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建洪 铁明慧 庞永诚 尚利波 吕锐萍 谢招虎 李俊贤 龚瑞莹△
(1.云南省昆明市中医医院,云南 昆明 650500;2.云南中医药大学,云南 昆明 650500;3.云南省曲靖市中医医院,云南 曲靖 655000)
急性胰腺炎是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胰酶自身激活的急性炎症,以胰腺组织腺泡细胞破坏为主要病理特征,为消化系统常见急症,病情重者可进展为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1]。研究显示其全球发病率为13~45/10万之间,中国近20年发病率由0.19%上升至0.71%[2-3]。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对胰腺炎的认识不断深入,临床治疗方法逐渐多样,但其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偏高[4]。因此,治疗和研究急性胰腺炎已成为全球医学关注的热点。西医运用抗生素治疗易产生耐药菌,不良反应较多,临床救治颇难。随着中医认识的逐步深入,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基础和发展空间。基于近年中医药对急性胰腺炎治疗及研究的热潮,本文以“急性胰腺炎、病因病机、中医药、综合治疗”等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近年急性胰腺炎的中医药综合治疗及研究概况。
中医将急性胰腺炎归属于“脾心痛”“腹痛”“胰瘅”等范畴。中医对其认识有悠久历史,《灵枢·厥病篇》云“腹胀胸满,心尤痛甚,心痛甚者,脾心痛也,胃心痛也,痛如以锥针刺其心”。现代学者在前人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经验,对急性胰腺炎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王佳等将肝气瘀滞、郁而化热、腑气不通归为急性胰腺炎的病机,治以“腑以通为用”为原则,以行气疏肝、清热通腑为法[5]。刘玉蕊等认为急性胰腺炎病机为气机壅滞、湿热互结,临床病例少阳阳明合病者多见[6]。宋雪诗认为急性胰腺炎早期病机可概括为“湿热毒瘀”,应早期运用中医内外治法进行综合治疗[7]。陈经宝等将肝脾失调归为急性胰腺的主要病机,认为调和肝脾为治疗重点[8]。
2.1 辨证分期论治 目前急性胰腺炎无统一固定的辨证分期标准,主要依据临床经验进行辨证及分期治疗。朱培庭将胰腺炎分为轻型和重型,重型分发作期和恢复期,发作期又分蕴热期、湿热期及热毒期[9]。蔡炳勤根据胰腺炎发病经过,将重症胰腺炎分为急性反应期、全身感染期及残余感染期[10]。陈经宝等将急性胰腺炎分为初期、进展期、极期及恢复期,认为初期多属肝郁脾热,进展期易进展为肝脾湿热、水热互结[11]。梁丽俊等认为急性胰腺炎初期多为气滞邪壅,进展期主要为肝胆湿热及热结腑实,恢复期则多为瘀毒伤正与肝脾失调[12]。贾云飞将急性胰腺炎分为肝气郁滞、腑实热结、肝胆湿热、毒瘀互结及内闭外脱证等证,恢复期分肝郁脾虚、气阴两虚两证[13]。
2.2 中药汤剂 陈星星等观察柴芩承气汤加减对急性胰腺炎的辅助治疗作用,结果可显著提高疗效,改善炎症指标,且利于患者康复[14]。刘国雄等研究加味大承气汤治疗湿热蕴结型高脂血症型急性胰腺炎,结果可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和中医证候,降低感染指标,降低血脂水平,认为其具有较好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15]。叶浩等研究通腑清胰汤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可明显改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加快胃肠功能恢复,改善患者症状,促进康复[16]。黄静研究清胰汤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作用,结果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发挥了很好的辅助治疗效果[17]。朱颖玲等研究加味柴芍承气汤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结果可快速降低炎症水平,改善患者症状体征,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运用[18]。
2.3 单味中药 研究表明大黄、冰片、甘遂等单味中药能抑制全身炎症反应,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可改善胰腺组织损伤,缓解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并发症及死亡率。翁文辉用大黄治疗急性胰腺炎,与常规西医治疗比较,可有效缩短患者腹胀、腹痛、排便及血尿淀粉酶恢复时间,有效改善临床症状,加快康复,值得临床扩展应用[19]。Bansod等运用冰片对雨蛙素诱导的急性胰腺炎模型进行研究,结果提示血尿淀粉酶、LPS、亚硝酸盐水平较对照组下降,谷胱甘肽及超氧化物酶水平升高,说明冰片能够改善胰腺炎症,减少氧化损伤[20]。于晓敏通过研究认为甘遂能缓解全身中毒症状,控制全身炎症反应,促进腹水吸收,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加快患者腹膜炎的消退,缩短病程及减少并发症,提高临床疗效[21]。
2.4 中成药注射剂 中成药注射剂如血必净注射液、参麦注射液、丹参川芎嗪注射液等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取得良好临床疗效。董芸等运用血必净注射液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与对照组相比,可明显降低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及C反应蛋白水平,缩短住院周期,降低复发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22]。陈卫阳等运用参麦注射液治疗慢性胰腺炎急性发作,与对照组比较可显著降低血尿淀粉酶水平,改善临床症状[23]。王璇等运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能降低炎症指标、缩短住院周期、减少并发症[24]。另外,李飞运用丹红注射液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可减轻胰腺细胞损伤,缩短病程,减少复发率,并能保护肝肾[25]。李宇海等通过研究认为乌司他丁联合血栓通能显著改善老年急性胰腺炎患者炎症水平及联创症状,疗效肯定[26]。
2.5 中药提取物 中药提取物如大黄游离蒽醌、槐花米提取物、丹参酮等对急性胰腺炎亦具有良好的辅助治疗作用。研究显示,大黄提取物大黄游离蒽醌能够聚集于急性胰腺炎大鼠的胰腺病变部位,且可调节Th1/Th2失衡,调节肠道固有免疫[27]。槐花米提取物芸香苷可促进胰蛋白酶分泌,降低淀粉酶水平,减轻胰腺炎症,对急性胰腺炎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28]。Chen等通过研究认为丹参酮ⅡA可抑制氧化应激,保护胰腺细胞内线粒体及内质网,对损伤的胰腺组织起保护作用[29]。另外,刘宇等运用姜黄素联合曲克芦丁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结果能够快速降低患者炎症因子水平,有效改善肠道功能[30]。梁鸿寅等通过研究认为黄连素对重症急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的肠屏障功能具有保护作用,提示其对胰腺炎有治疗作用[31]。
3.1 中药灌肠 中药灌肠可借助中药渗透作用而刺激胃肠蠕动,减少胃肠毒素吸收,从而缓解胃肠胀气及脏器水肿。臧晓冬等研究中药方通腑泄热汤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采用灌肠治疗,结果淀粉酶恢复时间、腹胀、腹痛及恶心等消化道症状缓解明显优于对照组,腹痛、腹胀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32]。陈萍等采用通腑解毒化瘀汤治疗急性胰腺炎,采用保留灌肠法,结果淀粉酶降至正常的时间短于对照组,总有效率及临床症状优于对照组[33]。钱后福采用生大黄灌肠联合生长抑素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血尿淀粉酶、腹胀、腹胀消失时间均优于对照组[34]。汪海燕等采用加味黄连解毒汤灌肠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可改善症状,疗效显著[35]。崔文旺研究疏肝行气泄热汤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采用保留灌肠法,结果能有效降低患者炎性因子水平,缩短住院周期[36]。
3.2 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可直接刺激穴位,经皮吸收,药物浓度聚集于局部穴位,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蒋艳等采用中药穴位敷贴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能显著改善患者血清淀粉酶恢复时间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缩短住院周期[37]。姚小燕等采用通里活血散敷贴神阙穴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胃肠功能指标较参照组显著下降[38]。杨博慧采用中药穴位贴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中医症候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39]。杜红霞采用大承气汤加减方贴敷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炎症指标恢复时间、临床症状积分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对照组[40]。
3.3 针刺治疗 针刺具有疏通经络、活血调气、扶正祛邪的作用,用于治疗急性胰腺炎,可对患者机体起到调节作用。赵莉等运用电针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能明显缩短患者排便及肠鸣音恢复时间,缓解腹胀、腹痛症状[41]。郑琪等研究针刺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选取足三里进行治疗,结果临床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42]。陈俊伍研究针刺对非重症急性胰腺炎气阴两虚型患者再进食后消化不良的影响,结果能快速促进患者饮食恢复,及时改善病情及预防并发症[43]。马柳一等通过研究认为针刺足三里、中脘可缩短急性胰腺炎患者早期肠内营养达到能量目标的时间,改善胃肠功能[44]。黄子阳等运用针灸“动留针术”与“神机穴法”相结合的思路治疗急性胰腺炎,结果可快速有效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促进胃肠动力,缩短住院周期,减少复发率[45]。
3.4 其他外治 艾灸、中药外敷、中药封包等其他外治法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亦发挥着重要作用。王绍彬研究穴位艾灸对急性胰腺炎的作用,结果可明显改善患者胃肠道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疗效优于单纯西医治疗[46]。王永亮等研究外敷双柏散对急性胰腺炎的疗效,结果可改善患者腹胀、腹痛症状及血淀粉酶水平[47]。张建立等在西医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封包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疗效,结果可降低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率[48]。另外,秦可菁运用耳穴压丸法联合电针治疗非重症急性胰腺炎,结果可增强镇痛效果,临床疗效更显著[49]。张启玲研究中医耳穴压籽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胃肠的影响,结果可明显改善急性胰腺炎胃肠功能障碍,疗效颇佳[50]。
在急性胰腺炎治疗方面,目前西医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而中医坚持以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为原则,以辨证论治为指导,治病求本,综合运用中医内外治法,可有效改善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症状,缩短住院周期,降低医疗费用,减少复发率。但目前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尚缺乏较全面的疗效评价标准及统一的辨证、分期标准,这部分还有待临床进一步研究。研究表明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作用机制主要是阻断炎性反应过程、减轻氧化应激反应、调节胰腺自身分泌功能、调控胰腺细胞凋亡、保护细胞等。但目前对中医药治疗急性胰腺炎的机制研究仍停留在抑制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凋亡等方面,深入的多途径多方向的复合机制研究仍很缺乏。所以,中医治疗急性胰腺炎应以病因病机为基础,坚持标本兼治,辨证分期结合,综合运用中医内外治法进行辨证施治,以期为临床治疗及研究急性胰腺炎拓展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