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轩
黄兆君
1988年国务院批复实施“火炬计划”,在至今长达30多年的时间里,为我国在全球新技术革命的浪潮中成功捕捉到了科技发展带来的历史机遇。从战略部署到落地开花,这一系列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政策,究竟是如何构筑起服务地方经济的创新生态体系?又是如何带动我国“双创”实践的向前步伐?本文基于笔者及合作者即将刊发于《金融评论》上的文章,深入探讨地方性产业政策对我国“双创”实践的指导意义。
为促进高技术、新技术研究成果商品化,推动高技术、新技术产业形成、发展部署和安排,1988年8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旨在发展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性计划——“火炬计划”。同年,我国第一个全国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中关村试点开启。此后,各地纷纷效仿其成功经验,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并给予入驻企业相应的政策扶持。按照相关要求,开发区可以为其认证企业提供包括税收减免,土地使用费折扣等配套措施,并为其提供便利的办事流程和配套支持,因而迅速得到了高新技术企业及投资者的青睐。
30多年来,“火炬计划”运用一系列政策工具,在建设创新创业环境、聚集科技资源、促进技术创新与转化、加强科技和经济结合、调整产业结构以及增强区域创新能力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绩。2015年,全国性高新技术开发区总产值占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11.7%,开发区内企业在研发上的总投入占我国全国研发投入的44.3%,其拥有的专利数占我国专利总数的19.8%。一系列代表产业特色的科技龙头企业,如阿里巴巴、海尔、百度等都坐落于开发区内。2017年,在我国164家独角兽企业中,有125家位于开发区内,占比高达76.2%。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探索之一,熊熊“燃烧”的“火炬”之光,将科技与经济这两个主题词紧密地黏合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全新动力,照亮了科技兴国的国家创新之路。
笔者及其合作者获取了1985年到2014年间我国城市发展及企业创新相关数据,利用全国性高新技术园区逐步建立的过程作为研究事件,建立双重差分模型。由于各地建立产业园区的时间不同,在此背景下的检验可以尽可能排除由地域或经济发展固有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进而揭示出高新技术园区与我国创新发展间的因果关系。在排除众多其他可能渠道后,研究发现,相较于没有建立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城市而言,建立高新技术园区的城市专利申请提升了36.9%,专利授权提升了50.3%,专利引用量提升了17.5%,初创企业数量提升了12.9%。由此可见,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的建立,有效拉动了当地科技创新创业的总体水平。
接下来,笔者及其合作者对于高新技术园区政策对于“双创”的作用途径展开了进一步探索。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开发区对于当地“双创”的切实拉动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实现:首先,建立起高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地区拥有更低的企业所得税和土地转让溢价,因而更能吸引早期创投进入,进而缓解了企业融资困难,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其次,相较于其他地区,建立起开发区的地区具有更低的行政花销和更简单便捷的办事流程,为相关企业提供了更为友好的营商环境。再有,开发区优厚的配套政策,为辖区内企业吸引了众多优秀研发人才。此外,研究还发现,高新技术园区的建立对周边城市的创新水平具有正向溢出效应。这就意味着,高新技术园区在提升自己创新水平的同时,对邻近城市企业的科技创新也具有带动作用,对于构建和完善地方经济创新生态体系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基于美国及欧洲的研究普遍发现,地域性政策成效甚微。笔者及合作者的研究发现,与之相比,中国地域性政策成效显著。由此看来,地域性政策的实施和推进符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及地区治理手段。
30多年来,“火炬计划”有效发挥了其对于“科技兴国”战略的引领作用,成果遍野、处处生花。截至2021年,我国共有全国性高新技术开发区168个,分布在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江苏、广东、山东三地数量最多。高新区培育出一大批我国原创产业和国际顶尖高新技术企业。以北京中关村、深圳高新区、上海张江高新区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特色产业园,已成为继美国硅谷之后全球排名前十的创新创业高地,持续为高科技企业提供世界一流的创新创业生态助力。近年来,“火炬计划”的经验也在“一带一路”沿线推广,被泰国、印度尼西亚、埃及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学习移植,逐渐成为对全球科技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的重要政策手段。2021年9月24日,以“智慧·健康·碳中和”为主题的中关村论坛拉开序幕,国家主席习近平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习近平强调,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如果说,昔日的火炬为我国的科技产业发展指明了方向,那么如今来看,这一星星之火正以燎原之势继续推动着我国乃至全球的科技产业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