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群民
抗战时期的苏区卫生工作负责人、陕甘宁边区医院院长傅连璋(暲)从一个基督徒走上参加红军革命道路的经历,引发中外媒体的关注与报道。已有研究注意到傅连璋于1937年初关于自己的红军生活经历的谈话以《一个信基督教的医生在中国红军内的经验》为题刊于中共主办的《救国时报》,而未提及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苏区采访的埃德加·斯诺、海伦·斯诺、艾格尼丝·史沫特莱、冈瑟·斯坦因、陈学昭、舒湮等中外记者对此均有采访报道并刊印成书,对傅连璋红军生活经历的传播起到积极作用。
斯诺的报道说:红军队伍中有一些是基督教徒或从前是基督徒的人,如“红军的军医队主任傅医生,以前是一位江西(应为福建汀州——笔者注)教会医院的医生”。他“自愿加入红军而且热诚地支持他们”(爱特伽·斯诺:《西行漫记》,王厂青等译,上海复社1938年版,第444页)。海伦·斯诺采访后援引傅连璋原话称:“自决定加入他们”,到现在“我已经同红军相处了十年,我从没有一分钟的懊悔”(宁谟·韦尔斯:《续西行漫记》,胡仲持等译,上海复社1939年版,第211页)。1944年中外记者团访问延安,外国记者对中国共产党的宗教政策深有感触,并以傅连璋等人经历为例说明,“没有一个因为宗教信仰而蒙受不利”,而且“没有人想把他们变成无神论者”(G.斯坦因:《红色中国的挑战》,李凤鸣译,希望书店1946年版,第127页)。傅连璋“在红军时代就参加红军了,因为他认为他们的事业是合乎正义的”(鲁登·艾泼斯坦等:《外国记者眼中的延安及解放区》,齐文编,历史资料供应社1946年版,第70页)。这些著述在当时流传很广。
鲜为人知的是,傅连璋谈话还被收入《红军是怎样锻炼的?——我的红军生活回忆》《红军时代》等三十年代有关红军的著作,其中后者所收从未被提及。1949年6月21日《人民日报》以《一个信基督教的医生傅连暲氏在中国红军内十年的经验》为题重行刊印谈话,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傅连璋由基督徒走上革命道路经历的报道和传播,对深刻理解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革命的强大凝聚力和感召力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