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家庄市第二十八中学 褚明兰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家与国休戚与共,个人命运与民族存亡息息相关。家国情怀是中国人灵魂深处的情感共识,是中华民族凝聚为一体、最为宝贵的精神资源。
在历史学科的教学活动中,剖析曲折的历史事件和丰富的历史人物,是涵养家国情怀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历史学科育人功能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历史教学课堂中,教师不妨挖掘教科书中丰富立体的史实素材,从培植家国情怀角度切入,提振学生的爱国士气,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现以部编版八年级历史教科书上册《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的教学设计为例,作一解析。
本节课以孙中山先生的革命活动史实为主线,从“先”字出发,重点落在孙中山先生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上,最后以家国情为升华点,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孙中山先生革命精神的重要意义,以及对学生个人的促进作用。
首先让学生在课前收集孙中山先生的相关史料,如为纪念孙中山诞辰九十周年,毛泽东发表《纪念孙中山先生》一文。课上,教师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这篇讲话:
“纪念伟大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他在这一场斗争中是中国革命民主派的旗帜。”
接下来,教师顺势引入课题“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并借助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中国时代背景,一方面清政府腐朽无能,另一方面民族危机空前加剧,可以说是内忧外患。孙中山先生率先选择了革命救国之路,推翻清政府。这一系列教学设计让学生充分理解孙中山先生“敢为人先”的精神,堪称20世纪的时代先锋、民主革命的引领者。他的行为大大激励了有志青年在国难当头的时代大环境下敢于挺身而出,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为寻求真理而不断斗争。
教师整理孙中山先生生平活动的时间轴、大事年表、图片及地图等信息,让学生感知孙中山先生“愈挫愈奋,再接再厉”的革命精神。革命是孙中山先生为之奉献一生的事业和不懈追求。他在极其艰难的环境中,从建立兴中会、同盟会,发动广州、惠州、黄花岗等十次武装起义,到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发动二次革命,再到组织和改造国民党、组建黄埔军校、实现国共合作,一生操劳,大公无私。在这一过程中,孙中山先生饱受挫折,但他从未气馁,从不停止探索前进的步伐。教师可引导学生体会孙中山先生不因失败而灰心、不因困难而退缩的奋斗精神。这也正是当今我们需要学习和传承的优秀品质。
最后,教师从孙中山先生敢为人先、百折不挠的品质中提炼出其精神支撑,即孙中山先生以热爱祖国、一生追求实现民族独立和发展振兴为理想,“振兴中华”之心无比坚定。由此,教师提出家国情怀的概念,倡导学生应当将个人理想追求与国家民族命运维系在一起,强化责任与担当意识。