使用权等传统形式的无形资产越来越多的同时,由于信息技术进步和数字科技发展而衍生的图形图像、文字文案、声音视频等知识类、创意类的内容,也逐步具备为企业持续盈利的基本特征,成为企业新增的无形资产种类。但是,一方面,我国目前采取列举法确认无形资产的核算范围,核算范围不仅远远小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确认范围,也逐渐把新增无形资产种类限制在核算范围之外,导致无形资产未被及时、准确确认,企业账面资产被低估,企业财务状况不真实。另一方面,企业不能准确识别自身拥有的无形资产,并对其进行确认和维护,对无形资产的日常管理缺乏有效手段,专利权、非专利技术、商标权、著作权等申报不及时,获取后不确认其价值、确认为无形资产后不进行动态管控,造成无形资产账实不符。
与此同时,企业研发的App、组建的微信公众号、抖音平台账号、业财一体化平台、BIM软件等,给企业宣传企业形象、完善管理链条、提升业务效率创造了条件,这些由信息化、数字化、新媒体等信息技术衍生的无形资产,尽管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较大,但是,其所投入的成本并不固定。企业在无形资产形成过程中,并未充分认识其自身价值和产出能力,未对相关无形资产进行确认,由于这类无形资产成本投入的统计比较琐碎,在其运营和维护过程中,还会不间断投入,企业出于简化核算的目的,也会忽略这部分无形资产的确认,这些做法不利于企业资产的价值认知。
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和成本的可靠计量是新会计准则下,资产确认的基本条件,也就是说,企业发生实际成本投入,并能够产生经济效益才能对其确认为无形资产。但是,在实务操作中,无形资产的实际投入有时是难以统计的,同时,一些无形资产投入是不间断的;而无形资产的产出,可能会出现回报周期长、价值难以估算等情况。在无形资产确认时,受到上述两个条件的制约,外部投入的无形资产和企业自创的无形资产,都存在难以确认的问题。也就是说,新会计准则所确定的无形资产,必须是企业发生投入并产生效益后的资产,只有满足上述条件,才认作无形资产,产生效益但未发生投入或发生实际投入尚未产生经济小效益的资产,都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与此同时,成本无法计量的资产也不能确认为无形资产。这些具体而刚性的规定,把很多具有资产性质、不具备实物形态的无形资产拒之门外,企业无形资产的范围十分有限。但是,从实际情况来看,随着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技术应用的推广,无形资产的新形态、新种类不断出现,信息化媒体下的新企业形象、互联网状态下的新企业平台等层出不穷。这些资产附加值高、增值能力强,只是由于无形资产的“门槛”过高,一直徘徊于无形资产的“门外”,对于企业来说,不仅造成了会计信息的失真,也不利于企业对无形资产开展有效管理。
无形资产的确认需要经历初始确认和再确认环节。初始确认环节从历史成本的计量开始,对无形资产形成的价值过程进行归集,再确认环节通过比较历史成本与摊销额,从而确认无形资产入账后的价值变动,是伴随市场环境和科技水平的客观变动而发生的价值波动。在持续创新的时代背景下,企业所处行业不断变化,技术、工艺和管理都处于持续更新和不断变化的过程,每一次变革和创新,都会推动技术工艺和企业管理的进步,直接影响企业原有无形资产的价值,造成无形资产价值的变化,无形资产的价值确认应该是动态的,需要及时发现变动情况和变化趋势,并通过会计核算反映这种价值变化,保证无形资产的账面价值准确无误。但是,从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技术、工艺和管理处于什么水平,企业所拥有的无形资产是否发生了增值和减值,尚无明确可参考、能量化的信息来源,无形资产的后续计量不完善。很多企业以此并不重视这项工作,无形资产确认后就不再对其进行价值管理,而是直接按照摊销年限核算成本,大量闲置、弃置无形资产仍按月计提折旧。很多经过市场验证不断增值的无形资产,其价值未得到充分认知,造成企业会计信息的不实,企业无形资产也未得到有效管理。
为了增强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和自主创造动力,我国对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及税收优惠政策持续加码,但是在实操领域,研发费用中费用化和资本化的界定标准列示并不清晰,不同行业、不同项目、不同领域的研发项目在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不仅过程复杂多样,研发成果也有明显的差异性,在研究和开发过程中,往往涉及的部门和人员比较多、时间比较长,会计人员并不能掌握研发项目的全过程管理,很难对其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进行准确划分。同时,研发费用资本化需要满足技术上可行、有意图使用或出售、外部存在市场或内部有用、有能力使用或出售、可靠计量等五个条件。对这五个条件的判定具有较强的主观性,这就为企业依据自身的需求对研发费用资本化进行操控,创造了条件,容易滋生利润舞弊和报表造假。
由于对土地使用权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在企业交易过程中,往往缺乏监管;在日常管理过程中,企业通常不会设置专门的土地管理部门或管理岗位,对土地资源进的原值、用途、开发、价值预期等方面存在认知缺陷。在会计核算上,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无形资产,首先由于土地的直观可见、收益稳定、单独使用以及从长远来看,一定时期内只增值不贬值的属性,土地并不完全符合无形资产的确认条件。随着土地资源开发利用进程的推进,作为有限资源和稀缺资源,土地有别于传统意义的资产的概念,几乎不存在跌价风险;从使用年限的角度来看,大多数资产都有明确的使用年限,但是,土地的使用具有无限递延性。土地使用权存在确认阶段,确认时点不统一,确认条件不明确、核算内容有争议、与政府的沟通困难等,把土地使用权按照无形资产来确认和核算,忽视了其特殊属性。企业在实务处理过程中,大多按照土地取得价值进行账务处理,未按照市场变动情况调整账面价值,土地使用权的价值被大大低估。
人力资源是企业的第一资源,也是企业最具活力的生产因素。发挥人的创新动力和研发作用,可以驱动企业以知识为动力高质量发展。在企业资产结构中,无形资产的数量、质量和比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员工的创造力。面对企业在无形资产确认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从会计准则优化和企业核算规范化两个角度着手,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从会计准则优化的角度来说,我国应结合经济发展的客观情况,针对数字经济时代出现的新技术、新工艺、新管理等创新成果,扩大无形资产的确认范围,对互联网流量产生的资产效应、网络平台产生的宣传效果、业财技术产生的管理收益等,适时规范将其纳入无形资产的管理范围,推动企业重视对这些资源的规范化管理。同时,坚持人是企业第一资源的原则,通过准则优化,引导企业对在岗员工的发明创造、工艺改进、技术革新等领域的成果确认为无形资产,并加以保护和奖励;对于与市场相关的企业品牌形象、销售渠道,对于与管理相关的企业组织、管理创新等成果,也要根据其自身属性和价值创造的特点,恰当地确认为企业的无形资产。这些资产为企业所有、被企业所用,尽管不具备货币属性和实物形态,但是从本质来说,可以为企业带来收益,需要企业对其持续加强管理。
从企业核算规范化角度来说,企业要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与核算,对企业的资源属性要准确把握,对于符合无形资产确认条件的资产要及时予以确认,特别是要从行业属性出发,对支撑企业在行业发展中占据一席之地的重要资产和关键事项,要精准识别,保证账面资产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同时,提升企业会计信息的质量。
无形资产由于不具备实物形态,导致其价值分布范围很广,对无形资产的计量,特别是一些企业自创商誉、研发技术、新型管理模式、员工技能等的计量,存在成本归集难、识别难度大的问题。监管体系的完备、资本市场的健全能够为无形资产的计量提供可参考的公允价值。但是目前,我国公允价值应用的客观环境和市场规则尚不健全,在无形资产计量时,缺乏有效参考。从宏观角度来说,会计准则与国际接轨,会计环境的持续完善,会计核算与时代同步,是无形资产计量走向合理化、科学化的必然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加大自主创新的力度,实现新技术、新工艺、新研发的资产化化,是改善企业资产结构的有效途径,也是企业创新创智的必然举措。企业在计量无形资产时,应对目前确定可以计入无形资产的内容,优先进行确认,例如,企业自主研发的操作平台、直接购置的软件系统、申报获取的专利技术、吸收投资获得的商标权等。这些资产的取得价值一般可以明确计量,特别是一些开发项目周期短、费用项目比较明确的资产,要采取“先易后难”的策略先予以确认,避免大量无形资产未纳入企业资产管理,造成资产日常维护不当,而产生资产流失;对于其他成本归集复杂、研发周期较长、管理部门较多的无形资产,企业要建立无形资产管理的机制,通过多部门协同,明确无形资产计量的基本要求、确认时间和计量范围,及时对可确认无形资产进行计量,通过账面的及时确认,强化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意识和管理策略。
无形资产在确认和计量后,由于技术更新换代和工艺进步淘汰的速度很快,部分无形资产可能很快就会贬值,甚至一文不值,企业如果忽略对自有无形资产的持续改进和价值管理,就会面临无形资产账实不符、被严重高估等情况,不仅企业的财务信息失真,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管理水平也会深受影响。因此,企业需要定期对无形资产的价值进行科学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按照会计准则计提减值损失或是调增无形资产价值。从宏观角度来说,我国要建立无形资产的评估体系,定期对主要无形资产类别下的研发内容进行公告和公示,提供明确可比的参考信息,对于不同行业背景下的新的技术手段、管理模式等进行价值评估,便于企业对现有无形资产进行折旧、贬值、调整等账务处理。从微观角度来说,企业要密切关注自有无形资产的价值变动,建立无形资产动态管理台账,定期对无形资产进行盘点和价值评估,对于弃用的工艺技术、专利商标等,要及时进行报废处理;对于由于技术进步、管理革新等造成无形资产贬值的情况,要参照市场信息,准确调整账面无形资产价值;对持续增值的技术手段、管理创新等,也要及时调整账面原值,避免账面资产被低估。
在取得无形资产的过程中,企业通过研究开发实现技术创新和工艺改革是一项重要的渠道。近年来,为了促进企业创新创智,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不断落地,通过政策引领企业加强无形资产的研发,以减税降负驱动企业研究开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新的会计准则下,我国对研发费用采取了分阶段资本化的会计处理方法,一定程度上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但是,由于资本化和费用化的界定标准不明确、资本化认定难度大、研究费用占比高的现状,也给一些企业不合理节税、偷税漏税、不当使用政策创造了条件,一些企业利用无形资产研发费用调节收益、节省支出,导致会计核算失真。因此,要针对上述问题,从无形资产研发费用的源头详细制定研究阶段和开发阶段划分标准,明确不同行业背景下研发费用的核算细则,对研发项目实行报备管理,并通过加强税务监督和过程检查,对研发项目的管理资料和相关信息规范性进行核查,确保研发项目事前立项、项目可行、过程规范、成果突出,通过对核算标准的构建和核算过程的监督,更好地发挥政策红利。
对于企业来说,要从行业的技术能力、管理水平等客观现实出发,结合自身的人才储备、技术实力、现有资源等实际情况,对研发项目经过研讨论证进行科学立项。在研发项目开展过程中,企业要加强业务与财务的横向沟通,特别是强化财务与工程技术管理部门的深入协同,明确研发项目所处的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如何通过有效衔接实现研发费用的准确核算。同时,企业要考虑行业背景、研发规模、无形资产比重等因素,确定研发费用的会计核算处理模式。在研发费用归集过程中,要重视研发成果的总结,通过及时申报、如期注册等审批手续和管理程序,将其符合资本化条件的部分及时予以资本化,丰富企业的资产结构,完善企业的价值体系。
在会计核算方面,企业应将土地使用权作为单独的一项资产,进行管理和核算。同时,在具体核算方面,要对土地使用权的性质进一步分析和解读。一方面,要杜绝土地使用权与地上建筑物、构筑物、附着物混为一谈、共同核算。由于使用年限和资产性质的差异,要将土地使用权确认为一项单独的资产进行核算和管理,并单独进行登记,这样,便于在实务中,把土地用于出租、转让等操作,以及便于对土地使用权开展动态管理,对其用途的变化和估值的改变进行跟踪记录。另一方面,土地使用权是企业取得的对于土地进行使用的一种权限,尽管在我国土地归国家所有,企业并不实际拥有土地,但是作为一项资产,企业应按照持有目的进行分析。如果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是为了出租赚取租金或者再转卖的,应计入投资性房地产;如果非房地产企业取得的土地使用权用于自行开发建造厂房等地上建造物的等其他相关用处的,土地使用权应作为无形资产核算;如果是房地产企业购买土地使用权用于开发商品房等,应作为存货。在日常管理方面,企业要对土地使用权的管理设立专人专岗,动态跟踪土地的使用开发和价值变动情况。同时,企业要根据土地使用权的实际情况,对土地作为自有资源妥善管理,通过合理开发和妥善利用,发挥土地的价值创造力和独特属性。
对于企业来说,无形资产是一项没有实物形态、却能创造巨大价值的资产。在信息时代和科技背景下,无形资产代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是企业以人力资源为第一资源的价值创造过程中,人才发挥作用的突出表现。在无形资产确认方面,确认范围不全面、计量标准不明确、后续计量不系统,以及在研发费用和土地使用权核算方面存在的不足,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加强资产管理,提升资产使用效率,也不利于企业提升会计信息的准确性。从完善会计准则和规范会计核算的宏观、微观角度出发,一方面,使我国无形资产会计核算准则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环境,逐步向国际会计准则过渡;另一方面,各行各业要从企业管理实际出发,加强无形资产的核算和管理,重视无形资产的研发、创新和维护,通过专门的无形资产管理机构,发挥无形资产的资源效应,切实提升企业的竞争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