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犀子
近年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少数民族村落在社会大环境下不断发展,在这一进程中,民族文化受到不小的冲击,因此,如何保护和传承我国各民族文化,如何创新发展少数民族文化,使其在现代化进程中拥有持续发展的动力,如何通过各项举措有效提升人们的民族认同感是当下重要的话题。苗族是四川的世居民族之一,川南苗族文化底蕴深厚,具有独特的民族魅力。本文旨在以符号学理论为依据,以川南苗族文化为切入点,分析其民族符号表意与符号美学,挖掘具有代表性的创新设计个案,从衍生设计的文化传承、商业属性、艺术设计等方面探析川南苗族文化符号在衍生设计中合理、有效应用的路径,为川南苗族文化衍生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苗族的民间工艺种类繁多,蜡染、绘画、挑花、刺绣、纺织、编织、雕刻、剪花、首饰加工等琳琅满目。[1]珙县苗族蜡染更是于2010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四川苗族蜡染各地各有特色,花纹图案大致分为世代相传的代表性花纹和创新性纹样,传统的四川苗族蜡染以自然纹样和几何纹样为主,例如花卉植物、动物、粗条“+”字、太阳光芒、粗条大圆圈等纹样。
“苗族先民崇生意识中的生命现象既包含了人的生命现象,也包含了对象化的物的生命现象,它们既张扬人的生命之美,也特别在乎对象化的自然界其他生命现象的生命美。”[2]传统四川苗族蜡染中的自然纹样则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在苗族人们的意识中的体现,被意识符号化,从而形成带有民族意义的“符号”。川南苗族蜡染以自然万物为意象进行符号提取,再配合抽象符号元素进行设计。苗族传统图形是其民族内在生命本质的符号呈现,是其民族生命意识的形象呈现,不仅能够传递直观的图形信息,还有深刻丰富的文化蕴意,例如“蝴蝶纹”作为最具代表性的苗族纹样符号之一,源自苗族“蝴蝶妈妈”的古老传说,它承载了苗族人民对于先祖的崇敬之情,也寓意着生育之美和对旺盛生命的期盼,太阳纹则是苗族人民感知自然与崇拜自然的符号表现。
任何符号都是由物的使用功能和符号的实用表意功能构成的二联体,而当其获得了符号的艺术表意功能后,就构成了一个由使用功能、实用表意和艺术表意三个部分组成的“物—符号—艺术”三联体。这个“物—符号”倾向于哪一部分,要看其应用场合及接收语境。[3]视觉元素的提取与符号转化是文化衍生设计的一部分,还需要通过设计的具体应用场景进行有针对性的创新设计,如作为纪念品、艺术展陈品的衍生设计则更倾向于艺术表意符号,这类衍生设计最大化地还原了川南苗族文化的传统纹样、色彩、材质、工艺等,符号转化的设计自由度较小,更侧重于展现其传统工艺的温度与传统艺术的视觉魅力;而大众化的生活类衍生品则倾向于其物的使用及实用表意部分,在保证产品实用性的前提下,从产品的结构、装潢设计及材质选择等方面与川南苗族文化相结合。
川南苗族文化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民族符号表意性与使用性的消长,传统的川南苗族蜡染常应用于民族服饰中,侧重于实用性与装饰性,如今珙县苗族蜡染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使用语境发生了较大的转变,民族技艺传承人的蜡染作品更多地被赋予民族文化的意味,成为传播川南苗族文化的代表。在这一过程中,其表意性与使用性产生消长,同一件蜡染作品在以前更侧重于使用的现实意义,而现在作为民族文化的代表,常用作展览、收藏,其表意性明显增强,而使用性则逐渐被削弱。同时,在川南苗族文化的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其民族符号被应用于各类衍生设计中,拓宽了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削弱了与其他地区、民族文化的边界,使川南苗族文化从民族内部向外民族不断蔓延。基于川南苗族文化的现代衍生设计是对传统民族文化的创新性“再设计”,在这一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元素提取、选择不同的载体材质等,使用多样的设计手段对其进行创新设计,其传统的文化符号属性会随着具体的应用场合,实用性与符号意义发生着比例上的变化。需要注意的是传统文化的衍生设计并不是单纯地将其文化符号作为装饰纹样移植在商品的表面,而是要挖掘能多维度体现其文化魅力的设计方式,无论使用什么设计手段,最为核心的仍是有效地传达民族的精神文化。
符号价值是指同类别的产品在使用功能和制造成本上无区别,但由于符号意义的不同,而有了价值高低的差异。这种差异构成了某种商品的独特性,使其与同类商品得以区分开。[3]川南苗族的民族图形、色彩、技艺表现等都拥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其民族符号是在特定历史时空条件下形成的产物,是民族独特文化的物质及精神象征和具体标识,[4]具有独特的视觉美感与民族艺术性,是川南苗族民族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缩影,拥有其独特的文化魅力与符号价值。
“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力量的凝聚,社会力量的凝聚有赖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则主要来自文化认同。”[5]社会的高速发展,使大众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为符号价值消费提供了物质基础,视觉文化兴起为符号价值消费提供了契机,而互联网和新媒体的发展,也激发了人们对彰显个性的符号价值的消费,当消费者选择他们认为有符号价值的商品时,支配其做出购买行为的不是理性计算,而是具体、形象、生动、直观的感性知觉。[6]在文化衍生设计中合理地应用川南苗族文化符号,能够有效连接民族艺术与消费文化,民族文化符号赋能衍生产品发展,可提升产品的符号价值。近年来掀起的“国潮热”就是消费者认同与追捧民族文化的体现,促使消费者购买此类商品的是其符号价值,消费者以此体现自身的个性,彰显自身的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符号不仅包涵民族文化在新的条件下得以延续的意义,也内蕴某种现代性的转换之义,只有从特定时间、角度判断与阐释转化,其内涵与精神才能获得与新的时间维度平等对话的机会。[4]如何最大化地利用传统民族文化符号,赋予其时代新的内涵,是进行文化衍生设计时需要思考的最为重要的命题。文化衍生设计常常通过纹样移植、造型提取、解构重组、意形结合、工艺再现等方式进行民族文化要素的“再设计”。“符号新组合规则不仅意味着符号形式(符号能指)的改变,文化符号蕴含的意义(符号所指)也随之变化。”[7]传统的川南苗族文化多以民族服饰、民族艺术品等形式表现,而现代文化传承的途径、方式呈现多渠道、多模态化的特点,不同的社会文化背景,其文化符号的所指也会不同,当下的川南苗族文化衍生品不仅是苗族文化的表意符号,也投射了多民族融合、文化创新的内涵。
目前,苗族文化衍生品的常用设计方法是将其传统纹样直接移植应用,或通过提取单位元素符号,再以新的组合形式形成装饰性图案应用于各类设计中。川南苗族文化视觉元素主要包括其传统纹样符号、色彩要素以及工艺材质表现出的实物视觉差异。意大利时尚品牌MARNI发布的“MARNI MIAO”系列成衣设计是基于对苗族文化及其独特工艺的了解,提取苗族传统纹样,通过拼接等设计手段将单一的符号元素及带状纹样移植于现代时尚服装设计中,或进行重新组合设计,融入苗族传统的浓郁色彩,包括苗族独特的刺绣、花边、打褶、编织、银器等艺术形式,生动表达了苗族人传承百年的手工艺传统。底蕴深厚的苗族文化为系列设计注入了强大的文化内核,经典文化符号和现代时尚文化符号的融合,形成独具苗族特色且契合当下年轻消费群体审美的时尚系列服装。
国家艺术基金2018年度艺术人才培养资助项目“贵州苗族民间工艺与旅游文创产品设计人才培养”成果汇报展中,设计者提取苗族的代表性纹样符号“蝴蝶纹”,将其造型植入陶瓷设计中,在配色上进行简约化处理,使之与陶瓷色彩融为一体。韩美林在其《钧瓷盘》系列作品中,融入苗族刺绣、蜡染的布料,将中国陶瓷史上的重要符号——钧瓷,与苗族文化符号进行创新组合,在传统中探寻真脉,挖掘不同传统文化元素的叠加组合方式,打破了固有形式,赋予了作品现代化的设计美感。从传统服饰到现代服饰、陶瓷器具、文具产品、工艺装饰品等,苗族文化符号的载体外延不断拓展,适用范围和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宽。
使用多元化的方式进行文化创新衍生设计时,尤其需要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度”,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而脱离民族文化的本体。季中扬教授提出在传承中创新的三个原则:“不离不弃本源,不为创新而远离日常生活需要;在技艺上不断革新,不断超越,但旨在精益求精,而非为了表现个性刻意求新、求异;不因创新而远离本民族固有之审美心理。”[8]川南苗族文化创新衍生设计既需要保证民族文化本源得以传承与表现,也需要探索传统文化的新出路,为其注入新的动力。例如可以借由珙县苗族非遗蜡染技艺展现创新设计的苗族图形符号,使传统手工技艺制作的产品保有其独特的质感与温度,这是机器生产、数字产品所无法比拟的。
花西子2020年推出“苗族印象”高定套装礼盒,将苗族非遗技艺创新应用在产品包装中,系列产品以苗银为灵感,汲取苗族文化的精髓,旨在传承弘扬非遗苗银工艺,不仅对苗族传统符号进行提取和转译,也改变了传统苗银技艺的呈现载体,并非采用银或金属材质,而是选取适合产品的材质,采用现代工艺复刻苗银外观及其精致的纹理,既直观地展现了苗银技艺的精湛与其深厚的艺术美学,也兼顾了产品的质感与成本。
近年来,文化创意衍生设计、联名设计势头正劲,借助传统文化的历史底蕴及艺术性提升了现代产品的格调,增加了产品的文化附加值。纵观文化衍生设计市场也会发现一些问题,文化衍生设计需要对传统文化符号进行提取与转译,使之与产品融合,在这一过程中难免会涉及传承与创新二者之间“度”的把握,易出现将传统文化生硬地嫁接于产品设计或着眼于创新而脱离传统文化内核的问题。一些设计者并未深入探索传统文化,仅注重其视觉图案的应用,将传统纹样通过数码再绘制的方式应用于产品设计上,出现了传统文化衍生设计的同质化问题。“苗族印象”系列产品通过恰当的符号提取与应用,选取合适的材质复刻苗银技艺,寻找到苗族文化与化妆礼盒及产品之间微妙的契合度,多维立体地向消费者展现了非遗苗银文化的魅力。在对民族文化进行创新设计转化时,最为核心的是要保证民族文化的内核,应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避免出现借用传统元素进行纯异化的设计。
从川南苗族的文化母体中汲取营养,基于现代社会文化背景对川南苗族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进行外延拓展,将民族特色图案符号、工艺技术、材质肌理等要素进行创新性表达,通过元素提取、解构重组、意形结合、叠加设计、工艺再现等方式,使其与现代文化衍生商品融合,形成具有民族文化内核的表现符号,以储存和传达民族文化信息,引导消费者接受其中的符号意义,通过文化衍生品向消费者述说苗族故事。在进行民族文化衍生设计时尤其需要把握传承与创新的“度”,不能一味地追求创新,而脱离民族文化的本体。基于川南苗族深厚的传统文化设计的创新衍生品,一方面能够使普通商品附加其民族文化的价值,扩大民族文化的传播范围,提升川南苗族文化的影响力,增强人们的民族认同感;另一方面彰显川南苗族特色的创意衍生品的文化附加值,其经济价值也有所提升,结合生活常用物的衍生品能够增进大众与川南苗族文化的黏性,最终达到弘扬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增进民族团结,促进民族地区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