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弹一星”精神的生成逻辑与育人价值

2022-12-29 15:59刘德铭
关键词:两弹一星精神

刘德铭

(1.青海师范大学 “两弹一星”精神研究院,青海 西宁 810016;2.东北师范大学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吉林 长春 130024)

伟大事业,催生伟大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20世纪为中华民族创造的宝贵精神财富,“两弹一星”精神“有着丰富的内涵:热爱祖国,无私奉献,是我们的力量源泉,是一种高尚的情操和道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是我们事业的根本基点,是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意志;大力协同,勇于攀登,是我们事业的时代特征,是一种优良的科研作风和传统”[1]。新时代,传承与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对于培育时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

一、“两弹一星”精神的生成逻辑

“两弹一星”精神是特定时代背景下国家发展需要的历史产物,“两弹一星”精神的生成有其特定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三个维度把握“两弹一星”精神,有助于实现对“两弹一星”精神的整体把握与全面理解。

一是“两弹一星”精神生成的历史背景。一切时代精神都是历史需要满足的产物,“两弹一星”精神的产生有着特定的时代背景。回顾历史,“两弹一星”精神生成于20世纪朝鲜战争中的核威胁、台湾海峡危机的斗争、增强国家实力的历史进程中。首先是以朝鲜战争为背景下国家安全事业面临核威胁的倒逼。1950年9月,美国介入朝鲜战争,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鲜参战,11月,杜鲁门召开新闻发布会声称“美国一直在积极考虑对中朝军队使用原子弹”,[2]发出明显的核威胁信号。1952年2月,毛泽东阅读了聂荣臻“关于敌人仍在朝鲜战场撒放昆虫及可能进行战术性原子武器试验的预防措施的报告,批示:‘照办。’”[3]1951年6月,虽然开始了朝鲜停战谈判,但美国仍没有放弃核威慑,依然把核武器视为向中朝施压的“砝码”。1952年9~10月,克拉克“两次要求参谋长联席会议为其装备具有核能力的F-84战斗机,授权他在需要时可以打击中国东北和华北的空军基地及其他目标,强调,为了确保进攻行动能够取得最佳效果,有必要制定使用原子弹的计划,并取消有关使用核武器的限制。”[4]1953年2月,艾森豪威尔主持召开新政府的首次国家安全委员会会议,讨论在朝鲜战场使用核武器问题,他表示“我们应在开城地区使用战术核武器,该地为使用这类武器提供了极好的目标”[5]。这些都充分说明,核威胁不断影响着中国的国家安全与人民利益。其次是国家在台湾海峡危机中进行斗争的需要。20世纪50年代,美国通过提供大量经济与军事援助并增加驻台兵力加速扶持台湾地区,对中国大陆施加军事威胁。1954年12月,美国和台湾地区签署《共同防御条约》,美国政府表示,“倘若中国大陆发动的‘军事侵略’真的威胁到台湾,美国将予以还击。常规军事力量几乎做不到这一点,必须使用核武器,首先是战术核武器,必要情况下则动用战略核武器”。“1954年12月,美国在冲绳以及位于台湾水域的‘中途岛’号航空母舰上部署了核武器。1958年1月,美国便开始在台湾部署装备有核弹头的‘斗牛士’导弹。同年5月,美国在台湾试射‘斗牛士’导弹。《人民日报》指出这是对中国人民和亚洲人民进行原子战争讹诈、加剧国际紧张局势的严重的挑衅行为。1960年1月至3月,美国在台湾秘密部署了原子弹。”[6]第一次、第二次台海危机,美国始终以核大国的身份,使用威胁、讹诈核威慑战略耀武扬威,给中国的统一大业造成极大阻碍,时刻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和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最后是新时期国家增强综合实力的任务需要。为了维护世界和平和国家安全,1955年1月,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果断作出了创建原子能工业和研制原子弹的战略决策。1956年4月,毛泽东指出:“我们现在已经比过去强,以后还要比现在强,不但要有更多的飞机和大炮,而且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家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7]。1956年5月,中央军委根据聂荣臻的报告作出发展导弹的决定。周恩来“致函布尔加宁,为了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防力量和更好地编制第二个五年计划和远景计划。我们考虑在我原子能工业建成后,需要进一步生产原子武器和它的投掷工具,请苏联方面给予大力援助”[8]。邓小平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9]。20世纪60年代,苏联单方面撕毁援助协议,中苏关系开始恶化,使得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极为严峻,出于对国家安全的整体考虑,加快发展原子能事业迫在眉睫。

二是两弹一星”精神生成的理论渊源。“两弹一星”精神的生成离不开理论的滋养,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科学家精神为“两弹一星”精神的生成提供了深厚的土壤根基。首先是爱国主义的浸润。在历史长河中,爱国始终是优秀中华儿女矢志不移的崇高精神追求,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的灵魂和核心。近代以来,经历了抗日战争洗礼的中国人民,始终表现出更为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尊心,“两弹一星”事业的经历者们更是如此,带着强烈的家国情怀,如邓稼先在美国拿到博士学位的第九天,就登上了回国的轮船;钱学森隐忍负重5年,历尽波折终于在1955年踏上回国的旅途,他用“科学没有国界,可是,科学家有祖国”表达了深沉的爱国情感。除了专家学者,还有成千上万的普通建设者、普通群众,他们甘当无名英雄,隐姓埋名,默默奉献,用自己的青春与汗水,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写就了一部为祖国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壮丽史诗。也正是爱国主义的深沉品格浸润了“热爱祖国、无私奉献”的“两弹一星”精神内涵;其次是社会主义的浇灌。社会主义具有丰富的内容体系,它完整的理论体系、多元的内容结构、厚重的精神底蕴、宽广的情怀视野,为“两弹一星”精神的生成与发展提供了丰厚的生命力。社会主义最突出的特征与最鲜明的优势在于集中力量办大事,如果没有这一优势作为内在的力量支撑与厚实的根基支撑,如果没有这一优势作为赢得思想共识的最有力抓手与获得民心的最坚实原则作为基础,就无法产生国家集中一切力量进行这一事业的伟大奇迹,就无法拥有一批能够扛起责任为国奉献的各类楷模与英烈,就无法产生影响几代人且始终具有育人价值的“两弹一星”精神。正是具有强大生命力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浇灌了“两弹一星”精神的形成。其次是集体主义的锻造。集体主义是社会主义道德原则之一,强调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马克思、恩格斯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既然正确理解的利益是整个道德的基础,那就必须使个别人的私人利益符合于全人类的利益”[10]。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两弹一星”专家们高度体现了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并服从集体利益的高尚品德。据钱学森回忆,当时“由于生活困难,吃不饱肚子,又要坚持科研攻关,不少人患了浮肿病。聂老总看到这种情况,心急如焚。他亲自出面,给各军区打电话,要他们支援‘两弹’研制工作。于是从各军区调来了一批黄豆、带鱼、猪肉和羊肉等,分给科技人员,以度过难关”[11]。这一事件充分体现了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的原则。除此还有很多科学家放弃原有科研方向、服从组织工作安排等,坚持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的原则。“两弹一星”庞杂的大科学、大系统工程中,充分展现了集体主义精神,也孕育和锻造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内涵。最后是科学家精神的支撑。科学家精神是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科学实践中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指出:“希望广大科技工作者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秉持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继承和发扬老一辈科学家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弘扬‘两弹一星’精神,主动肩负起历史重任,把自己的科学追求融入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事业中去”[12]。在“两弹一星”研制过程中,按照毛泽东确定的“自力更生为主、力争外援和利用资本主义国家已有的科学成果”发展核武器、导弹事业的方针,既努力争取苏联的帮助,引进“两弹”技术,少走弯路,又强调做好“消化、吸收”工作,从培养人才、建立工业基础设施等方面扎实起步。国家制定了《关于自然科学研究机构当前工作的十四条意见(草案)》,邓小平称为“科学宪法”,有力地保障了科技工作者按照科学研究规律开展各项工作。广大科技工作者响应新中国“向科技进军”的号召,能吃苦、能攻关、能创新、能协作。科学家群体为我国科技事业和国防科技事业走上一条符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作出了重要贡献。科学家崇尚的科学精神进一步铸就了科学家精神,为“两弹一星”精神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三是“两弹一星”精神生成的实践逻辑。新的实践催生新的理论。“两弹一星”精神以一系列中国共产党的实践活动为基础,它既包括中国共产党人发展核工业的实践活动、开展红色育人的实践活动,也包括追求科技自强的实践活动。首先是源于丰富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实践需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源头,红色基因是“两弹一星”精神鲜明的实践品质,继“两弹一星”伟大事业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明确把发展载人航天事业纳入“863”高技术发展计划。“长征”“神舟”“嫦娥”“天宫”等,是我国在勇攀科技高峰、探索茫茫宇宙的征程中,取得的一个又一个新胜利,赓续形成了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注重传承优良传统,发扬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13]“自主创新、开放融合、万众一心、追求卓越”,这是在建设科技强国征程上树立起的又一座精神丰碑,赓续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的血脉。以“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北斗精神为代表,形成了核工业领域的精神族群。其次是源于利用党和国家的红色资源开展红色教育实践的需要。在“两弹一星”研制、试验的过程中,青海海北州“原子城”、新疆“马兰”基地、四川绵阳市“两弹城”均是历史上最为重要的基地,这些地方保留和建设了青海原子城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纪念馆、原子城爆轰试验场、马兰军博园、马兰烈士陵园、三线建设时期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九院)“两弹城”等一批历史遗迹、纪念场馆,成为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重要基地。这些重要的教育基地分别陈列和展示了“两弹一星”事业的珍贵历史文物,“每一个历史事件、每一位革命英雄、每一种革命精神、每一件革命文物,都代表着我们党走过的光辉历程、取得的重大成就,展现了我们党的梦想和追求、情怀和担当、牺牲和奉献,汇聚成我们党的红色血脉”[14]。依托政治性、思想性、艺术性、教育性较为突出的精品陈列,生动形象地传播推广红色文化,讲好党的故事、革命的故事、英雄的故事,运用红色资源,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载体,发挥课堂主渠道作用,融入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创作相关文艺精品力作,深入开展主题教育实践,组织重大纪念活动,发挥红色资源的“润物无声”作用。以“两弹一星”红色资源为重要内容,加大历史文物保护、图书档案资料、口述历史的收集整理等。丰富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和形势政策教育的教育内容,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少年坚定理想信仰,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最后是源于实现以自立自强为基准的科技创新目标实践的需要。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在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的伟大时期,实现科技创新的自立自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宏伟目标的前提。当前,正处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历史关键期,科技创新领域成为国家间战略博弈、实力竞争的主战场,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着力解决卡脖子难题。“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完善国家创新体系,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5]我国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方面还存在短板,人工智能、量子信息、生命健康、空天深地深海等方面还有很多的前沿探索领域,科技创新基础性、战略性、前瞻性亟待加强,必须瞄准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瞄准“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大力培养使用战略科学家;打造大批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造就规模宏大的青年科技人才队伍;培养大批卓越工程师。”[16]新时代弘扬“两弹一星”精神的现实逻辑,就是要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二、新时代“两弹一星”精神的育人价值

精神是钙,补足身体之需。无论是人的个体发展,还是社会的全面发展,都离不开精神的滋养,尤其在追求建设科技进步、建设创新国家的新时代,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对于加强青年大学生群体培育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一是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做立鸿鹄志的勇敢追梦者和圆梦者。支撑“两弹一星”研制事业不断前进与取得重要成就的是科技工作者们的赤子之心,是他们内心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两弹一星”研制者们发出“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一定要搞出自己的‘争气弹’”的铮铮誓言。他们创造了震惊世界的历史伟业。在广大青年群体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通过教育帮助广大青年大学生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和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练就“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魄,始终保持对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的清醒认知和执着追求。用理想之光照亮奋斗之路,用信仰之力开创美好未来。研制“两弹一星”关键靠的是实干精神与勇于担当,细数共和国历史上“两弹一星”的研制者们,无论将军还是普通士兵,无论专家还是普通工人,每一个人都突出的表现出了默默无闻且脚踏实地的实干精神、主动承担重任的担当精神,依靠这样的精神,一辈又一辈“两弹一星”功勋们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书写了无悔的青春记忆,谱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创业史,为共和国科技事业发展与综合国力提升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懂得“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道理,做到练真本领,以钉钉子精神要求自己;做到讲实话、干实事、求实效,始终树立担当与实干最光荣,担当与实干最崇高,担当与实干最伟大,担当与实干最美丽的观念,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过程中不做过客、不当看客,积极主动与担当作为,全过程见证和参与“两个一百年”目标的实现。

二是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做爱国主义的坚定传承者和实践者。“两弹一星”的研制者们依靠情系伟大祖国事业与人民期盼,将个人伟大志向与民族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的爱国情,不断攻坚克难进行研发事业,研制者们进行研制的初衷是保家卫国。进行“两弹一星”研制的老一辈科学家们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伟大祖国的怀抱,然后隐姓埋名,在人迹罕至的沙漠戈壁,在共和国科技事业的征程上默默奉献,有的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成为共和国史上灿烂的一页。老一辈科学家们用自己的热血和生命,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投身于“两弹一星”研制事业之中,最终研发成功,换来了长期的祖国和平和人民幸福。在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教育大学生自觉做到把个人理想追求融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伟业之中,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高举爱国主义旗帜,用浓浓的爱国之情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事业之中,不断增强自身的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继承老一辈科学家们的爱国主义精神,让青春之花绽放在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三是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做艰苦奋斗的模范弘扬者和引领者。独立自主,自立更生,不仅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优良品质,更是“两弹一星”研制者们的突出品格,正是依靠自力更生的坚强品质与优良品行,“两弹一星”研制者们在物质技术比较落后的条件下致力于推动共和国科技事业发展,力争将共和国科技事业推向新的阶段。回顾“两弹一星”研制者们的优秀事迹可以发现,他们摆脱了外在的艰苦条件,克服了资源短缺的现实困难,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集中起来,经过一番优化组合形成强大合力,不断依靠现有条件与有限优势在“两弹一星”研制事业中不断取得重点突破,最终实现了他们的梦想。正是老一辈科学家们用自己的毅力和坚韧,主动克服了各种的艰难险阻和极限考验,才得以研制成功,才得以推动共和国科技事业取得新成就。在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教育大学生树立奋斗意识,明白独立自主进行奋斗的重大意义,牢固树立幸福是奋斗出来的正确理念,牢固树立奋斗的青春最美丽的理念,争当接续奋斗、永远奋斗、艰苦奋斗的有为青年。新时代的伟大事业,需要弘扬“两弹一星”精神,需要青年大学生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绽放最美芳华,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四是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做科学精神的执着追求者和攀登者。创新是事业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就的源泉与动力。依靠创新的理念与精神,“两弹一星”研制者们不断探索,摸着石头过河,不依赖于外部技术的求助,而是通过不断创新最终掌握核心技术,实现了“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打破了共和国此项事业为零的局面,并不断取得成就最终走在世界前列。回顾艰苦创业历程可以发现,从原子弹到氢弹,我国仅用了两年零八个月,比其他国家所用时间短得多,可以证明,研制“两弹一星”的老一辈科学家们正是用自己的智慧和力量不断创新,实现了梦想,创造了令国人与世界震惊的辉煌科技高峰和人间奇迹。在广大青年大学生群体中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教育大学生要有敢为人先、勇于超越的进取品质,在承担科技创新、科研报国使命的过程中不断自主探索,不断积极创新,始终树立创新的理念,尤其是在科技垄断局面较为严重的形势下,更是要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更加注重协同创新,努力取得基础性、战略性、原创性的重大成果,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为祖国科技事业发展再添一份新辉煌。

结 语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项事业是渗透着红色基因的伟大事业,红色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接续奋斗,红色精神需要一辈又一辈接力传承。新时代,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各项事业全面推进的时代,是需要将红色基因进行继承、红色精神进行发扬的时代,是需要将“两弹一星”精神大力弘扬与传承的时代。“两弹一星”精神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和实践逻辑统一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是整体性、系统性和传承性的有机统一体。实践是理论的基础,实践对理论具有决定作用。在需要依靠自主攻关、开拓创新的时代,在需要依托创新精神与自主独立精神进行各项事业的今天,“两弹一星”精神仍然在回应着实践的需要,仍然对于实践的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理论对实践有反作用,科学的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两弹一星”精神既作为一种精神文化样态,对于鼓舞与激励新时代的青年群体尤其是科技事业的青年群体进行开拓创新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也作为一种完整的科学理论,对于指导投身于各项事业尤其是科学事业的工作队伍开展科技创新工作具有尤为关键的意义。理论和实践又是具体的和历史的。透过历史的风云变化,洞察时代的变化与更新,聚焦今天的发展与改革,“两弹一星”精神穿过了历史风云,回应了时代需求,推动了改革发展成就的创造,既体现在共和国发展的每一个阶段中,每一项事业的过程中,每一个成就的取得上,也体现在党的战略规划中,国家需要的政策文件中,人民的热切期盼中。在新时代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尤为必要,也尤为关键,传承“两弹一星”精神就是要做到“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17]。

猜你喜欢
两弹一星精神
“两弹一星”民族骄傲
从“两弹一星”研制历史看“国之大者”
传承“两弹一星”精神中国青年英才论坛在青海举行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著名科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钱学森
庆祝“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王希季院士百岁华诞
精神灿烂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以钉钉子的精神打好环保持久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