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学军 福建省武平县中山镇乡村振兴服务中心 福建 武平 364304
猪圆环病毒病2型是由猪圆环病毒侵害不同年龄的猪群引起相应病症(断乳猪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皮炎与肾病综合征、育肥猪呼吸道疾病综合征、母猪繁殖障碍等)的一种传染性疾病[1]。该病主要在断乳后不同年龄的猪群中感染发病,而在哺乳仔猪中的发病较少[2]。副猪嗜血杆菌病是由副猪嗜血杆菌引起猪的高热、关节肿胀、呼吸道紊乱、多发性浆膜炎及中枢神经症状的疾病[1],该病对2周龄至4月龄的青年猪都有影响,特别是对断乳前后和保育阶段的猪危害较严重。现将一例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共感染的诊治情况报道如下。
武平县中山镇一猪场于2022年3月22日从本县外乡镇购进一批保育猪169头,体重约为16 kg/头。到场后第5 d,发现一些猪被毛粗乱,精神状态差,采食量与同栏其他猪相比明显减少,体温40.6 °C,驱赶后见一些猪跛行、关节肿大,体况消瘦,咳嗽、气喘,皮肤苍白,贫血;部分患猪的后躯、后肢和腹部皮肤能见到圆形或不规则形的隆起;个别还有腹泻,黄疽等症状。最后站立不稳卧地死亡。畜主用场内备用的一般抗菌药物(青霉素、复方磺胺嘧啶钠注射液)进行治疗无明显效果,3~4 d后有的患猪开始出现死亡,至4月5日,共死亡12头。
患猪体况瘦弱,被毛粗乱,体温升高至40.6 °C,精神状态和活动能力差,喜卧猪舍角落,采食量降低或不食;随后逐渐消瘦,皮肤苍白,贫血,呼吸困难,咳嗽、气喘;腹股沟浅淋巴结肿大,部分患猪在后躯、后肢和腹部皮肤可见圆形或不规则隆起;有的出现关节肿大、跛行、腹泻、黄疸等症状,后期站立不稳卧地死亡。
剖检2头患猪和2头病死猪,可见皮肤苍白、消瘦、黄疸;关节显著肿大,关节腔内有积水;胸腔积水,呈淡黄色;肺肿大,有程度不同的间质性肺炎,肺与心脏表面被纤维素样渗出物覆盖,并与胸膜发生黏连;心包膜粗糙、变厚,心包内有淡黄色积水;全身淋巴结肿大、出血;肝脏稍肿并与腹腔黏连;肾苍白,被膜下有坏死斑;腹腔内有积液和纤维素性渗出物,腹膜与肠管黏连;小肠肿大并有卡他性炎症。
采集病死猪的病变组织(肺脏、淋巴结、肾脏等)和发病猪血样6份,送龙岩学院动物医学研究所进行检测。
1)采用PCR检测病料中猪圆环病毒病、猪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核酸,结果猪圆环病毒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的病原核酸均呈阳性,而其他3个病均为阴性。
2)采用ELISA检测猪血样品中猪圆环病毒病、蓝耳病、猪瘟、伪狂犬病、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抗体,结果采集的6份血样(1份溶血无法检测)中猪瘟抗体5份合格,伪狂犬病和蓝耳病抗体5份均阴性,猪圆环病毒病抗体4份阳性、副猪嗜血杆菌病抗体5份阳性。
依据对该批保育猪发病前的免疫情况调查(有按免疫程序免疫了伪狂犬病、猪瘟、猪蓝耳病三种疫苗,其他病的疫苗均未免疫),结合临床发病情况、剖检病变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诊断该批保育猪为猪圆环病毒病与副猪嗜血杆菌病共感染。
1)对关节肿大、站立不稳、体况瘦弱等症状表现严重的6头患猪进行淘汰,对症状表现轻微的22头患猪进行隔离治疗。用10%氟苯尼考注射液(湖南省亚牧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按每0.1 mL/kg体重和黄芪多糖注射液(江西博莱大药厂有限公司生产,以葡萄糖计,10 mL:0.1g)按每0.2 mL/kg体重分别对患猪进行肌肉注射,1次/d,连用3d。
2)对采食量正常、未出现症状的同批假定健康猪在每吨饲料中添加10%氟苯尼考粉500 g、30%盐酸多西环素500 g、20%替米考星预混剂400 g(以有效成分计)、黄芪多糖500 g进行药物预防,连用7d,以提高猪的抵抗力和免疫力,减少副猪嗜血杆菌及其他病原的共感染。
经上述措施处理3 d后,该病得到有效控制,除2头治疗无效死亡外,其余20头保育猪采食量和症状逐渐恢复正常,没有新增病例。
1)猪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当前猪场普遍存在。据一些文献记载:猪圆环病毒在猪群的血清阳性率可达20%~80%[1],副猪嗜血杆菌也在健康猪的上呼吸道中构成正常菌群[2]。免疫刺激、环境改变、运输和混群等都能促使猪圆环病毒和副猪嗜血杆菌隐性感染猪群发病,如果与其他病原共同感染可使病症加重和死亡增加,对猪群产生的危害和造成的损失不言而喻。因此,改善饲养条件,创造舒适环境,降低猪群密集度,减少应激因素,加强消毒减少病原菌的种类和数量等是减少猪群发病及减轻病症的先决条件。
2)由于猪价在2021年低位运行的原因,该场对产能较差的母猪进行了淘汰,但又没有及时补充种源,造成存栏量在今年3月初下降到210头左右(设计存栏规模600头)。为补充存栏数量该场主就从本县外乡镇需清栏的养殖户中购进了169头保育猪。据调查了解:该批保育猪来源于5个小规模养殖户,这些养殖户受自身条件影响,猪场的生物安全设施筒单,饲养的种猪来源复杂,疫苗的使用也很不合理(所饲养的生猪只按免疫程序免疫猪伪狂犬病、蓝耳病、猪瘟等3种病的疫苗,其他病种的疫苗均未免疫),导致某些病原(如猪圆环病毒、副猪嗜血杆菌等)在这些猪场中长期存在。由于运输和饲养环境的改变造成机体抵抗力下降,这是引起此次猪群发病的主要原因。
3)目前,抗生素对猪圆环病毒病治疗效果不大,同时猪圆环病毒又极易与其他病原发生共感染而引发严重的病症,除给诊断和控制带来难度外,还严重影响猪场的效益。因此,在猪圆环病毒感染严重的猪场,采用猪圆环病毒疫苗对猪群进行免疫是最佳的选择,疫苗可采用猪圆环病毒2型、猪肺炎支原体二联灭活疫苗:种猪一年普免3次,每次2 mL/头;仔猪在14~21日龄进行首免,2 mL/头;间隔2周后,加强免疫1次;注射后可显著减少猪群多种疫病共感染。同时做好基础疫苗的免疫和加强猪群管理及环境消毒,定期投喂黄芪多糖、电解多维等以提高猪群免疫力。
4)猪圆环病毒病的主要特征是免疫抑制,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在临床上仅仅由猪圆环病毒2型单一病原感染而引发严重病症的疾病比较少见,大部分均由两种或多种病原共感染引起[3]。据文献记载,副猪嗜血杆菌在有免疫抑制的病原(如猪圆环病毒、猪蓝耳病病毒等)感染时可加剧其感染[1]。在该病例中猪圆环病毒病和副猪嗜血杆菌病在发病前有可能两者都为隐性感染,也可能是猪圆环病毒病感染引起免疫抑制后加剧了副猪嗜血杆菌病的感染,随着运输和饲养环境的改变,这两者都表现明显的临床病症并引起猪只死亡。根据诊断结果选用副猪嗜血杆菌敏感的抗菌药物和配合使用黄芪多糖等药物进行防治,很快就控制了猪群的发病和死亡。因此,防止其他病原的继发感染是控制圆环病毒病的重要措施,而科学正确的诊断是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的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