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加强政治权威的有效路径探析
——基于恩格斯权威思想的思考

2022-12-29 15:30付子文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22年1期
关键词:恩格斯权威时代

付子文

(云南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我国政治权威受到多方面的挑战,政治权威的构建和提升问题是亟待解决的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恩格斯认为“权威”客观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但“权威”的生命力并不是永恒的,可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发生衰减甚至遭到罢免。恩格斯权威思想对于我国政治权威的建设发挥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本文将以恩格斯的权威思想为轴心,以《论权威》为蓝本,对新时代我国政治权威的构建与提升进行分析与思考。

一、恩格斯权威思想的理论解读

为深入批判无政府主义及各种反权威主义提出的“无条件地排除任何权威原则和国家的必要性”[1]的政治主张,科学阐明“权威”对于无产阶级及无产阶级政党的重要意义,恩格斯于1872年10月至1873年3月写就《论权威》一文,提出了系统完整科学的权威思想。恩格斯以客观情况为逻辑起点,以事物发展的本质规律为逻辑主线,以对立统一为逻辑内核,科学揭示出权威在本体论、实践活动、社会关系、内在联系等层面的科学内涵和价值意蕴。

(一)权威的内涵

恩格斯在《论权威》中指出:“这里所谈的权威,是说别人的意志强迫我们接受;另一方面,权威又是以服从为前提的。”[2]这一论述指出了权威的本质,即权威就是支配与服从的关系,因此权威包含两个关键点:首先是权威具有强制性,即一方的意志强加到另一方的意识当中;其次权威是以服从为前提,即服从是权威理论所依赖的基本要素,两者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系统,达到一种动态的平衡,“一方面是一定的权威,不管它是怎样形成的,另一方面是一定的服从,这两者都是我们不得不接受的。”[3]在《中国大百科全书(哲学)》中指出:“权威,在社会生活中靠人们所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支配力量。”[4]由此可见,权威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

(二)权威的价值

权威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在社会大发展的条件下产生的。社会生产力的大发展,特别是以蒸汽动力为代表的工业革命的发生,使得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个人单打独斗的生存方式逐步走向衰弱,而一系列的联合活动迅速崛起。这些变化无不表明社会正朝着联合活动的方向发展,而这样的发展离不开权威。

权威是社会发展中客观存在的现象。从原始社会开始,权威就已经存在,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完善。历史上曾经出现过许多要取消权威的思想,例如,德国的施蒂纳、“无政府主义之父”的蒲鲁东、俄国巴枯宁和克鲁泡特金以及后来中国出现的一小撮无政府主义的代表,“他们反对一切权利和权威,反对无产阶级组织政党,认为国家是产生一切罪恶的根源。”[5]他们的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科学的社会构建千差万别,不利于无产阶级斗争运动的开展,在历史滚滚潮流中,被证实是异想天开。

权威的存在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革命无疑是天下最有权威的东西。”[6]巴枯宁的无政府主义反对国家政权和权威的理论却要求社会革命首要的任务便是消除权威,这样的论断是不科学的。无产阶级要想得到真正的解放,必须通过革命的暴力手段来反抗资产阶级,强制资产阶级接受无产阶级的意志,并使他们绝对服从。只有通过这样的权威力量,无产阶级才能掌握国家政权,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社会主义人类进入到更高级社会形态,它对权威的依赖是以往任何社会形态所无法超越的。

(三)权威的分类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权威从最初的政治生活领域逐步扩展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恩格斯的《论权威》指出了权威的内涵及其价值,并没有对于权威的类型进行明确的划分,但是我们可以通过文章的描述发现,恩格斯的权威思想大致分为经济权威、政治权威和社会权威。

“经济权威是根据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的要求对社会经济活动的协调、控制、组织和管理。”[7]经济权威是人类对自然和社会规律的尊重,是人类为了经济更好地发展,在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发挥自己的主观作用对经济进行合理的安排。“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按人利用自然力程度使人服从一种真正的专制,而不管社会组织怎么样。”[8]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水平逐步提高,人类对于自然和社会发展的规律会更加自觉地遵守。经济在任何社会发展阶段都是基础性的,贯穿社会发展全过程,因此经济权威绝不会消失。

“政治权威是指政治生活中靠人们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支配力量。”[9]这是我国学界对于政治权威的界定。在恩格斯的《论权威》中提到革命是最权威的东西,通过革命手段夺得政权,建立起代表自己阶级利益的国家政权来维护自己的统治。“社会组织和社会生活的简单性决定了权威存在及表现的单一性,随着社会的发展,阶级出现了,社会生活开始进入激烈的阶级对抗阶段。从此,社会政治生活占据社会生活的主导地位。”[10]由此可见,政治权威贯穿人类社会发展始终,自阶级社会产生之后,政治权威一度成为社会生活的主体,发挥主导作用。在此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政治权威作为必不可少的力量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社会权威是指社会组织在履行社会资源分配、组织分工等社会职能,行使管理国家社会事务权力时支配他人所拥有的威慑力。”[11]社会权威相对于经济权威和政治权威来说,它更侧重于服从性,而且主要以自愿服从为主。社会权威是指在社会公共管理过程中的权威意识,它包含的范围较广,对于各领域的内部成员具有较强的约束力,对于其范围之外而言约束力基本消失。恩格斯指出:进入共产主义社会“公共职能将失去其政治性质,而变为维护真正社会利益的简单的管理职能。”[12]而这个时候权威也并未消失,而是改变了自己的形态继续存在。

(四)不同权威间的逻辑关系

我们根据权威的影响范围把权威划分为政治权威、经济权威、社会权威。它们三者的存在并不是相互独立的,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

政治权威是主导,贯穿社会生活的始终。阶级社会产生之后,政治政治生活领域从社会关系及社会组织中分解出来,占据主导地位,并随着社会生活的发展逐步完善起来。它指导着经济、社会的正常运转。如果没有政治权威,一个社会不可能保证生产连续不间断地进行,同样也不可能使得社会秩序的正常运转。

经济权威是基础,为政治和社会提供保障。社会经济的良性发展离不开经济权威,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对经济进行合理的、科学的调节,给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转提供物质保障。政治社会建设离不开经济的发展,因此政治权威得以实现,最首要的是要发展经济。

社会权威是保障。社会权威的存在更体现权威的服从性,是社会良性发展的粘合剂。较之政治和经济权威,它对社会生活发展的作用有更大成分是保障性的。它使社会的各个组织和团体在合理合法的范围内得到有效的发展。

二、新时代加强政治权威的现实需要

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面临着各种思潮和主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的和非主流的同时并存,先进的和落后的相互交织,社会思潮纷纭激荡。”[13]在这一背景下,以恩格斯权威思想为根本遵循,不断加强和捍卫我国政治权威,对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达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一)加强政治权威是获得政治信仰的基本前提

政治信仰是人民群众对政治组织或政党的内在赞许态度和外在支持行为,是推进政治主张的基本前提。“达成团结一致的习俗、个人利益、纯粹的情感或观念动机,对于一种既定的支配来说,并不能构成足够可靠的基础。除了这些以外,通常还需要一个更深层次的要素———对正当性的信仰”“经验表明,没有任何支配会自愿地仅仅限于诉诸物质、情感或观念动机作为其存续的基础。除此之外,每个这样的体系都会试图建立并培育人民对其正当性的信仰。”[14]政治组织或者政党通过构建政治权威来获得政治合法性,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通过一系列政治行为使得广大人民群众产生情感共鸣,进而增强政治信仰。在新时代的中国,最大的政治认同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团结各族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只有不断加强政治权威,才能确保“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15],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做到统筹推进、协调配合、高质高效,不断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行稳致远。

(二)加强政治权威是维持政治秩序的基本保障

政治秩序是统治阶级为了维护特定执政环境而制定的一系列政治理念和政治规则,并将这些政治理念和政治规则运用于各政治实体的过程和所呈现出的政治状态。政治秩序的良好运行不仅仅依靠政党来维持,更需要权威所赋予的强大保障性。从理论逻辑来看,恩格斯在《论权威》一文中指出:无产阶级无论是否取得领导地位,都必须牢固树立无产阶级专政的绝对权威,并依靠这一权威推翻一个“旧世界”,建立一个“新世界”,在夺取政权后,运用这一权威开展和组织社会主义建设。从历史逻辑来看,以强有力的政治权威保障政治秩序的良性运转是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宝贵经验。邓小平指出:“我的中心意思是,中央要有权威,改革要成功,就必须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没有这一条,就是乱哄哄,各行其是,怎么行呢?”[16]在新时代的中国,面对复杂敏感的周边环境,没有一个坚强有力的政党就无法树立起绝对的政治权威,那么就无法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进而可能出现无法预估的政治混乱。因此,要维持良好的政治秩序,就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牢固树立党中央在全党绝对的政治权威。

(三)加强政治权威是推进政治任务的基本要求

实现共产主义是社会主义运动的重大政治任务,也是中国共产党接续奋斗的最终目标。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入了新时代,但我们现在依然处于马克思所揭示的大的历史时代,依然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因此,这一国情就决定了我们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加强和捍卫中国共产党的政治权威。从经济建设的角度看,中国是后现代化国家,在现代化建设的起步阶段必然会出现较为严重的财富分布不平衡不充分的现象,多样化的观念导致诸多社会经济问题的涌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依靠权威的力量来化解。从政治建设的角度看,后现代化国家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各种体制机制的不完善,导致权力规制不到位而出现的滥用和泛化等问题,这就必须依靠权威来进行规范和监督。

三、恩格斯权威思想对新时代加强政治权威的路径启示

“理论是为实践服务的,马克思、恩格斯的权威本质理论对于理解、认识和建立社会主义权威具有重要意义。”[17]因此,必须以恩格斯权威思想为根本指引,在认真总结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加强政治权威的基本经验基础上,准确把握新时代加强政治权威的基本要求和重点任务,探索新时代加强政治权威的现实路径。

(一)以筑牢政治信仰为思想保障加强政治权威

马克思恩格斯在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过程中,始终坚持与各种错误思潮抗争,有力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权威,保证了无产阶级坚强统一的政治信仰。列宁在领导俄国革命和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统一思想的重要性,指出:“没有思想上的统一, 组织上的统一是没有意义的。”[18]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就高举马克思主义旗帜,在百年革命、建设和改革历史实践中不断夯实政治信仰,铸就政治品格。进入新时代,面对新挑战、新任务、新情况,必须坚持推进政治信仰建设,只有全党上下同心共向,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铸就牢固统一的政治信仰,才能不断战胜前行道路上的风险挑战,“才能保证全党在行动上同心同行, 在目标上同心同向, 才能为维护中央权威筑牢思想基础。”[19]

(二)以深化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保障加强政治权威

“纲纪不彰,党将不党。一个政党的强大,不仅需要正确的理论,还必须依靠严明的纪律。”[20]纪律,即“行动一致, 讨论和批评自由”[21]严格的纪律是树立政治权威的必要条件。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党面临的形势越复杂、肩负的任务越艰巨, 就越要加强纪律建设, 越要维护党的团结统一, 确保全党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步调一致前进。”[22]新时代以来,面对新的历史环境带来的严峻考验,中国共产党鲜明指出党的纪律作风问题关于党的生死存亡,提出将全面从严治党深入贯彻到党的建设全过程和各方面。新时代加强政治权威必须以全面从严治党为政治保障,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置于统摄地位,不断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全党,着力推进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党员干部队伍,切实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矢志不渝推进正风反腐,坚持完善党和国家的监督体系,使得政治权威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切实彰显。

(三)以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为组织保障加强政治权威

有组织性和有原则性相结合是无产阶级政党一以贯之的制度优势和鲜明特征。恩格斯在《论权威》中认为无产阶级政党不能脱离权威而存续,但这种权威必须以坚实的民主作为根基,只有这样才能“堵塞了任何要求独裁的密谋狂的道路。”[23]并将科学的权威思想积极落在指导共产主义者同盟和国际工人协会的伟大历史实践中。列宁在领导俄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过程中,始终注重通过民主集中制树立政治权威,强调:“继续更全面和更严格地贯彻集中制”,[24]从而揭开了无产阶级政党的崭新篇章。中国共产党秉承马克思主义政党学说的精髓要义,始终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建设伟大工程,进行伟大斗争,实现伟大梦想,推进伟大事业的重要法宝,不断促进制度优势有效转化为治理效能。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同坚持民主集中制是一致的。”[25]只有坚持“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坚持由“民主基础”发展到“集中指导”,再由“集中指导”过渡到“民主基础”,形成完成的党内循环,彻底摒弃“家长制”“一言堂”等党内不良风气,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广大党员干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而牢固树立起党的政治权威。新时代必须一以贯之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始终坚持问题导向,坚守底线原则,运用辩证思维,并根据新的时代要求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守正创新,将民主集中制作为加强政治权威的“利器”。

猜你喜欢
恩格斯权威时代
马克思恩格斯青年时代诗歌创作再评价
色彩的堆积——迈克尔·托恩格斯作品欣赏
各大权威媒体聚焦流翔高钙
“吃不下早饭”的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对中国的观察与预见
跟踪督察:工作干得实 权威立得起
权威发布
e时代
e时代
e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