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贵华
(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贵州 贵阳 550009)
随着全面预算管理的不断发展及广泛运用,已经成为当前阶段企业经营发展中的重要管理工具之一,无论其扮演的角色,还是发挥的作用均愈发突出。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为企业的预算管理手段优化带来契机[1]。当前阶段,ERP系统得到广泛应用,并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发挥了重要功能。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存在高度的相似之处,主要表现在资源观和管理理念等两个方面,ERP系统能够接纳全面预算管理理念,对于强化全面预算管理的深入研究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二者的契合性也表明,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间的结合应用很大程度上能够有效满足时代发展对于企业管理运行所提出的更高要求,二者的结合应用不仅有助于增强企业的经营管理质量和水平,同时对于事前计划、事中控制、事后分析等全流程的协调配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进而让企业能够更加充分地实现自身价值[2]。因此,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取得又好又快发展,不仅要在经营发展中始终秉承着以人为本的管理模式,同时也要积极做好ERP系统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结合,以此从整体上对企业的经营活动做出更好控制,促进企业内部各部门资源管理效率得到提升、资源配置水平得到优化,进而为企业实现战略发展目标提供良好的支持和保障。
首先,二者的结合应用能够有效提高编制效率,以此缓解预算编制任务量大所带来的工作压力。就全面预算来说,在编制过程中需多个部门根据相关业务共同完成,而以传统手工方式进行编制,不仅耗费大量时间,同时也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支持。虽然可以利用计算机表格为预算编制提供协助,但各部门预算间的协调性以及信息传递的共享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而ERP系统作为集成化的系统,能够替代传统手工编制方法,更大程度上缩减预算编制成本,并且能够为部门协调以及信息共享提供有效支持[3]。此外,ERP系统可以通过建立模型、动态分析来充分发挥自动化分析能力,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有益指导。
其次,有效控制预算周期,确保预算编制合理性。传统预算编制会涉及到大量数据信息,一旦无法对此做出及时把握,则会对其他环节造成延误,进而对预算结果的准确性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如果在全面预算执行的过程中无法有效获取动态数据,那么便无法对预算的实际开展情况做出有效的监督和管理,进而无法充分发挥事中控制的实效性。而ERP系统能够对数据信息做出快速处理,可以利用模块自动化生成的功能大幅度增强数据信息处理的时效性,以此提高预算管理的效率及质量[4]。
再次,以全面预算分析提高预算的精准性与可靠性。企业目前所应用的财务软件通常均可以对数据进行分析,在信息录入、保存和分析等方面能够发挥预期功能。然而财务软件主要是从事后层面对数据信息进行分析,如生成的企业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现金流量表等,无法对预算执行效果做出有效分析,也无法确保事中控制的实效性[5]。而ERP系统能够对各项业务的数据信息进行实时收集,以此就预算数据和执行数据做出对比分析,能够有效避免传统预算分析中数据信息量大、信息缺乏对称性等问题。在先进IT技术的支持下,ERP系统还可以针对不同业务数据指标做出准确分析,摆脱了传统人工或财务软件分析的局限性。由此可见,ERP系统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结合应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预算管理的效率及质量,对于企业实现长期战略管理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方面,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在资源观上表现出一致性。预算管理在企业中的初期应用,仅围绕成本、费用等方面的管理展开,但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于预算管理提出的更高要求,预算管理对象会拓展到企业的各个组织部门中。为了确保企业内部资源能够得到更加科学的管理配置,则需要通过全面预算对多个部门以及诸多经营管理环节进行管理。从本质上来看,预算编制则是对于部门业务以及经营环节所做出的资源分配,可见预算管理与资源配置之间存在密切关联。而ERP系统能够为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稳定运行提供良好帮助,让各部门能够对自身资源做出更好地平衡与协调,以此保障企业供、产、销等经营环节的稳定性,并提升资源配置的合理性,进而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由此可见,从资源观念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表现出一致性[6]。
另一方面,从管理思想上来看,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也表现出一致性。通过ERP系统能够实现对于资源的分配整合,表现出适时生产、快速制造和精益生产等重要思想。适时生产是在确保最小库存基础上根据需求开展生产活动,以此提升库存成本的管控效果,提升企业现金流水平,其与全面预算管理中的“全面”存在相似之处,均关注生产能力和生产过程;快速制造是指可以快速抓住新的市场机会,在与供应商开展合作的同时确立销售渠道,以更高的时效将自身所制造的高质量产品推入市场,全面预算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为企业经营决策提供必要支持,故二者在此方面有所趋同;精益生产指的是关注利益共享链条的重要性,要在供应商、客户、销售渠道等方面下足功夫,并将其寓于生产体系中,这与全面预算管理理念也高度重合。由此可见,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结合应用具有可行性。
从部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不难看出,企业管理层仍保持着“重生产”的传统思想观念。受到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结合应用时间较短的影响,并未完全摆脱传统工作理念的影响,特别是企业内部年龄较大的财务人员,无法有效脱离传统手工会计核算手段,也并未树立起良好的管理型工作理念,无法充分满足全新的工作需求[7]。与此同时,部分企业并未充分开发ERP系统的部分模块功能,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无法实现对于数据来源的全面、深入挖掘。
部分企业在对预算指标进行制定时并未充分考虑自身的长期战略规划,单纯强调成本费用和利润目标,导致无法切实贴合企业发展战略。与此同时,预算管理委员会在选取预算指标时,会把相关责任部门和负责人预算指标完成情况与绩效奖金相挂钩,以期通过完成更多的销售目标来更好地控制成本费用,进而获取到更大的利益。但通过这种预算指标考核方式容易导致预算松弛,会对企业战略发展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预算执行部门可能为了获取更高的绩效而在实际工作中投机取巧,比如在确立预算目标时降低预算标准,以此让预算目标更易实现,进而增加奖励空间;为获取短期利益,执行部门易通过短期决策加速企业后期资源消耗,不仅会无形中增加企业财务风险,同时也会对企业长期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造成不利影响。
当前阶段,部分企业已经在开展全面预算管理工作的过程中引入ERP系统,并与其他业务系统并行,这便对其他信息系统的集成程度提出了更高要求。然而从目前的实际情况可以看出,受到格式、核算方式等方面差异性的影响,使得系统设置的一致性不足,最终所得数据信息结果的准确性、全面性不足,预算管理的实时控制作用也因此无法得到充分发挥[5]。此外,各系统数据终端缺乏完整对接,财务数据信息无法在此条件下实现有效的互联互通,不同系统中的数据信息可能较大差异,如此一来,便无法为企业的经营决策提供及时、有效的指导。
首先,企业要进一步加强对于内部财务队伍建设,促进财务人员的角色定位从“账房先生”向管理者进行转变,让财务人员能够更好地运用ERP系统开展预算管理工作。企业要为财务人员提供教育培训的机会,让其能够了解和掌握有关ERP系统与全面预算管理相结合的知识和技能,并积极引导企业内部树立起管理型的财务思维,以此促进全员综合素质的提升,确保财务会计工作思维能够充分满足现阶段的发展需求。企业可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和实行奖惩机制,以此激发财务人员对于应用ERP系统的热情,从根本上转变财务管理思想并提升预算管理工作质量。其次,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对于ERP系统的重视程度,让财务人员能够利用系统获取、分析并有效运用数据信息。ERP系统的高度集成性以及信息资源共享性对于财务人员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财务人员需要不断增强信息的提炼和分析能力,切实提高系统应用实效性,为企业内部控制提供良好支持。此外,财务人员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既要了解和掌握自身专业领域的知识技能,同时要时刻关注企业的ERP系统建设,不断加深对于系统应用的理解,确保系统功能能够更好地满足实际需求,为企业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有效的财务指导。
企业要进一步完善ERP系统预算考核指标体系。企业要从实际出发,不断推进考核技术的更新与完善,同时要建立并应用预算考核模型,例如,通过平衡记分卡模式完成模型构建,关注长、短期目标共同实现的重要性,并促进非财务指标、财务指标一致性发展。如图1所示,生产制造企业可以结合自身发展战略,考量财务、客户、内部运营和学习成长等相关指标,以综合得分的方式对预算责任单位进行考核,以此增强全面预算管理考核结果的可靠性,同时引导广大职工积极参与到全面预算管理中。基本的设计思路如图1所示。
当前阶段,部分企业的考核体系过于关注收入、支出和费用等指标的重要性,此方式对于完成当年预算指标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然而却会对企业长远的稳定运行造成阻碍。因此,企业要在充分结合行业特征的基础上以打分法的方式对四个维度的指标权重做出合理设置,将平衡记分卡与企业内部各部门及个人绩效相挂钩,从薪酬或荣誉表彰等方面为综合得分较高的部门或个人予以激励,以此激发企业内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利用ERP系统能够实现对大量游离数据的归集,以此为经营管理提供支持。这便对信息系统调用数据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提出更高要求。对于ERP系统而言,其各个模块均拥有强大功能,预算管理模块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其他子系统有一定集成性,然而企业还存在诸多系统与ERP系统并行。因此,企业要基于现有的信息化平台不断强化信息技术的改进与优化。从内部层面来看,要确保采、购、销、人、财等诸多环节的集成化程度;外部层面则可以将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供应链管理系统等引入到ERP系统中,以此进一步提高信息集成化,进而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此外,如果企业的实际情况无法满足ERP系统与其他并行系统的融合,则可以对程序做出调整,从格式、设置等方面确保统一性,以此让预算管理模块输出的数据信息可以为其他系统提供及时、准确的支持,以此为经营管理决策提供更加可靠数据指导。高度集成化对于全面预算管理的动态实施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助于企业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经营管理效率和水平,促进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企业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结合应用对于财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企业要进一步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并对技术部门的组织结构做出合理调整及优化。首先,对于财务人员来说,在具备基本专业财务技能的基础上还要对企业经营业务的关系做出了解和掌握,并能够熟练操作ERP系统,积极朝着管理型财务人员进行角色转变。其次,要加大对于企业信息工作人员的培养力度,定期组织开展技能培训活动,让信息工作人员既要了解和掌握 IT知识,同时还要熟悉企业的业务流程,企业要积极培育一批复合型专业人才,为全面预算管理与ERP系统的结合应用提供良好的人才保障。最后,企业还要积极完善人才引进机制,以优异的福利待遇吸引人才;健全内部晋升考核机制,降低人才流失。
综上所述,企业传统的预算管理模式存在诸多不足,如工作量大、准确性差、执行预算管理时效性无法得到有效保障等,导致预算管理的重要价值和功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而ERP系统能够对企业所掌握的资源做出调配,其与全面预算管理的结合应用受到了业界的广泛关注。二者的结合应用不仅能够有效缓解传统预算管理存在的不足,同时能够更加精准、快速地捕捉到企业财务信息和非财务信息,以此通过动态控制的方式拉近预算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之间的距离,对于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企业要进一步拉近预算目标与经营战略之间的距离,在此基础上积极转变预算管理思维,建立健全预算考核指标体系,同时不断提高ERP系统与其他并行提供的集成化程度,并加强专业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