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 松 郑旭锐 刘东昊 程 锴 吴 涛
(陕西中医药大学,陕西 咸阳 712046)
颅脑损伤(TBI)是一种严重的创伤性疾病,有较高的致残率和病死率[1-2],是造成我国儿童和青壮年意外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3],常由坠落、交通事故、工伤、暴力袭击[4]等因素造成。因其致残率及致死率高,后期康复时间长且预后不良,给患者和家属带来严重的精神和经济压力。现代外伤疾病中,将颅脑损伤分为原发性颅脑损伤和继发性颅脑损伤。继发性颅脑损伤[5]是在原发性颅脑损伤的基础上出现脑水肿、继发感染、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一系列细胞分子层面的病理变化[6-9],患者临床常表现为意识障碍、语言功能障碍、吞咽困难、失眠、抑郁、胃肠功能混乱等神经、消化系统方面病变,而电针治疗继发性TBI可以减轻脑水肿、抗感染、抗炎、抑制细胞凋亡等[10-11]。继发性颅脑损伤在中医学属于“中风”“闭证”“痿证”等范畴,由于各种内外伤使瘀血停留于颅内,气机逆乱,气血等精微物质不能上达濡养脑窍,导致脑髓失养,引起神识不清、语言不利、头痛、眩晕、呕吐、偏瘫等诸多临床症状。而电针具有醒脑开窍、活血化瘀、疏通经络、调理脏腑等作用,能缓解继发性TBI的发生发展,且疗效显著。故本文对于电针治疗继发性TBI并发症的临床疗效进行归纳总结,对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1.1 改善意识障碍 现代医学研究发现,电针刺激头部穴位能够兴奋脑干网状、正中神经,刺激上行激动系统,加速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并能引起交感神经兴奋,增强心脏泵血和呼吸功能,增强TBI昏迷患者大脑血氧供应,减轻患者昏迷状态[12]。孟令和等[13]在临床中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使用电针治疗,通过检测脑灌注指标发现,治疗前对照组与观察组脑血流量(CBF)和脑血容量(CBV)无差异,治疗28 d后,观察组CBF、CBV高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总有效率和苏醒率也高于对照组、昏迷时间低于对照组。因此证明电针可能通过调节CBF、CBV等改善颅脑损伤患者的昏迷的症状,从而改善其生活质量。有学者[14-15]基于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得出电针对重型颅脑损伤后昏迷的促醒有一定的优势,经电针联合其他常规干预治疗后,继发性TBI患者的GCS评分、促醒率、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从而证明电针对改善意识障碍患者症状优于其他常规治疗。同时指出由于文献缺乏TBI患者不良反应,也无回访记录,后续研究还需要扩大样本量。王雪玲等[16]通过针刺患者人中、内关特效穴与对照组对比,经过14 d治疗后,特效穴组苏醒率为38%,高于对照组的20%,此方法操作简单安全,值得临床进一步运用与推广研究。
1.2 改善吞咽困难症状 据相关报道,针刺可以减轻脑神经炎症反应,降低白细胞介素(IL-6)和C反应蛋白(CRP)等炎症敏感因子的表达[17]。有临床研究[18-19]将TBI伴有吞咽困难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常规治疗联合电针),治疗前两组炎症因子(IL-6、CRP)差异不明显,经过治疗后,两组炎症因子均减少,且观察组治愈率为86.5%,明显高于对照组66.67%。因而针刺联合常规治疗可能通过降低血清中的炎症因子减轻颅脑损伤,从而改善继发性TBI患者吞咽困难的症状。曹彩云等[20]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用电针刺激患者地仓穴、颊车穴、人迎穴等,治疗后,观察组依从性有效率96.67%高于对照组的76.67%。崔璨[21]在临床中发现,在认知治疗基础上添加电针治疗TBI伴有吞咽困难的患者,其总有效率高于单纯使用认知治疗。提示针刺结合认知训练能改善颅脑损伤患者吞咽功能,提高其进食能力。胡春燕等[22]在临床中也通过检测患者炎症细胞因子,发现电针联合常规训练组患者hs-CPR、IL-6炎症细胞因子低于对照组,电针能通过降低炎症因子改善TBI伴有吞咽困难患者的症状,有利于疾病的恢复。
1.3 对语言功能的改善 人类的语言功能受大脑优势半球的支配,继发性TBI常会导致已获得语言功能的损伤或丧失。临床上对TBI失语症多采取药物治疗及语言功能训练,但效果欠佳。近几年,随着针灸在国内外的普及,针灸在治疗失语症临床疗效也得到肯定[23]。赖文焘等[24]选取TBI伴有语言功能障碍患者,治疗6个月后,电针联合语言训练有效率达83.9%,而对照组的有效率为77.1%,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治疗时间越长,效果越明显。结果表明电针可能通过刺激脑部穴位,提高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扩张脑血管,改善血液微循环,从而加快脑神经的恢复,改善语言功能障碍。何淼红等[25]采用电针头针配合语言康复训练与常规语言康复训练相比较,结果显示观察组的血清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均高于对照组,而多巴胺水平低于对照组。表明电针头针治疗TBI失语症可能通过调节TBI失语症患者神经递质的分泌,改善神经元功能。崔彩虹等[26]在临床研究中发现,电针观察组效果优于对照组,此临床试验显示了电针联合常规语言训练能改善患者的失语情况。
1.4 改善抑郁症 抑郁症是TBI的常见症状之一,可能与大脑损害后神经生物学改变有关,而在相关临床实验中证实,通过针刺经络穴位对于改善抑郁症患者有一定效果[27]。刘俊利[28]将 TBI伴有抑郁症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电针刺激神门、百会、内关等穴位联合高压氧治疗,观察组有效率为94.5%,高于对照组的83.6%,因此认为电针联合高压氧能改善患者抑郁情况。郭凯云[29]在治疗TBI兼有抑郁症患者发现,使用常规针刺治疗与八脉交会穴对抑郁症患者均有效,但八脉交会穴的有效率达86.67%,高于常规针刺治疗的66.67%,为临床治疗TBI伴有抑郁症患者提供了新思路。
1.5 改善失眠症状 余芳菲等[30]在临床试验中,将电针联合TIP睡眠调控技术治疗组SAS、SDS评分优于对照组,因此电针联合TIP睡眠调控技术能有效减少TBI患者不良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王建钢等[31]通过治疗将TBI康复期失眠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观察组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辅助使用TIP睡眠调控技术以及电针干预治疗,通过测评观察组的NIHSS、SAS、SDS的评分,3项均低于对照组(在治疗前两组测分无明显差异);两组治疗前IL-6、hs-CRP细胞炎症因子无差异,经治疗后,观察组的炎症因子明显低于对照组。因而TIP联合电针可能通过调节脑神经中的炎症因子从而改善患者的情绪和睡眠状况。
2.1 改善呕吐、腹胀、腹泻功能 继发性TBI患者通常会伴有一定程度的胃肠功能损伤[32]。据现代研究,针刺足三里等穴位能改善神经机能,调节胃肠激素,改善胃肠黏膜屏障,从而保护胃肠黏膜[33]。邢茜[34]在临床将TBI伴有急性胃肠损伤的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其中观察组联合针刺治疗,治疗后,观察组有效率为86.4%高于对照组76.1%,因此证实电针能改善TBI患者急性胃肠损伤的症状。袁文丽等[35]治疗1例重型TBI伴有胃瘫症状的患者,采用艾灸加针刺,干预治疗10 d,患者的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胃肠症状有明显改善。吕小生等[36]通过大鼠实验发现电针联合嗜酸性杆菌大鼠的胃动素、胃泌素水平、小肠组织Cx43蛋白,相较于其他对照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说明电针足三里联合嗜酸乳杆菌能够改善继发性TBI患者胃肠功能障碍。李敏等[37]通过针灸联合灌肠组与灌肠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联合组患者肠梗阻、腹胀发生率均低于灌肠组,且联合组患者炎症因子水平低于灌肠组,针灸配合灌肠组能有效降低TBI后胃肠损伤患者炎症因子,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腹内压,减轻胃肠道反应。
2.2 改善便秘 周征等[38]在临床实验中,在针药组选用针刺丰隆、足三里、中脘、天枢、支沟等穴位再配合使用中药。针药组有效缩短患者便秘时间,因此针刺联合中药能有效改善TBI患者便秘情况。张小鹏等[39]将颅脑损伤患者分为常规治疗组与揿针结合穴位贴敷,前者便秘发生率达32%,后者便秘发生率仅为12%,揿针配合穴位贴敷治疗减少TBI患者便秘次数,减轻了患者痛苦。陈瀚等[40]选取临床TBI兼有便秘患者,试验组选用艾灸加电针刺激合谷、天枢、上巨虚等穴位,两组通过大便性状、排便困难程度、腹胀程度,进行观察治疗。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5.56%高于对照组73.19%,试验组效果优于参照组,因而电针加艾灸能改善继发性TBI恢复期患者便秘情况。
现代实验研究发现,早期电针干预治疗的TBI大鼠,其行为学的意识障碍、认知功能等恢复更为显著,实验室检查指标明显好转。杨强等[41]在实验中将TBI大鼠分为电针1组、电针2组、电针3组(3组分别在不同的病程进行电针干预治疗),其中Caspase-8是经典细胞凋亡Caspase家族酶中的重要一环,通过检测大鼠脑组织中Caspase-8蛋白含量,发现早期干预的电针1组蛋白含量比其他两组的Caspase-8的含量低,从侧面证明电针早期干预治疗能减少Caspase-8的蛋白表达量,抑制细胞凋亡,减少神经元的损伤,改善颅脑损伤大鼠的状况。根据相关实验研究,TBI损伤能引起AMPK/mTOR信号中自噬蛋白的变化,P-AMPK能够抑制mTOR激活蛋白U1KI,促进自噬发生。谷婷等[42]在实验发现,电针早期介入治疗能抑制AMPK磷酸化,促进mTOR、U1KI活化,减少神经元过度自噬,发挥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改善TBI症状。陈坤黄寓等[43]研究表明电针刺激TBI大鼠,通过上调P-CREB、MCL-1在脑组织的含量,改善脑神经的恢复,修复TBI。杨琪[44]实验研究中发现早期干预治疗的电针1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高于其他两组;且早期干预治疗的电针1组脑组织中的Fas表达量相对于其他两组显著上升,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说明电针早期干预的效果更佳。杜若桑等[45]将TBI大鼠进行早期电针干预治疗,通过检测大鼠皮质中Cleaved Caspases-3蛋白,发现早期干预颅脑损伤大鼠的Caspases-3的蛋白表达量相对于模型组明显减少,因而推断电针能通过抑制Caspases-3蛋白表达量减少细胞凋亡,保护脑神经功能,减少TBI程度,促进TBI大鼠恢复。
目前现代医学对于TBI患者主要是以手术、抗感染、降低颅内压及营养脑细胞等对症治疗。相对于其他治疗,电针治疗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副作用小,但现今临床观察中也存在着诸多不足:临床选用的样本量相对较少,数据分析存在误差,不能代表大样本的治疗效果;现阶段高质量、高水平的机制研究较少,不能为电针疗法提供有力依据,阻碍了临床的推广与发展。因此在今后的临床研究中需坚持科学的研究思路,严谨的数据分析,为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继发性TBI病情严重,预后不佳,严重损害人类健康并降低患者生活质量,因此深入研究电针治疗TBI对于临床实践具有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